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系统解剖学·腹膜
系统解剖学的腹膜篇章的知识点归纳,包括了腹膜的组成、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构成的结构如腹膜腔、系带、网膜、韧带等相关内容
编辑于2022-09-05 10:06:14系统解剖学·腹膜
概念
性质
覆盖腹、盆腔壁内和腹、盆腔脏器表面的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
组成
壁腹膜(腹膜壁层)
覆盖腹、盆腔壁的腹膜
脏腹膜(腹膜脏层)
壁腹膜返折而成,覆盖腹、盆腔脏器表面的腹膜
特点
光滑、透明
修复和再生能力较强
男性腹膜腔,为封闭腔隙
女性腹膜腔,借输卵管腹腔口通外界
作用
分泌、吸收、保护、支持、修复和固定脏器
免疫防御功能
小结
腹膜与腹盆腔脏器
腹膜内位器官
特点
脏器表面,几乎全被腹膜覆盖
经典
胃、十二指肠上部、空回肠、盲肠、阑尾、横结肠、乙状结肠、脾、卵巢、输卵管等
腹膜间位器官
特点
脏器表面,大部分被腹膜覆盖
经典
肝、胆囊、升结肠、降结肠、子宫、膀胱、直肠上段等
腹膜外位器官(腹膜后位器官)
特点
仅一面被腹膜覆盖的脏器
大多位于腹膜后间隙
经典
肾,肾上腺,输尿管,十二指肠降部、水平部,直肠中、下段,胰等
小结
结构
网膜
性质
与胃小弯、胃大弯相连的双层腹膜皱襞
小网膜
性质
由肝门移行于胃小弯、十二指肠上部的双层腹膜结构
结构
肝胃韧带
由肝门连于胃小弯的部分
肝十二指肠韧带
肝门连于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部分
右前部,胆总管
左前部,肝固有动脉
后方,肝门静脉
特点
右缘游离
后方为网膜孔,通网膜囊
大网膜
性质
连于胃大弯、横结肠之间的腹膜结构
特点
形似围裙,覆盖空回肠、横结肠前方
四层腹膜
前两层——由胃和十二指肠上部的前、后两层腹膜向下延伸而形成
后两层——由前两层,降至脐平面稍下方后,反折向上而成
后两层,连于横结肠并叠合成横结肠系膜,贴于腹后壁
网膜囊下部——大网膜前两层与后两层之间的潜在性腔隙
活体,大网膜下垂部分,活动度大
小儿,大网膜长度较短,在脐平面以上
结构
胃结肠韧带
连接胃大弯和横结肠之间的大网膜前两层
网膜囊(小腹膜腔)
性质
小网膜和胃后壁,与腹后壁腹膜之间的一扁窄间隙 是腹膜腔的一个盲囊,位置较深
特点
借网膜孔(肝十二指肠韧带后方),通腹膜腔
形态
前壁
小网膜、胃后壁的腹膜,胃结肠韧带
后壁
横结肠及其系膜,覆盖在胰、左肾、左肾上腺等处的腹膜
上壁
肝尾状叶、膈下方的腹膜
下壁
大网膜前、后两层愈着处
左侧
脾、胃脾韧带、脾肾韧带
右侧
借网膜孔,通腹膜腔
网膜孔(Winslow孔)
特点
高度,平第12胸椎~第2腰椎体
容纳1~2指
形态
上界
肝尾状叶
下界
十二指肠上部
前界
肝十二指肠韧带
后界
覆盖于下腔静脉表面的腹膜
小结
系膜
肠系膜
性质
将空、回肠系连、固定于腹后壁的双层腹膜结构
特点
面积较大,呈扇形
肠缘,系连空、回肠,长5~7m
内含肠系膜上血管及其分支等结构
结构
肠系膜根
性质
肠系膜附于腹后壁的部分
特点
长约15cm
起自第2腰椎左侧,止于右骶髂关节前方
阑尾系膜
性质
将阑尾系连于肠系膜下方的,三角形的,双层腹膜结构
特点
内含血管、淋巴管、神经,行于系膜游离缘
从系膜游离缘进行血管结扎
横结肠系膜
性质
将横结肠系连于腹后壁的,横位,双层腹膜结构
特点
起自结肠右曲,向左横过右肾中部、十二指肠降部、胰、左肾前方,止于结肠左曲
内含中结肠血管及其分支等结构
乙状结肠系膜
性质
将乙状结肠固定于左下腹的双层腹膜结构
特点
起自左髂窝、骨盆左后壁
系膜较长,乙状结肠活动度较大
内含乙状结肠血管、直肠上血管等
小结
韧带
肝的韧带
镰状韧带
性质
是腹前壁上部、膈下连于肝上面,呈矢状位,双层腹膜结构
