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耳症状学、梅尼埃病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耳痛:系耳内或耳周疼痛,性质有钝痛、刺痛、抽痛等。①炎性病变:中耳炎,外耳道炎,大疱性鼓膜炎;②创伤:耳部创伤引起;③恶性病变:坏死性外耳道炎,中耳癌等;④神经性:如Hunt综合征,三叉神经痛等;⑤牵涉性或放射性痛:口、咽、喉、头颈部的疾病。
编辑于2022-12-28 10:40:27 广西壮族自治区耳症状学
学习要点及内容
熟悉耳部的一般症状; 了解耳聋概况,熟悉耳聋的分类及常见的耳聋疾病; 了解耳聋防治; 掌握梅尼埃病的病理、症状、鉴别诊断及治疗。
耳症状学
耳痛:系耳内或耳周疼痛,性质有钝痛、刺痛、抽痛等。 ①炎性病变:中耳炎,外耳道炎,大疱性鼓膜炎;②创伤:耳部创伤引起;③恶性病变:坏死性外耳道炎,中耳癌等; ④神经性:如Hunt综合征,三叉神经痛等;⑤牵涉性或放射性痛:口、咽、喉、头颈部的疾病
耳漏:又称耳溢液,系指外耳道积聚或流出液体,性质多样。 ①脂性:油性耵聍;②浆液性:如湿疹,变应性中耳炎;③粘液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早期,分泌性中耳炎 ④脓性: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外耳道疖,弥漫性外耳道炎等;⑤水样:脑脊液耳漏;⑥血性:大疱性鼓膜炎,中耳胆固醇性肉芽肿、颈静脉球体瘤,中耳癌
耳鸣
指无外界声源刺激,而患者耳内或头内有声音主观感觉
他觉性耳鸣:①血管性:如耳周围动静脉瘘;②肌源性:腭肌痉挛、镫骨肌痉挛;③气流性:咽鼓管异常开放
主观性耳鸣:①耳部疾病:耵聍栓塞、中耳炎、咽鼓管阻塞、耳硬化症、梅尼埃病、听神经瘤、噪声性聋、药物中毒性聋、老年性聋等。 ②全身疾病引起的耳鸣:心血管疾病,白血病,肾病,糖尿病等;③心理因素;④其他因素
眩晕:是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感自身或外界物体发生旋转。 ①病因:周围性眩晕(内耳病变70%);中枢性眩晕(中枢病变);②耳源性眩晕:多数为旋转性;发作时间短(数分~数小时);与眩晕程度一致的; ③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象:恶心、呕吐、出冷汗;常伴耳聋、耳鸣。④耳源性眩晕常见的疾病:BPPV,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突发性耳聋。 ⑤中枢性眩晕:起病较慢,发作与头位无关,持续时间长(数十日~数月);一般不伴有耳鸣,耳聋;常伴眼黑、冒金星等中枢缺血现象,或伴头痛。 中枢性眩晕常见疾病:听神经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血管病变
耳聋
概论
分类
按病变部位:①传导性聋:外耳和中耳的病变;②感音神经性聋:耳蜗或蜗后听路病变;③混合性聋
分级
①轻度:低声谈话困难, 听阈26-40dB;②中度:近距离谈话困难,听阈41-55dB;③中重度:大声说话可闻,听阈56-70dB ④重度:耳旁大喊可闻, 听阈71-90dB;⑤极重度:耳旁疾呼不闻,听阈>91dB
言语频率(0.5、1、2 KHz)的平均值
传导性聋
概念:经空气径路传导的声波,受到外耳道、中耳病变的障碍,到达内耳的声能减弱,致使不同程度听力减退者称之
感音神经性聋
概念:耳蜗毛细胞、听神经、听觉传导径路或各级神经元受损害,导致声音的感受与神经冲动传递障碍者,称感音性或神经性聋
常见疾病:药物性聋,突发性聋,遗传性聋,老年性聋,先天性聋,噪声性聋,创伤性聋,自身免疫性内耳病,某些全身性疾病
混合性聋
定义:中耳、内耳病变同时存在,影响声波传导与感受所造成的听力障碍称之;既有传导性聋也有感音性聋的表现
可由同一种疾病引起如爆震性耳聋,中耳炎并发迷路炎;亦可由不同疾病引起如听骨链中断伴突发性耳聋
功能性聋
①又称心理性聋或癔症性聋等,常有精神心理受创伤引起;②表现为双侧听力突然或缓慢起病,可伴外耳麻木; ③睡眠中耳聋继续存在,前庭功能正常,可伴发视觉障碍;④测试时回答问题刻板,缓慢; ⑤客观测听多无异常,暗示疗法常有效果
伪聋
听觉系统无病而自称失去听觉或听力仅有轻微损害,但有意识地夸大其听力缺损程度者
突发性耳聋
定义: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损失大于20dBHL;常见50岁左右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
病因:①血管性疾病:迷路动脉血栓形成,血管痉挛;②感染:病毒感染多见;③肿瘤:听瘤;④药物中毒: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等;⑤先天发育异常: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
