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目的
这是一篇关于教育目的的思维导图,包括教育目的概述、教育目的的理论、我国的教育方针、我国的教育目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等内容。
编辑于2022-11-05 20:24:25 新疆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的概念及意义
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和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教育方针包含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国家的教育目的(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制定其培养目标的主要依据)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教师的教学目标
子主题
教育目的的作用
导线作用
激励作用
评价作用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
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教育目的的理论
社会本位论
教育的目的是由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的,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是教育要追求的根本目的,教育应按照社会对个人的要求来设计(代表人物:荀子、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巴格莱、纳托尔普、孔德)
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
教育除了满足社会需要以外并无其他目的
教育的结果或效果是以其社会功能的发挥程度来衡量的(造就合格的公民)
个人本位论
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来决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高度发展(代表人物:孟子、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马斯洛、康德)
教育目的是根据人发展的需要制定的,而不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制定的
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
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潜在本能,鉴于的基本只能就在于使这种潜能得到发展,如果按照社会的要求去要求个人,就会阻碍个人潜能的健全发展
其他教育目的理论
生活本位论(代表人物:斯宾塞、杜威)
教育准备生活说(为完满的生活做好准备——斯宾塞)
教育适应生活说(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杜威)
教育无目的论
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宗教本位论
我国的教育方针
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
1957年首提出,1958年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99年提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
2015年修正,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1年修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的教育目的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坚持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坚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发展人的独立个性
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人的发展同社会生活条件相联系
人的片面发展是有旧的社会分工造成的
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也是根本途径
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
要以素质发展为核心(素质教育是以人的素质发展为核心的教育)
要确立和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确立全面发展教育观的必要性
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不是人的各方面平均发展
全面发展不是忽视人的个性发展
要坚持人的发展的全面性
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关系
要防止教育目的的实践性缺失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德育
概念: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意义: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 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条件 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
基本任务:使学生具有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意义追求 使学生具有自我更新、自我提升的能力 使学生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奋斗的献身精神 使学生具有不断将追求新知、实事求是、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智育
概念: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机能和发展他们的智力的教育
意义:智育在社会文明进化中起着不可缺少的和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占十分重要的作用
基本任务:向学生系统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为学生各方面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培养和训练学生,使其形成基本机能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增强学生各方面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热爱科学精神
体育
概念: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机能,发展学生体力,增强学生体质的教育
学校体育:学校体育是一种教育活动 学校体育是完整的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 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社会体育的特点主要是健身性、娱乐性和竞技性,学校体育的特点是教育性和基础性。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意义:体育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质 体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青少年一代的身心健康水平,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强弱盛衰
基本任务:指导学生锻炼身体,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发展,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使学生掌握运动锻炼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机能,掌握锻炼方法,增强身体运动能力 使学生掌握身心玩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身心卫生保健习惯 发展学生良好的品德,使学生养成文明的习惯
美育
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高尚情操与文明素质的教育
意义:美育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美育能够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美育能够促进学生体育的发展,具有健身怡情的作用 美玉能够促进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体验到劳动创造带来的喜悦
基本任务: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和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机能,发展他们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美好心灵和行为,使他们在生活中体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
劳动技术的教育
概念:传授基本的生产技术知识和生产机能,培养正确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的教育
意义: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机能、发展智力、增强体质 有利于学生完成升学和就业的双重任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基本任务: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生产劳动知识和机能 使学生初步具有劳动与技术意识
五育之间的关系
相互独立又相互促进,德育是各育实施的方向统帅和动力源泉,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灵魂;智育是各育实施的认识基础,是智力支持;体育是各育实施的物质前提,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基础;美育协调各育发展;劳动技术教育是各育的实践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