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学
教学是在 一定教育目的 规范下,在教师 有计划 的指导下,学生 能动 地 学习、掌握 系统的课程预设的科学文 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 智能与体力 ,养成良好的 品行与美感 ,逐步形成 全面发展 的个体素质的活动。
编辑于2022-08-22 17:17:58 江西教学
概念
含义
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在教师有计划的指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课程预设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体素质的活动。
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素质发展的活动。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互动关系
教学与智育【联系和区别】
教学是进行智育、体育、美育、体育的基本途径
若教学=智育,则教学走向唯智主义,背离全面发展的方向,并使智育局限于课堂教学,极易忽视与脱离社会生活实际。
智育只是教学的一个主要内容,要通过课外、校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
教学与教育【整体与部分】
教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等向学生进行教育。
教学与上课【整体与部分】
教学包含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后辅导、评价等环节,上课只是教学的一个环节。
教学的作用
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有效形式
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教学的任务
引导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
发展智力、能力、体力、创造才能
培养正确的人生观、情感和态度
理论
教学理论、学习理论
教学理论
研究教学的现象和问题,揭示教学的一般规律,并探讨利用和遵循规律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和技术的学说。
主要研究“怎样教”才能促进学习的问题
学习理论
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指描述或说明人和动物学习的性质、过程和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的学说。
主要研究“学习是怎样发生的,以及学习开始后会发生一些什么情况”的问题。
关系
学习理论为更好地实施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前提。
教学与课程三观点论
大课程小教学
大教学小课程
互为手段和目的
形成与发展
孔子提出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启发教学的思想
《学记》提出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的思想
《中庸》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思想
苏格拉底提出“产婆术”
昆体良在《论演说家的教育》中提出了“模仿、理论、练习”的教学理论
德国教育家拉特克首次使用“教学论”,并将其解释为“教学的艺术”,教学理论作为一种理论和学科诞生
赫尔巴特第一个试图按照心理活动的规律来分析教学过程,他根据对兴趣和注意的分析,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教学过程四个阶段。
席勒将“明了”分为“预备和提示”两个阶段,构成了历史上著名的五段教学法“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
杜威提出教学过程五个阶段: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在什么地方、做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推断哪一种假设能够解决问题、经过检验来修正假设,获得结论。(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流派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代表人物:斯金纳 刺激与反应的联结的加强
教学目标—建立预期行为结果的目标
教学过程—形成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
确定并明确目标行为
评估行为
安排相倚组织(选择强化物和强化方式)
实施方案
评价方案
教学方法—程序教学:小步子、积极反应、及时反馈、自定步调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代表人物:布鲁纳
教育目标—确定理智发展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
提出假设
验证假设
获得结论
应用结论
教学原则—动机、结构、序列、强化
教学内容—建构学科知识结构
教学方法—提倡发现教学法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代表人物:罗杰斯
教学目标—培养充分发挥作用的人自我实现的人
教学过程
确定帮助的情境
探索问题
形成见识
计划和抉择
整合
教学方法—非指导性学习、有意义学习
师生关系—教师是促进者、真诚、接受、移情性理解
社会互动教学理论
代表人物:维果茨基、费厄斯坦
教学目标—通过和谐互动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
理论基础
人本主义理论
维果茨基的社会互动理论
费厄斯坦的“中介作用”理论
合作学习理论
教学过程
互为前提
教师创设情境,引起认知冲突
互动基础
在情境中感知问题
互动关键
通过各种互动发挥学生能动性
互动结果
学生结果展示、多元主体评价
教学方法—探讨、合作、交流、交换、竞争、问答、争论
哲学主义教学理论
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教学目标—知识道德本文论
教学过程—知识传授的形成阶段理论
教学方法—语言呈现式的讲授法
实用主义教学理论
代表人物:杜威
教学目标—教育即生长
教学过程—反省思维五步法
疑难的情境
确定疑难所在
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
推断哪个假设能够解决问题
验证假设
教学方法—活动、做中学、探究法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代表人物:布鲁纳、维果茨基、皮亚杰
教学目标—自我建构的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教学观、课程观(情感、问题、生活化)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随机通达教学、抛锚式教学
原则
概念
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
与教学规律的关系
联系
科学的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
区别
教学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教学原则是人们制定的
教学规律本身没有阶级性,教学原则解释和运用时要受一定阶级思想的影响
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一条原则反映多条规律、一条规律反映多条原则
与教学规则的关系
联系
教学原则总是借助于一定的教学规则来实现的,没有一定的教学规则,教学原则也就变成了空洞的东西
区别
教学规则是教学原则的组成部分和具体细节,每个教学原则都包括一系列具体的教学规则
制定依据
总结和概括教学经验
依据教学过程的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依据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
依据古今中外的有关研究成果
八项原则
直观性原则
指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图像,聆听教师用语言对所学对象的形象描绘,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晰的表象,以便理解所学知识。
基本要求
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防止直观的不当与滥用
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启发性原则
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引导他们经过积极思考与探究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
基本要求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
注重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启发学生获取知识
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
发扬教学民主
意义
独立性、思考性
有利于形成师生民主关系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系统性原则
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的顺序逐步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循序渐进原则)
基本要求
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
巩固性原则