临床特点:①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②耳鸣;③耳闷胀感;④眩晕或者头晕;⑤听觉过敏或重听,耳周感觉异常;⑥部分患者会出现心理症状
检查:①常规检查:耳科检查、音叉检查、纯音测听、声导抗检查、眼震检查。②可能需要的检查:其它听力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
分型:①低频下降型:1000HZ以下频率听力下降; ②高频下降型:2000HZ以上频率听力下降 ③平坦下降型:所有频率听力均下降,平均听阈小于80;④全聋型:所有频率听力均下降,平均听阈小于80
治疗:①低钠饮食;②糖皮质激素;③血管扩张药: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④溶栓、抗凝药物: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血液粘稠度升高;⑤高压氧治疗
先天性聋
遗传性聋
①基因或染色体异常导致的耳聋,可分为非综合征型及综合征型。②非综合征型占70%,综合征型占30%如下颌面骨发育不全综合征,颅面骨发育不全综合征等 ③遗传性聋致病基因中,GJB2突变常见,SLC26A4突变与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相关,线粒体DNA12SrRNA基因与药物性耳聋相关;④耳聋基因筛查对耳聋防治意义重大
非遗传性聋
患儿在胚胎发育期、围产期或分娩期受到母体感染、中毒或外伤等病理因素的影响导致的听力障碍 ①药物因素:母亲使用药物不当,药物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②疾病损害:某些传染病,病原体可经胎盘累及胎儿听觉系统,早产、出生时窒息、高胆红素血症等。③分娩过程
预防
①广泛开展遗传学咨询,开展耳聋基因检测与筛查;②加强孕期、产期的妇幼保健,防治妊娠期疾病;大力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 ③积极防治传染病,戒烟酒,增强抵抗力; ④尽量避免使用可能损害听力的药物
干预与治疗
①药物疗法:基因疗法,抗病毒、细菌药物、扩张血管药物;②助听器选配及人工中耳植入;③人工耳蜗植入; ④听觉言语训练:治疗无效的应及早借助助听器、人工中耳或者耳蜗,运用言语仪、音频指示器进行训练;⑤手术干预
听力辅助技术
助听器
一种通过放大声音以改善听障患者声音感知能力的装置
可分为:耳背式、迷你耳背式、耳内式、耳道式和深耳道式助听器
完善的助听器应包括集声、扩声和传声三个基本要件和实现声电转换,电能放大和电声转换等基本功能
适用人群: ①凡期望改善言语交流能力的有残余听力的听障患者,经过评估和准备,病情稳定后均可选配助听器,在耳蜗病变或听神经病变所导致的极重度聋使用效果欠佳 ②两耳听力损失程度差别较大,但都未超过50dB者,宜给听力较差耳配用,若有一耳听力损失超过50dB,则应给听力较好耳佩戴,听力损失在60dB左右的患者使用助听器获益最大
缺点:如堵耳效应、对耳道皮肤的刺激、过敏以及有限的频响范围和声音传导的失真等
人工中耳植入
又称植入性助听器,可部分弥补传统助听器的不足
基本结构:麦克风、放大器、语音处理器、信号传输线路以及输出传感器等基本单元组成
工作原理:是用一个电机械转换器替代了传统助听器的放大器,经转换器处理后的信号是以机械振动的形式传递给听觉系统
转换器可连接在鼓膜、听骨链、圆窗膜
优点是音色音质更好,对高频信号放大好
人工耳蜗
为重度、极重度或全聋的成人或小儿重建或获得听力的一种电子装置。
工作原理:将环境中的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将该电信号通过电极传入病人耳蜗,刺激耳蜗内残存的螺旋神经节细胞,冲动经蜗神经传到中枢,引起听觉。
基本组成:体外部分由方向性麦克风、言语信号处理器和传递器组成;体内部分由接收器、解码器和刺激电极组成
适应证:①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②借助助听器无法改善听力和言语理解能力者;⑤术后有条件进行言语康复计划的 ③年龄1岁及以上,语前聋患者最好小于6岁,语后聋患者年龄不限; ④患者有强烈意愿,对人工耳蜗有正确的认识和适当的期望值
梅尼埃病
概述
梅尼埃病(MD)是一种特发性膜迷路积水的内耳病,以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耳鸣及耳闷胀感为典型特征
流行病学:①发病率约为7.5-157/10万,多发青壮年,发病高峰为40-60岁。②男女发病率为1:1或1:1.3;③一般单耳发病,病情发展可双耳累及
