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六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水肿
病理生理学,第六章 水,电解质紊乱,水肿。心房钠尿肽(ANP):合成储存于心房肌细胞中。当血容量上升时,钠离子浓度增高或血管紧张素增多时,受刺激。有利尿,利钠,扩张血管的作用。
编辑于2022-10-25 11:39:39 陕西第六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一节 水,钠代谢障碍
一、正常 水,钠代谢
1、水
体液占人体的60%,细胞内液40%,细胞外液20%(组织间液1%,血浆5%)。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
细胞外液中的离子为:钠离子,氯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细胞内液中的离子为:钾离子,磷酸氢根离子,蛋白质
血浆渗透压为290~310mmol/L
包括血浆胶体渗透压(白蛋白)和血浆晶体渗透压(钠离子)
2、钠
正常范围:130~150mmol/L
肾排钠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肾排钾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3、水,钠的平衡调节
1、口渴中枢
下丘脑室上核上核的侧面。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可刺激
2、抗利尿激素(ADH)
下丘脑室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储存于神经垂体里。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血容量,有效循环血量下降时)。作用于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
3、醛固酮
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分泌。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保钠排钾保水)。有效循环血量和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时
4、心房钠尿肽(ANP)
合成储存于心房肌细胞中。当血容量上升时,钠离子浓度增高或血管紧张素增多时,受刺激。有利尿,利钠,扩张血管的作用,
5、水通道蛋白(AQP)
二、水,钠代谢障碍
1、高渗性脱水(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1、脱水,血容量下降,钠离子浓度升高
2、特点
失水多于失钠,血清中钠离子浓度高于150mmol/L,血浆渗透压高于310mmol/L。细胞外液高渗,细胞内液失水。
3、原因和机制
失水大于失钠又不能及时补充水分时。①、单纯失水过多:持续过度通气;甲亢,皮肤发热失水;肾单纯失水中枢性尿崩症,肾性尿崩症。②、失水多于失钠:胃肠道呕吐,泄泻;皮肤大量出汗;渗透性利尿;③、水摄入减少:水源断绝,饮水困难,渴感障碍。
4、对机体的影响
①、口渴,细胞外液高渗口渴中枢渴感;②、细胞内液向细胞外液转移;③、尿少;④、尿钠变化:早期患者,血容量减少不明显,醛固酮分泌不增多,尿中仍又钠排出,还会随着水重吸收而增高;晚期或重症者,血容量减少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尿钠减少。
脱水热:严重的高渗性脱水的病人,由于皮肤蒸发水分减少和汗腺细胞脱水,散热功能障碍,体温上升。
5、治疗
(即时补水) ①、单纯失水失液:a、补水;b、5%~10%葡萄糖溶液;c、适当补钾(休克酸中毒,肾衰少尿者慎用)②、失水>失钠:a、补液(补水为主,先葡萄糖后生理盐水)
2、低渗性拖水(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1、特点
失钠多于失水,血清中钠离子浓度地于135mmol/L,血浆渗透压低于290mmol/L,伴有细胞外液的减少。
2、原因和机制
失液后zhi补充了水分而没有补充钠。①、肾性原因:a、高效利尿剂,抑制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b、肾实质性病变;c、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如阿狄森病时,醛固酮分泌不足;d、肾小管酸中毒时;②、非肾性原因:a、消化道失液,呕吐,泄泻;b、皮肤大量出汗或者大面积烧伤时;c、一些疾患的胸水,腹水,第三间隙积液。
3、对机体的影响
①、细胞外液量减少:易发生休克;②、脱水体征明显,由于血容量减少,所以组织间夜向血管内转移,使组织间夜减少,造成皮肤弹性减退,眼窝合婴幼儿囟门凹陷等脱水体征;③、尿量变化,血浆渗透压降低抑制渗透压感受器,ADH 减少,早期尿量一般不减少;晚期血容量降低明显,少尿;④、尿钠变化,经肾性原因失钠的低钠血症患者,尿钠含量增多;非肾性原因造成的低钠血症患者,激活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醛固酮分泌,尿钠减少。
4、治疗
轻,中度的补充等渗的生理盐水0.9%的NaCl 以补盐为主,先盐后糖 重度补少量的高渗液。
3、高容量性低钠血症(水中毒)
稀释性低钠血症,水中毒
1、特点
