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脂质代谢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七章脂质代谢笔记,包括脂质的构成、功能及分析、脂质的消化吸收、甘油三酯代谢等内容。
编辑于2022-08-03 18:42:15 贵州脂类代谢
三酰甘油代谢
分解代谢
脂肪动员
定义
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FFA,并释放入血以供其它组织利用的过程
关键酶
激素敏感性三酰甘油脂肪酶(HSL)
脂解激素
促进动员的激素
胰高血糖素
去甲肾上腺素
ACTH
TSH
抗脂解激素
抑制动员
胰岛素
前列腺素E₂
烟酸
过程
三酰甘油
+ HSL
二酰甘油
+二酰甘油脂肪酶
一酰甘油
+单酰甘油脂肪酶
甘油
α-磷酸甘油
磷酸二羟丙酮
糖代谢产物之一 与糖代谢相联系
糖酵解/糖异生途径
F FA
游离脂酸
F FA
F FA
脂肪的β-氧化
部位
组织
除脑组织外,大多数组织均可进行,其中肝、肌肉最活跃
亚细胞
胞液
线粒体
过程
脂酸的活化(胞液中)
目地:增加脂酰CoA的水溶性
脂酸
+脂酰CoA合成酶
脂酰CoA (含高能硫酯键)
消耗1分子ATP 中两个高能磷酸键
相当消耗2分子ATP
脂酰CoA 进入线粒体
需要载体
肉毒碱/肉碱
机制
脂肪酸β-氧化
脱氢
脂酰CoA在~~~脱氢酶催化下α,β-C上各脱1个H原子
加水
再脱氢
硫解
概要
能量生成
16C软脂酸的氧化为例
每轮循环
4个重复步骤
脱氢
水化
再脱氢
硫解
产物
1分子乙酰CoA
1分子少2个C的脂酰C o A
1分子NADH +H ⁺
1分子FADH ₂
活化
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
共7次循环(0.5n-1次)
总产物
8分子乙酰CoA
0.5n
7 分子NADH ₂+H ⁺
0.5n-1
7分子FADH₂
0.5n-1
能量
生成
A TP =8×10+7×2.5+7×1.5=108
净生成
ATP = 108-2=106.
脂酸的其他氧化方式
不饱和脂酸的氧化
少了一步脱氢少1.5 ATP
酮体的生成与利用
酮体
脂肪酸在肝中氧化分解时所特有的中间产物
乙酰乙酸
β-羟丁酸
丙酮
三者的总称
代谢部位
生成
肝细胞线粒体
利用
肝外组织(心,肾,脑,骨骼肌等)线粒体
生成过程
脂肪酸
β-氧化
2*乙酰CoA
乙酰乙酰CoA
HMGCoA合成酶
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 A(HMGCoA)
HMGCoA裂解酶
乙酰乙酸
β-羟丁酸
β-羟丁酸脱氢酶
丙酮
乙酰乙酸脱羧酶
利用
乙酰乙酸的活化
两条途径
乙酰乙酸+乙酰乙酸硫基酶
ATP和HSCoA参与
乙酰乙酰CoA
乙酰乙酸+琥珀酰CoA
琥珀酰CoA转硫酶
乙酰乙酰CoA
琥珀酸
乙酰CoA的生成
乙酰乙酰CoA+硫解酶
2*乙酰CoA
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
肝内不能利用的原因
缺酶
乙酰乙酸硫解~
琥珀酰CoA转硫~
生理意义
是肝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
可以通过血脑屏障
是脑组织的重要能源
酮体利用可减少糖利用
利于维持血糖水平恒定
节省蛋白质消耗
合成代谢
合成部位
肝
内质网
脂肪组织
小肠黏膜
利用脂肪消化产物再合成脂肪
原料
甘油和脂酸主要来自葡萄糖代谢
来自食物脂肪
合成过程
一酰甘油途径(小肠黏膜细胞)
2-一酰甘油+脂酰CoA
脂酰CoA转移酶
1,2-二酰甘油
脂酰CoA转移酶
+脂酰CoA
三酰甘油
