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医学免疫学25.免疫学防治
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免疫学第二十五章免疫学防治,包括概述,免疫防御,免疫治疗,三个模块的内容。希望对各位小伙伴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3-01-03 22:18:56局部解剖学盆部的内容,具体内容有辨认男 女性骨盆、盆壁肌和盆底肌、盆膈的构成 盆筋膜的配布、盆筋膜间隙、盆内脏器、直肠、膀胱、输尿管盆段、前列腺、输精管 射精管和精囊腺的位置、子宫、卵巢 输卵管 阴道的毗邻和临床意义。
局部解剖学胸部的内容,具体有: 胸部重要体表标志、胸壁的层次结构、女性乳房、锁胸筋膜、肋间血管神经、胸膜及胸膜腔、肺、纵膈、上纵隔、心和心包腔的结构、食管胸部的毗邻、胸主动脉、胸导管、胸交感干、奇静脉的行程。
局部解剖学脊柱区内容,分享内容包含:脊柱区的境界、分区、表面解剖、脊柱区的层次结构、皮肤和浅筋膜的结构特点、顶筋膜和胸腰筋膜、脊柱肌群的配布关系、脊柱区三角、脊柱区深部血管、神经的行程和分布、骨纤维孔和骨纤维管。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局部解剖学盆部的内容,具体内容有辨认男 女性骨盆、盆壁肌和盆底肌、盆膈的构成 盆筋膜的配布、盆筋膜间隙、盆内脏器、直肠、膀胱、输尿管盆段、前列腺、输精管 射精管和精囊腺的位置、子宫、卵巢 输卵管 阴道的毗邻和临床意义。
局部解剖学胸部的内容,具体有: 胸部重要体表标志、胸壁的层次结构、女性乳房、锁胸筋膜、肋间血管神经、胸膜及胸膜腔、肺、纵膈、上纵隔、心和心包腔的结构、食管胸部的毗邻、胸主动脉、胸导管、胸交感干、奇静脉的行程。
局部解剖学脊柱区内容,分享内容包含:脊柱区的境界、分区、表面解剖、脊柱区的层次结构、皮肤和浅筋膜的结构特点、顶筋膜和胸腰筋膜、脊柱肌群的配布关系、脊柱区三角、脊柱区深部血管、神经的行程和分布、骨纤维孔和骨纤维管。
免疫学防治
概述
免疫预防和治疗
应用各类生物或非生物制剂,建立、增强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应答,调节免疫功能,达到预防或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
免疫预防
免疫治疗
免疫预防
适应性免疫获取的方式
分类
人工主动免疫
疫苗
人工被动免疫
抗毒素、血清
自然主动免疫
机体感染
自然被动免疫
母婴传递
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
人工主动免疫
输入物质
抗原
免疫力出现
1-4周后
免疫力维持
数月-数年
用途
预防
人工被动免疫
输入物质
抗体
免疫力出现
注射后
免疫力维持
2-3周
用途
治疗或紧急预防
人工过继免疫
输入物质
免疫细胞
免疫力出现
较快
免疫力维持
细胞寿命
用途
治疗
疫苗——人工主动免疫
用细菌性制剂、病毒性制剂及类毒素等人工主动免疫制剂接种机体,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预防感染
疫苗的基本要求
安全
无致病性、致癌性,避免无关蛋白和内毒素污染,推崇口服或尽量减少注射次数
有效
保护性免疫以体液或细胞免疫为主或两者兼备
能引起显著的免疫记忆,维持时间长
使用
接种简单、易于保存运输、价格低廉
疫苗的种类
第一代疫苗
灭活疫苗(死疫苗)
选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体,经人工大量培养后,用理化方法杀死或灭活后制成,失去增殖能力,保留免疫原性
优点
易于制备,较稳定,易保存
缺点
在体内不能生长繁殖,对人体刺激时间段,需要多次重复接种才能获得较好的免疫力
主要诱导体液免疫应答,免疫原性有一定局限性
常见的灭活疫苗:伤寒、霍乱、百日咳、流脑、乙脑
减毒活疫苗
用人工诱导变异或从自然界筛选出来的毒力高度减弱或基本无毒的活体病原微生物制成
优点
接种剂量小,免疫效果好,一次注射可得3-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免疫保护作用
同时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缺点
不易保存,保存不当会使疫苗失活
存在突变、恢复毒力的可能性
常见的减毒活疫苗
骨髓灰质炎疫苗、卡介苗
类毒素
细菌外毒素经人工脱毒,使其失去毒性而保留免疫原性的制剂
接种后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抗毒素)
常见的类毒素疫苗
白喉、破伤风类毒素等
第二代疫苗
亚单位疫苗
去除病原体中与激活免疫保护无关的成分
结合疫苗
将TI抗原(如细菌荚膜多糖)连接于载体,变成TD抗原
DNA/RNA疫苗
将编码病原体有效抗原的DNA或mRNA序列与细菌质粒构建为疫苗
