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药理学-- U25 抗高血压药
药理学 U25 抗高血压药 重点介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钙通道阻滞药、利尿药等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内容.
编辑于2022-10-28 09:04:56 吉林抗高血压药
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
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抑制药ACEI
药理作用
抑制AngII生成
减弱AngII收缩血管、刺激醛固酮释放、增加血容量、升高血压与促进心血管肥大增生等作用
保存缓激肽活性
抑制缓激肽的降解:激活B2受体,使NO和PGI2生成增加,从而发挥扩血管 、降压、抗血小板聚集、抗增殖等作用
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减轻AngII介导的血管内皮细胞障碍,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避免血管重构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保护心肌细胞功能
有抗心肌缺血与梗死作用,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拮抗自由基对心肌的损伤效应
抑制Ang II 介导的促进心肌细胞肥大作用,抑制炎症介导的心肌间质纤维化的形成,从而逆转心室肥大
增敏胰岛素受体
合并糖尿病患者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推测为缓激肽介导(卡托普利)
对脂代谢的有益影响
可降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
作用特点
降压时不伴有反射性心率加快,对心排出量无明显影响
可预防和逆转心肌与血管构型重建
增加肾血流量,保护肾脏
能改善胰岛素抵抗
不引起电解质紊乱和脂质代谢改变
是伴有糖尿病或肾病、心室肥厚、心力衰竭及急性心肌梗死的高血压患者的首选药物
不良反应(轻微)
首剂低血压 (RAS高度激活的病人)
咳嗽 5%-20%发生率 (缓激肽和P物质在肺内蓄积)
高血钾 (多见于伴有肾功不全或服用保钾利尿药者)
低血糖 (增强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肾功能损害 (ACEI可引起双侧肾血管疾病患者出现可逆性肾功能受损 )
其他:胎儿畸形、血管神经性水肿、皮疹
代表药物:卡托普利
降压作用机制
抑制ACE,使AngI转为AngII减少,产生血管舒张作用
减少醛固酮分泌,利于排钠
特异性肾血管扩张作用,加强排钠
抑制缓激肽水解,使缓激肽增多
抑制交感神经系统活性
临床应用
高血压
适用于各种程度高血压
单用—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与利尿药和β受体阻断药合用—重度或顽固性高血压
可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肾性高血压患者(对缺血心肌与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可用于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增加胰岛素抵抗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
糖尿病肾病
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药ARB
氯沙坦
作用特点
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扩张血管,减少醛固酮的分泌
临床应用
治疗高血压、改善左心室肌肥厚、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延缓肾脏病变的发展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轻且短暂,咳嗽和血管神经性水肿极少,偶有眩晕、低血压、皮疹、高血钾等,对血脂、血糖无影响
肾素抑制剂
阿利吉伦
作用特点
选择性抑制肾素活性,剂量依赖性降低AngII水平
临床应用
适用于各型高血压
单用降压疗效与AT1阻断药/β-受体阻断药相当
不良反应
腹泻,禁用于孕妇
干咳、血管神经性水肿少见
交感神经抑制药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β受体阻断药
长期应用一般不引起水钠潴留,也无明显的耐受性
普萘洛尔(心得安)
药理作用
阻断中枢β受体
抑制交感神经系统活性,阻断交感神经末梢突触前膜β2受体,抑制正反馈作用,使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减少
阻断心脏β1受体
降低心肌收缩力;降低心排出量;减慢心率
阻断肾小球旁细胞的β1受体
抑制肾素释放
增加前列环素的合成
抑制血小板聚集,舒张血管
临床应用
用于各种程度的高血压(安全、有效、价廉)
单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与利尿药和血管扩张药合用治疗重度或顽固性高血压
对心输出量及肾素活性偏高者疗效较好,高血压伴有心绞痛、偏头痛、焦虑症等较为合适
不良反应
低血压、减慢心率
疲乏、失眠、性功能减退
突然停药—反跳现象
增加血浆甘油三酯水平,降低HDL-胆固醇
禁用症
严重左心室功能不全,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
支气管哮喘患者
对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
α、β受体阻断药
卡维地洛
药理作用
α1,β1,β2阻断作用,对β受体的作用较强,无内在的拟交感活性
降压作用迅速,维持时间长
在高浓度时有钙拮抗作用
舒张肾血管
不影响血脂代谢
极少产生水钠潴留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轻度及中度高血压或伴有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
