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目的
教育学原理第四章教育目的思维导图,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我国的教育目的、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等内容。
第五节 教育制度:包含狭义:学校教育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科技发展状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等等
第四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包含表现: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表现: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特征、发展任务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第六节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概述(单选、辨析)
教育目的的概念和作用
概念
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的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
广义: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
狭义: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
重要作用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
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国家的教育目的(第一层次):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要求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课程目标:特定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教师的教学目标
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教育目的的功能
导向作用:为受教育者指明发展方向
激励作用:教育目的是一种结果指向,可以反向激励
评价作用: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试试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单选)
宗教本位论
代表人物: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基本观点: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把人培养成虔诚的宗教人士
社会本位论
代表人物:荀子、赫尔巴特、柏拉图、孔德、涂尔干、凯兴斯泰纳
社会纳孔赫图涂
基本观点: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
个人本位论
代表人物: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培斯泰洛奇
罗梭人福禄齐
基本观点: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培养“自然人”
教育无目的论
代表人物:杜威
基本观点:否定教育的一般的、抽象的目的,强调教育过程内有的目的
辩证统一论
代表人物:马克思
基本观点:把个体发展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放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去考察
我国教育目的(单选、简答)
历史回顾
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德育、智育、体育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1994年:素质教育
1999年: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四有、德智体美)
2015年: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
2021年:同2015,(德智体美劳)
基本精神
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接班人
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全民素质
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客观依据)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客观依据)
人们的教育思想(主观依据)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全面发展教育(单选、辨析、简答)
组成部分
德育(灵魂、统率;保持动力、保证方向):培养三观
智育(前提、支持):发展学生智力(根本任务)
体育(物质基础):增强学生体质(根本任务)
美育(动力作用):审美等
劳动技术教育(综合作用):劳动、技术(根本任务)
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有机整体
素质教育(单选)
概念: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