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羧酸和取代羧酸
参考书目为第八版陆涛有机化学。本人才疏学浅,请一定再参照课本学习。希望大家顺利通过考试,由于时间有限,图中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不断改善。
编辑于2022-12-30 15:35:12羧酸和取代羧酸
物理性质
沸点高,二聚(缔合)体
溶解度大,氢键,与同碳原子数的醇相比
熔点,锯齿形上升,偶数碳的比相邻两个奇数碳的高;二酸,分子间引力大,比分子量相近的一元酸高得多
光谱
红外
C=O
液态或固态,因形成二聚体
1725-1700cm^-1
CCl4或CHCl3稀溶液中,向高波数移动
1760cm^-1
C=O与双键共轭则降低吸收频率
1700-1680cm^-1
O-H
伸缩振动
单体羧酸
3550cm^-1
二聚体
3300-2500cm^-1
弯曲振动
925cm^-1
C-O
伸缩振动1320-1210cm^-1
核磁共振氢谱
羧基的质子
δ=10-13
α-C上的H
δ=2-2.5
质谱
脂肪族羧酸
经麦氏重排,再发生α裂解,得一强峰m/z60(基峰)
芳香族羧酸
α裂解得酰基离子m/z105,再失去CO得芳基离子m/z77
化学性质
酸性
水解平衡
两对共振式,四种极限式
烷基的+I和超共轭作用,不利于羧酸根负离子的分散,稳定性降低;吸电子基的-I,使负电荷得到分散,稳定性增加,酸性增强
诱导效应
影响因素:共轭效应,空间效应,场效应,溶剂效应
沿σ键传递,小于三个碳的间隔
邻位效应
电性效应,空间效应,氢键等
取代基在邻位,不论是吸电子基还是给电子基(氨基除外),都使酸性增强
硝基苯甲酸酸性
邻>对>间>苯甲酸
甲氧基取代的苯甲酸
邻,间>苯甲酸>对
羟基取代的苯甲酸
邻(氢键)>间>对
成盐反应
与无机碱
用于合成中的分离,提纯,含量测定
改善水溶性
硬脂酸钠(钾)可用作表面活性剂
苯甲酸钠有杀菌防腐作用
与有机胺
羧酸与伯胺反应
可用于羧酸或胺类外消旋体的拆分
羧酸根负离子有亲核性,可与活泼的卤代烷生成羧酸酯
酸性环境下加热
羧酸中羟基的取代
酯化
常利用酯化反应将药物转变成前药,改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稳定性及克服多种不利因素
亲核加成-消除
反应中间体是一个四面体结构,比起反应物空间位阻加大了,所以羧酸和醇的结构对酯化难易影响很大
酸去羟基,醇去氢
碳正离子
羧酸与叔醇反应,醇去羟基
酰基正离子
先将羧酸溶于浓硫酸中,羟基质子化后脱水,形成酰基正离子,然后再倒入醇中
酰基正离子的碳原子是sp杂化,为直线型,并于苯环共平面,不受空间位阻影响
成酯过程类似于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酰卤
酰氯
常由羧酸和亚硫酰氯(二氯亚砜),三氯化磷,五氯化磷等氯化剂反应制得
与酯化反应类似
“内返”
酰溴
常用三溴化磷与羧酸反应制得
酸酐
脱水剂(乙酰氯,乙酸酐,P2O5)存在下加热,分子间脱水
甲酸一般不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酐,但在浓H2SO4存在下加热,生成CO和水,制备高纯度CO
由羧酸盐与酰氯反应生成混合酸酐
酰胺
与氨或胺反应先生成铵盐,再加热脱水得到酰胺
这是一个可逆反应,但在铵盐分解的温度下,水被蒸馏除去,反应可趋于完全
还原反应
