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本思维导图是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概述、理论基础、发展前沿等知识的总结,赶快收藏学起来吧!
编辑于2019-11-19 01:52:12教育技术概述
基本概念
1.教育技术含义 P1
教育技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运用的 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
无形技术
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中运用的技能、策略、方法,及包括其中所蕴含的教学思想、理论等
有形技术
物质工具: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幻灯、投影、计算机等教育教学媒体
3.教育技术定义演变
AECT(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
AECT94
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 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AECT04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 以促进学习和盖上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4.教育技术研究对象P5(4点)
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
学习过程:学习者通过与信息、环境的相互作用 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认知过程。
学习资源:支持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利用的一切要素, 可分为人力资源(教师、学习伙伴、管理人员等)、 非人力资源(教学设施、教学材料和教学媒体等)。
信息、人员、教材、设施、技术和环境
5.教育技术研究范畴
(AECT04定义)三大范畴:创造、使用、管理
创造:创建学习情境所涉及的研究、理论和实践
使用:将学习者带入学习环境,接触学习资源所设计的理论和实践
管理:管理是教育技术领域工作者最早的职责之一, 管理的形式包括指导视听中心的操作、项目管理、传输系统管理
理论基础
1.教育技术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又称“刺激--反应”理论 代表人物: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
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学习是刺激和反应建立联结形成过程
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修正”的过程
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强化是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 知识积累的关键因素是刺激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尔、加涅
促进了CAI向智能教学系统的转化 建立起人类认知思维活动的模型
学习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学习是认知结构的重新组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杜威、皮亚杰、维果斯基、乔纳森
学习是一种建构的过程
学习是一种活动的过程
学习必须处于真实的情景中
2.教育技术与教学理论
赞可夫 发展教学理论
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学走在发展前面”,把教学目标确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
布鲁纳 结构---发现教学理论
学习是一门学科,最重要的是掌握它的基本结构
采用发现法:以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为目的,在教师不加讲述的情况下,利用基本教材,使学生通过一定的发现步骤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巴班斯基 教学最优化理论
把学习看作一个系统,用系统的观点、方法考察教学
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诸要素构成的合力,对教学应综合分析、整体设计、全面评价
教学最优化是在一定条件下,用最少的教学时间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3.教育技术与传播学
传播理论
贝罗传播模式
传播过程四个基本要素:信源、信息、通道和接受者
也称SMCR模式
研究信息的传播过程、信息的结构和形式、信息的效果和功能等
教育传播与教育技术的关系
教育传播含义
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教学内容, 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 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 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
关系(5点)
目的
对象
实践领域
方法
手段
4.系统科学理论 P11
系统科学理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
有序原理
有序指一个系统的性质、结构、功能,由简单向复杂、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 系统的组织成都的提高,信息量的增加,熵的减少。
系统要发展,要从无序到有序的条件
系统必须是开放的系统
必须有涨落的作用(即远离平衡态)
启发:教学系统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要能从教学系统以外的其他社会系统获得有益信息,进行调整、优化,从无序走向有序,以满足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
整体原理
整体原理指任何系统只有通过相互联系形成整体才能发挥整体功能
内容
整体性是系统的本质特征,是系统理论的核心 要素之间的联系形成系统的结构,不同的结构有不同的功能
系统是由要素构成的,应把要素置于系统之中考察 系统不是孤立的,要把系统置于环境之中考察
任何系统的整体功能应等于各孤立部分功能之和,再加上各部分相互作用而形成新结构产生的功能
启发:要优化教学过程,应从教学整体进行系统分析、设计,综合考虑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协调好教师、学习者、教学内容及教学媒体等要素的关系。
反馈原理
反馈原理指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预期目的。
内容
一个控制系统既要有控制部分的控制信息输入到受控部分 更要有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回送到控制部分,形成闭合回路。
没有反馈信息的非闭合回路不可能实现控制
反馈有正反馈和负反馈两钟。负反馈能维持系统的稳态,是一个可控的过程
负反馈是教学系统保持稳定的因素
正反馈可以使教学系统越来越偏离原来的目标
启发:教学系统同样存在正、负两种反馈。
教学过程中,要随时通过反馈信息掌握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 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教学信息传递宿舍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5.视听教育理论
美国教育家戴尔提出以“经验之塔”为核心的视听教学理论 提出学习时,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获得知识比较容易
做的经验
有目的的直接经验
从看见的、听到的、尝到的、摸到的具体事物中获得的知识,使教育的基础
设计的经验
通过模型、标本等间接学习材料获得的经验
参与活动的经验
通过演戏、表演等,尽量逼近真的是和参与重现的经验
观察的经验
观摩示范
看别人做后,自己动手模仿
见习旅行
到一定的地方看真的事务和情景
参观展览
参观展览看到的事物比自然界的真实事物更突出,更集中
电视与电影
获得间接经验,身临其境
无线电、录音、照片、幻灯
分别提供听觉、视觉经验
抽象的经验
视觉符号
表格、挂图等抽象视觉符号,如地图上曲线代表河流
语言符号
语言是交际和思维活动的工具。分口头语言、书面语言(文字)和内部语言(无声语言),语言的表示是最抽象的东西
基本观点
宝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则越趋抽象
