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家庭教育指南-李希贵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老师的最新力作!内容很干货,拿来就用的教育方法。方法很实在,很符合中国家长的胃口!原书价格偏高,思维导图内容1:1复刻。还可以关键字搜索。
编辑于2023-01-21 18:11:13 四川省家庭教育指南
10条原则
咬住底线,放大空间
底线是必须遵守的纪律。底线之上,尽量不再对孩子做过多纪律方面的要求,特别是时间和空间的安排。 如果除了底线你仍然没完没了地对孩子说“不”,那么,孩子将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就会形成胆小怕事、不敢担当的性格,他的创新意识在家庭里就已经被扼杀。
幼儿期底线 晚上上床时间确定,基本饮食结构多元化(吃蔬菜、喝牛奶等)。
学龄初期底线 按时起床,回家先完成作业。
青春期底线 按时回家,不在外面过夜。
屏幕时间的底线 各个阶段都要给孩子设置确定的屏幕时间,建议幼儿期每天10分钟,小学低年级15分钟,小学高年级和初中控制在30分钟以内。 当然,也可以结合孩子所看节目或者所玩游戏的时长给孩子确定时间,如果一期节目或者一次游戏的时间是22分钟,那么就可以将屏幕时间确定为22分钟。在与孩子商定节目和游戏内容时,不要选择时间过长的。 随着孩子年级升高,也可以两天一次或一周几次屏幕时间,每次的时间则可以加长一些。
每年孩子生日时,给孩子确定下一阶段的底线要求,并充分说明理由,但没有商量的余地。针对某一阶段的孩子,可能连续几年底线都不会有大的改变,但每年确定一次可以强化其权威性。 同时还应确定,如孩子达不到底线要求,会采取哪些惩戒措施,如吃不完蔬菜不得吃肉,完不成作业不得玩玩具等。 写下来或打印出来,一式两份,一份贴在孩子房间,一份贴在所有家庭成员都能看到的地方。
少用权利,多用规则
①家长权力的特征是随时可以惩罚孩子,但是,过度惩罚给孩子带来的常常是暴力倾向、撒谎、偷偷摸摸、缺乏自尊。而规则的特征则是让孩子逐步拥有法律意识。 ②通过权力工具,你可能经常“赢了”孩子,但是孩子却一次次成为失败者,失败的后果往往是反叛或者盲从。你真正需要的,是“赢得”孩子,让孩子理解并信任你。 ③规则不同于底线,家长不可单方面制定,必须通过与孩子协商产生。规则之外,家长不可随意地、无休止地对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 ④家长的目标是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而不是逼着孩子遵守规则。孩子应该是因为明晓事理而遵守规则,而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遵守规则。 ⑤与孩子商定的规则要简单、具体、直接。 ⑥许多规则往往是在赋予孩子权利的同时,给予他一定的约束。譬如,在同意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同时,你有权拥有密码,有权在不预先告知的情况下不定期检查。 ⑦家长对待规则的态度:和善而坚定;对待权力的态度:尽量不要拔刀出鞘,不使用权力反而让你更有权威。 ⑧对一些没有形成良好规则意识的孩子,不要一次确定过多规则,可以先易后难,逐步完善。
作业规则 书桌上不得放零食和玩具;作业期间,只有中间休息时才可以到餐厅吃零食;作业期间,不得戴耳机听音乐。
游戏规则 每次游戏结束后必须向窗外远眺;如果未经家长同意就玩某个游戏,则暂停一周玩游戏时间。
随时鼓励,定期反思
①常态下,孩子好的行为占85%左右,不好的行为占15%左右,这是随时鼓励的依据。当我们认为孩子没有可以鼓励的优点时,不是孩子有问题,而是我们看待孩子的眼光有问题。 ②反思是帮助孩子对一定时期内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因,找到改进的方法。如上学迟到是因为赖床,而赖床是由于前一天晚上拖延上床时间,那么按时睡觉,问题就解决了。 ③定期反思需要有理有据,是为了改善,而不是为了完美。如果孩子对一些问题的认知暂时还达不到你的要求,也不要紧逼不放,有些问题需要多次甚至几年的时间才能让孩子理解。 ④如果正处于青春期,孩子往往不愿和家长深度沟通,需要你设计合适的反思场景。你可以在长时间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找到机会,如周末一起郊游、一起看电影等。 ⑤鼓励和反思的是行为而不是人,所以,建立规则和标准是鼓励和反思的基础。
鼓励目标 学龄前:鼓励孩子培养专注力,让他尽快适应学习生活。 5~8岁:鼓励孩子多多尝试,这有利于发现他的潜能。 初中:鼓励孩子有担当、有勇气、有责任意识。
鼓励策略 可以使用手势、表情和词汇。譬如,鼓励孩子专心致志的词语有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手不释卷、一丝不苟、目不斜视、孜孜不倦、废寝忘食、—心一意等,家庭成员要熟悉这些词语,交替使用。 只要孩子出现好的行为,就马上鼓励,不分时间、地点、场合。
反思频率 小学一年级因为是起始年级,出现的问题较多,可以一周两次;二到五年级,一周一次;六七年级,两周一次;八九年级,一个月一次。
传递赞美,润滑关系
①你没必要在孩子的学科学习中介入太深,但是,润滑孩子和老师的关系责无旁贷。 ②孩子往往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某一学科。 ③老师也是人,也会因为孩子的爱而更加喜欢孩子,从而更容易发现孩子的优点。 ④关系好了,教育就会进入良性循环。
家长要向老师传递孩子对他的喜爱 越是孩子不认可的老师,越要想办法找到孩子认可的特点。 如果孩子实在说不出来,家长可以做一些提示,并一起分析,最终让孩子初步接受。 这样,家长传递给老师的认可,就会慢慢影响孩子对老师的看法。
家长要向孩子传递老师对他的赞美 想方设法从老师那里获得对孩子的认可,哪怕是一点点,及时传递给孩子。 老师可能会一分为二地向你介绍孩子的情况。把孩子的一些问题告诉你,是为了方便你教育孩子。 但是,不要把老师指出的问题直接传递给孩子,这样容易让孩子对老师产生负面情绪。 可以在与孩子定期反思时将其转化为你自己的观点,让孩子认为是你观察得出的。
转移视线,发现潜能
①人的潜能大致是等值的,只是表现在不同的方面。 ②发现孩子在某一方面有明显的短板时,你需要立刻转移视线,去发现孩子其他方面的天赋;转移视线不是放弃,而是帮助孩子找到一条更加开阔的道路。 ③如果你不愿意接受孩子天赋中的短板,盯着它不放,必然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造成孩子的对抗,不仅亲子关系会变得紧张,也会影响孩子在其他可能具有优势的方面的发展。 ④我们要做的是帮孩子激励自己,并让他发现,他身上总有一些能影响世界的重要能力。
英语 你的孩子如果不喜欢背英语单词,说不定喜欢阅读英语趣味故事或者原版小说。买一些这样的图书,也许会间接提高孩子的英语水平。
数学 如果你三年级的孩子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跟同龄孩子有明显差距,没关系,说明你的孩子在人文或艺术方面有优势,你可以创造条件让孩子尝试在这些方面的机会。 数学不好的孩子,也可能只是缺乏普通类数学思维,你可以通过拼图、积木等游戏,尝试培养他的空间数学能力,即理解事物间物理关系的能力。空间数学能力同样是数学成就的重要指标,它是高层次艺术人才必备的素养。
艺体 不喜欢弹钢琴的孩子,可能只是在键盘类技能方面没有优势,可以尝试舞蹈、绘画、合唱等其他艺术门类。 你的孩子如果在舞蹈、体操方面笨手笨脚,说不定在跆拳道方面会有自己的优势。
设计策略,培养习惯
父母要知道,所有的好习惯都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长期培养的。 你要做的,是给孩子一个脚手架,让他能比较容易地攀登到良好习惯的台阶上。
阅读的习惯 只要出门,就一定带一个小书包,里面装着孩子近期喜欢的图书。
正确使用手机的习惯 把每天的屏幕时间设定在家长与孩子共享的时间里,即使孩子在自己的房间里使用屏幕,家长不在身边监督,孩子心理上也会有一定的约束;在客厅里给孩子安排一个带锁的抽屉,睡前将手机锁在抽屉里。
按时睡觉的习惯 规定家庭作息时间,把睡前15分钟作为亲子共读时光,时间一到,就开始床上共读。共读之后,孩子一般会准点睡觉。
吃蔬菜的习惯 不要把所有饭菜一起摆到饭桌上。先把孩子必须吃但通常不喜欢吃的蔬菜端上饭桌,让他在食欲比较好的时候吃完。
专心致志学习的习惯 书桌上一律不得放置电子产品、玩具、零食。
有一种爱,叫作“照顾得你不能自理”。娇惯孩子不是尊重孩子,不让孩子有任何失望也不是尊重孩子,这样反而会剥夺孩子培养“抗挫折力”的机会。
多帮少管,供给资源
