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英国近现代教育家
英国的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尽量发展个人才能,并将这些才能加以培训,进而贡献社会。英国的教育体制也根据地区的不同有所区别,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实行5~16岁的义务教育,北爱尔兰实行4~16岁的义务教育。
编辑于2022-07-26 09:57:28英国近现代教育家
17- 18世纪
弗兰西斯•培根
(1) 英国革命前一度活跃于英国政治界,学术界,以提倡近代自然科学和科学教育而著名的重要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是“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开辟了近代科学教育发展的道路。
(2) 著作:《新工具》;《新大西岛》
2.1. 崇尚知识。在《新工具》中提出一句经典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并针对演绎法的不足,创立了科学研究的“新工具”—归纳法。
2.2. 创建了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大纲。包括科学知识以及技术的各个方面,没有宗教神学的地位。
2.3. 设想了科学教育的宏伟理想。主要体现在他所设想的新大西岛的乌托邦国家中。
(3) 评价:培根在当时学术界旧权威仍然占据统治地位的情况下,以惊人的勇气高瞻远瞩的倡导科学,动摇了经院哲学在学术界、教育界的统治地位,开创了科学发展、科学教育新时代。他的思想启发了英国及其他国家的教育家,为近代教育的发展指引了新的方向。
约翰•弥尔顿
(1) 英国一位现实主义教育的重要人物,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1644年发表的《论教育》中。
(2) 培养目标:真才实学、举止文雅的绅士
(3) 主要内容:
3.1. 主张改革旧教育
3.2. 兴办学园的设想
(4) 教学方法:要从儿童实际接受能力出发,循序渐进;教学应以感性知识为开端。
(5) 评价:学园设想的倾向代表了近代中等教育发展的方向,后在清教徒移居地北美大陆流行开来。
洛克
近代史上第一个较为明确的提出了包含德智体三育的教育体系。
(1) 简介:17世纪英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主要著作是《教育漫画》,他重视教育对个人幸福、事业、前途的影响,其教育思想具有功利性、世俗性 化和个人主义的色彩。
(2) “白板说”
2.1. 他认为人出生后心灵如同一块白板,一切知识都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理性和知识都是通过人的感官和经验获得的。因此,教育在人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洛克的“白板说”表明了他是主张经验主义的认识论的。
2.2. 他还认为,五官的感觉只能了解物体的部分性质,只有“内心反省”才能使人了解复杂的概念。这种不彻底的经验主义认识论,构成了洛克教育思想的出发点。
(3) 绅士教育
培养既具有封建贵族遗风,又具有新兴资产阶级特点的新式人才的教育。
3.1. 他认为,教育目的在于培养绅士,绅士必须要身体强健又要有“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四种精神品质,且家庭教育是培养绅士最合适的途径。
3.2. 教育内容:
3.2.1. 体育:洛克认为“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他把身体的养育作为全部教育的前提,视为满足个人幸福,获得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并就儿童的衣食住行提出了具体建议,强调生活各个方面的忍苦耐劳。
3.2.2. 德育:洛克认为德育是教育的灵魂。他十分重视德行和礼仪的教育,把德行放在比知识更重要的地位。为了培养良好的德行与礼仪,洛克在方法上提出了许多建议,重视榜样和示范、重视练习、强调说理。
3.2.3. 智育:强调品德重于学问,学问的内容必须是实际有用的广泛知识。还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能力。
3.3.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循序渐进;好奇心、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培养。
评价:绅士教育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为英国资产阶级壮大发挥了重大作用,也给我们的教育带来启示: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主体性,教育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和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
(4) 评价:洛克的教育思想以其世俗化、功利性为显著特点。他比弥尔顿更少古典主义色彩,比夸美纽斯也更为彻底地破除了宗教神学的束缚。他的思想在实践中和理论上都对英国及西欧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贡献。但他的教育思想局限于绅士教育,缺乏民主性。
19世纪
斯宾塞
(1) 19世纪近代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科学教育的倡导人。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1861年结集出版的《教育论》中。
(2) 生活准备说 教育目的:在于为完满生活做准备。
2.1. 反对古典主义不实用的知识和教育,认为教育应当切实适应社会生活与生产的需要。
(3) 知识价值论
3.1. 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将评价知识的标准定义为对生活、生产、个人发展的作用,知识对生活的作用越大则价值越大。
3.2. 针对古典主义者就古典学科价值所做的辩解,他提出最重要的问题并不在于某些知识是否有价值,而在于它们的比较价值。
3.3. 将人的生活按重要程度分为五类:
3.3.1. 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
3.3.2. 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
3.3.3. 目的在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活动
3.3.4. 与维持正常的社会和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
3.3.5. 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用以满足爱好和情感的各种活动。
(4) 科学教育论:
4.1. 以科学知识为中心,重视个人和社会生活,是教育思想上的一次变革。他提倡的科学教育不仅对英国中学和大学冲破古典教育传统的禁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影响到欧美其他国家,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教育的发展。
4.2. 但是,他的教育观也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如他的课程论反映了资产阶级利益,带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的色彩。
(5) 课程论: 根据生活准备说和知识价值说,他提出学校应该开设以下五种类型的课程:
5.1. 第一类是生理学和解剖学。它是直接有助于保全自己的知识,是合理教育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5.2. 第二类是逻辑学、力学、数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和社会科学。属于间接保全自己的知识,是文明生活得以维持的基础知识。
5.3. 第三类是生理学、心理学与教育学。保证父母们成功履行自己的责任,进而促使家庭稳定和睦,社会文明进步。
5.4. 第四类是历史学。历史知识有利于人们调节自己的行为,成功履行公民的职责。
5.5. 第五类是文学、艺术学。这类知识能够满足人们闲暇时休息与娱乐的需要。
(6) 教学原则与方法
6.1. 教学应符合儿童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具体表现为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准确到准确、从具体到抽象。
6.2. 儿童所接受的教育必须在方式和安排上与历史上的人类教育相一致。
6.3. 教学的每个部分都应该从实验到推理。
6.4. 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和推论。
6.5. 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
6.6. 重视实物教学。
斯宾塞以科学为中心,制定了注重科学的课程体系,推动了实科教育的发展,但他片面强调自然科学教育,忽视人文科学。
赫胥黎
(1) 英国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和教育家,近代科学教育的主要倡导者,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科学与教育》这一论文集中。
(2) 主要内容:
2.1. 对传统教育的批判。
2.1.1. 对当时英国教育的弊端有着清晰的认识。
2.2. 科学教育与自由教育
2.2.1. 教育目的:主张英国的各类学校必须实施科学教育,以培养有能力利用自然科学的人。
2.2.2. 科学教育内容:首先应包括自然科学。他倡议在中小学首先开设地理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人体生理学等课程。其次开设道德伦理学、政治以及社会生活理论基础等课程。最后历史课程,着重讲授英国历史。
2.2.3. 赫胥黎主张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这样才是完整的自由教育。与斯宾塞相比,赫胥黎更加重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