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历史学科教学论
历史学科教学论总结,包括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历史课程的教学实施、历史课程的教学评价、历史课程的教学设计等等。
编辑于2022-08-10 10:51:30 四川省学科教学论
课标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
前言
课程性质
思想性 基础性 人文性 综合性
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
(一)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 (二)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三)注重对基本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 (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五)注意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 (六)提倡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 (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评价建议
(一)评价的设计
1.评价目标的选择与确定 (1)关于“知识与能力”的评价 (2)关于“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3)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2.评价方法的选择:历史习作、历史调查、历史制作、纸笔测验、教师观察、学生的自评与 互评等
(二)评价的实施
(三)评价结果的解释与反馈
教材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充分开发历史课程的各种资源
1.历史教科书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 2.学校图书馆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3.多方面开发和利用校外历史课程 4.合理利用历史题材的视频资料。 5.积极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 6.历史课程资源还包括教师资源、学生资源等人力资源。
历史课程的教学实施
历史课堂教学的功能与类型
历史课堂教学的价值与功能
1.课堂教学是实现历史课程目标的主要场所。 2.课堂教学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课堂教学便于开展历史学科的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的类型与结构
基于教学任务的类型与结构
导言课、讨论课、活动课、复习课、练习课、考查课、讲评课
基于教学方法的类型与结构
讲谈课、讨论课、探究活动课
基于学习方式的类型与结构
同步学习、分组学习、个别学习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一)讲述法 (二)讲解法 (三)讲读法 (四)讲授法的优势与局限性 (五)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
二、谈话法
三、讨论法
四、探究式课堂教学法
五、情境教学法
六、图示法
七、角色扮演教学法
八、史料教学法
九、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1.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2.依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3.根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4.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 5.依据教学环境条件选择教学方法。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技能
一、导入技能
(一)导入的功能 1.提醒学生的注意。 2.激发兴趣与动机。 3.引导学习与思考。 4.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二)导入的类型 1.直接导入2.复习导入3.设疑导入4.情境导入
(三)导入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2.衔接性原则3.启发性原则 4.有效性原则5.简短性原则
二、提问技能
(一)提问的作用 1.引起注意,激发兴趣。 2.发展思维,参与教学。 3.信息反馈,教学反思
(二)提问的层次:识记 理解 应用 分析 综合 评价
(三)问题设计原则 1.针对性原则2.可接受性原则 3.循序渐进性原则4.学生主体性原则
(四)组织课堂提问要求
三、知识讲授技能
(一)时间的讲授技巧
(二)地点的讲授技巧
(三)历史人物的讲法
(四)历史事件的讲授技巧
(五)历史概念阐释技巧
(六)历代典章制度的讲授技巧
(七)历史现象的讲授技巧
四、小结作业技能
(一)结课方法 1.总结归纳2.设置悬念3.课堂练习4.前后呼应
(二)小结要求 1.做到首尾呼应。 2.要突出重点,结论扼要明确。 3.既要紧扣时代精神,也要避免空洞说教。 4.适当留下悬念。 5.注重评价的作用。 6.通常会根据实际情况布置课后作业。
(三)布置作业的原则 1 .趣味性2.多样性3.多元性
五、板书技能
(一)板书的类型 1.提纲式板书2.表格式板书3.问题式板书 4.线索式板书5.图解式板书
(二)板书的要求 1.板书的内容要精炼恰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应以简驭繁,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复杂的历史内 容。 2.板书既要有周密的计划性,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3.板书的形式要有灵活多样性和清晰的条理性。 4.板书的内容要能调控学生的思维方向,有一定的启发性。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技能
一、导入技能
(一)导入的功能 1.提醒学生的注意。 2.激发兴趣与动机。 3.引导学习与思考。 4.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二)导入的类型 1.直接导入2.复习导入3.设疑导入4.情境导入
(三)导入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2.衔接性原则3.启发性原则 4.有效性原则5.简短性原则
二、提问技能
(一)提问的作用 1.引起注意,激发兴趣。 2.发展思维,参与教学。 3.信息反馈,教学反思
(二)提问的层次:识记 理解 应用 分析 综合 评价
(三)问题设计原则 1.针对性原则2.可接受性原则 3.循序渐进性原则4.学生主体性原则
(四)组织课堂提问要求
三、知识讲授技能
(一)时间的讲授技巧
(二)地点的讲授技巧
(三)历史人物的讲法
