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心理学——学习
这是一篇关于教育心理学——学习的思维导图,包括:学习的概述、幼儿学习的脑科学基础、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与特点三部分内容。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思维导图,分享了马斯洛层次需要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自尊需求、求知的需求、美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罗杰斯个人中心学习理论。
观察的类型,包括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叙述观察,取样观察和评定观察,长期观察,短期观察和定期观察,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教育心理学
学习的概述
幼儿学习定义
因经验引起的思维、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态度、情感)等持久而深刻的变化
学习的四要素
学习的结果是使学习者身上发生的某种变化
这些变化是能相对持久的
这些变化是由后天经验引起的,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
这些变化不一定以外显行为表现出来
幼儿学习的脑科学基础
脑科学研究与幼儿学习
幼儿学习存在关键期
婴幼儿时期是个体心理多方面发展的关键期
0-2 亲子依恋关键期
1-2 行走关键期
2-3 口语学习关键期
4-6 图像视觉辨认、形状知觉形成的最佳期
5-5.5 数概念掌握的最佳年龄
5-6 词汇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
洛伦兹与小鹅:印刻现象的发现
脑细胞的发展:脑是最复杂的器官,赋予人类学习与发展的能力
幼儿的脑具有较好的修复性
幼儿期脑的发育尚未定型、可塑性强,若具有良好积极的教育环境,可后天修复
婴幼儿的脑损伤研究发现,一侧半球受损后,通过学习和适宜锻炼,另一半球可产生替代性功能,使脑损伤获得一定的修复
婴幼儿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
婴幼儿3个月便能进行多种学习活动
1岁辨认物体数量、大小、形状、颜色、方位
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想象力、创造力
幼儿教育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预测儿童将来的认知、语言、智力水平
幼儿学习与大脑功能单侧化
左半球(逻辑脑)
抽象和逻辑思维中枢
语言、数学、逻辑、推理
右半球(艺术脑)
表象、具体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的中枢
音乐、美术、空间想象
幼儿学习障碍与脑生理机制
多动症
表现:注意力缺乏、活动过度、情绪不稳定、任性冲动、延迟满足困难、学习困难
出现率:儿童期常见、最复杂心理与行为障碍之一、男发病率高于女
原因:遗传、大脑前额叶(感觉和运动功能)发育迟缓、脑损伤或神经递质代谢异常
学习困难(感觉综合失调)
表现:难以将各种感官获得信息整合
10岁前是儿童神经系统完善的重要时期
原因:缺乏必要的活动空间和触觉经验
影响早期脑机能发展的因素
父母吸烟
孕妇饮酒
孕妇饮食与营养不良、过剩
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与特点
主要方式
观察模仿学习
幼儿的模仿学习比婴儿还要多
4岁前的幼儿,一味的模仿
4岁后开始内化
无意中学习,不自觉的模仿亲人和教师举止(潜移默化影响明显)
操作学习
幼儿探索世界主要方式
弥补语言理解和表达的不足
提高运动技能最为重要的方式
获得成就感与自我价值感
语言理解学习
成人讲解和指导下对行为与态度的学习
更依赖从感性入手,非理性
交往中学习
满足幼儿认知性动机
满足幼儿得到认可与支持的需要
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生成
促进幼儿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展
幼儿游戏(特殊的学习方式)
促进身体发展
促进生长发育
促进基本动作的发展和协调
促进运动能力的发展
促进认知发展
促进感知能力发展
有助与概念的学习
思维能力的发展
想象力的发展
语言发展
社会性发展
克服”自我中心“
学习社会规则
情绪情感发展
主体性发展
特点
容易被扼杀的学习主动性
好奇、好问、好探究、好模仿
从兴趣出发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的无意性与内隐性
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
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
对环境的极大依赖性
不容忽视的个体差异性
延伸
气质类型
胆汁质:训练自制力(站岗)、不大声训斥、抑制急躁
多血质:表扬适度、批评具体、安排值日生
黏液质:鼓励参加集体活动、多提供发言机会
抑郁质:多鼓励、少批评、安排具体工作、找个同伴、不看刺激画面
指南:幼儿学习特点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