血清Na浓度低于135mmol/L,血浆渗透压低于290mmol/L,体钠总量正常,细胞内,外液均增加。
2、愿意和机制
1、水摄入过多
短时间内大量饮水,无盐液体灌肠,静脉输入含盐不足或无盐液体不足过多过快而超过肾排水能力时,造成水中毒。
2、水排出减少
常见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输入会摄入过多液体的患者
过多的低渗液体潴留,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量增加
第七章 水肿
第一节 水肿的发病机制
概念
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称为水肿。
显性水肿(凹陷性水肿),隐性水肿
水肿的发病机制
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组织液的生成大于回流)
①、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
超过淋巴回流的代偿,毛细血管内压升高主要是由静脉压升高引起的,常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静脉血栓,肿瘤压迫静脉,妊娠子宫压迫髂外静脉等情况。
②、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a、蛋白质摄入不足;
b、蛋白质合成障碍;肝功能不全时
c、机体消耗或丢失过多时;慢性感染,恶性肿瘤,肾病综合征,严重烧伤和创伤
d、稀释性低蛋白血症;见于大量水,钠潴留,或输入大量非胶体溶液时
③、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
液体滤出增加,蛋白质的滤出也增加,主要见于各种炎症,感染,烧伤,冻伤,化学损伤以及缺氧,酸中毒等。
此类型的水肿的特点是水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
④、淋巴回流受阻
乳腺癌根治术后,丝虫病
2、机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水,钠潴留)
球-----管平衡,肾小球的滤出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
1、肾小球的滤过率(GFR)下降
①、肾小球广泛受损
肾小球的有效滤过面积减少
②、肾血流量减少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2、肾小管重吸收增加
①、醛固酮(ALS)增多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求旁细胞释放肾素。通过球---斑反馈,刺激肾素释放。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血管紧张素Ⅱ,Ⅲ增多,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使醛固酮分泌增多。
②、抗利尿激素(AHD)增多
③、心房纳尿肽(ANP)分泌减少
有利钠,利尿,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
④、肾血流量重新分配
正常情况下,有90%的肾血流量是经过皮质外层2/3的肾单位,只有小半部分经过随旁肾单位。病理情况下,讲过肾旁单位的血流量增加,髓旁肾单位的髓袢较长,重吸收钠,水的能力较强,可引起水,钠的潴留。
⑤、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
肾小球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
肾血流量减少时,出球小动脉收缩大于入球小动脉,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血液浓缩,血浆胶渗压增高,流体静压下降,血液流经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时,近曲小管吸收钠,水增多,水,钠潴留。
第二节 水肿的类型和特点
1、心性水肿
右心功能不全引起的全身性水肿
下肢部位先出现水肿,下垂部位先出现
2、肾性水肿
3、肝水肿
4、肺水肿
二尖瓣狭窄
5、脑水肿
第三节 水肿的特征和对机体的影响
渗出液和漏出液,渗出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是水肿时产生的液体
全身性水肿的分布特点
①、疏松及伸展性较大的部位(眼睑部)较易积聚
②、心性水肿易积聚于下垂部位
③、肾性水肿,水肿可先见于眼睑或面部等组织疏松,容易容纳水肿液等部位积聚
④、肝脏病变时,肝静脉淤血及肝门静脉高压,腹腔毛细血管内压增高,水肿液易积聚于腹腔形成腹水。
近曲小管重吸收增多
远曲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多
肾小球滤过率(GFR);两肾单位时间内形成的超滤液的量
有效滤过压(NFP)=血管流体静压—(囊内压+血浆胶渗压)
动脉充血(炎性水肿)静脉压增高, 右心衰竭----全身性淤血,全身性体循环静脉压升高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组织液胶渗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渗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