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十八章 颅脑损伤
外科学 ,颅脑损伤知识点总结,包括头皮损伤,颅骨骨折,脑损伤。颅内血肿,开放型颅脑损伤。帮助小伙伴快速掌握颅脑损伤的知识要点!
编辑于2022-07-15 09:58:31颅脑损伤
头皮损伤
头皮血肿
皮下血肿
特点:比较局限,周边较中心区更硬,无波动,易误诊为颅骨凹陷性骨折,必要时行CT检查(老师ppt为颅骨X线鉴别)
治疗:血肿量少,可观察后或伤后立即冰敷,短期内血肿可自行吸收。
帽状腱膜下血肿
特点:不受颅缝限制,可扩散至全头,触之较软,可有明显波动。
治疗
血肿较小者可加压包扎全头,待其自行吸收;血肿较大且凝血功能正常时,应严格行皮肤消毒后穿刺抽吸血肿,在加压包扎头部;如反复穿刺加压包扎仍不能缩小者,应注意是否有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
婴幼儿巨大帽状腱膜下血肿可引起贫血甚至出血性休克
对于依据已感染的血肿,需切开头皮引流感染灶
骨膜下血肿
特点:血肿局限于某一颅骨范围之内,血肿张力较高,可有波动。见于颅骨损伤之后,如产伤等。应注意是否伴有颅骨骨折
治疗:处理原则与帽状腱膜下血肿相仿,应注意伴有颅骨骨折者不易加压包扎,以防血液经骨折缝进入颅内,造成硬膜外血肿。
治疗
较小的血肿1~2周内自行吸收
较大的血肿4~6周才吸收
局部适当加压包扎,有利于血肿扩大
为避免感染,一般不做穿刺抽吸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是否合并脑损伤
头皮裂伤
特点
锐器:所导致头皮裂伤创口边缘整齐,多数裂伤仅限于头皮,可深达骨膜,一般颅骨完整。少数锐器可插入颅内,穿透颅骨和硬脑膜早成开放性脑损伤
钝器:所导致的头皮裂伤多不规则,创缘有挫伤痕迹,常伴着力点的颅骨骨折和脑损伤
治疗
应尽早清创缝合,如受伤时间达24h,只要无明显感染征象,可彻底清创后行一期缝合。术中应将伤口中的砂石,异物等彻底清除;明显坏死的头皮应切除,但不可切除过多,以免缝合时产生张力;清创时注意有无颅骨骨折或碎骨片,如发现颅骨片或脑组织外溢,应按开放性脑损伤处理。术后给于抗生素。
头皮撕脱伤
特点
是最严重的头皮损伤,往往因头发卷入告诉高速转动的机器所致
由于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下三层紧密连接,所以在强烈的牵扯下,往往将头皮自帽状腱膜下间隙全层撕脱,有时还联通部分骨膜。严重者头皮甚至整个额肌一同撕脱。伤后失血多时,易出现失血性休克,应及时处理。
治疗
①头皮部分脱离且血供良好,则清创后原位缝合。
②如皮瓣已完全脱落,但完整,无明显污染,血管断端整齐,且伤后未超过6h,则清创后头皮(颞浅动静脉或枕动静脉)显微缝合,再缝合
③如撕脱的皮瓣挫伤或污染不能再利用,而骨膜未撕脱,可取自体中厚皮片作游离植皮,或作转移皮瓣;若骨膜已遭破坏,颅骨外露,可做局部筋膜转移,再植皮
④撕脱时间长,创面感染或经上述处理失败者,可先行创面清洁和更换敷料,待肉芽组织生长后再植皮。如颅骨裸露,还需作多处颅骨钻孔至板障层,待钻孔处长出肉芽组织后在植皮。
颅骨骨折
颅盖骨折
线性骨折
①发生率较高
②确诊靠颅骨X线摄片
③单纯线形骨折本身不需特殊处理
④警惕是否合并脑损伤
⑤对疑有硬膜外血肿外血肿者,应严密观察或CT检查
⑥对有气颅者,应预防颅内感染
凹陷性骨折
①好发于额骨及顶骨,多及全层凹陷
②成人凹陷性骨折多为粉碎性骨折,婴儿呈“乒乓球”样凹陷性骨折
③骨折部位的切线为x线片可显示骨折陷入颅内的深度
④ct可了解骨折情况,还可了解有无合并脑损伤
手术
线性骨折
本身无需外科处理,如骨折线通过脑膜血管沟或静脉窦时,应警惕硬膜外血肿的发生
凹陷性骨折
手术适应症
①凹陷深度大于1cm
②位于脑重要功能区
③骨折片刺入脑内
④骨折引起瘫痪,失语等神经功能障碍或癫痫者,应手术治疗
非脑功能区的轻度凹陷,或无脑受压症状的静脉窦凹陷骨折,可暂不手术
颅底骨折
颅前窝
熊猫眼,眼镜征
骨折多累及额骨水平部(眶顶)和筛骨,骨折出血可经前鼻孔流出,或进入框内在眼睑和球结膜下形成淤血斑
脑脊液鼻漏
脑膜撕裂者,脑脊液沿裂口经鼻腔流出
颅中窝
脑脊液和血液
经蝶窦口流至鼻咽部
骨折线累及颞骨岩部,经中耳和破裂的骨膜由外耳道流出,形成耳漏;如骨膜未破,则可沿咽鼓管至鼻咽部。
颞骨岩部骨折常发生面神经和听神经损伤。
骨折位于中线处,可 累及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展神经。
颅后窝
在乳突和皮下可见皮下淤血(Battle征),或在咽后壁发现黏膜下淤血
骨折位于中线者可出现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损伤