教育、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步到抽象
教育、教学不能止步于直接经验,而要向抽象和普遍发展,形成概念
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学媒体,使学习更为具体,造成更好的抽象
视听媒体较语言、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
具体到抽象,感性到理性,个别到一般
教学中的信息技术
信息化学习环境下
学习过程的4个要素
学生
教师
资源
内容
课程学习的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作为
学习对象
学习信息技术科学知识
学习信息技术基本技能
学习信息技术对社会的用途和影响
演示工具
信息技术用于学科教学的最初表现形式 是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基本功能
交流工具
电子邮件、QQ群等
个别辅导工具
利用计算机学习时的交互方式 操练和练习、对话、游戏、测试等
提供资源环境
突破书本限制,极大地扩大和丰富教学知识量
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
利用多媒体呈现课程学习内容
知识建构与信息加工工具
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信息分析能力和思维流畅表达能力
协作工具
协作学习过程中,有竞争、协同、伙伴和角色扮演四种基本协作模式 借助QQ群、电子邮件等进行交互
研发工具
培养学生知识的探索能力、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工具
对教师教学、学生的学习进行诊断,为改进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
现代教育技术使当代教育改革的制高点
使现代教育技术成为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有力手段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成为主动性强、具有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学习者
应用现代教育教育技术使学生利用网络认识世界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具有有效、迅速地处理信息的能力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系统中建立卓越的行政及管理体系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把学校变成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学习场所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引起学习方式的变革
学习资源的变化
学习方式的变化
学习空间的变化
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
教师角色的转变
讲解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组织者
学生地位的转变
主动参与、发现、探索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
学习内容的转变
课本知识到能力的培训、情操的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媒体作用的转变
演示工具到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
教学进程结构的转变
逻辑型讲解式到探究、发现、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转变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育教学模式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建立联想式的超文本信息组织结构
网上学习
建立有好的交互学习界面
实现资源共享,组织协商讨论和合作学习,开展专题研究, 探索发现规律。
利用信息处理工具、平台,重构知识,创造特色作品
教育技术发展前沿
STEM教育
Science 科学
认识世界、解释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运用科学知识(如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和地球空间科学)理解自然界并参与影响自然界的过程;
Technology 技术
使用、管理、理解和评价技术的能力
Engineering 工程
对技术工程设计与开发过程的理解
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改造世界、实现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Mathematics 数学
作为技术与工程学科的基础工具
学生发现、表达、解释和解决多种情境下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STEAM教育
Science 科学
Technology 技术
Engineering 工程
Art 艺术
Mathematics 数学
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教育 有别于传统的单学科、重书本知识的教育方式。STEAM是一种重实践的超学科教育概念。打破常规了学科界限。
创客教育
创客教育更多的是强调创新能力,并且创客还包含了一种情怀,享受创新和快乐的情怀。STEAM教育是创客教育的基础,创客教育是STEAM教育的延伸。
微课
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 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慕课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
课程的范围不仅覆盖了广泛的科技学科,比如数学、统计、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学,也包括了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
智慧教育
智慧
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
IBM提出智慧系统的特征(3I)
Instrumented 感知和度量
Interconnected 互联互通
Intelligent 智能化
智慧教育未来的路标
技术沉浸
乐于接受技术
个性化学习路径
在线课程,学生越来越重视根据自身能力、需求与偏好而设计的科目和服务
知识技能
学生需要掌握技能使自己能够适应知识性职业 使学生进入现实生活的情境体验,促进学习
全球整合
智慧校园
9大特征
融合的网络与技术环境
广泛感知的信息终端
智能的管理与决策支持
快速、综合的业务处理服务
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泛在的自主学习环境
智慧的课堂
充分共享、灵活配置的教学资源平台
蕴含教育智慧的学习社区
技术:物联网、云计算、SOA架构
主要内容
4大体系
教育云平台安全体系
教育云平台监控体系
教育云服务体系
教育云标准体系
4个支撑平台
教育云基础设施服务平台
教育云系统支持服务平台
教育云应用支撑服务平台
教育云服务总线
8大应用系统
智能管理系统
资源库系统
智能教学系统
数字化实验系统
移动学习系统
数字图书馆系统
智慧文化系统和家校通系统
2个示范性应用项目
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
三维可视化虚拟校园
服务对象:教师、学生、家长、教育管理人员、系统管理员和社会公众等
教育技术发展过程
传统教育技术(4点) P2
口头语言技术和形体技术应用阶段
文字语言技术应用阶段
印刷技术应用阶段
直观技术应用阶段
现代教育技术(5点)
起步阶段
初期发展阶段
迅速发展阶段
系统发展阶段
网络发展阶段
教育发展历程上的四次变革
专职教师的出现
文字体系的出现
印刷术的出现
现代教育技术的形成与快速发展
有时为学生、资源、内容 三要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b2664b40100xy3j.html 帮助理解正、负反馈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之一 研究的是信息的传播过程、信息的结构和形式、信息的效果和功能等
CAI(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 计算机辅助教学
有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依托,无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