病因
①内淋巴管机械阻塞与内淋巴吸收障碍;②免疫反应学说;③内耳缺血学说;④其他:内淋巴囊功能紊乱学说,遗传学说,病毒感染
病理变化
膜蜗管与球囊膨大,前庭膜推向前庭阶,阻断外淋巴流动
膜迷路积水膨大,膜迷路积水加重可使椭圆囊及半规管壶腹膨胀,内淋巴压力高可使前庭膜破裂,内外淋巴液混合
膜迷路反复破裂或长期不愈时,血管纹、盖膜、耳蜗毛细胞及其支持细胞、神经纤维与其神经节细胞退变,导致眩晕、耳鸣、耳聋
临床表现
眩晕:①突发旋转性,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②神志清醒,眩晕持续时间多为20分钟至数小时,超过24小时少见;③常反复发作
耳鸣:①早期低调性,后期高调性;②发作时加重,缓解期减轻,反复发作后可转为永久性
耳聋:①为感音神经性聋,单侧性、波动性;②发作期加重,间歇期减轻;③耳聋程度每况愈下,可转为永久性,可出现复听
耳闷满感:①耳内胀满、沉重、压迫感;②有时感耳周灼痛
检查
耳镜检查:鼓膜正常,声导抗测试鼓室图正常,咽鼓管功能良好
前庭功能检查:①发作期可观察到节律整齐、强度不同的水平或旋转水平性自发性眼震和位置性眼震②眼震方向:开始向患侧,继而转向健侧。恢复期眼震转向患侧 ③间歇期自发性眼震和各种诱发试验结果可能正常,多次复发的前庭功能减退或消失;
听力学检查:①纯音听力检查: 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听力图早期为上升型或峰型,晚期可平坦或下降型 ②耳蜗电图的-sp增大、SP-AP复合波增宽,-SP/AP比值增加
脱水剂试验:①通过减少异常增加的内淋巴而检测听觉功能的变化,协助诊断;②口服50%甘油( 2.4—3.0ml/kg);③服药前、后1、2、3小时 ④测纯音听力,平均听阈提高15或言语识别率提高16%以上者为阳性; ⑤但是在发作间歇期或使用脱水药物治疗期间可为阴性
影像学检查:①颞骨CT偶尔显示前庭导水管周围气化差,导水管短而直。②膜迷路MRI成像,部分患者可显示前庭导水管变直变细。③有条件者行钆造影内耳膜迷路MRI成像
诊断依据
①发作性眩晕2次或2次以上,持续20分—12小时;②至少1次测听为感音神经性聋,早期低频下降。 ③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或耳闷胀感。 ④排除其他可引起眩晕的疾病,如前庭性偏头痛,突聋,BPPV,迷路炎,前庭神经炎等
临床分期
根据患者最近6个月内间歇期听力最差时0.5,1.0及2.0kHz纯音的平均听阈进行分期; 一期:平均听阈<25dBHL 二期:平均听阈为26-40dBHL 三期:平均听阈为41-70dBHL 四期:平均听阈为>70dBHL
鉴别诊断
突发性聋:听力损伤重且无波动,可伴眩晕,极少反复发作
前庭神经炎:可能为病毒感染,有上感史。①眩晕重,持续时间较长;②向健侧自发性眼震,恶心,呕吐;③前庭功能减弱而无耳鸣,耳聋,数天后症状缓解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头部运动在某一特定头位时诱发的短暂眩晕(数秒至数十秒),伴有眼震。听力无改变
前庭药物中毒:有应用耳毒性药物的病史,眩晕程度较轻,持续时间长
迷路瘘管或迷路炎:多有中耳炎及中耳手术病史,CT可以定位诊断
Hunt综合征:可伴有轻度的眩晕、耳鸣和听力下降,耳廓及周围皮肤有带状疱疹,有面瘫症状
外淋巴瘘:蜗窗或前庭窗自发性或继发性瘘,多由外伤或手术引起,有听力下降,眩晕
头部外伤可引起眩晕,包括颈部外伤,中枢神经系统外伤,前庭外周部损伤等。如颞骨横行骨折常有严重眩晕、自发性眼震、耳鸣、耳聋与面瘫
治疗
一般治疗:①发作期应卧床休息,高蛋白,低脂低盐饮食;②症状缓解后尽早下床活动;③做好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①前庭神经抑制剂:急性发作期安定,苯海拉明,眩晕停等。②血管扩张药:西比灵,尼莫地平。③脱水剂:氯噻酮,70%硝酸异山梨醇。 ④抗胆碱能药:山莨菪碱和东莨菪碱。 ⑤糖皮质激素
中耳给药治疗:利用蜗窗膜的半渗透作用原理,鼓室注射的药物可通过渗透作用进入内耳达到治疗目的;常用的药物是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
手术治疗:凡眩晕发作频繁、剧烈,长期保守治疗无效,耳鸣,耳聋严重的可考虑手术治疗。 ①听力保存手术:按是否保存前庭功能分为两类: 前庭功能保存的有三个半规管堵塞术,内淋巴囊减压术等;前庭功能破坏的有各种进路的前庭神经截除术,化学药物前庭破坏术 ②非听力保存手术:即迷路切除手术
思考题
耳部的常见症状有哪些?通过症状能初步判断哪些疾病? 耳聋的现状如何?作为一个耳科医师,我们该如何去预防及治疗耳聋? MD的诊断,病理变化是什么?如何去鉴别耳鼻喉科常见的眩晕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