颈动脉-海绵窦瘘或鼻出血
伤及颈内动脉
治疗
颅底骨折本身无需特殊治疗
若合并脑脊液漏,病人需头高位并绝对卧床休息,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等,同时给予抗生素预防颅内感染治疗,一般部=不堵塞或冲洗破口处,让脑脊液自然流出。不做腰穿。多数伤口在伤后2周内自行愈合。如超过1个月仍未停止漏液可考虑引手术修补硬脑膜。
对伤后视力减退,疑为骨折片挫伤或血肿压迫视神经,应争取在24h内行视神经探查减压术
脑损伤
发生机制
直接暴力
加速性损伤:相对静止的头颅突然遭到外力打击,迫使其瞬间由静态转为动态,因此而造成脑损伤。以冲击伤为主
减速性损伤:运动的头颅突然撞在静止的物体上。以对冲伤为主
极压性损伤 如婴儿产伤
间接暴力
分类
原发性脑损伤:脑震荡、脑挫裂伤
继发性脑损伤:脑水肿,颅内血肿,脑肿胀
脑震荡
特点:伤后立即发生短暂时间的意识障碍和近事遗忘
诊断
①头部有明确外伤史
②伤后有短暂意识障碍,昏迷<30min
③清醒后头痛、头晕、呕吐和逆行性遗忘
④生命体征,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肢体活动正常
⑤神经系统,腰穿,脑脊液检查正常。
⑥CT扫描未见脑损伤和血肿
治疗: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卧床休息5~7天,酌用镇静镇痛药物消除畏惧心理,多数病人在两周内恢复正常,预后良好
脑挫裂伤
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最突出的表症状之一,>30min,严重者持续长期昏迷
头晕,恶心,呕吐
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喷射性呕吐。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脑膜刺激征
生命体征:轻者明显变化,重者由于脑组织出血和水肿引起颅内压增高,可出现血压升高,脉搏变慢,呼吸变深,危重者出现病理呼吸。
局灶症状和体征,如失语偏瘫等
诊断
X线平片
脑血管扫描
CT扫描
MRI一般少用于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
腰穿:可检查脑脊液是否含有血液,同时可测定颅内压,并可引流血性脑脊液,以减轻症状。但对颅内压明显增高患者,腰穿应谨慎或禁忌。
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注意防治脑水肿和脑肿胀,甘露醇),除非颅内有继发性血肿和有难以遏制的颅内高压外,一般不需手术治疗
弥漫性轴索损伤
颅内血肿
硬膜外血肿
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0%,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
出血来源以脑膜中动脉最常见
一般多见于颅盖部,多发生于颞区
多为单个血肿,少数可为多个多为急性血肿。在6~12h内形成,可以迅速致命。因此,需要积极地诊治
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伤后多有典型的昏迷→清醒→好转→再昏迷
生命体征改变
伤侧瞳孔先缩小后进行性扩大,对光反射消失
伤后多无局灶体征,以后逐渐颅内压增高,继发脑疝,出现对侧肢体偏瘫等综合征并加重
骨折平片:骨折线多通过脑膜中动脉沟
CT扫描:骨板下可见高密度梭形影
手术治疗指征
意识障碍程度逐渐加深
颅内压检测270mmHg
有局灶性脑损害体征
CT示幕上血肿>30ml,幕下>10m/,或中线结构位移明显(>1cm )
非手术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者
硬膜下血肿
血积聚于硬脑膜下腔。是颅内血肿中最常见者,常呈多发性或与别种血肿合并发生
临床表现:由于硬脑膜下血肿多数有脑挫裂声及继发的脑水肿同时存在,故病情一般较重;症状、体征与其他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相重叠,单凭临床表现难以与其他急性颅内血肿相区别。故往往需行其他头颅CT检查以明确诊断。
诊断
CT
急性硬膜下血肿:新月形高密度、等密度、混杂密度影
慢性硬膜下血肿:新月形或半月形低密度或等密度影
脑内血肿
开放型颅脑损伤
火器型
非火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