二酰甘油途径(肝细胞及脂肪细胞)
葡萄糖
3-磷酸甘油
脂酰CoA转移酶
+脂酰CoA
1-脂酰-3-磷酸甘油
脂酰CoA转移酶
+脂酰CoA
磷脂酸
磷脂酸磷酸酶
1,2甘油二脂
脂酰CoA转移酶
+脂酰CoA
三酰甘油
主题
主题
胆固醇代谢
磷脂的代谢
甘油磷脂的代谢
组成
甘油
脂酸
磷脂
含氮化合物
合成途径
二酰甘油合成途径(DG-途径)
CDP-二酰甘油途径
脂酸的合成代谢
软脂酸的合成
合成部位
组织
肝,脂肪等组织
亚细胞
胞液
线粒体
内质网
原料
乙酰CoA
来源
主要
葡萄糖分解
次要
氨基酸
全部在线粒体内产生,通过柠檬酸-丙酮酸循环出线粒体
ATP
HCO3 ⁻
NADPH
来源
主要
磷酸戊糖途径
次要
苹果酸酶
Mn² ⁺
脂酸合成酶系及反应过程
丙二酰CoA的合成
ATP+HCO⁻₃+乙酰CoA——→丙二酰CoA+ADP+Pi
乙酰CoA羧化酶 生物素 Mg²⁺
乙酰CoA 羧化酶
脂酸合成的限速酶,存在于胞液
生物素
辅基
Mg²⁺
激活剂
脂酸合成
从乙酰CoA及丙二酰CoA合成长链脂酸是个重复延长2个C原子过程
具体步骤
乙酰CoA+ACP-SH→乙酰ACP+CoA
乙酰CoA与ACP反应
乙酰ACP与β酮脂酰合酶(KS)反应,生成乙酰- KS复合物
乙酰ACP+KS→乙酰- KS+ACP-SH
ACP- SH+丙二酰CoA→丙二酰ACP
丙二酰ACP+乙酰- KS复合物→β-酮丁酰ACP+CO₂
β-酮丁酰ACP生成后,以ACP为中心,顺次与β-酮脂酰酸还原酶(KR)/β-羟脂酰脱水酶(HD)/烯酰还原酶(ER)反应,生成ACP
β-酮丁酰ACP+KS→ 丁酰- KS 复合物+ACP-SH
重复2~5次,每次延长2C,第7次生成软脂酸ACP,再硫解下ACP,生成软脂酸
血浆脂蛋白代谢
血脂
血浆中含有的脂类的统称
包含
三酰甘油
磷脂
胆固醇
脂肪酸(FFA)
来源
肠道中食物脂类的消化吸收
肝,脂肪及其他组织合成后入血
储存的三酰甘油动员入血
去路
进入脂肪组织储存
氧化供能
构成生物膜
转变为其他物质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及结构
分类
方法
电泳法
α-脂蛋白
前β-脂蛋白
β-脂蛋白
乳糜微粒
超速离心法
乳糜微粒(CM)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低密度脂蛋白(LDL)
高密度脂蛋白(HDL)
载脂蛋白
主要功能
稳定血浆脂蛋白结构,作为脂类的运输载体
做酶的激活剂
apoA I激活LCAT
apoC II激活脂蛋白脂肪酶(LPL)
关键酶
血浆脂蛋白代谢
CM
小肠黏膜细胞中生成
代谢
成熟CM含apoC II,激活LPL,可使CM种三酰甘油及磷脂逐步水解,产生甘油,脂酸及溶血磷脂,表面的载脂蛋白同磷脂及胆固醇离开CM,最后变成CM残粒
功能
将外源性三酰甘油转运至心,肌肉和脂肪组织等肝外组织利用
将食物中外源性胆固醇转运至肝进行转化
VLDL
来源
肝脏内合成
代谢
VLDL的三酰甘油在LPL 作用下,逐步水解,表面的apoC,磷脂及胆固醇向HDL转移,而HDL的胆固醇酯又转移到VLDL,最后只剩下胆固醇酯,转变为LDL
功能
是体内转运内源性三酰甘油的主要方式
LDL
来源
VLDL转变而来,主要脂类是胆固醇及胆固醇酯
代谢
肝是降解LDL的主要器官,胆固醇酯水解为胆固醇和脂酸
游离的胆固醇有重要调节作用
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减少胞内胆固醇的合成
激活ACAT使胆固醇生成胆固醇酯在胞内储存
抑制LDL受体蛋白基因的转录,减少对LDL的摄取
功能
LDL是转运肝合成的内源性胆固醇的主要形式
HDL
来源
主要在肝合成
小肠也可以
代谢
HDL表面的apo I是LCAT的激活剂,LCAT可催化HDL生成溶血卵磷脂及胆固醇酯