分布
前正中线右侧
特点
下缘游离增厚,内含肝圆韧带(跻静脉闭锁后的遗迹)
冠状韧带
性质
膈下的壁腹膜,返折至肝上面形成的,呈冠状位,双层腹膜结构
特点
前层,向前与镰状韧带相续
结构
肝裸区
前、后两层之间,无腹膜被覆的肝表面
左、右三角韧带
前、后两层彼此黏合增厚所形成
脾的韧带
胃脾韧带
性质
连于胃底、胃大弯上份与脾门之间的双层腹膜结构
特点
向下,续大网膜左侧部
内含胃短血管、胃网膜左血管
脾肾韧带
性质
脾门至左肾前面的双层腹膜结构
特点
内含胰尾、脾血管
膈脾韧带
性质
脾肾韧带的上部,由脾上极连至膈下
胃的韧带
肝胃韧带
胃脾韧带
胃结肠韧带
胃膈韧带
性质
胃贲门左侧、食管腹段,连于膈下的腹膜结构
腹膜襞、腹膜隐窝和陷凹
概念
腹膜襞
脏器之间,或脏器与腹、盆壁之间的腹膜形成的隆起
腹膜隐窝
腹膜襞之间,或腹膜襞与腹、盆壁之间形成的凹陷
陷凹
较大的隐窝
腹后壁
十二指肠上襞
分布
十二指肠升部左侧
十二指肠上隐窝
分布
十二指肠上襞深面
特点
国人,出现率50%
开口朝下,与十二指肠下隐窝(十二指肠下襞深面)相对
盲肠后隐窝
分布
盲肠后方
特点
内含盲肠后位阑尾
乙状结肠间隐窝
分布
乙状结肠左后方
乙状结肠系膜与腹后壁之间
特点
后壁,有左输尿管
肝肾隐窝
分布
肝右叶与右肾之间
特点
仰卧位,腹膜腔的最低部
腹前壁
5条腹膜襞,脐下
脐正中襞
性质
脐、膀胱尖之间的腹膜襞
特点
内含脐正中韧带(脐尿管闭锁而成)
脐内侧襞
分布
脐正中襞两侧,左右各一
特点
内含脐内侧韧带(脐动脉闭锁而成)
脐外侧襞(腹壁动脉襞)
分布
脐内侧襞外侧,左右各一
特点
内含腹壁下动、静脉
3对浅凹(5条腹膜襞之间)
膀胱上窝
腹股沟内侧窝
与腹股沟管浅环相对
对应的腹股沟韧带的下方,有股凹,股疝好发处
腹股沟外侧窝
与腹股沟管深环相对
小结
腹膜陷凹
直肠膀胱陷凹
男性,膀胱与直肠之间
站立或坐位,腹膜腔的最低部位
膀胱子宫陷凹
女性,膀胱与子宫之间
直肠子宫陷凹(Douglas腔)
女性,直肠与子宫之间
较深,与阴道后穹仅隔阴道后壁和腹膜
站立或坐位,腹膜腔的最低部位
腹膜腔
结肠上区(膈下间隙)
性质
膈、横结肠及其系膜之间的区域
分部
肝脏
肝上间隙
性质
肝膈面的腹膜、膈下的腹膜之间的间隙
分部
镰状韧带
左肝上间隙
分布
镰状韧带左侧
分部
左冠状韧带
左肝上前间隙
左冠状韧带前层前方
左肝上后间隙
左冠状韧带后层后方
右肝上间隙
分布
镰状韧带右侧、右冠状韧带上层前方
结构
膈下腹膜外间隙
性质
冠状韧带两层间的裸区,与膈之间的部分
分布
右肝后方
作用
肝穿刺行肝内胆管造影术的进针部位
肝下间隙
性质
肝脏面的腹膜、横结肠表面的腹膜、横结肠系膜之间的间隙
分部
镰状韧带、肝圆韧带
左肝下间隙
分部
小网膜
左肝下前间隙
肝左叶脏面腹膜与小网膜、胃前壁腹膜之间
左肝下后间隙
即网膜囊
右肝下间隙(肝肾隐窝)
分布
肝右叶脏面腹膜与右肾、右肾上腺表面腹膜之间
特点
上界,为右冠状韧带下层
借网膜孔,通左肝下后间隙
向下,通右结肠旁沟
小结
结肠下区
性质
横结肠及其系膜,与盆底上面之间的区域
结肠旁沟
左结肠旁沟
分布
降结肠左侧壁脏腹膜、左侧腹壁的壁腹膜之间
特点
不与膈下间隙交通(左膈结肠韧带封闭)
向下,借左骼窝、小骨盆上口,通腹膜腔盆部
右结肠旁沟
分布
升结肠右侧壁脏腹膜,右侧腹壁的壁腹膜之间
特点
向上,通肝肾隐窝
向下,借右骼窝、小骨盆上口,通腹膜腔盆部
肠系膜窦
左肠系膜窦
性质
肠系膜根左侧的腹膜,降结肠右侧壁的腹膜之间的斜方形间隙
形态
上界
横结肠表面腹膜、横结肠系膜的左侧半
下界
乙状结肠及其系膜的腹膜
后界
腹后壁的壁腹膜
向下通腹膜腔盆部
右肠系膜窦
性质
肠系膜根右侧、升结肠左侧壁的腹膜之间的三角形间隙
形态
上界
横结肠及其系膜右侧半的腹膜
后界
腹后壁的壁腹膜
下方,有回肠末端相隔,不通盆腔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