(四)历史事件的讲授技巧
(五)历史概念阐释技巧
(六)历代典章制度的讲授技巧
(七)历史现象的讲授技巧
四、小结作业技能
(一)结课方法 1.总结归纳2.设置悬念3.课堂练习4.前后呼应
(二)小结要求 1.做到首尾呼应。 2.要突出重点,结论扼要明确。 3.既要紧扣时代精神,也要避免空洞说教。 4.适当留下悬念。 5.注重评价的作用。 6.通常会根据实际情况布置课后作业。
(三)布置作业的原则 1 .趣味性2.多样性3.多元性
五、板书技能
(一)板书的类型 1.提纲式板书2.表格式板书3.问题式板书 4.线索式板书5.图解式板书
(二)板书的要求 1.板书的内容要精炼恰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应以简驭繁,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复杂的历史内 容。 2.板书既要有周密的计划性,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3.板书的形式要有灵活多样性和清晰的条理性。 4.板书的内容要能调控学生的思维方向,有一定的启发性。
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历史教材
1.历史教科书在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 (1)历史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媒介和资源; (2)实现历史课程教学目标的主要凭借; (3)历史课程标准的体现和具体化; (4)历史课堂教学的凭借和基本工具。
历史教科书的利用过程 (1)基于阅读的理解(2)基于教学重点的拓展学习(3)基于学生的自主发展
历史教科书使用的注意事项 (1)要把握教科书的内容体系、框架结构 (2)要吃透教科书,并适当地充实教学内容 (3)要分清主次,把握教科书的教学重点 (4)要以教科书为依据,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二、学校图书馆
三、社区历史课程资源
(一)历史见证人资源
1.作用1)口述史的史学价值。(2)教育层面上的社会实践价值.(3)探究与整理历史的过程与方法价值。
2.实施步骤(1)访谈前的资料准备。 (2)拟出大纲、确定访谈内容。 (3)分段进行访谈,每次限于一个主题。 (4)录音和文字记录同步进行,特别注意从录音之外的闲谈中获取信息。 (5)将访谈内容整理成文字,完成口述史的文字撰写工作。
(二)家庭资源
(三)乡土历史资源
途径(1)以教科书为核心,在课堂教学中补充乡土史内容。 (2)充分利用图书馆和资料室挖掘乡土史资源。 (3)组织学生开展乡土课程资源调查研究活动。 (4)深入挖掘本地的历史遗迹、遗址。
四、历史遗迹和各类博物馆、纪念馆
五、网络资源
六、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的作用
七、开发利用教学资源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2.思想性原则 3.精选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
历史课程的教学评价
中学历史学业评价
一、学业评价的基本理论
二、学业评价的基本类型
(一)诊断性评价(二)过程性评价(三)终结性评价 (四)表现性评价(五)档案袋评价
三、学业评价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多元化原则 4.一致性原则
中学历史教学评价
一、自我反思
(一)教学反思的内容1.对自身教育观念的反思 2.对教师角色地位的反思3.对专业水平的反思 4.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二)教学反思的原则1.主动性原则2.持续性原则 3.全员性原则4.合作性原则5.对比性原则
(三)教学反思的实施程序1.理论学习2.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3.改进和创新4.实施新的尝试。
(四)教学反思的实施方法
二、课堂教学评价
历史课程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基本理论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
二、历史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三、教学设计的流程
教学设计前的准备
一、教材分析
(一)基本概念
(二)教材分析的步骤
二、学情分析
(一)基本概念
(二)怎样进行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基本理论
(一)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
(二)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
(三)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1.“依标托本”原则 2.体现学科核心教育价值的原则 3.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4.落实目标多样性原则
二、教学目标设计的技能
(一)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规范
(二)教学目标表述的常见错误
教学重难点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的概念
二、确定教学重、难点的依据
教学过程设计
一、组织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基本概念
(二)教学内容组织的基本任务与途径
二、设计教学过程
(一)选用教学资源
1.选择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 (2)思想性原则。 (3)精选性原则。 (4)可行性原则。 2.选择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需要用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 (2)教师要努力将学生所掌握的信息转化为课程教学的现实资源。 (3)教师与课程资源要实现多元化全方位对话。 (4)教师与课程资源要实现生活化的对话
(二)创设历史情境
(1)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真实情境。 (2)设置问题创设有效情境。 (3)挖掘热点创设实用情境。 (4)开设活动创设参与情境。 (5)及时反馈创设成功情境。
(三)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1.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2.依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3.根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4.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案编写
一、教案的基本要求
二、教案的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