功能
参与胆固醇的逆向转运,即将肝外组织细胞内的胆固醇,通过血循环转运到肝,在肝转化为胆汁酸后排出体外
脱Co₂
脂类代谢
三酰甘油代谢
分解代谢
脂肪动员
定义
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FFA,并释放入血以供其它组织利用的过程
关键酶
激素敏感性三酰甘油脂肪酶(HSL)
脂解激素
促进动员的激素
胰高血糖素
去甲肾上腺素
ACTH
TSH
抗脂解激素
抑制动员
胰岛素
前列腺素E₂
烟酸
过程
三酰甘油
+ HSL
二酰甘油
+二酰甘油脂肪酶
一酰甘油
+单酰甘油脂肪酶
甘油
α-磷酸甘油
磷酸二羟丙酮
糖代谢产物之一 与糖代谢相联系
糖酵解/糖异生途径
F FA
游离脂酸
F FA
F FA
脂肪的β-氧化
部位
组织
除脑组织外,大多数组织均可进行,其中肝、肌肉最活跃
亚细胞
胞液
线粒体
过程
脂酸的活化(胞液中)
目地:增加脂酰CoA的水溶性
脂酸
+脂酰CoA合成酶
脂酰CoA (含高能硫酯键)
消耗1分子ATP 中两个高能磷酸键
相当消耗2分子ATP
脂酰CoA 进入线粒体
需要载体
肉毒碱/肉碱
机制
脂肪酸β-氧化
脱氢
脂酰CoA在~~~脱氢酶催化下α,β-C上各脱1个H原子
加水
再脱氢
硫解
概要
能量生成
16C软脂酸的氧化为例
每轮循环
4个重复步骤
脱氢
水化
再脱氢
硫解
产物
1分子乙酰CoA
1分子少2个C的脂酰C o A
1分子NADH +H ⁺
1分子FADH ₂
活化
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
共7次循环(0.5n-1次)
总产物
8分子乙酰CoA
0.5n
7 分子NADH ₂+H ⁺
0.5n-1
7分子FADH₂
0.5n-1
能量
生成
A TP =8×10+7×2.5+7×1.5=108
净生成
ATP = 108-2=106.
脂酸的其他氧化方式
不饱和脂酸的氧化
少了一步脱氢少1.5 ATP
酮体的生成与利用
酮体
脂肪酸在肝中氧化分解时所特有的中间产物
乙酰乙酸
β-羟丁酸
丙酮
三者的总称
代谢部位
生成
肝细胞线粒体
利用
肝外组织(心,肾,脑,骨骼肌等)线粒体
生成过程
脂肪酸
β-氧化
2*乙酰CoA
乙酰乙酰CoA
HMGCoA合成酶
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 A(HMGCoA)
HMGCoA裂解酶
乙酰乙酸
β-羟丁酸
β-羟丁酸脱氢酶
丙酮
乙酰乙酸脱羧酶
利用
乙酰乙酸的活化
两条途径
乙酰乙酸+乙酰乙酸硫基酶
ATP和HSCoA参与
乙酰乙酰CoA
乙酰乙酸+琥珀酰CoA
琥珀酰CoA转硫酶
乙酰乙酰CoA
琥珀酸
乙酰CoA的生成
乙酰乙酰CoA+硫解酶
2*乙酰CoA
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
肝内不能利用的原因
缺酶
乙酰乙酸硫解~
琥珀酰CoA转硫~
生理意义
是肝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
可以通过血脑屏障
是脑组织的重要能源
酮体利用可减少糖利用
利于维持血糖水平恒定
节省蛋白质消耗
合成代谢
合成部位
肝
内质网
脂肪组织
小肠黏膜
利用脂肪消化产物再合成脂肪
原料
甘油和脂酸主要来自葡萄糖代谢
来自食物脂肪
合成过程
一酰甘油途径(小肠黏膜细胞)
2-一酰甘油+脂酰CoA
脂酰CoA转移酶
1,2-二酰甘油
脂酰CoA转移酶
+脂酰CoA
三酰甘油
二酰甘油途径(肝细胞及脂肪细胞)
葡萄糖
3-磷酸甘油
脂酰CoA转移酶
+脂酰CoA
1-脂酰-3-磷酸甘油
脂酰CoA转移酶
+脂酰CoA
磷脂酸
磷脂酸磷酸酶
1,2甘油二脂
脂酰CoA转移酶
+脂酰CoA
三酰甘油
主题
主题
胆固醇代谢
