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古代教育家
孔子告诉我们“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墨子曰“法不仁,不可以为法”荀子让我们明白“学不可以已”而孟子告诉我们生活的道理“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那他们的教育思想是何?
维果茨基(Lev Vygotsky,1896--1934)是前苏联建国时期的卓越的心理学家,他主要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着重探讨思维和语言、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关系问题。由于他在心理学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而被誉为"心理学中的莫扎特",他所创立的文化历史理论不仅对前苏联,而且对西方心理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劳伦斯·科尔伯格是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着重研究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在国际心理学界、教育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皮亚杰对心理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把弗洛伊德的那种随意、缺乏系统性的临床观察,变为更为科学化和系统化,使日后临床心理学上有长足的发展。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中国古代教育家
墨子
人性论
“人性素丝说”—染于苍则苍 染于黄则黄(环境决定论)
教育思想
1. 教育作用:兼爱、非攻
2. 教育目的:培养“兼士”“贤士”
3. 教育内容:科学知识与思维能力 (三表法)【历史、民众、实践经验】
4. 教育方法:主动、创造、实践、量力 (主动去教 量力而行)
5. 知识获得途径:亲知、闻知、说知(自身经历、耳闻目睹、推理)
孟子
1. 人性论:性善论(重遗传)
2. 教育目的:明人伦;培养“大丈夫”人格
3. 教育作用:个体(扩充善性);社会(国泰民安)
4. 教育方法:盈科而后进;教亦多术;深造自得;专心致志。
荀子
1. 人性论:性恶论(重环境)
2. 教育目的:培养大儒
3. 教育作用:化性起伪
4. 学习过程:“闻-知-见-行”
孔子
人物生平
1. 春秋末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其教育思想记录在《论语》中。
2. 两大贡献:首创私学;编订“六经”。
1. 人性论
(1) “性相近,习相远” “性”指先天素质;“习”指后天习染(教育与环境)
(2) 性三品:上智、中人、下愚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2. 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反对阶级性,体现全民化教育;教育起点计划均等。
3. 教育功能
(1) 教育的社会功能: 庶(劳动力)富(经济)教(受教育) 最早论述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2) 教育的个体功能: “性相近习相远”指后天的环境和教育
4. 教育目的
“学而优则仕”—培养德才兼备的从政君子
5. 教育内容
文(六经)行忠信 道德教育为首,核心:礼、仁
6. 教育方法与原则
(1) 启发诱导【最早】:“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 因材施教【最早】:听其言而观其行
(3) 学思行结合【最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 复习巩固:“温故而知新”
(5) 谦虚笃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 教师观
为人师表、反思、终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