①孩子做出错误的举动,常常是因为他没有资源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正如一所学校打架斗殴的学生多,原因之一就是缺少体育活动的场所、器械和时间。 ②在正确的方向上,提供超出孩子预期的资源,让他在这方面的发展跟同龄人相比形成明显的优势。譬如,买一些简易的体育运动器械,甚至把客厅变成乒乓球场地,吸引孩子的同伴一起玩耍,孩子就会产生荣耀感。 ③让孩子有自由发展的空间,而不是像管理物品一样管理他,把他每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 ④有资源的孩子才会逐步形成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才会珍视自己的时间,热爱生活,进而珍爱自己的生命。
希望孩子喜欢读书 多带孩子去书店,也可以让孩子定期和你一起浏览图书网站,和孩子一起商讨购书计划。
希望孩子有探索精神 给孩子提供一个实验空间,如可以在阳台摆一个实验桌,买一些实验器材和试剂,提供一些实验探究方面的图书资源。
希望孩子有良好的交往能力 在社区里给孩子找一些小伙伴,让他们每天或者每周拥有一起活动的时间。
希望孩子拒绝低俗的动画片 帮孩子找一些健康的纪录片、高雅的故事片,并且给他提供好的观看条件。
搭建阶梯,化难为易
①孩子的事情一定让孩子自己做。开始时可能做得━塌糊涂,没关系,不要指责,不要代替,他会渐渐越来越好。孩子从中感受到对自己能力的信心,才是最宝贵的。 ②譬如,一两岁的孩子刚开始学吃饭,用手抓可能是最得力的方式,即使弄得一片狼藉也不要紧,到了一定年龄,筷子、勺子的使用将水到渠成。 ③对低龄孩子来说,给他布置一个笼统的任务,并不能让他明白你到底想让他干什么,你需要提出具体的要求。比如,整理房间时,最好给他一个需要整理的物品清单,并教他操作方法。有了这样一个抓手,他就知道该怎么干了。
吃蔬菜 筒蒿、芹菜这类异味很大的蔬菜,往往会遭到抵制,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它们的气味实在难以让一个幼儿接受。所以,吃蔬菜可以先从吃西兰花、胡萝卜、秋葵、黄瓜等开始。
做家务 低龄儿童可以整理鞋柜、收纳餐椅、整理自己房间的主要用品,随着年龄增长,可以逐步开始帮助家人倒垃圾、做饭、整理衣物等。
阅读 不可能从绘本一步跨越到文字阅读,给孩子买一些"桥梁书",就是插画版的文字书,可以帮助孩子提升阅读水平。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可以提供一些阅读技能训练方面的图书,里面会有很多帮助孩子阅读的工具和脚手架,如"故事山""五指故事法"等。
自主检查作业 与孩子一起讨论,形成一个检查不同学科作业的流程,可以让孩子提高检查质量。如果能够帮助孩子发现并总结自己经常出现的易错、易混、易漏知识点和能力点,还可以提高孩子的纠错能力。
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①在发生冲突的时候,你和孩子都会做出非理性的回应。家长首先要处理好自己的心情。你越是焦躁、恼怒地面对孩子,孩子的抵触情绪就越是强烈。这样,一场“交战”就难以避免。 ②把问题和孩子分开,和孩子共同面对问题;专注于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专注于问题本身;和孩子一起打败问题,而不是和问题一起打败孩子。 不要以抱怨的态度对待孩子;孩子感觉更好时,才会做得更好。 ③处理心情不一定马上见效,也不一定马上行动。你可以通过温和而坚定的态度、暂停、去另一个房间、开始处理另一件事情等方式,来处理冲突。
处理心情的方法 ①当孩子心情不好时,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让他尽情倾诉甚至大哭,或者让他静思,通过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听音乐、深呼吸等方式缓解情绪。 ②全神贯注地倾听孩子的讲述,而不是打断;用复述孩子的话作为回应,而不是评价;思考孩子情绪底层的原因,而不是停留在表面。 ③坚持规则,而不针对孩子。如孩子吵着要玩游戏,指给他看墙上贴的“屏幕时间”规则。 ④不让步,但也不争斗。等双方心情恢复之后,可以谈—下有分歧的话题,但要适可而止,只表明你的态度,不一定非得让孩子即时接受。 ⑤给孩子时间,相信孩子稍后会冷静忠考;有些事情需要螺旋式改进。 ⑥有策略地启动转场,进入下一个活动。不必投孩子所好,选择家庭曰常计划内的事情,如一起去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家,—起去购物,一起整理书柜,等等。
陪伴在先,教育在后
①所有时间都安排得很满,没有留给孩子的专属时间,是当下父母的生活常态。 ②但是,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优秀的家庭教育,是在与孩子的共同活动当中,你有意无意地对他产生影响。 ③很多父母,尤其是爸爸,平时工作忙,一有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就立即启动训导模式,这是孩子最烦的。 ④只有在你无目的的陪伴中,孩子才会产生归属感、安全感,坦露真实的自己。这时候,教育不仅会自然发生,而且效果明显。 ⑤爱将父母和孩子联系在一起,陪伴本身就能为彼此带来深刻的满足感。 ⑥亲子间信任关系的建立,要比所有科学的教养方法更重要。 ⑦父母通常认为自己有责任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却忽略了更基本的目标:培养一个有好奇心、能自主学习的人。
陪伴计划 ①陪孩子一起做日常规划,包括每周或每天花多少时间做作业、休闲、运动、做家务、使用电子产品等。 ②每天与孩子共进早餐、晚餐。 ③睡前进行15分钟亲子共读。 ④和孩子下棋、打牌,准备一些家庭游戏,如背娃俯卧撑赛、抬后腿爬行、迷宫行走等。 ⑤定期与孩子一起爬山、逛公园、参观博物馆。 ⑥与孩子一起参与社会机构组织的戏剧表演。 ⑦安排定期的家庭美食时光。
24种方法
召开家庭会议
召开家庭会议的直接目的是找到全家人都认可的问题解决方案,客观上也能够加强家人的亲密关系,达到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效果。 同时,家庭会议还可以塑造孩子的优秀品格,为孩子提供有价值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技能。
家庭会议的必备程序 ①致谢。由会议轮值主席向每一位家人表达感谢。 感激。每个家庭成员把自己看到的其他家庭成员做的好事报告给大家。 ③制订计划。制订下一阶段的家庭娱乐、美食或外出旅行计划。 ④解决问题。家里挂一个小白板,全家人随时把需要讨论的问题写上去,鼓励孩子把他遇到的问题也写到上面,拿到家庭会议上讨论解决方案。
①孩子低龄时,可以固定每周一次,随着孩子年龄增大,可以逐步拉长间距。每次家庭会议时间可长可短,但要避免其他干扰。如家长出差,可以线上举行。 ②家庭成员轮流当会议主席、会议秘书。 ③家庭会议形成的方案需要全体通过,不能少数服从多数,否则容易造成家庭分裂。如果不能全体通过,就放到下一次会议继续讨论,修改条款、互相妥协,直到全体通过为止。这个过程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 ④最好能够确定几条家庭处事准则或者家风要求,通过家庭会议不断强化。 ⑤夫妻双方对孩子的态度往往走向两个极端:一个越来越严厉,希望弥补对方对孩子的过度宽松;一个越来越宽松,希望缓解对方对孩子的过度严厉。通过家庭会议,能够平衡父母不同的做事方式,避免其中一方做出极端的决定。
提炼家庭处事准则
可以和孩子一起提炼出一些家庭处事的准则。通过对家庭处事准则的遵守和贯彻,良好的为人处事作风和优秀的品格将内化为孩子的一部分。
找出孩子最喜欢的一个绘本故事,提炼出孩子认可的某个道理 如:有人帮忙,一定要及时表达感谢;不管别人怎样,自己都要诚实;无论身处何方,都要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从孩子的行为中提炼出某个道理 如:孩子帮助同伴,赢得了同伴的好感,就可以提炼出“帮助别人才能找到朋友”的道理;孩子坚持定期整理社区公共区域的杂物,受到邻居的广泛认可,从而得到自我内心的满足,就可以总结出“坚持做好事可以升华自我”的道理。
从一些家庭活动中总结经验教训,通过梳理孩子刻骨铭心的体验,形成大家认可的准则 如:通过家庭露营提炼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通过与朋友的家庭聚会总结出“从细节入手提升个人修养”的道理。
家庭会议的讨论结果,也可以成为家庭处事准则 如∶家庭和睦来自不抱怨。
定期和孩子一起就身边的事情进行分析,最后形成一些警示 如:永远不要背后说别人坏话。