磷脂的代谢
甘油磷脂的代谢
组成
甘油
脂酸
磷脂
含氮化合物
合成途径
二酰甘油合成途径(DG-途径)
CDP-二酰甘油途径
脂酸的合成代谢
软脂酸的合成
合成部位
组织
肝,脂肪等组织
亚细胞
胞液
线粒体
内质网
原料
乙酰CoA
来源
主要
葡萄糖分解
次要
氨基酸
全部在线粒体内产生,通过柠檬酸-丙酮酸循环出线粒体
ATP
HCO3 ⁻
NADPH
来源
主要
磷酸戊糖途径
次要
苹果酸酶
Mn² ⁺
脂酸合成酶系及反应过程
丙二酰CoA的合成
ATP+HCO⁻₃+乙酰CoA——→丙二酰CoA+ADP+Pi
乙酰CoA羧化酶 生物素 Mg²⁺
乙酰CoA 羧化酶
脂酸合成的限速酶,存在于胞液
生物素
辅基
Mg²⁺
激活剂
脂酸合成
从乙酰CoA及丙二酰CoA合成长链脂酸是个重复延长2个C原子过程
具体步骤
乙酰CoA+ACP-SH→乙酰ACP+CoA
乙酰CoA与ACP反应
乙酰ACP与β酮脂酰合酶(KS)反应,生成乙酰- KS复合物
乙酰ACP+KS→乙酰- KS+ACP-SH
ACP- SH+丙二酰CoA→丙二酰ACP
丙二酰ACP+乙酰- KS复合物→β-酮丁酰ACP+CO₂
β-酮丁酰ACP生成后,以ACP为中心,顺次与β-酮脂酰酸还原酶(KR)/β-羟脂酰脱水酶(HD)/烯酰还原酶(ER)反应,生成ACP
β-酮丁酰ACP+KS→ 丁酰- KS 复合物+ACP-SH
重复2~5次,每次延长2C,第7次生成软脂酸ACP,再硫解下ACP,生成软脂酸
血浆脂蛋白代谢
血脂
血浆中含有的脂类的统称
包含
三酰甘油
磷脂
胆固醇
脂肪酸(FFA)
来源
肠道中食物脂类的消化吸收
肝,脂肪及其他组织合成后入血
储存的三酰甘油动员入血
去路
进入脂肪组织储存
氧化供能
构成生物膜
转变为其他物质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及结构
分类
方法
电泳法
α-脂蛋白
前β-脂蛋白
β-脂蛋白
乳糜微粒
超速离心法
乳糜微粒(CM)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低密度脂蛋白(LDL)
高密度脂蛋白(HDL)
载脂蛋白
主要功能
稳定血浆脂蛋白结构,作为脂类的运输载体
做酶的激活剂
apoA I激活LCAT
apoC II激活脂蛋白脂肪酶(LPL)
关键酶
血浆脂蛋白代谢
CM
小肠黏膜细胞中生成
代谢
成熟CM含apoC II,激活LPL,可使CM种三酰甘油及磷脂逐步水解,产生甘油,脂酸及溶血磷脂,表面的载脂蛋白同磷脂及胆固醇离开CM,最后变成CM残粒
功能
将外源性三酰甘油转运至心,肌肉和脂肪组织等肝外组织利用
将食物中外源性胆固醇转运至肝进行转化
VLDL
来源
肝脏内合成
代谢
VLDL的三酰甘油在LPL 作用下,逐步水解,表面的apoC,磷脂及胆固醇向HDL转移,而HDL的胆固醇酯又转移到VLDL,最后只剩下胆固醇酯,转变为LDL
功能
是体内转运内源性三酰甘油的主要方式
LDL
来源
VLDL转变而来,主要脂类是胆固醇及胆固醇酯
代谢
肝是降解LDL的主要器官,胆固醇酯水解为胆固醇和脂酸
游离的胆固醇有重要调节作用
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减少胞内胆固醇的合成
激活ACAT使胆固醇生成胆固醇酯在胞内储存
抑制LDL受体蛋白基因的转录,减少对LDL的摄取
功能
LDL是转运肝合成的内源性胆固醇的主要形式
HDL
来源
主要在肝合成
小肠也可以
代谢
HDL表面的apo I是LCAT的激活剂,LCAT可催化HDL生成溶血卵磷脂及胆固醇酯
功能
参与胆固醇的逆向转运,即将肝外组织细胞内的胆固醇,通过血循环转运到肝,在肝转化为胆汁酸后排出体外
脱Co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