1,氢化锂铝/乙醚或THF
2,H3O+
1,B2H6/THF
2,H3O+
硼氢化钠不反应
α-H的反应
α-H活性较醛酮的差,难以直接取代
在少量红磷或三卤化磷反应,得到α-卤代酸
赫尔-乌尔哈-泽林斯基反应
酰卤的α-H活性比羧酸的强
反应机理中有酰卤互变异构成烯醇式,再亲电取代加卤素
脱羧反应,产生CO2
α-C上有吸电子基
羰基或碳碳双键和羧酸以氢键配合形成六元环状过渡态,然后发生电子转移失去CO2,先生成烯醇,再重排得酮
有些多环β-酮酸,可能是由于脱羧生成的烯醇含有张力很大的桥头双键,不容易脱羧
三氯乙酸亦易发生脱羧反应,但与机理不同
α-酮酸与稀H2SO4共热,或与弱氧化剂(如托伦试剂)氧化,均可得到少一个碳的醛或羧酸
α-羟基酸与浓H2SO4或酸性高锰酸钾共热,脱羧生成醛或酮
饱和一元酸在特殊环境下也可脱羧
芳香族羧酸易脱羧,邻对位有吸电子基时更易
补充
科尔伯Kolbe反应电解
Hunsdiecker(汉斯狄克)反应
合成少一个碳的卤代烷
二元酸的热解
2或3个碳易脱羧
4-5个碳易脱水生成环状酸酐,注意无CO2生成
6-7个碳既脱水又脱羧,生成五元或六元环酮
更长碳链的二元酸受热时发生分子间脱水形成聚酸酐
布朗克规则
二元酸+二元醇→环酯/高聚物
制备
氧化法
含α-H的芳烃
制芳酸
伯醇
醛
不饱和醛
制不饱和酸
无α-H的醛
制无α-H的酸
环酮
制二元酸
甲基酮
卤仿反应,制备少一个碳的一元酸
腈水解法
酸或碱催化
产物增加一个碳
格氏试剂
格氏试剂的乙醚溶液倒入过量干冰中,干冰既是反应试剂,又是冷却剂
适用于各种卤代烷制羧酸
取代羧酸
卤代酸
性质
β-卤代酸在稀碱条件下易发生消除反应,因为α-H比较活泼,而且产物可形成较稳定的Π-Π共轭
γ和δ-卤代酸在等摩尔的碱作用下易生成五元或六元内酯
α-卤代酸易发生水解
受邻基影响,非SN机理
邻位参与效应
结果
导致环状化合物生成
限制化合物构型
促进反应速率
几种情况同时存在
能发生邻基参与效应的基团
含未共用电子对
含碳碳双键等不饱和基团
有Π键的芳基
C-C和C-H的σ键
含未共用电子对的基团位于离去基团的β位或更远时
两次SN2,两次构型翻转,产物构型保持不变
在亲核性取代反应中,若中心碳原子邻近有提供电子的负离子或有未共用电子对的基团或C=C或Ar等,先形成环状中间体,外加的亲核试剂再从环背面进攻
制备
α,β-卤代酸
直接卤代,或由α,β-不饱和卤代酸与卤代酸共轭加成
γ,δ或更远的卤代酸
汉斯狄克反应
羟基酸
受热反应
α-羟基酸受热易两分子间交叉脱水形成交酯
β-羟基酸受热易发生分子内脱水(消去)形成α-β-不饱和酸
γ-或δ-羟基酸受热易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γ-或δ-内酯
相距四个碳以上时,难发生分子内脱水,加热条件下,易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链状聚酯
制备
水解法
酮与氢氰酸加成,生成羟基腈,再在酸性条件下水解
α-卤代酸水解
瑞福马斯基反应
1,Zn/Et2O
2,H3O+
类似于格氏试剂,但格氏试剂会和立即与原料的酯加成,活性太强
α-卤代酸酯与Zn形成有机锌化合物活性较低,不与酯反应,但可与醛酮分子中活性较大的羰基加成,再水解生成β-羟基酸酯
反应不需要加热,避免了β-羟基酸或β-羟基酸酯受热脱水生成α,β-不饱和酸或酯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