定期与孩子一起反思一段时间内的收获,也可以成为共同遵循的家庭处事准则 如:用更多的时间做计划,事半功倍;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往往可以给自己带来更多惊喜。
根据孩子年龄,一个时期以6~8条为宜,书写或打印在纸上,张贴在家中显要的位置。
矫邪归正
①我们对孩子经常说的是“不要”做什么,禁止做的往往多于鼓励做的。 ②然而,“不要”孩子做什么,其实孩子并不知道应该做什么;“要”孩子做什么,则可以让孩子有一个明确的开始。 ③“不要”之后,往往是孩子的情绪失控甚至哭闹,这时候,通过“要”转移注意力,比跟孩子讲道理有效得多。
如何应对孩子的不良行为 不要仅仅禁止,而应该提供一个新的方式来代替。 不想让孩子长时间看电视,那你可以要孩子跟你一起玩捉迷藏,或者老鹰捉小鸡。 不想让孩子说脏话,你就要让孩子懂得,面对类似情境可以有更好的表达方式,最好提供好的表达样例,并且告诉孩子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不想让孩子在客人面前大吵大闹,你就要告诉孩子,他可以去你的书房看一本刚刚买来的很有趣的书。
可以“要”孩子做什么事 一般来说,我们“要”孩子去做的事,应该是他感兴趣的事,其吸引力应该超过他当前正在做的事情;如果这件事对孩子没有吸引力,则达不到代替的效果。 他正在玩游戏,你让他去做作业;他正在玩纸飞机,你让他去收拾房间,显然效果不会好。
孩子无意中犯了错怎么办 不要不依不饶,而应该告诉他怎么改正错误。 当孩子洒了牛奶时,要孩子去拿抹布擦干净;当孩子踢足球砸破窗户时,要孩子用他的零花钱买玻璃。 让孩子尽快离开错误的道路或者错误的境地,始终朝健康的方向行动。
在选择中学会选择
①选择是在选择的过程中学会的。 ②人生是由一个个选择构成的,从小让孩子习惯并学会选择非常重要。通过自主做出一个个小的选择,孩子会成为有主见、会思考的人。长大之后,孩子就不会仅仅遵循本能做选择,而是会根据他受过的训练做选择。 ③循序渐进,预先告诉孩子可以自己选择的事项,允许他在这些事项上做出自己的选择,并要求他说明选择的理由。
2~3岁可以做的选择 主食吃米饭还是馒头,浴巾买哪个颜色的,睡前读哪本书,穿哪件衬衫,买哪种饼干,画画还是玩橡皮泥。
4~5岁可以做的选择 给朋友买什么生日礼物,邀请谁参加游戏或聚会,选择什么样的健康零食,家庭聚会选哪家餐厅,负责擦书架还是摆餐桌。
小学阶段可以做的选择 6岁,带什么水果到学校; 7岁,选什么样的文具; 8岁,周末去哪个地方游玩; 9岁,买天文望远镜还是实验设备,早上洗澡还是睡前洗澡; 10岁,学习哪种乐器(在这之前应该由家长决定); 11岁,周末跟家人一起去看电影还是独自运动; 12岁,一些班级和学校活动要不要叫上父母。
初中阶段可以做的选择 13岁,全家外出度假时,安排哪种有意思但又不超出预算的活动; 14岁,养什么宠物(必须是在笼子中饲养的); 15岁,暑假参加哪种志愿活动。
在选择中学会负责。让孩子知道,每一次选择都是一次决策,而任何决策都有利有弊,不仅要想到有利的一面,还要同时考虑不利的一面,对于后者,或者努力避免,或者敢于面对。
区分欲望和需要
孩子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愿望,有些是他真正需要的,有些只是他的欲望。 所以,对于孩子的各种愿望,需要先放到“笼子”里关几天,看看哪些是他真正的需要,哪些仅仅是他的一时兴起。
操作步骤 ①让孩子建立一份愿望清单,把平时一些购物或者美食的愿望列进去。 ②定期把孩子的愿望清单拿到家庭会议上讨论,区分哪些是他真正需要的,哪些只是他的欲望,把真正需要的留在愿望清单中。 ③通过定期讨论,让孩子总结需要与欲望的区分方法。一般来说,需要往往与自己的成长目标有关,而欲望往往与成长目标无关,更多是为了满足个人的虚荣心或者生理需求。
①不要让孩子养成随机买东西的习惯,而是与孩子约定几个可以买东西的时间,如节日、家人的生日、周末或家庭的某些重要时刻。 ②让孩子逐步明白一个道理:能够实现的愿望总是少数,不能实现的是大多数。 ③如果每次孩子提出的要求你都满足,就会让他产生什么愿望都可以实现的错觉。这样,当有一天愿望不能实现的时候,他就会抱怨,就会产生挫败感,甚至变得极端,对父母或相关人员心生不满。 ④如果让孩子从小学会区分欲望和需要,他就可以养成自律的习惯,并且具备一定的抗挫折能力。
设定家庭逻辑
设定家庭逻辑,就是通过对日常事务的处理,让孩子逐渐理解责任与权利的关系。 孩子在家庭里有着各种特殊的权利,你要让他明白,他必须同时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做了或者不做什么事情,就一定会带来什么样的逻辑后果。
逻辑后果1:权利和责任相匹配的结果 拥有玩具是一种权利,相应的责任就是照料好玩具;不接受照料玩具的责任的逻辑后果,就是失去拥有玩具的权利。 想养鱼,就必须按时喂养;如果忘记喂养,把鱼饿死了,就要丧失一段时间继续养鱼的权利。
逻辑后果2∶任务发生顺序带来的后果 只有做完了家务,才能去朋友家玩。 只有完成了家庭作业,才能自由活动。 只有把玩具收拾好,才能吃午餐。 这种逻辑后果需要你事先与孩子约定,建立家庭特有的“只有承担了……责任,才能享有……权利”的逻辑关系。当然,这样的逻辑不宜太多。
如果家长事先没有和孩子约定责任与权利,或两个任务之间没有真实的逻辑关系,就让孩子接受后果,是不公允的。 如:孩子没有按时起床,就取消暑期带他一起旅游的家庭计划;孩子没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就取消他的生日聚会。 这样的处理方式其实是变相惩罚,会给孩子一种爸妈不讲道理的感受,不仅容易让你丧失家长的威信,还会引起孩子的抗拒心理。
为敏感期提供关键帮助
敏感期,是孩子某些潜能发展的最佳时机,如果此时让他在相关领域进行多方面、多类型的尝试,就比较容易发现他的潜能,甚至影响他终生发展的方向。
5~6岁数字运算敏感期 无论对什么类型的孩子,都要给他提供足够的数字方面的训练内容。
5~8岁音乐、绘画、舞蹈敏感期 最大限度地给孩子提供这几个领域的多种尝试机会,在体验中发现孩子最有天赋的方向。不要按照家长的意愿,选择了一个项目就不加改变地让孩子学下去。
5~8岁阅读敏感期 给孩子提供他感兴趣的绘本和桥梁书。
8~9岁大部分孩子数学天赋显现的敏感期 给孩子提供数学思维方面的练习,让他接触更多生活中的数学。
13岁之后抽象思维发展敏感期 和孩子讨论一些相对抽象的问题,帮助孩子发展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把观察力凝聚成洞察力。爸爸应该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挑战性的话题与孩子探讨,如家庭、爱情、战争、生死、环境等。
5~18岁家庭关系、父母关系敏感期 好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孩子保持心理健康,建立正确的感情观、婚姻观。这时候如果夫妻感情破裂甚至离异,对孩子的伤害将终生难以弥补。
同场竞争
①教育的全部意义就是促进人的社会化,对一个婴儿若干与其他动物类似的特性加以驯化。 ②人最突出的动物性是攻击性。体育运动可以让孩子最大限度地释放其攻击性,然后,通过体育运动的规则,把孩子的攻击性约束在运动规则之中,使他懂得攻击是有限度的,一旦超过底线就会受到惩罚,这样就可以让他逐步形成规则意识,进而培养法律意识。
运动场上的同场竟争 选择体育项目时,最好更多地选择同场竞争的项目。所谓同场竞争的项目,是指体育运动中区别于隔网运动的群体性竞技运动,如足球、篮球、曲棍球、橄榄球、冰球、击剑、飞盘等。 双方队员在不隔网、无边界的情况下互相厮杀,必然会产生大量肢体冲突,而处理冲突就需要规则。当孩子可以妥协、可以心平气和地接受规则时,他便脱离了弱肉强食的动物性竞争,这也是未来进入社会后遵纪守法的基础。
家庭中的同场竞争 生育两个或两个以上孩子,相当于在家庭里为孩子提供了同场竞争的机会。孩子们一起生活、玩耍、游戏,可以在资源分配和空间占用等冲突中学会遵守规则。 但是,孩子们的年龄差最好不要超过7岁,否则同场竞争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效果也会大大减弱。由于大孩子已经上学,感兴趣的活动与小孩子相差甚远,他们往往玩不到一起,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与独生子女性格无异。
角色扮演
①让孩子进行角色扮演,可以帮他打开各种感官,让他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我,更重要的是让他学会换位思考。 ②当孩子扮演不同角色的时候,他会设身处地思考所扮演角色的处境、遭遇以及面临的挑战,而这些情境在生活中并不容易遇到。当孩子能在不同角色、不同情境下自由切换,站在他人的立场思考问题时,孩子的成长就会加速。
