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九章 第十九节 颈椎病 思维导图
脊椎病,项痹知识点总结,项痹的概念,病位,病因,病机,辩证要点,治疗,补充扩展,分类,主症,脊椎病的概念。
这是一篇关于实验针灸学 第二章 第一节 经脉穴位现象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导入、概念、一、循经感传二、循经皮肤病等。
第二章 温病的概念 ppt课件 “温病是外感热病中的一大类别,是感受四时不同 温邪(包括温热与湿热病邪)引起的以急性发热,热象 显著,易化燥伤阴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多种急性热病的 总称。 2021/4/30 第二章 温病的概念 2 二、温病的范围与分类 (一)范围 1、指独立的疾病。 2、指证候名称。 3、多种温热病的总称
痹,即痹阻不通。痹症是指人体机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临床上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性的特点。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十九节 颈椎病/项痹
项痹的概念
项痹是因长期低头工作、年老正虚,经气不利等所致,以项部经常疼痛麻木,连及头、肩、上肢,并可伴有眩晕等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
病位
在颈部筋骨,与督脉、手足太阳、少阳经脉关系密切
病因
内因
筋骨失养及督脉空虚
外因
伏案久坐
跌扑损伤
外邪侵袭
肝肾不足
导致筋骨受损,经络气血阻滞不通
病机
筋骨受损,经络气血阻滞不通
辨证要点
主症
头枕、颈项、肩背、上肢等部位疼痛以及进行性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
分型
风寒痹阻证
主证:久卧湿地或夜寐露肩而致项强脊痛,肩臂酸楚,颈部活动受限,甚则手臂麻木冷痛,遇寒加重。
舌脉:舌淡,苔白,脉弦紧
劳伤血瘀证
主证:多在外伤后出现颈项、肩臂疼痛,手指麻木,劳累后加重,项部僵直或肿胀,活动不利,肩胛冈上下窝及肩峰有压痛。
舌脉:舌质紫暗有瘀点,脉涩
肝肾亏虚证
主证:颈项、肩臂疼痛,四肢麻木发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月经不调
舌脉:舌红,苔少,脉细弱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舒筋骨,通经络。取局部穴位及手足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
颈夹脊穴
天柱
可舒筋骨、通经络,疏导颈项部气血
后溪——通督脉
申脉——通阳跷脉
分属手足太阳经,且均为八脉交会穴,后溪通督脉,申脉通阳跷脉,两穴上下相配,功在疏导颈项、肩胛部气血。
悬钟——髓会,有滋肾壮骨,以达治病求本之功
舒筋骨,通经络
配穴
风寒痹阻配风门、大椎
劳伤血瘀配膈俞、合谷
肝肾亏虚配肝俞、肾俞
上肢疼痛配曲池、合谷
上肢或手指麻木配少海、手三里
头晕头痛配百会、风池
恶心、呕吐配中脘、内关
操作
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法
2.其他治疗
(1)耳针
取穴:颈椎、肩、颈、神门、交感、肾上腺、皮质下、肝、肾
操作:每次选用3-4穴,毫针刺法,或埋针法、压丸法
(2)穴位注射
取穴:大杼、肩中俞、天宗
药物:当归注射液、维生素B1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
操作:每穴注射0.5-1ml
(3)皮肤针
取穴:颈夹脊、大椎、大杼、肩中俞
操作:叩刺至局部皮肤潮红或出血,然后加拔火罐
按语
1.针灸治疗本病疗效好,若配合推拿、药物外敷疗效更佳。
2.落枕会加重颈椎病病情,长期伏案或低头工作者应注意颈部保养。
文章摘录
1.《针灸大全》:颈项拘急引肩背痛,取后溪、承浆、百会、肩井、中渚。
2.《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针灸歌》:头强项硬刺后溪。
补充扩展
(一)西医各型颈椎病临床表现
1.神经根型颈椎病
(1)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2)压头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 (4)痛点封闭无显效。
2.脊髓型颈椎病
(1)临床上出现颈脊髓损害的表现。 (2)X线片上品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影像学证实存在脊髓压迫。
3.椎动脉型颈椎病
(1) 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 (2)旋颈试验阳性。 (3)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枢椎关节骨质增生。 (4)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 (5)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
4.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X线片颈椎有失稳或退变。椎动脉造影阴性。
5.颈型颈椎
颈型颈椎病也称局部型颈椎病,是指具有头、肩、颈、臂的疼痛及相应的压痛点,X线片上没有椎间隙狭窄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但可以有颈椎生理曲线的改变,椎体间不稳定及轻度骨质增生等变化。
(二)颈椎病查体:颈椎病的试验检查(物理检查)
1.前屈旋颈试验
令患者颈部前屈、嘱向左右旋转活动。如颈椎处出现疼痛,表明颈椎小关节有退行性变。
2.椎间孔挤压试验(压顶试验)
令患者头偏向患侧,检查者左手掌放于患者头顶部、右手握拳轻叩左手背,则出现肢体放射性痛或麻木、表示力量向下传递到椎间孔变小,有根性损害;对根性疼痛厉害者,检查者用双手重叠放于头顶、 间下加压,即可诱发或加剧症状。
3.臂丛牵拉试验
患者低头、检查者一手扶患者头颈部、另一手握患肢腕部,作相反方向推拉,看患者是否感到放射痛或麻木,这称为Eaten试验。如牵拉同时再迫使患肢作内旋动作,则称为Eaten加强试验。
4.上肢后伸试验
检查者一手置于健侧肩部起固定作用、另一手握于患者腕部,并使其逐渐向后、外呈伸展状,以增加对颈神经根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表明颈神经根或臂丛有受压或损伤。
分类
神经根型
颈型
脊髓型
椎动脉型
交感型
混合型
本病发病缓慢,以头枕、颈项、肩背、上肢等部位疼痛以及进行性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症。轻者头晕,头痛,恶心,颈肩疼痛,上肢疼痛、麻木无力;重者可导致瘫痪,甚至危及生命。
颈椎病的概念
颈椎病是指颈椎骨质增生、颈项韧带钙化、颈椎间盘萎缩退化等改变,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脊髓、血管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或体征的综合征,简称颈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