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心理学7
这是一篇关于教育心理学7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一、学习动机P50二、学习策略三、学习迁移四、知识与技能等。
编辑于2022-08-28 17:10:36 浙江省教育心理学
第四章 学习心理
一、学习动机P50
含义: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 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功能
激发功能;维持和调节功能;指向功能
分类
按诱因来源分 (人)--德西效应
内部学习动机
外部学习动机
按社会意义分
高尚的学习动机 有利于社会和集体 为了实现中国梦
低级的学习动机 为获取个人名利
按起作用时间长短
近景直接性动机----与近期目标相联系----为了通过下个月的教师招聘考试
远景间接性动机----与长远目标相联系----为了长大成为一名科学家
按活动中作用大小
主导性动机--主要作用--考教师为了稳定的工作
辅助性动机--辅助作用--考教师为了获得稳定工作还想证明自己的实力,找个好对象等
奥苏贝尔按学校中学业成就动机类型
认知内驱力
对任务本身(为了获得知识) 内部动机
自我提高内驱力
自己成就、地位、排名、自尊、威望、荣誉 外部动机
附属内驱力
获得长者们(家长、教师)的赞许获认可 外部动机
为了让老师更喜欢自己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以学习行为为中介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动机水平与行为效率呈倒U型曲线。(大考大玩,小考小玩)
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 任务难度--最佳动机
易--中等偏高;中--中等;难--中等偏低
理论
强化理论---斯金纳---通过奖励与惩罚的措施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满足学生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的需要才会出现学习动机
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
力求成功者倾向于选择中等难度的任务
避免失败者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者非常困难的任务
成败归因理论---韦纳P92
能力(稳定、内在、不可控);努力(不稳定、内在、可控);身心状态(不稳定、内在、不可控)
工作难度(稳定、外在、不可控);运气(不稳定、外在、不可控);外界环境(不稳定、外在、不可控)
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活动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人的行为(R)的影响因素
先行因素--期待(结果期待:一种行为导致一种结果/效能期待:自己能否办到--能力)
结果因素--强化(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言语说服)
作用
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以及对活动的坚持性 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不仅影响新行为的习得,而且影响已习得行为的表现--学习任务的完成 自我效能感还会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影响因素
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直接经验 最主要因素 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感
替代经验 个体的许多效能期望源于对他人的观察
言语暗示/劝说 他人的言语暗示能提高自己的效能感,但缺乏经验基础的言语暗示效果是不牢固的
情绪唤醒 中等水平的情绪唤醒最佳
自我价值理论---科温顿
高驱高避--“过度努力/隐晦努力者”
低趋高避--“逃避失败者”
高驱低避--“成功定向者/掌握定向者”
低驱低避--“失败接受者”
习得性无助感理论---塞利格曼
表现
动机降低
认知出现障碍
情绪失调
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
内部
启发式教学;设置合适的目标;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指导归因
外部
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反馈;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
二、学习策略
概念
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综合
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的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学习方法是学习策略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学习策略范围>学习方法
分类(麦克卡)
认知策略(对外部信息的记忆)
复述策略(死记硬背)
运用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
排除相互干扰
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
整体事件与部分实际相结合
复习形式多样化
画线
例:划线,抄写,默写,朗读,背诵,复习,过度学习
精加工策略
记忆术:形象联想法(鲜明形象)、谐音联想法、首字联词法、位置记忆法、缩减和编歌诀、关键词法(声音线索词)、视觉联想(视觉表象联系)、语义联想(新旧知识联系)
做笔记:不是简单的抄写,是新旧知识的联系
提问:加深理解
生成性学习:过程中、理解作用--训练学生对所阅读的东西产生类比或表象,如图形图像、表格和图解等,加强其深层理解
运用背景知识,联系客观实际
组织策略(理解后归纳总结)
归类策略:组块:相似归类、对比归类、从属归类、递进归类
纲要策略(列提纲)
主题纲要法 无关语句→主题→语句联系;“给文章起标题”
符号纲要法 完成、归纳总结作用--图形(系统结构图、流程图…)、表格(一览表、双向表)、符号、图式
元认知策略(对信息加工进行调控的策略)
计划策略
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设置思考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监控策略
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调节策略
认知活动监控的结果,找出认知偏差,及时调整策略或修正目标--先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题
资源管理策略(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
时间管理策略 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生物钟、工作曲线)、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环境管理策略 自然环境、学习空间
努力管理策略 进行自我激励,包括激发内在的动机、树立学习信心
工具的利用 善于利用参考资料、工具书、电脑与网络等
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善于利用老师的帮助以及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与讨论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学习策略训练原则
主体性原则 学生为主体
内化性原则 实践各种学习策略,逐步内化成自己的能力,在具体实践中应用
生成性原则 利用学习策略产生新的东西
特定性原则 对不同的知识运用不同的策略
有效监控原则 监控学习策略的使用策略,随时调整学习策略的使用n
个人效能感原则 通过学习策略的使用提高个人效能感
主化生 特有效
训练学习策略的教学模式
指导教学模式 --- 教师为中心,教师指导学生 构成环节:激发、演讲、练习、反馈、迁移
程序化训练模式---没有教师,学生自己--教活动的基本技能分解 若干小步骤,按程序练习,达到自动化 PQ4R--若干个规范化小步骤
完形训练模式---教师(提供的材料:高/完整→低)-学生(能力:弱→强)
交互式教学模式---教师+学生--教师先树立榜样,指定学生扮演“老师”,然后交给学生
合作学习模式---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三、学习迁移
四、知识与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