操作方法 ①帮孩子寻找参与戏剧表演的机会,如鼓励孩子参与学校开设的戏剧课或者戏剧社团,和孩子一起报名参加社会机构举办的家庭戏剧排练活动,通过角色之间的互动,让孩子尝试着理解对方和自己必须面对的各类人等。 ②一些简便易行的剧本杀游戏,孩子喜闻乐见,可以在家庭里有所选择地使用。如果能够邀请孩子的同学或邻居好友一起参加,效果更好。 ③在家庭里,可以共同创作一些孩子感兴趣的小品:如蔬菜大战,孩子扮演土豆,家长扮演红薯,以展开戏剧情节;如模仿米老鼠和唐老鸭,孩子扮演米老鼠,妈妈扮演唐老鸭,看谁的扮演能力更强。 ④应有意让孩子扮演身份差距较大的角色;这次扮演将军,下次扮演士兵;这次扮演富豪,下次扮演贫民;这次扮演熟悉的小区保安,下次扮演陌生的太空宇航员。每扮演一个角色,就为孩子打开了一个世界。 ⑤对于一些经典的鸿篇巨制,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些对白,与孩子互换角色进行表演,如《最后一课》《哈姆雷特》《简·爱》《雷雨》等。
把学习立体化
如果想让孩子的学习变得不枯燥,可以针对教材进度,和孩子一起寻找相关的课外资源,为孩子提供有趣的书籍、电影、纪录片等。一旦教材的内容和这些资源相结合,就会给孩子带来新的感受。需要注意的是,提供的资源内容一定要符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
语文学习 学习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乌鸦喝水》时,你可以从网上下载《乌鸦喝水》的动画片,让孩子在不经意间提前观看,同样的内容因为表现形式不同,更容易让孩子理解; 也可以下载更多类似的故事片,如《曹冲称象》《乌鸦坐飞机》; 还可以把介绍乌鸦智商的纪录片给孩子看; 如果孩子有一定英语基础,你还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乌鸦成精》的英文故事。
数学学习 小学三年级数学将开始学习“集合”,你可以从二年级开始,有意让孩子管理一些与他有关联的物品,如图书、玩具、衣物、零食等; 为了激发孩子的动力,你可以在家庭会议上任命孩子为家庭物品总监。
①在视野被拓宽之后,孩子在课堂上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容易对学习本身产生成就感、意义感。 ②当孩子感受到学习的意义之后,可以让他自己收集类似的资源。当然,你应该为他提供资料线索和资源库。 ③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高年级的教材,让他提前大致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便于他准备相应的资源。不过,没有必要让他提前学习教材。
设置家庭实验室
给孩子买一些科学类图书,设置一个简易的家庭实验室,带孩子做一些科学实验,他会渐渐迷上科学。在这个过程里,你可以拓展孩子的视野,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并对孩子进行实验安全教育。
注意事项 ①家庭实验室不需要专门的房间,只要一小块空间即可,阳台或窗台下的某个角落是最好的位置,便于各种试剂气味消散。 ②实验器材简单为好,如一个类似于茶几的实验台和一些玻璃器皿。试剂、材料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不断添加,但不可购买危险化学试剂。最好设置一个试剂柜,或者只是两个抽屉,或者是书柜的某一部分,将试剂随时保存起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③你可以买几本经典的儿童科学实验图书,按照上面的指南和孩子一起做实验,如瓶子吃鸡蛋、鸡蛋浮水、回形针在水面漂浮、会跳远的乒乓球、万花筒、白菜喝水等。
通过实验,你可以激发孩子多方面的兴趣,还可以顺势引导孩子进行扩展阅读,看纪录片,理解过去学得懵懵懂懂的知识。
对于三年级以下的孩子 实验结束后,可以让孩子说说实验过程,培养孩子归纳、反思的习惯,也锻炼他的思维能力;如果能够让孩子向一个不了解实验的人做一次介绍,一直讲到让对方听明白为止,效果会更好。
对于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的孩子 应该要求他按照实验规范撰写实验报告,这种非文学类的写作,对日后孩子写作能力的全面提高会有很大帮助。
设立家庭节日
①家庭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设置家庭节日是创造仪式感最有效的方式。 ②家庭节日的时间要全部留给孩子,这是属于你们的特别共处时光。如果确实无法参加,你必须向孩子正式请假,并说明原因。 ③可以根据孩子喜欢的活动设置家庭节日,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设置一些临时性节日,还可以将传统节日家庭化,形成独特的家庭仪式,譬如中秋节去一个可以和家人团聚的地方赛诗,清明节进行具有仪式感的祭扫。 ④把所有的家庭节日写在纸上,贴到墙上,在家庭会议时间讨论节日的安排,最好由孩子负责设计一些节日的内容。
家庭节日案例 ①家庭美食节,可以设置在每月某个星期的周末午餐。 ②家庭露营节,一般安排在假日的某一个周末,既方便孩子,家长也有时间出行。 ③家庭愚人节,宜和愚人节同时,但可以限定一些家庭特色,如规定只能发布与家庭成员有关的内容。 ④大声朗读节,帮助孩子体验大声朗读的快乐,增强自信。幼儿期可以每周一次,低年级小学生可以每月一次。达到预期的目的后,此类节日可以取消,换成更适合孩子年龄的其他节日。 ⑤家庭艺术节,是孩子展示艺术才华的最佳节日,如果能够邀请一些亲朋好友前来观摩,效果更佳。 ⑥家庭道歉日,不宜太频繁,一年一次即可。 ⑦档案馆日,可以记录孩子的身高、体重,整理家庭照片,给图书编码,梳理纪录片等,每年一次为宜。
丰富的家庭节日和仪式感,会让平淡的生活变得特别和有趣。这既能给孩子带来深刻的记忆,又能给孩子归属感,增强家庭凝聚力。
玩问题游戏
幼儿期和小学生初期,是分类、对比、归纳能力培养的关键期,问题游戏就是培养这些能力的最佳方式。因为脱离了实物,问题游戏也是培养孩子抽象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 “20个问题”游戏 让孩子通过问20个问题,来推断你心里想的是哪一个字,或者哪一种动物、植物、食物、衣物、矿石等。譬如,你内心确定的动物是“猫”,孩子可以问“是植物吗”“有生命吗”“可以家养吗”“吃草吗”,步缩小范围,最终“逼”出答案。 每一轮游戏结束都要和孩子一起总结:如何让每一次发问都有利于缩小下一次提问的范围;当问题走偏时,什么样的方式可以帮助自己把问题拉回来。 给孩子做示范,由你来推断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可以引导孩子总结方法。
注意事项 ①提出的问题只需要对方回答“是”或“不是”,不得要求对方做有关问题的详细描述。如只能提问“我们家里有吗”,不可以提问“你能说说在哪里吗”。 ②为了规范游戏活动,可以将心里想的事物写在纸上放起来,最后核对答案。 ③可以根据孩子年龄对游戏进行改造,比如限定范围,只猜动物或零食;问题的数量也可以相应增加或减少。 ④不要希望孩子一次就掌握规律和方法,不要急于教会他,孩子需要通过大量实践来进行摸索。
家务培训
①不要默认孩子已经什么都会了。做家务,不是仅仅给孩子提要求就可以,而是需要持续带他练习。 ②可以从孩子喜欢的家务劳动开始,让他逐步体验到成就感。 ③每周有一个固定时间培训,一般在家庭会议前后比较方便,培训频率与家庭会议相当即可。
常见家务培训方法 ①收拾自己的卧室,收拾卫生间,需要给孩子提供—张验收清单。 ②让孩子为自己书柜里的图书进行分类,需要和孩子一起讨论分类的各种维度,让他思考哪种方式更适合自己取用;而且,随着年级升高,需要不断改变分类方式。 ③让孩子整理玩具,需要给孩子讲明白如何保管玩具才方便找到和使用,让他理解不同的玩具有不同的保管方式。 ④水果削皮、烘焙、洗碗、洗衣服等家务,需要设计一个培训方案,一步步对孩子进行系列化培训,不能指望─蹴而就。
应该由某个年龄段的孩子承担的家务,不要付酬;只有孩子代替家长承担的家务,才可以给报酬。 孩子承担家务不是越多越好,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承担的家务有所不同。附录6“儿童家务清单”上有适宜5~14岁孩子承担的家务建议,你可以参考使用。
5~6岁 ◎借助闹钟按时起床 ◎自己整理床铺,学着铺较为简单的床单 ◎帮着折叠毛巾 ◎在洗衣服时把浅色衣物与深色衣物分开 ◎为袜子配对 ◎为家里的植物浇水 ◎把洗好的衣服从洗衣机里拿出来晾晒 ◎擦除地板上的灰尘 ◎为门把手和遥控器消毒