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够根据需要迅速再现,有效的运用。
基本要求
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把握巩固的度
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量力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进度,既要适合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又要有一定的难度,激励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便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基本要求
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
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原则
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核心价值观教育。
基本要求
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重视补充有价值的资料、实例或录像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将理论运用于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发展动脑、动手能力,并理解知识的含义,领悟知识的价值。
基本要求
注重联系实际学好理论
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知识
逐步培养与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面向生活现实,培养学生的对策思维
因材施教原则
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与个性特点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区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获得最佳发展。
基本要求
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采取灵活多样的举措,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学评价及改革
含义
对教学工作质量所做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课程评价。
功能
导向 诊断 反馈 调控 激励 检验
分类
教学中的作用
诊断性评价
上课前
形成性评价
教学中
总结性评价
大学习阶段后 期中、期末考试
所运用的方法
相对性评价
常模参照物
绝对性评价
目标参照物
评价主体
教师评价
科任老师 班主任
学生自我评价
学生自己
原则
客观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指导性原则
计划性原则
方法
观察法
测验法
调查法
自我评价法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
以学生为评价对象,了解学生各方面学业达到何种程度
包括:知识 技能 情感 品德 综合素质
方法:测试(信度 效度 难度 区分度) 观察 调查 问卷 自评 他评 成本档案袋
教学评价的改革
理论研究
过程或全程评价
扩充对象 指标多元化
质量结合
教学评价功能转变为每位学生发展
方法
讲授法
教师通过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并促进他们的智能与品德发展的方法
包含:讲读 讲述 讲解 讲演
基本要求
精炼讲授内容
注重讲授的策略与方式
讲究语言艺术
谈话法
通过师生问答、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以获取或巩固知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方法
分为:复习谈话 启发谈话
基本要求
要准备好谈话计划
要善问
要善于启发诱导
要做好小结
读书指导法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包括:指导学生预习、复习、阅读参考书、自学教材等
基本要求
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
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善于在读书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练习法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作业与习题,以加深理解和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包括:口头练习 书面练习 实际操作练习 模仿性练习 独立性练习 创作性练习
基本要求
提高练习的自觉性
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严格要求
演示法
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实验或播放有关教学内容的软件、特制的课件,使学生认识事物、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基本要求
做好演示前的准备
让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
讲究演示的方法
实验法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的特性,探求其发展和变化规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精神的方法。
基本要求
做好实验的准备
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与做法
注意指导实验过程
做好小结
实习作业法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一定的学科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专业操作能力的方法。
基本要求
做好实习作业的准备
做好实习作业的动员
做好实习作业过程中的指导
做好实习作业的总结
讨论法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评析,以明辨是非、获取真知、锻炼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
基本要求
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
要善于对学生启发、引导
做好讨论小结
研究法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科研能力的方法。
基本要求
正确选取研究课题
提供必要的条件
让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索
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过程
含义
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本质
特殊认识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间接性、引导性、简洁性、制约性)
交往说:教学过程是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的活动过程
价值目标说:教学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
全面发展说: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双边活动说: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
应处理好的六队关系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
掌握知识是提高能力的基础
提高能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以掌握知识为基础
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
防止单纯传授知识、忽视思想教育或脱离知识的传授而另搞一套思想教育的偏向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依赖于智力因素,并积极作用于智力因素
按教学需要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才能有成效地进行智力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防止忽视智力因素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偏向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主体作用
防止忽视学生积极性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
教学设计
含义
教师课前准备,教师分析学生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模式等要素的基础上进行的统筹规划,提出的具体教学方案
教什么、怎么教
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
设计三维目标
教学内容
分析课标
教材-重难点-联系生活-学科逻辑、心理逻辑
教学时间
导课-授新课-随堂练习-布置作业
教学措施
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结构(板书)
教学评价
形成性、诊断性、终结性
模式
加涅 布里格斯 系统分析模式 输入—产出
迪克 科瑞 目标模式 教学目标的基点作用(目标 直线式 易操作)
肯普 过程模式 非直线 灵活
