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4.人物及相关考点(相似考点有做区别、有口诀)
心理学家人物及相关考点,包括维果斯基、诶里克森、奥尔波特、卡特尔、艾克森、荣格、阿德勒、塔佩斯等等。
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同学不要错过了,超全人物及知识点,还有之间的区分。不管是教资还是考研,或者是专升本都有帮助。
考研知识--中国古代教育史,如清朝“兴文教,崇经术,以开太平”,官学教育的改革有(清)官学体制、(清)教学方法改革:六步黜陟法。
暑假也要好好学习。本导图可搭配主页里中国古代教育史导图,整理从原始社会的学校萌芽到清朝的文教政策:兴文教、崇儒经、以开太平,欢迎学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4.人物及相关考点(相似考点有做区别、有口诀)
维果斯基
最近发展区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童年期/学龄初期(6、7-11、12岁)
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
学习开始成为儿童主导活动
四年级: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学龄中期/少年期/青春期/心理断乳期/危险期(11、12-14、15岁)
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充满矛盾
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飞跃期
青年初期/学龄晚期(14、15-17、18岁)
高中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
价值观三种表现形式
理想
信念
兴趣
抽象逻辑思维的成熟期
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连续性与阶段性
连续性:量变
阶段性:质变
定向性与顺序性
定向性:方向
顺序性:先后顺序
不平衡性
劳伦兹根据“印刻现象”提出关键期
口语发展的关键期:2岁
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岁
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4-5岁
个体差异性
因材施教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阶段性
不能“一刀切”
年龄特征
……不平衡性(不平衡性)
关键期
新生儿
青春期
……互补性
长善救失
扬长避短
……个别差异性
有的人……有的人……
……整体性
……稳定性与可变性
稳定性:比较后大体相同
可变性:比较后发展水平有差别
“跳一跳,摘个桃”
最近发展区及其提出建议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根据最近发展区的思想,维果斯基提出“良好的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的著名论断
其意义在于
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儿童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教学必须弄清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考虑儿童学习的最佳年龄。
在此基础上,一是要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二是教学要创造最近发展区,提高教学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埃里克森
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信任感对不信任感:婴儿前期(0-1.5岁)
自主感对羞怯和疑虑:婴儿后期(1.5-3岁)
主动感对内疚感:幼儿期(3-6岁)
勤奋感对自卑感:童年期(6-12岁)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青春期(12-18岁)
友爱亲密对孤独:(18-25岁)
繁殖对停滞:(25-50岁)
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50-死亡)
奥尔波特
人格特质
共同特质:大多数人/群体
个人特质
首要特质(只有一个)
中心特质(5-10个)
次要特质
卡特尔
因素分析法
16PF
表面特质
根源特质
智力形态理论
流体智力
生理
20-30岁达到顶峰
晶体智力
学得的经验
一直发展,25岁后发展速度减出趋平缓
艾森克
“大三”人格模型(艾森克)
塔佩斯“大五”人格理论
外倾性
神经质
精神质
人格双因素理论(二维度)
内外向
神经质倾向
人格维度(艾森克)
巴甫洛夫气质类型相对应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及高级神经活动过程
胆汁质
不可遏制型/兴奋型
强、不平衡
多血质
活泼型
强、平衡、灵活
粘液质
安静型
强、平衡、不灵活
抑郁质
抑郁型/弱型
弱
胆汁质:外倾不稳定
多血质:外倾稳定
粘液质:内倾稳定
抑郁质:内倾不稳定
荣格
性格类型差异
外倾型
内倾型
阿德勒
独立型
顺从型
塔佩斯
“大五”人格理论(“外人开心神经”)
宜人性
开放性
责任心
霍兰德
人格理论:人格特征与职业选择的关系
现实型
研究型
艺术型
社会型
企业型
常规型
斯普兰格
人格理论:人类社会活动
经济型
理论型
审美型
宗教型
权力型
奥苏贝尔
学习动机根据动力来源分类(奥苏贝尔)
学习动机
动机
成就动机
最初由麦克里兰、阿特金森提出
阿特金森
力求成功的动机
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
避免失败的动机
非常容易/非常困难的任务
按性质分
原始驱动力
好奇心
探索
操作
成就动机与社会交往动机
按持续作动时间分
近景性动机:持续时间短
远景性动机:持续时间长
按动机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的大小分
主导性动机:起作用大
辅助性动机:起作用小
按动机来源分
内部动机:如 兴趣、求知欲……
外部动机:如 外界要求
按社会意义分
高尚的学习动机:利他
低级的学习动机:利己
按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唯一得到心理学家公认的分类
内部学习动机
认知内驱力(对学习本身感兴趣)
外部学习动机
自我提高内驱力(地位、威望)
附属内驱力(赞许、接纳)
儿童早期最为突出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贝尔)
学习迁移
沃尔夫
形式训练法:最早的关于迁移的理论
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
桑代克:共同要素说
贾德:“水下打靶”
一般原理
共同的原理或概括化的经验
苛勒:“小鸡觅食”
格式塔
迁移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的关系的理解和顿悟
加涅
水平迁移/横向迁移:同一水平(例:锐角——钝角)
垂直迁移/纵向迁移
自上而下的迁移(例:三角形——锐角)
自下而上的迁移(例:锐角——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