7~8岁 ◎洗碗 ◎每天自己定闹钟,早上 ◎为踢脚线擦灰 ◎按时起床 ◎自己料理好早晨的一切事务 ◎清理家具上的灰尘 ◎做简单的菜 ◎把家中的杂物整理好 ◎折叠简单的干净衣物,并放入衣柜 ◎帮忙换被单及把脏被单拿去洗 ◎给水果削皮
9 ~11岁 ◎把洗好的自己的衣物全都叠好放好 ◎负责清理冰箱、厕所等较为细致的家务 ◎负责换电池等简单的日常家庭维护事项 ◎每月整理一次衣柜 ◎收集垃圾,给垃圾分类,倒垃圾
12~14岁 ◎自己换全套床上用品 ◎每周为家人做一顿简单的饭菜 ◎自己完成整个洗衣过程 ◎擦窗户 ◎负责废品回收 ◎清洁花洒和水龙头
设计失败
①人生道理和可贵的品格大都不是从成功中获得的,而是从失败和教训中汲取的,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 ②失败发生得越早,成本越小。幼儿期的失败大都发生在家庭里,儿童期的失败大都发生在学校里,无论家庭还是学校,都是原谅失败的场所;而一旦孩子走上社会,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失败,或者发生一些本该发生在少年期的失败,比如人们常说的“低级错误”,就可能或多或少地影响别人对他的判断,甚至影响他的事业发展。 ③人的天性是逃避失败。父母,特别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更是想尽办法不让孩子失败,而这会把本该适时发生的挫败延迟到孩子成年之后,带来不必要的代价。
操作方法 ①在没有失败风险的家庭里,父母可以有计划、有节奏地给孩子设计失败。如家长和孩子一起下棋或做游戏时,不要总是让着孩子,必须让他有输有赢,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要逐步增加孩子输的比例。 ②引导孩子参与一些可能失败的比赛项目,如和比自己年龄大的孩子打球,参与一些挑战性较大的竞技项目,参与学校和班级一些胜算较低的竞选活动,然后和孩子一起分析利弊,教会他如何体面地对待失败,并从中获得教益。
对于独生子女或者排行老大的孩子,需要更多地设计失败,因为他在家里总是处于“第一”的地位,习以为常的常胜心态,会让他丧失攻坚克难的心理素质。
用比值法衡量成绩
如果仅仅用名次衡量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能诱发孩子与别人比较的心态,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比值法 用全班或者年级第一名的分数做分母,用孩子的分数做分子,得出的商就是孩子的比值。譬如,第一名三科总分为290分,你的孩子270分,那么,孩子的比值为0.93;数学成绩全班第一名是97分,你的孩子86分,那么,孩子的比值就是0.89。 可以在每次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后,用比值法计算孩子的比值。只要孩子的比值在增大,你就知道孩子在进步。 如果前几名同学的成绩差距较大,也可以用前三名或前五名成绩的平均值做分母,但要前后保持一致。
①不要简单地以名次衡量孩子的成绩,有时候名次退步了,但是比值大了,这说明班上其他同学进步很大,但自己的孩子也有进步。 ②通过比值法,孩子自己和自己比较,可以反思自我,并逐渐养成自我评估的好习惯,从而产生内驱力。 ③有时考试题目难度较大,区分度也大,孩子可能分数较低,与第一名的比值也较小。这时候,家长一方面要实事求是地告诉孩子,分数和比值与题目难度有关,另一方面要与孩子共同分析自身原因,特别是对难题进行分类分析,找出自己可以攻克的题目类型。
家庭信函
不同的沟通内容需要不同的沟通方式,而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尤其是亲子沟通,常常只有口头沟通一种方式。而只用这一种方式,在有些情形下,不仅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也会因此丧失一些教育机会。
青春期的孩子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常常会遇到难以深入沟通的问题,孩子总是不耐烦,甚至顶撞父母。其实,孩子如果全部听完家长的沟通内容,也许能够接受家长的建议,但由于口头沟通的局限,沟通往往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而信函则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口头沟通的不足。
小学生 对于还未进入青春期的小学生,口头沟通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但信函沟通仍然具有独特的意义。在恰当的时机,如孩子生日、某个节日、孩子升入新学校或者新年级,家长以信函的方式,向孩子集中阐释这个年龄的孩子在这个特定时间点需要懂得的一些人生道理,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①另外,还可以定期将一些重大问题,或者层次较多、逻辑性较强的内容,如男女生交往、与价值观各异的同伴相处、自我实现与社会责任、感恩、电子产品使用等,以信函的方式与孩子做正式沟通,这往往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利用出差的时机给孩子写信效果更佳。当然,信函也可以提前准备好,等到达出差目的地后再寄送,让孩子既感到新奇,又体会到来自远方的关心。 ③注意,便条与信函不同,属于另一种沟通方式。有些家长作息时间与孩子错位,经常无法与孩子面对面沟通,适当用便条沟通也是很好的方式。但是,便条沟通再多,也无法取代面对面沟通,更无法取代信函的深入沟通。
特别时光
特别时光是指你和孩子相处的专属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你们要尽量屏蔽所有的干扰。
2~8岁的孩子,每天都需要一段特别时光 固定一个时段,只要10分钟就可以。这段时间必须全部归孩子,由孩子决定要干什么,但是要确保10分钟之内完成。如果孩子很小,你们可以用个计时器。你可以准备一些活动建议,或者和孩子共同列一个“10分钟活动清单”,譬如捉迷藏、扮飞机驮孩子飞翔、给孩子画脸谱、抢枕头游戏、绘本共读等,每次让孩子选择一种活动方式。
小学中高年级,每周有两次特别时光比较适宜 周一至周五之间最好有一次,时间不要少于20分钟,选择一些家庭运动项目为宜,如跳绳比赛、羽毛球、踢键子等,这样可以帮助孩子释放压力。 周末有一次,时间最好在半天以上,带孩子做他喜欢的项目,如去游乐园、放飞无人机、爬山、参加群体运动等。
初中的孩子,可以每周安排一次特别时光 每次时间应在半天以上,如果时间太短,孩子不会对家长敞开心扉。这个阶段的特别时光可以更多地用来一起讨论问题,或者去看孩子喜欢的电影。 如果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他最不愿意和爸妈待在一起。在这个阶段,你需要想方设法设计孩子喜欢的特别时光,最好让孩子定期提出他喜欢的活动,你们共同参与就好。
在专属的特别时光里,家长要全身心地投入对孩子的陪伴,不可身在心不在。特别是不能一边看手机,一边陪孩子玩,这是孩子最烦的行为。家长的心思是否在孩子身上,孩子完全能感受到。
家庭露营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定期筹办不同特色的家庭露营,让孩子帮你一起想应该带些什么东西,有什么注意事项等,并就此进行调查研究。 露营最大的挑战是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全方位的,从衣食住行到伤病意外。
幼儿期露营 孩子自己整理背包,确定带哪些图书、玩具。
小学生阶段露营 孩子负责某项内容的筹办,如收拾衣物或食品。
中学生阶段露营 最好由孩子全程筹办。
①家长可以在露营过程中出其不意地设计一些变化,让孩子研究应对方案,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增加难度。 ②外出旅游时,家长也可以选择有露营活动的路线。让孩子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设计露营方案,他需要应对的挑战可能更加不确定,需要研究的内容也会更加多样。泰山极顶、武功山草甸、象山渔山岛等,都是露营的好去处。 ③如果能邀请孩子的同伴全家一起活动,孩子会特别高兴。这时候,可以专门安排孩子和同伴的会议时间,让他们一起讨论筹办事项,通过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学会接纳不同意见。 ④通过筹办过程,让孩子找到筹办的规律,掌握筹办的方法,并且在事后进行复盘,总结出一本操作手册,最好能做出类似于“露营防坑指南”这样的温馨提示。
思维矩阵游戏
