导图社区 古希腊的教育
这是一篇关于古希腊的教育的思维导图,包括: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四个部分。
这是一篇关于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两河流域的教育、古代埃及的教育、古代印度的教育、古代希伯来的教育、特点:。
这是一篇关于外教史第一章:教育起源与史前教育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1.教育生物学起源论2教育心理学起源论3.教育的劳动起源论4.教育的需要起源论5.史前教育概况。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古希腊的教育
荷马时期
社会背景:开始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奴隶制过渡
教育概况
教育机构:尚未出现类似学校的专门机构,是一种非制度化的教育
教育内容:军事技能,知识为主,及演说能力和道德教育的培养
教育目标:足智多谋,能言善辩的武士
古风时期
社会背景;完成了从氏族制度向奴隶制的转变,是古希腊教育思想的发端时期
斯巴达教育
教育内容:五项竞技:赛跑,跳跃,摔跤,掷铁饼,投标枪
教育机构:教育完全由国家控制,实行体检制度,重视女子教育
教育目标:培养军人
雅典教育
教育机构:国家高度重视教育,负责16-20岁青年教育。盛行私人办学
教育目标:培养公民履行公共义务所应具有的理智,聪慧和公正等品质
教育内容:论辩术,政治知识
教育人物:毕达哥拉斯,古希腊“第一个民众教师”,高度重视数学,把数当作世界的本源,主张灵魂不死
古典时期
社会背景:奴隶制已进入生产剩余价值为主的阶段,奴隶制民主政治最终确立。是古希腊教育思想的鼎盛时期
历史事件:希波战争(空前繁荣,哲学的研究对象转变) 伯罗奔尼撒战争(民主政治衰落,社会动荡,公民追求及时行乐,不顾信仰法律的约束
教育人物:
智者:普罗泰戈拉
定义: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教育思想:相对主义,个人主义,人是万物的尺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教育目的:培养政治家,哲学家
教育内容:文法,修辞,辩证法
教育形式:讲座,系统教学(个别教学,集体讨论)
教育贡献:
批判迷信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最早提出前三艺
不以门第为授徒扩大教育对象,促进社会流动
提出新型教育,政治家的预备教育
苏格拉底
教育目的:德才兼备的治国人才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不收取报酬
教育内容:
德育
研究对象:从研究自然到研究人类
智慧即德行:因行为基于认知,智慧可教,美德可教
知识:(直接目的)一种普遍的,必然的真理
道德:(最高目的)正义,自制,智慧,勇敢,正直
关系:道德是知识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意义:肯定了理性知识在人的道德行为中的决定性作用,把知与行等同起来带有一定片面性
智育:治国者必须拥有广博的知识
体育:拥有健康的身体保障思维活动的进行;锻炼身体加强环境的适应力
教育方法:产婆术
过程;讥讽,助产,归纳,下定义
意义:不将现成的结论灌输强加于对方,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已知到未知的原则。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教育贡献:提出古希腊最早较为系统教育理论(如何培养政治家,美德即知识,精神助产术)
柏拉图
教育目的:促进灵魂转向,培养哲学王
环节:使受教育者的心灵状态由最低等级的想象逐步上升到信念,理智,最后到达理念等级
教育过程:学习即回忆(认识论)
基础:灵魂不朽说,知识是先验的而非后天的,教育的本质是启发,而非灌输
教育体系设计
正义论(理论基础):统治者,军人,生产者各司其职组成理想国
实践手段:优生优育,强迫教育,女子教育,早期教育
教育贡献
《理想国》,阿德米学院
提出后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最早提倡:“寓学习于游戏”,发展节制
西方第一个提出初步教育学知识体系,制定古希腊最高学术研究课程体系
亚里士多德
教育目的:遵纪守法,护国卫道的公民
教育过程:白板说(认识论)
教育理论:灵魂论(人是有理性的动物)为德育,智育,体育提供人性论上的依据
全面教育
体育:实用目的,理性训练
来源:(人身心发展因素:)天赋,习惯,理性
智育
习惯教育:模仿,经验,记忆。强调感知在认识中的作用
理性教育:以归纳辩证法和演示法为学习方法,发展理论科学
美育:音乐的功能:教育,陶冶情操,操修心灵
自由教育
条件:闲暇与求知,自由
内容:自由学科,哲学,音乐
目的 :为个人自由发展,与功利对立
最早进行年龄分期与教育阶段划分,提出教育要顺应人本身的自然发展原则
其全面发展思想,灵魂说,自由教育奠定了近代教育思想的基础
古希腊思想的集大成者
吕克昂学院
希腊化时期
社会背景:马其顿-古罗马。初级,中级教育的全面教育得到破坏,高等教育得到发展,创办雅典大学,在基督教被定为古罗马国教后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