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流行病学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流行病学第二章疾病的分布,疾病的分布,疾病的定义,主要内容,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疾病流行强度,疾病的分布知识点总结。
流行病学第十一章11传染病流行病学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传染病防治一直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全社会参与。
流行病学第十一章11传染病流行病学1: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的高低取决于该人群中易感者所占的比例。
流行病学第八章病因及其发现和推断知识总结,包括病因的基本概念、病因学说与病因模型、充分病因-组分病因模型、发现和验证病因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疾病的分布
定义:疾病在不同人群、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存在状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主要内容:描述疾病的发病、患病和死亡的群体现象及其特点和特征。
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发病频率测量指标
发病率
一定期间内,一定范围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病例出现的频率。
(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期该人群暴露人口数)*K
K=100%,千分之千,万分之万……
暴露人口数:在观察期内某地区人群中,可能发生某种疾病的人(除去已经患病及预防接种获得持久免疫力者
流行强度的指标
罹患率
也是测量某人群某病新病例发生频率的指标,通常只在某一车线范围一段时间内的发病率
暴露程度
食物中毒,职业中毒或传染病的爆发及流行
续发率
二代发病率,某些传染病在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比。
传染病
二代病例(续发病例):第一个病例发生后,在该病最短与最长潜伏期之间出现的病例。
用于比较传染病传染力的强弱,分析传染病流行因素及评价卫生防疫措施的效果。
患病频率测量指标
患病率(现患率)
某特定时间那种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时点患病率和期间患病率
慢性病
影响患病率的原因
升高
新病例增加(发病率增高)
治疗水平提高,病人免于死亡,但未痊愈,病程延长
未治愈者寿命延长
病例迁入
健康者迁出
易感者迁入
诊断水平提高:易发现
报告率提高
降低
新病例减少(发病率下降)
病死率增高
病程缩短
治愈率提高
健康者迁入
病例迁出
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感染率
在某时间内被检人群中某病病原体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
隐性感染、病原携带者轻型和不典型病例。
死亡与生存频率测量指标
死亡率
在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总死亡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
死亡风险
在病死率高和生存时间短共同存在的情况下,死亡率可以反映人群的发病率
病死率
一定时期内因某病死亡者占该病病人的比例,表示某病病人因该病死亡的危险性。
急性传染病或慢性病
婴儿死亡率
反映一周岁以内婴儿死亡水平的指标,是指婴儿出生后不满周岁死亡人数与出生生的人数的比率
发展水平
生存率
接受某种治疗的病人或某病病人中,经n年随访尚存活的病人所占的比例。
疾病负担指标
潜在减寿年数PYLL
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于实际死亡年龄最差的总和,即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
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
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寿命健康年
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LL
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YLD
疾病流行强度
在一定时间内某疾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发病率的变化及其病例间的联系程度
散发
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上无明显联系,表现为散在发生。
暴发
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很多症状相同病人的现象
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 大多数病人常同时出现在该病人的最短和最长潜伏期之间
流行
在某地区某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
大流行
某病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疾病蔓延迅速,涉及地区广,在短期内跨越省界、国界甚至洲界形成世界性大流行
人群分布
年龄
横断面分析
主要分析同一时期不同年龄组或不同年代各年龄组的发病率、患病率或死亡率的变化
出生队列分析
同一时期出生的一组人群称为出生队列,对其随访若干年,以观察发病情况
性别
职业
种族和民族
婚姻与家庭
行为生活方式
流动人口
宗教信仰
地区分布
地区聚集性
某地区发病及患病等疾病频率高于周围地区的情况,该地区疾病频率超过了随机概率
地方性疾病
局限于某些特定系地区内相对稳定并经常发生的疾病
时间分布
短期波动
持续几天、几周或几个月的疾病流行或疫情暴发,常用于较大数量的人群(暴发用于少量人群)
季节性
疾病在一定的季节内呈现发病率增高的现象
分类
严格的季节性
某些地区以虫媒传播的传染病发生有严格的季节性,发病多集中在少数几个月内,其余月份没有病例发生(发病高峰)
”高峰“”无“
季节性升高:一年四季均发病,但仅在一定月份发病率升高(多见于)
周期性
疾病频率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有规律地起伏波动,每隔若干年出现一个流行高峰的现象(多见于呼吸道传染病,可消失)
影响疾病周期性及间隔时间的原因
人口密集、交通拥挤和卫生条件差等因素利于疾病的传播。当有传染源和足够数量的易感者存在,又无有效的预防措施时,其流行特征呈现一定的周期性
传播机制容易实现的疾病,当易感者积累到足够数量便可迅速传播。而疾病流行后,新的易感者积累的速度,特别是新生儿的增加,影响疾病周期间隔的时间,累积速度越快,间隔越短
病后可形成稳固免疫的疾病,一度流行后发病率可迅速下降,流行后人群免疫水平持续越久,间隔时间越长
周期性的发生还取决于病原体及其变异的速度
长期趋势(长期变异或长期变动)
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里,疾病的临床特征、分布状态、流行强度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
基本的人群、地区、时间分布的综合描述
移民流行病学
是探讨疾病病因的一种方法。通过观察疾病在移民、移居地当地居民及原居地人群之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从而探讨疾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的关系。肿瘤、慢性病、某些遗传病
遵循原则
若发病率与或死亡率的差别主要是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则该病在移民人群中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原住地不同,而接近移居地当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若发病率与或死亡率的差别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则移民人群与原住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近似,而不同于移居地当地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