思维矩阵游戏是强迫孩子思考的方法,一旦使用这个方法,就必须多维度、全面、系统、严谨地思考问题,并养成很好的逻辑思维和关联性思维。 思维矩阵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与孩于一起确定。
案例 ①如果是分析人物形象,横坐标可以设定为工作业绩,纵坐标可以设定为价值观。你可以要求孩子将三国演义》中的20个人物安放到这个矩阵中,分别看每个人物的工作业绩和价值观。这将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挑战,如果有同伴一起做,必定会引发热烈的讨论。 ②如果是分析人物在作品中的地位,横坐标可以设定为人物的出场次数,纵坐标可以设定为人物对情节的影响程度。这样的矩阵分析,比较容易区分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③如果是分析孩子在一个时期的试卷,可以根据分析重点,把纵横坐标确定为题目类型、错误率等。 ④如果是分析一些游乐园的水平,可以设定好玩项目的数量和等待时间为纵横坐标。如果是分析一些游乐园的客流量,可以设定开园时段和单位时段客流量为纵横坐标。这样的分析可以帮助孩子理性选择游览的项目和游览的时段。
在使用矩阵分析时,可以逐步让孩子学会设定自己的目标,每一次分析,包括分析之后的选择,都要围绕自己的目标进行。 让孩子慢慢懂得,事情并不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设定的目标不同,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判断或者选择。
学科诊断
孩子在某个学科的学习中屡屡出现问题,一般有着复杂的原因。这些原因通常不是孩子自身能够感知到的。因为班里学生很多,教师也不一定能够深度了解。所以,家长应定期与孩子一起进行学科诊断。
小学阶段 可以把某一学科一个学期的作业,包括作业本、散页作业,进行汇总,对各类错题分类统计。
初中阶段 最好让孩子积累5~10套试卷或者日常综合性练习,同样对各类错题分类统计。
①让孩子自己分析错误率较高的题目类型,总结发生错误的原因。孩子大都会认为是自己审题错误、粗心、漏题、错用公式,这些其实都是现象,而不是导致错误的根本原因。但是,这样的归纳分析同样有意义,可以为进一步分析奠定基础。 ②在自我分析的基础上,让孩子邀请他的老师帮忙一起分析是最佳选择。但是,大部分孩子往往羞于启齿。不要勉强,强拉硬拽不仅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也不利于孩子接下来的学习。 ③你最好调动自己的朋友圈,请熟悉的有经验的老师帮忙分析,并与孩子自己的分析进行比较。如某些学科知识出现断层,某些能力尚未培养起来,等等,这种深度分析,不是孩子或者家长能够做到的。 ④最后,请老师帮忙与孩子一起制订纠正错误的计划。 ⑤如果你慨叹自己没有当教师的朋友,提醒你,对一个家里有学龄儿童的家长来说,你应该对自己的朋友圈有一个结构化的设计。
难事挑战
①全家每人选择一件难事,在设定的时间里加以解决。 ②设定的时间,可根据孩子的年龄有所不同,一般1~4周为宜。全家人在解决各自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分享经验,相互鼓劲,有限度地互帮互助,激发家庭成员面对挑战的信心和勇气。 ③选择什么事情由个人决定,家庭成员可以参与意见,最好举行一次家庭会议进行讨论,但最终必须是个人决定的。 ④如果一些事情难度太大,你可以提醒孩子,但如果孩子坚持选择,则应该尊重孩子,当孩子无法完成时,你可以帮助孩子反思。 ⑤一旦选择了某件难事,不可以中途放弃或更改,也不可以中途变更结束时间。
操作步骤 ①每个人选择一件难事。 ②启动后,在家里设置一块进度板,每个人把自己的完成情况、遇到的困难、希望家人帮忙的事情和备忘事项写在上面,当然也可以选择保密。 ③按照约定的时间总结完成情况,通过家庭会议,根据每个人的完成情况及事情难度的大小,给出评定等级。 ④每次难事挑战结束后,都要举办一次家庭会议进行反思,总结出一些家庭处事准则。 *活动每年组织一次,最好由孩子担任活动召集人。
改写个人简历
让孩子改写个人简介,是让孩子了解自己、改进自己的重要方法。 操作步骤 ①给孩子提供一两份个人简介,最好有你的一份,既有家长的示范意义,也可以让孩子据此了解你。 ②与孩子一起归纳个人简介的要素,这些要素应该具有成长的可能性,如习惯、爱好、特长、性格、能力、近期取得的进步等。注意与个人简历的不同。 ③让孩子尝试写一份自己的简介,与孩子一起分析、归纳。这个环节是难点,因为孩子并不全面了解他自己。
案例 ①一个三年级的孩子,不要将外貌作为简介的内容,因为无法自我掌控,也无法通过个人主观努力改变;但是穿着和饮食习惯则可以描述。 ②不要笼统、抽象地描写。说自己丢三落四,就不如写在什么情况下容易丢掉什么具体的物件,如每天晚上总是忘记把书包整理好,以致交作业时找不到作业本,这样就可以找到改进的切入点。 ③学习情况的描述也要具体。简单地说自己粗心,就不如找出自己经常在什么事情上出错,如计算题弄错运算符号,作文题审题漏掉一个概念。也不要简单地说自己某一学科成绩不好,要找到不好的具体内容,如果能够明确指出原因就更好了。 ④对爱好、特长的介绍,不要仅仅局限于水平多高,还要介绍取得成绩的方法,相当于告诉别人自己的经验。
每一次改写,都是一次自我反思,以及对未来目标再次确认的过程。一般可以分几个方面与孩子共同分析。 如原来的简介中,哪些内容可以删除——和自己的真实情况不符了,自己进步了,或者自己有了更好的特征;哪些内容需要保留——仍然代表自己特点的内容;哪些内容需要增加——确实代表自己这一时期的进步;当然,负面的特征也不要回避。 隔段时间重新思考一下有没有可以改动的内容。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可以半年一次,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和初中生可以一年一次。
行为规范自测
①行为规范自测是让孩子对自己的某些行为——特别是习惯养成类的行为——按时进行检测,约束整个过程的改进。 ②因为是自测,就容易启动孩子的内动力;因为有具体的检测指标,对孩子良好行为的形成就有着很好的暗示作用。 ③对于自测结果中体现出的那些长期得不到改进的行为,可以引导孩子分析原因。当然,对于那些长期坚持的良好行为,也要给孩子充分的肯定。
一定时间内,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自身特征,确定几个纳入自测的行为 如︰屏幕时间是否能做到严格按照约定时间结束,晚睡时间、起床时间是否能严格遵守约定,不好的口头语是否能改掉,运动项目是否能坚持等。
小学一年级入学后,可以安排这样一些自测行为 如:每天晚上我总是8:30上床,每次上课我总是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每天老师布置的任务我都能告诉家长。 对内向的孩子可以增加一些内容,如∶走进学校见到老师、同学,我总是主动问好。 对于一些比较好动,甚至有攻击性的孩子,可以自测是否和同学友好相处,是否不和任何同学发生冲突等。
①一个阶段的自测行为要控制数量,小学低年级一般不超过3个,高年级一般不超过5个,初中生不超过10个。 ②自测题目的描述一律要从正面表达,以起到良好的暗示作用;自测结果可分为3~4档,如非常符合、基本符合、有时不符合、需要加油等。 ③特别要注意的是,自测要立足于行为改进,而不要仅仅关注结果。 ④具体在某个时期自测什么行为,孩子不一定能够清楚认知,需要你参与商定,改进措施的制定更需要你的帮助。一个阶段的自测取得良好效果后,再启动下一阶段。
10项任务
我是爸妈气象预报员
建议阶段:小学低年级。 任务目标:推动孩子扩大认知半径,锻炼沟通协商能力,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和对家人的关爱。 任务时长:一个学期。
操作步骤 ①确定每天沟通互动的时间。 ②给孩子提供有关天气预报的App,买一些有关天气和出行的图书。 ③提供当地交通地图。 ④每天由孩子向全家报告第二天或一个时期的天气情况,并为家人提供出行方案和衣着建议。 ⑤如遇天气情况比较稳定,可在一段时间内参考之前提供的方案和建议,不必重复。 ⑥气候出现极端情况,往往会带来最佳教育时机,家长可以有意抛出一系列难题,引导孩子思考并深入探究。 ⑦如家长不采纳孩子的建议,应与孩子沟通并解释原因。沟通的过程也是你对孩子的教育机会。 ⑧根据孩子年龄,每周或每月通过有仪式感的活动对孩子进行鼓励。
持续一个学期干同一件事,是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育,一旦坚持下来,孩子就能够获得成就感,也为以后做事情建立自信。
记录一周饮食 并设计家庭食谱
