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资科二第一章第一节
教资科二第一章第一节:包含教育的含义,广义(教育三合力/教育的基本形态),狭义(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等等
教育学原理第四章教育目的思维导图,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我国的教育目的、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等内容。
第五节 教育制度:包含狭义:学校教育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科技发展状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等等
第四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包含表现: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表现: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特征、发展任务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含义(单选)
“教育”一词的由来:《孟子 尽心上》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教育的概念
广义(教育三合力/教育的基本形态)
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一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
狭义(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单选)
教育者(主导作用):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
受教育者(学习主体)
教育影响(连接前两者的纽带):教育内容、教育手段
教育的属性(单选、辨析)
本质属性: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根本特征)
社会属性
永恒性:人在教育在
历史性:古今不同
继承性:不同时期的教育前后相继
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相对独立性: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不完全是政治经济的附庸)
生产性:教育活动是潜在投资,可促进经济发展
教育的功能(单选、辨析)
按作用对象分
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社会化、个性化
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
社会变迁:经济、政治、文化、生态
社会流动:在不同社会区域、职业岗位间转换和调动
按性质分
正向功能
负向功能(教育不一定是积极的)
按呈现形式分
显性功能(计划内)
隐形功能(隐性功能)
教育的起源(单选)
神话起源说:最古老的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
本能生利西
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内容:教育起源于动物的生存本能
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
心理起源说
内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
代表人物:孟禄
错误: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劳动起源说
米凯爱劳动
内容: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
教育的发展(单选、简答)
原始社会的教育
教育产生的根本原因: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教育产生的条件
劳动(根本条件也是必要条件)
语言的形成(必要条件)
特点
无阶级性、公平性
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古代社会的教育
中国教育史
奴隶社会
夏
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夏朝
庠、序、校: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是庠
商:大学、小学
西周
国学、乡学
学在官府、政教合一
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
私学
封建社会
战国
稷下学宫(百家争鸣)
两汉
太学、鸿都门学
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
国子学和太学
九品中正制
隋唐
六学二馆
科举制
宋元:科举制
明清:1905年废除科举制
内容:四书五经(四书:论语、大学、孟子、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外国教育史
古埃及
宫廷学校
僧侣学校
职官学校
文士学校
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古印度:古儒学校
古希腊
斯巴达:培养军人和武士(尚武)
雅典:培养政治家和商人(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崇文)
教会教育:七艺(三科四学)
骑士教育:七技
总体特征
产生了学校
具有非生产性
道统性:服从于统治之道
专制性
刻板性
象征性
近代社会的教育
公立教育崛起
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最早是德国
世俗化:与宗教分离开来
法制化
20世纪以后的教育
终身化:由保罗.朗格朗提出
全民化: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力
民主化:追求让所有人受到同等教育、追求教育自由化
多元化
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