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考研生理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这是一篇关于4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的思维导图,包含尿量和渗透压测定、肾髓质高渗梯度的形成—髓袢的逆流倍增等。
准备考试的一位医学生呕心沥血整理的心电图速成宝典!系统地梳理了心电图的基础知识和读图要点,适合用于学习和复习心电图相关知识。
这是一篇关于内分泌系统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胰岛细胞瘤(属于AUPD),糖尿病(可有玻璃样变性),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癌。
考研学姐呕心沥血整理,包含徐琦老师的临床思维,结合天天师兄总结,医学考研并不可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尿量和渗透压测定
*浓缩才需要干预,稀释是天性使然;小球—滤过,小管—浓缩(而绝不是稀释!)
正常
尿量 1~1.5L / d
渗透压 300~800 mOsm/kg•H2O
缺水
尿量 <500ml / d(浓缩)
渗透压 >1200 mOsm/kg•H2O
水过多
尿量 >20L / d
渗透压 <50 mOsm/kg•H2O
肾髓质高渗梯度的形成—髓袢的逆流倍增
外髓→内髓,存在逐渐升高的渗透压梯度,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正好经过这一区域
颜色越深(越靠近内髓),组织液渗透压越高
*水的吸收同样存在驱动力 & 通透性
驱动力:渗透压(液体吸引水的能力)(内髓部高渗)—尿液浓缩驱动力所在/ 来源
通透性:大多数细胞膜对水通透,但集合管管壁对水不通透,需通过ADH →2型水通道实现水的通透
*ADH
→集合管V2-R → AQP-2 —增加集合管对水通透性
增加集合管内髓部对尿素通透性!
(大剂量)→ 血管V1-R → 收缩血管 → 减少肾髓质血流量
利于肾髓质高渗
*尿崩症:尿量↑、尿渗透压↓
高渗梯度形成过程 & 机制
*外髓是“因”;内髓是“果”
降支细段—浓缩小管液,渗透压可高达1200 mOsm/kg•H2O=4.0 →升支细段管内外均为4.0
但升支细段旁靠近内髓部集合管—由于ADH而被水稀释;靠近升支细段—不断重吸收水:升支细段→集合管的组织液之间存在浓度差!!—从而吸引管内NaCl向外扩散
注意
髓袢
降支细段的长度=整个升支
细段:降支长、升支短;且挨得近!
*降支细段管外的高渗是升支粗段的Na+主动吸收提供的!
升支粗段Na+吸收效率越高,降支细段小管液浓缩效率越高(Na+在升支粗段吸收越多→H2O在降支细段被拉出越多—管内渗透压逐渐↑)
远曲小管:绕一圈后连接集合管,且中途穿过入球小A和出球小A间
***内髓部高渗的建立—髓袢升支粗段
(倒推):内髓部(升支细段)高渗—Na+被动扩散而形成;Na+的扩散—管内高渗所致;管内高渗—降支细段的浓缩所致;降支细段浓缩—升支粗段主动吸收Na+而从细段管内把水“拉”出来所致
所以外髓(升支粗段)是因,内髓(升支细段)是果!
髓质高渗梯度由NaCl & 尿素两种溶质形成
外髓部高渗: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
*呋塞米(抑制Na+—K+—2Cl-)→ 外髓部渗透压↓ ↓ → 浓缩功能↓(高效利尿)
内髓部高渗
髓袢升支细段NaCl被动扩散
内髓部集合管尿素的被动转运
*营养不良 → 尿素↓ → 内髓部渗透压↓ → 浓缩功能↓
*尿素循环
***内髓部高渗的维持—U型直小血管(工作原理:逆流倍增)
*血流量 / 速度↑ → 肾髓质渗透压↓ → 浓缩功能↓
*交换是机制;倍增是结果
*逆流系统:平行并列、反向、下端连通、靠近而允许溶质 / 热能的交换—逆流交换、逆流倍增
若是不交换(将溶质“分给”附近小管),则内髓部的高渗→吸水→低渗!
直小血管—逆流交换器(countercurrent exchanger)
直小血管降支:水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溶质进入血管
直小血管升支:溶质返回组织液,水进入血管
*同一平面渗透压:升支>组织液>降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