建议阶段:小学高年级、初中。 任务目标: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孩子的数据收集能力、信息甄别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引导孩子学会比较、判断、选择。 任务时长:一年,春夏秋冬四季分别做一次,每次一周。
操作步骤 第一阶段——记录一周饮食 ①引导孩子设计一个表格。 ②让孩子在表格里记录家庭的一周饮食,了解家庭的饮食规律。 ③让孩子通过网络、图书等研究各种食物的来历。 ④如果有条件,带孩子去菜地实地考察。 ⑤让孩子通过网络、图书等查询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并记录在表格中。 ⑥引导孩子找到各种营养学理论模型,让他分析家庭饮食营养是否均衡。
第二阶段——设计一周的家庭食谱 ①要在原来家庭饮食状况的基础上进行,不可完全推翻重来。 ②要考虑家庭成员不同的健康状况和饮食习惯。 ③要考虑可行性,包括季节、当地食品情况、家庭生活费等。 ④符合营养学要求。
第三阶段——对家人的饮食状况提出建议 ①逐一分析家庭成员的饮食习惯。 ②分条列出各自的健康习惯和不良习惯。 ③与家人商讨改进计划。 ④定期在家庭会议上总结改进情况。
我是家庭服装管理师
建议阶段:幼儿园大班、小学。 任务目标: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独立性和自信意识,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孩子对服装搭配、社交礼仪的兴趣。 任务时长:不限。
操作步骤 ①孩子3岁之后,就不要继续帮他穿衣服。 ②将孩子的衣柜放在他自己房间里,让他管理自己的服装。 ③让孩子逐步学会对服装进行分类,对尺码、款式进行研究,了解不同质料的服装如何存放、保养。 ④逐步让孩子管理家庭成员的部分服装,可以是一个衣柜,也可以是某些类型的服装,如大衣、衬衫、领带、鞋子等,具体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性别确定。 ⑤如果是女孩,重点让孩子帮助妈妈管理服装,男孩则重点帮助爸爸。 ⑥从分类存放开始,与孩子商量什么服装仔股仕哪个房间的哪个衣柜,并讨论理由,如旗袍放在衣帽间比较方便更衣,外套放在起居室的衣柜里方便外出取用等;与孩子讨论哪些服装放在一起可以方便穿着,特别是区分便装、正装、运动装、家居服等,让孩子逐步明白什么是着装的协调;颜色与风格的搭配则是较高的要水,需要买一些专业图书,帮助孩子提高认知水平;随着孩子年龄增大,可以让他参与配饰,如首饰、围巾、手包、领带、腰带等的管理。 ⑦让孩子参与讨论家庭成员在某些场合该如何穿着。
为老人设计假日旅行计划
建议阶段:小学。 任务目标:培养孩子系统思考的能力、管理变量的能力和调查研究的能力,建立孩子与老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任务时长:一个旅行周期。
操作步骤 ①让孩子为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设计一个假日旅行计划。对于小学低年级孩子,可以让他策划一个适合老年人的旅行目的地,安排一些适合老人和孩子本人的活动;对于小学高年级孩子,还需要提出旅行工具、酒店预订、游玩攻略等系列计划。 ②引导孩子关注目的地的气候情况及可能的变化,如果目的地超过两处,还要考虑各自不同的变化。 ③引导孩子关注出发之前老人的身体状况,确定他们需要带的药品和其他物品,如血压计、老花镜、拐杖、眼罩、耳塞等,并检查老人旅行箱的整理情况。 ④引导孩子对旅游目的地进行研究,了解当地物产情况,为老人提供购物建议,防止旅游景点过度推销给老人带来困扰。
注意事项 ①最好让孩子一起参加旅行。如果是老人们单独旅行,可以让孩子帮助选择不同的旅行路线和旅行公司,这样,对孩子教育的内容和重点则有所区别。 ②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平等对待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的习惯和心态。
撰写六词回忆录
建议阶段:小学、初中。 任务目标:培养孩子的观察、分析、概括、归纳、推理、记忆和表达能力。 任务时长:一天。
操作步骤 ①让孩子提出关于整个暑假、某个周末、某个节假日,或某次旅行的六个关键词,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可以减至四个或三个词。 ②为孩子提供同类型书籍,与孩子一起阅读,分析书中的关键词是什么,并加以借鉴。 ③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认知水平,与孩子探讨为什么选择这六个词,到底选择哪些词更为合适,这六个词与实际发生的事情有什么关系,六个词之间是什么关系,是不是一个维度。 如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可能会把好玩、有趣、意外、电影、朋友、旅游放在一起,其中的“好玩”和“有趣”是同义词,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必须学会分辨。 ④让孩子注意学习一些归纳和提取信息的方法,如思维导图、借助目录或者前言等;同时积累一些具有概括力的词语。 ⑤让孩子用这六个关键词写出关于这段生活的简要叙述文章。 ⑥让孩子向家人或同伴分享他的文章。 ⑦不断给孩子增加写作难度,让他对写好的文章进行修改,替换其中的一个关键词、两个关键词、三个关键词,直至全部替换,然后与原文对比。
挑战手、眼、脑
建议阶段:幼儿园、小学低年级。 任务目标:训练孩子的协调能力和专注力;让孩子慢慢懂得,只要手、眼、脑高度集中在同一件事情上,就可以全神贯注。 任务时长: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
操作步骤 ①准备一根类似于面杖的长棍、一卷没开封的有芯卫生纸。 ②手握长棍一端,将纸卷高高抛起,用长棍去接。长棍穿入纸芯,即为成功一次。 ③让孩子记录每天在一定时间内的成功次数,每周总结,看看自己的进步情况。
注意事项 ①最好邀请同伴形成团队,有时约在一起训练,即使各自分别训练,也可以各自报告结果,统一记录,形成竞争机制;如果定期组织一些比赛,可以增加孩子的积极性。 ②长棍可以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而不断加长,以增加训练的难度。 ③类似的活动还有很多,可以根据孩子年龄,选择一些简单的同类训练,如:把两点或者若干点连在一起,叠盒子,下跳棋,完成有意留白的迷宫等;也可以买一些专注力训练的图书,让孩子从中选择。
编写《新闻周刊》
建议阶段:小学高年级、初中。 任务目标: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孩子关心社会、建立全球化视野。 任务时长:一周(最好是假日)。
操作步骤 ①为孩子提供一个地球仪或者一张世界地图。 ②让孩子自己买几份新闻报刊,供学习参考。 ③让孩子每天收听、观看或者查找新闻节目,选取几条感兴趣的,将标题写在便签纸上,贴在地球仪或地图上新闻发生的相应地点,同时可添加简略新闻摘要。新闻不限国别,注意平衡好国内和国外的新闻数量。 ④让孩子每天任选几个自己感兴趣的国家,检索其在历史上的今天发生的重大事件,并将日期和事件标注在地图上相应的发生地点。 ⑤一周后,让孩子对所有新闻加以梳理,编写一本《新闻周刊》。 ⑥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让其探讨新闻写作规律,写一篇新闻述评。 ⑦将《新闻周刊》分享给亲朋好友,或者带到工作单位分享给同事,把他们的赞美和建议传递给孩子。 ⑧如果是第二次编写,可以找出过去编写的《新闻周刊》进行对比,跟孩子一起分析和欣赏他的进步。
设计“搬家”方案
建议阶段:小学、初中。 任务目标:培养孩子的规划能力、创意能力和决策能力。 任务时长:每年一次,每次一周。
操作步骤 ①在每年的固定时间设立家庭“搬家日”,重新安排一部分家庭物品的摆放地点或摆放方式。 ②让孩子参与讨论“搬家”方案。把孩子当作重要的家庭成员对待,孩子才会认真参与到家庭建设中来,也会有许多你过去不曾留意的需求和点子。 ③与孩子认真探讨一些物品改变摆放地点或摆放方式的原因,进行利弊分析。 ④通过家庭会议让孩子明白变化的不可避免,从生活点滴小事到周边世界都是如此。让孩子学会面对变化、减缓焦虑的几种方法,如无法避免就接受现实。分析变化带来的机会,把变化可能带来的危害列出来,特别是可能带来的最大危害,一起研究管理方案。 ⑤认真对待孩子的建议,给孩子做出倾听别人意见的示范。 ⑥重新摆放家庭物品之后,与孩子共同建立家庭物品索引,便于查找。
注意事项 如遇真正的搬家,一定要提前告知孩子,让其设计方案,全程参与搬家的整个规划和实施过程。
考爸妈
