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十六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
外国教育史第十六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思维导图,包括:对空想社会主义者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论教育与社会生产。
这是一篇关于第四章 教育目的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教育目的概述、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我国的教育目的。
这是一篇关于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这是一篇关于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人的发展概述、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第十六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
对空想社会主义者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对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批判
肯定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批判具有积极意义,但是他们主要是从人性论出发,错误的认为,教育的弊端只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不符合人性,而未能揭示真正的社会根源和根除其弊端的途径
关于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对于欧文的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了他将人视为完全的环境消极产物的思想,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但又肯定这一学说中人的发展的社会制约性和高度重视教育的作用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
尽管赞赏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及其实现的预示性描绘,但扬弃了其中基于人性论的空想成分
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指出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并未能真正揭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客观规律性
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教育的社会性
教育受社会和社会关系所制约,并要求其为社会服务
虽然强调社会关系的性质,决定教育的社会性质,但又认为教育孩受多重因素的制约,教育对社会关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继承性
教育改革与社会改革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为了建立正确的教育制度,需要改变社会条件
另一方面,为了改变社会条件,又需要相应的教育制度
教育的历史性
教育的阶级性
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现代生产和现代教育的内在联系
将生产劳动与教育结合起来,使工人尽可能受到适应劳动职能变更的教育,以培养能多方面发展的劳动者
机器大工业生产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这揭示了现代生产过程的秘密,并通过科学这一中介,将教育与生产劳动有机地相结合提供了基础
综合技术教育也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提供了重要的纽带
教育学说的特点
不以抽象的人而以现实的人;不从一般的社会,而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去考察人的发展和教育
论教育与社会生产
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为教育提供了不同的物质基础,也对教育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社会生产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也这样那样的推动了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的改革
教育虽是属于精神生产的范畴,但他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教育是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教育是科学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学校还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场所
论人的本质和个性形成
论人的本质
反对把人的本质看成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强调在其现实性上考察人、认识人
强调人的社会性
既肯定人是社会的产物,又强调指出人不是消极的客体(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论人的个性形成
人的遗传素质是人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而且还应该承认其存在个别差异,但是他们又认为对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是社会条件和教育
十分重视社会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形成和发展的作用
明确地将实践的观点纳入关于人的形成发展理论
论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片面发展的社会根源来自于分工
大工业的本性要求人的多方面发展
大工业从科学技术上为打破旧式分工的凝固化、专门化展现了可能性,也为其提供了基础
从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角度描述人的全面发展
只有自由、充分的发展,才有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及其实现不能凭靠良好的愿望,只能依据现实的社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