教学基本环节
备课
钻研课本 了解学生 选择教学法
上课
明确教学目标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 调动学生积极性 完成教学计划 教学效果精彩 教学步骤清晰
布置作业
难度深度量度适中 逻辑关系 启发 实际结合 多样化
课外辅导
个别 集体
学业评价
多种形式 检查 批改 评定 反馈 重点辅导
教学组织形式
古代
个别教学制
近代
班级授课制
发展
昆体良—萌芽
新教教育—雏形
夸美纽斯—基本确立
赫尔巴特—重要补充
苏联—体系
我国 京师同文馆—率先采用、癸卯学制法令确定
特征
形成严格教学制度
以课为单位科学地组织教学
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能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与个性化
评价
积极
普及教育 教学效率 制度化 教学质量 学生 教师
消极
差异 主体限制 脱离实际 创造性不易发挥
贝尔-兰开斯特制(导生制)
现代
道尔顿制 设计教学法 文纳特卡制 分组教学 特朗普制
改革
个别辅导 个别化教学
分组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分层教学 走班制
泛在学习
慕课
翻转课堂
模式
含义
在一定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在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教学程序和操作体系。
特点
针对性
操作性
完整性
稳定性
简约性
中介性
发展趋势
由单一到多样化教学模式
由归纳型向演绎型教学模式
由以“教”为主向“学”的教学模式
日益现代化
结构
理论依据
教学目标
教学程序
实现条件
教学评价
国外教学模式
程序教学模式
斯金纳 克洛德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础推广“程序”
理论基础:新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教学目标:建立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
操作程序: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五步骤)
实现条件:独立学习能力
教学评价:个别差异 小步子 不利于主创 人际交往
发现教学模式
布鲁纳 强调学科基本结构同时,主张发现教学模式
理论基础:结构主义 学科结构
教学目标:理智发展
操作程序: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假设-验证假设-获得结论-应用结论
实现条件:主动探究、教师
评价:发展学生归纳、直觉思维和迁移能力;费时费力、适应面窄
掌握教学模式
布罗尔 布鲁纳 “所有学生都能学好”。 基础教学基础 个别辅导
理论基础:掌握学习理论、教育目标分类、教学评价理论
教学目标:为掌握而教
操作程序:诊断性评价-团体教学-单元形成性测试-通过/未通过-下一单元-总结性测验
实现条件:诊断无误激发动机、师生有信心、自学方法
教学评价:目标参照性评价、因材施教、优等生不适应
暗示教学模式
洛扎诺夫 情境—陶冶教学模式 暗示手段-无意识活动
教学目标:无意识活动-潜力发展
操作程序:创设情境-参与活动-总结转化
实现条件:创设环境、学前动员、暗示手段
教学评价:调动兴趣-教育实践有影响
范例教学模式
瓦根舍因 克拉夫基
理论基础:结构主义理论、范例教学理论
教学目标:典型案例习得知识体系
操作程序:个-类-理论规律性-世界生活的经验
实现条件:典型的范例
教学评价:分析能力总结原理规律能力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罗杰斯
理论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
教学目标:培养“完整的人”
操作程序:创设情境-开放性探索-个人或小组鉴别
实现条件:注意创设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中心
评价:突出学生、忽视教师
国内教学模式
传递-接受模式
理论基础:赫尔巴特五步教学法、凯洛夫 我国传统思想与方法
教学目标: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
教学基本程序: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运用-检查评价
教学策略
根据学生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传授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建立实质性的联系的内容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从原有知识结构中提取有联系的旧知识来作为掌握新知识的基础
注意学科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结合
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
评价
优点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使学生短时间内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
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缺点
容易出现灌输,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以书本知识为主,容易脱离生活实际
注意面向集体,容易忽视个别指导
自学-辅导模式
我国成功实验:“数学自学辅导法”、“六课型单元教学法”、“语文六步教学法”
教学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程序:教师提出自学任务和要求-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启发答疑-练习和总结
教学策略
在学生自学前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辅导材料,所选教学内容适当适合于自学
对学生自学的内容、范围、所要达到的程度都有明确的要求
在自学和讨论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明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易引起学生的重视
教师的任务在于引导、点拨,改“以讲为主”为“以导为主”,突出学生的学
评价
优点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主体意识
缺点
适用面窄,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学生自学
不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
要求善于启发和组织学生自学,能够因材施教,否则很难实现教学目标
示范-模仿模式
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进行参与性的练习而获得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训练行为技能
教学程序:定向-参与性训练-自主练习-迁移
教学策略
教师对学生的每次练习提供信息反馈
教师应注重行为技能的原理、程序及关键环节的说明和演示
应当注意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观摩
评价
优点
有利于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内化所学的知识
有利于通过及时的反馈和强化,短时间内提高行为质量
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维、注意观察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相互帮助等品质和观念
缺点
适用范围窄,主要适用于行为技能为目标的教学内容
情境-陶冶模式
理论基础:洛扎诺夫-暗示教学理论
使学生处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论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精神完全放松的状态下,高效率、高质量地掌握所学内容,并且在情感和思想上受到触动和感化
教学程序:创设情境-参与各类活动-总结转化
教学策略
教学力求愉快而不紧张
注意教学过程中学生有意识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统一
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多种交互手段的利用
评价
优点
有利于学生愉快而扎实地掌握知识
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有利于大容量、长时间地进行教学活动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
缺点
学习活动的组织较困难
情境与教学内容容易脱节
引导-发现式模式
理论基础:杜威、布鲁纳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于思维力和意志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探新求知、概括归纳的能力
教学程序:问题-假设-验证-总结提高
教学策略
学习目标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和能力
建立团结、合作和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正确引导,积极开发学生思维活动为基础
评价
优点
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学习方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
缺点
费时费力、适应面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