重组载体疫苗
将编码病原体有效免疫原的基因插入减毒的病毒载体
第三代疫苗
合成肽疫苗
将具有保护性免疫作用的人工合成多肽抗原与载体结合
半抗原-载体效应
辅以佐剂,提高免疫原性
食用疫苗
用转基因方法,将编码有效免疫原的基因导入可食用植物细胞的基因组中
黏膜疫苗
可通过黏膜途径接种的疫苗
同时诱导黏膜局部免疫+全身免疫
透皮疫苗
将抗原和佐剂直接接种于完整皮肤表面
通过表皮APC识别、加工并提呈给T细胞
治疗性疫苗
具有治疗作用的新型疫苗
主要用于慢性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病和移植排斥
佐剂
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显著增强免疫接种后的免疫效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
可以增强并延长疫苗诱导的免疫效应,减少抗原用量和接种次数
提高疫苗在新生儿、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中的免疫效能
人用佐剂
氢氧化铝、磷酸铝、磷酸钙、百日咳杆菌
动物佐剂
弗氏佐剂、卡介苗、胞壁酰二肽、脂质体
疫苗的应用
抗感染和计划免疫
儿童计划免疫(五苗七病)
卡介苗
结核病
脊髓灰质炎疫苗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麻疹疫苗
麻疹
乙肝疫苗
乙型肝炎
百白破疫苗
白喉、百日咳、破伤风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人工被动免疫
给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因子的制剂,以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的措施
多来自与动物,所以缺乏主动补充的来源
立即获得免疫力
维持时间短(2-3周)
多用于治疗和紧急预防
免疫治疗的生物制剂
抗毒素——多克隆抗体
用细菌外毒素或类毒素免疫动物制备的免疫血清
使用原则
早期、足量、防止超敏反应
常用的有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
人免疫球蛋白制剂
从大量混合血浆或胎盘血中分离的免疫球蛋白浓缩剂
含正常人群中经常流行的传染病原体的抗体,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紧急预防和治疗
为体液免疫功能低下甚至缺失的病人提供一定的被动免疫能力,从而避免感染
细胞因子制剂
新型免疫治疗制剂,用于为肿瘤、艾滋病的治疗
常用:IFNγ、TNFα、G-CSF、GM-CSF和IL2等
单克隆抗体制剂
用基因工程及现代生物技术产生的人员单克隆抗体
抗细胞表面分子的单抗
如抗CD20抗体,用于剔除B细胞瘤
抗细胞因子单抗
如抗TNF-α抗体,用于阻断炎症
抗体靶向治疗
以肿瘤抗体为载体,将放射性核素、化疗药物及毒素等治疗性物质携带至肿瘤局部
细胞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给机体输入细胞制剂,以激活或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细胞疫苗
肿瘤细胞疫苗
自体或同种肿瘤细胞经射线、抗代谢药物等理化方法处理,抑制生长生理,保留免疫原性
基因修饰的肿瘤疫苗
用基因修饰降低肿瘤细胞的致瘤性,增强免疫原性
DC细胞疫苗
将肿瘤抗原/多肽体外刺激DC,再回输给患者
过继免疫细胞治疗
自体淋巴细胞经体外激活、增殖后回输患者,直接杀伤肿瘤或激发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
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HSC)能使患者免疫系统重建以恢复造血/免疫功能
移植物的来源
骨髓
HSC数量多,是理想的来源
外周血
HSC数量较少,但采集方便
脐带血
与骨髓相近
生物应答调节剂
免疫增强剂
一类具有促进和调节免疫功能的生物制剂,通常对免疫功能正常者无影响,对免疫功能低下者有促进或调节作用
广泛用于肿瘤、感染、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等
免疫抑制剂
一类具有抑制免疫功能的生物制剂,常用于防止抑制排斥的发生和自身免疫病的治疗
化学合成药物
糖皮质激素
广泛的抗炎作用,抑制巨噬细胞,T、B细胞等
环磷酰胺
抑制DNA复制,防止T/B细胞增殖
硫唑嘌呤
抗代谢,抑制细胞增殖
微生物制剂
环孢素A
阻断T细胞内IL-2转录
阿克莫斯(FK-506)
与环孢素A类似,但效果强10-100倍
吗替麦考酚酯
抑制鸟苷合成,选择性阻断T、B细胞增殖
西罗莫司
阻断IL-2诱导的T细胞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