用于治疗轻度或中度心功能不全,合并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利尿剂和ACEI
拉贝洛尔
药理作用
对 β1,β2阻断作用较强,对α1受体阻断作用弱,对α2受体无作用
临床应用
适用于各种程度的高血压
高血压危象
妊娠期高血压、嗜铭细胞瘤、麻醉或手术时高血压
a1受体阻断药
哌唑嗪
药理作用
选择性阻断a1受体:舒张小动脉和静脉,对立位和卧位血压均有降低作用
对a2受体作用弱:无负反馈引起的心率加快
长期应用改善脂代谢:降低血浆三酰甘油、总胆固醇、LDL-胆固醇,升高HDL-胆固醇浓度
临床应用
适用于各种程度高血压
单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重度高血压合用利尿药和β受体阻断药增强降压效果
适用于肾功能不良及高血脂的高血压患者
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前列腺肥大者 (阻断a1受体而使膀胱颈及尿道平滑肌松弛)
不良反应
首剂低血压
中枢降压药
可乐定
作用机制
作用于延髓背侧核NTS肾上腺素a2受体和延髓嘴端腹外侧区RVLM咪唑啉I1受体,抑制交感神经活性—抑制去甲肾上腺素释放—抑制血管收缩—降低血压
药理作用
降压(中等偏强)
抑制胃肠分泌及运动
对中枢神经系统明显抑制
激动阿片受体
临床应用
适于治疗中度高血压,常用于其他药无效时
与利尿药合用可用于重度高血压
适用于伴有溃疡病的高血压患者
口服可预防偏头痛或缓解阿片类药物的戒断症状
不良反应
口干、便秘
嗜睡(a2受体介导)
久用引起水钠潴留(与利尿药合用)
有停药反跳现象
莫索尼定
作用与可乐定相似,对咪唑啉受体的选择性较可乐定高;降压效能略低于可乐定,与其对a2受体作用较弱有关
不良反应少,无明显的镇静作用,亦无停药反跳现象
能逆转高血压患者的心肌肥厚,适用于治疗轻、中度高血压
神经节阻断药
作用机制
选择性阻断神经节突触后膜上的N1受体,阻断交感神经活性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同时阻断副交感神经节
作用特点
降压作用过强过快,不良反应较多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高血压危象、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外科手术中的控制性降压
本类药物:樟磺咪吩,美卡拉明
抗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药
利血平
作用机制
通过影响儿茶酚胺的储存和释放,导致去甲肾上腺素神经末梢囊泡内递质耗竭而降压
临床应用
作用较弱,副作用多(抑郁症),目前很少单独应用
常与利尿药等制成复方制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 特别是伴有情绪紧张的高血压患者疗效较好
钙通道阻滞药CCB
硝苯地平
药理作用
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膜L型钙通道,通过抑制钙离子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降低,导致小动脉扩张,外周血管阻力下降
可引起交感神经活性反射性增强而引起心率加快
临床应用
对轻、中、重度高血压均有降压作用
适用于合并心绞痛、肾脏疾病、糖尿病、哮喘、高脂血症及恶性高血压患者
可单用或与利尿药、β受体阻断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合用
以低肾素性高血压疗效好
对正常血压者影响不明显
第二、三代二氢吡啶类药物
氨氯地平(络活喜)
拉西地平
尼群地平
长效钙通道阻滞药,起效平缓,作用时间长,降压作用温和平稳和持久,不良反应少
利尿药
噻嗪类利尿药
氢氯噻嗪
药理作用
初期:排钠利尿,降低血容量—降低前负荷
长期:舒张血管平滑肌—降低后负荷
机制:降低动脉血管壁细胞内Na+的浓度,通过Na+-Ca2+交换机制,使细胞内Ca2+减少,从而降低血管平滑肌对缩血管物质的亲和力与反应性
作用特点
降压作用温和、持久
对立位和卧位均有降压作用,长期用药无明显耐受性
临床应用
治疗高血压的基础药物(安全、有效、价廉)
单用治疗轻度高血压;与其他药合用治疗各种程度高血压(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β-受体阻断药、钙通道阻滞药)
不良反应
引起电解质改变,对脂质代谢、糖代谢产生不良影响
袢利尿药
呋噻米
布美他尼
高血压危象
保钾利尿药
螺内酯
血管扩张药
直接舒张血管药
肼屈嗪
药理作用
直接松弛小动脉平滑肌
通过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增加交感活性,增加心排出量和心肌耗氧量,使醛固酮分泌增加引起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
临床应用
一般不单独应用,宜与利尿药、 β受体阻断药合用治疗中、重度高血压
孕妇可使用
不良反应
长期服用易引起红斑狼疮综合征
硝普钠
作用特点
强效、速效的血管扩张药;非选择性,很少影响局部血流;一般不降低冠状血流、肾血流及肾小球滤过率
药理作用
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内代谢产生NO,对小动脉及静脉血管均有直接舒张作用,产生迅速的降压作用,停药后降压作用消失快。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高血压危象、麻醉时控制性降压、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嗜铬细胞瘤发作引起的高血压
钾通道开放药
作用机制
激活血管平滑肌细胞的ATP敏感性K+通道,促K+外流,使细胞膜超极化,Ca2+通道失活,Ca2+内流减少,导致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血压下降
血管扩张作用具有选择性
常用药物
米诺地尔
临床应用
用于难治性高血压、高血压危象
与利尿剂和β受体阻断药合用,可纠正其水钠潴留和反射性心动过速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