建议阶段:小学。 任务目标:扩大孩子的认知半径,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任务时长:一个学期。
操作步骤 ①给孩子提供一些图书,如《中国儿童百科全书》《问题之书》《可怕的科学》等,让孩子每天提出一个新词或者一种新事物,考爸妈是否认识或者了解,并请爸妈做出解释说明。 ②如果爸妈都不认识或不了解,让孩子进行解释说明,并奖励孩子一颗星。但不要为了让孩子解释说明而假装不懂,如果只是懂得其中某一个部分,也要坦诚地告诉孩子,对不懂的内容,虚心与孩子一起探讨。 ③当星星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就可以满足孩子愿望清单上的一个愿望。可以借满足愿望的时刻,让孩子温习一下为自己获取星星的那些词语或事物。 ④让孩子对一个学期内提出的新词或新事物进行汇总,编一本词典。引导孩子研究古今中外各种不同词典的编排特点,总结词典编写的一般原则。 ⑤将词典赠送给孩子的学校或者孩子同意的一些社会机构。如果学校或机构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个捐赠证书,效果更佳。
为邻家孩子出一份试题
建议阶段:小学高年级、初中。 任务目标:巩固孩子系统的学科知识,培养孩子的系统思考能力,让孩子养成依据标准做事的习惯,同时学会为别人提供帮助和对人友善。 任务时长:不限。
操作步骤 ①参考相关资料,与孩子一起讨论,指导孩子拟定一份某一学科、某一学段的命题蓝图,包括试题类型、考查内容、预计考试难度、区分度等。 ②让孩子为邻居或亲朋好友的同龄孩子出一份试题,以考查一个学期、某个学科或某部分学习内容的学习情况。注意不要与对方形成对立,引导孩子与对方沟通,了解对方学习情况,培养孩子与矛盾一方互动的策略和心态。 ③在命题过程中,让孩子根据命题蓝图进行自查,以保证试题质量。在命题的同时,让孩子拟定标准答案,并制定评分标准。不同题目的答案可以有不同的要求,有些题目不可能只有唯一答案。 ④对方做完试题后,让孩子进行评分,并帮助对方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引导孩子将给别人提出的规定、建议固化为自己的良好习惯。
也可以让孩子给邻居或亲戚的孩子出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或帮其辅导功课。
10个工具
进度管理箭
使用对象 需要毅力、耐心、计划性的事情。
操作步骤 ①中间一排长方形内填写完成任务的日期,最好以一周为单位,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逐步拉长间距,也可以根据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设定。 ②上下两排的方框里,填上对应日期应该完成的阶段性目标。如一个月计划完成30首宋词的背诵,可以把任务分配到四周里,也就是在中间的长方形里分别填入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在每周对应的长方形里分别填入完成背诵的宋词数量或篇目。 ③以阶段性目标为管理单位,定期引导孩子检查分析。如果孩子按设定时间完成了阶段性目标,分析原因是什么;如果没完成,原因又是什么,有哪些可以优化的事项。
注意事项 如果是因为计划制订不合理才没完成,要注意及时调整,防止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孩子正确估计任务的难度,不可冒进,不可轻敌。 如有可能,制作一些“进度管理箭”的模板,方便随时使用,也可以制作一些塑料材质、可擦拭的空白工具,多次使用。
任务管理标尺
使用对象 除孩子日常学习、作业之外的其他任务。一般为非常规的任务,特别是孩子第一次遇到的任务。
操作步骤 ①确定与完成该任务相关的六件事情。如,为邻居孩子编写试题需要做的六件事情,包括弄清考试范围中的重点、理出难点、了解邻居孩子的易错知识点、研究一份试题不同题型的权重、了解评分标准、与对方商量考试时间和考试时长。 ②列出六件事情之后,根据不同目的,为事情的重要程度排序,并填入任务管理标尺的空格之中。 ③分析六件事情之间的关联,影响全局的事情应排在前面。从最重要的事情着手,研究可能遇到的困难与挑战。每天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到排序在前的重要事情上,直至完成。
注意事项 标尺材质应可擦写,方便后期继续使用。 六根标尺长短不同,区别明显,很容易让孩子判别事情的轻重缓急,从小养成优先完成最重要事情的习惯。
录音作文
使用对象:写作。 孩子总是把写作和生活分离,或者写出来的作文脱离生活,或者认为写作是高深莫测的事情,不敢下手。
操作步骤 ①给孩子树立一个观念:作文就是在纸面上说话。这样,我们就可以从训练说话慢慢切入写作。 ②给孩子提供说话使用的模型。平时说话,要求孩子将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交代清楚,或者给孩子提供一个“故事山”模型,让孩子按照开端、发展、冲突、解决、结尾的顺序组织语言。 ③用微信或其他软件把孩子说的话录下来,转成文字版,和孩子一起修改,直到改成一篇很规范的文章,这样多练习几次,就可以打消孩子对写作的恐惧。
注意事项 明确说话的标准,如情节完整、详略得当、语言生动。如果孩子不理解什么是详略得当,可以让孩子观察某一事物15分钟,然后将观察的过程划分为四个时段,其中一、二时段简单描写,第三时段详细描写,第四时段则迅速收尾。 让孩子把观察生活、口头介绍与书面表达融为一体,写作就不是只有坐在书桌前才能完成的事情了。
七巧板
使用对象:形状及其概念的学习。 七巧板是一种让孩子掌握各种形状的重要工具,孩子可以用它拼出千变万化的图案,如几何图形、人物、动物,或者高楼、桥梁、房子及中、英文数字等。其作用是培养孩子的形状概念,以及视觉记忆、手眼协调、创意创造等能力。
幼儿阶段 可以让孩子拼不同的几何图形,将实物与形状进行连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形状分析能力及创意逻辑能力。
小学低年级 七巧板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基本逻辑关系和数学概念,认识各种几何图形、数字,并了解周长和面积的意义。
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 可以为孩子购买或自制多套七巧板,让孩子拼阿拉伯数字、动物形象、英文字母,甚至连环画。
①如果孩子遇到拼图困难,应引导他不要急于搜寻答案,也不要急于为他揭开谜底,先让孩子转换到别的事情中,过一会儿,甚至过几天再重新探索。 ②可以与亲朋好友的同龄孩子组建七巧板俱乐部,定期组织成果展示。
20/20 视力保护神
使用对象:孩子视力的保护。 近视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造成的,在孩子视力发育的关键期,必须创造条件让孩子远距离用眼。20/20视力保护神就是一个可以在家里操作的护眼小技巧。
操作步骤 ①第一个20是20分钟,第二个20是20秒钟,就是说,每当孩子近距离用眼20分钟之后,立刻让孩子远眺20秒钟,以缓解孩子的眼疲劳。 ②如果住在一层或者平房,20分钟安排走出房间一次,是最好不过的;如果房间有阳台,到阳台上去远眺,也是很好的选择;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隔窗远眺也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③无论是户外活动,还是室内远眺,都不可漫无目的、随意为之,而要将其设计为孩子的一种体验——或者是喜闻乐见的游戏,或者是同伴活动,或者是对某些事物的观察。
①尽可能把这个习惯带到学校里去。如果家长能够通过与学校沟通,将它变成老师们使用的方法就更好了。只要用好20/20视力保护神,除非先天性遗传,正常情况下,孩子一般不会近视。 ②此外,应让孩子进行更多的户外活动。孩子在户外活动时,近距离观察和远距离眺望随时转换,焦距变化快,眼肌的发育自然发生。同时,阳光可以使眼球壁的弹性和表面张力增强,眼睛就不容易近视。
刺激--反应标尺
使用对象:孩子对情绪的控制。 从刺激到反应的距离,标志着一个人的成熟度。受到刺激立刻做出反应,说明不够成熟。随着阅历增加,二者的距离会慢慢拉长。小学高年级到青春期的孩子,对同伴、家人甚至老师的态度经常反应强烈,这个工具可以引导他理性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操作步骤 ①让孩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理解这个工具的内涵,如:对于别人的不同观点、他人表达的不满、看上去不公平的行为、老师的误会,可以有多少种不同反应方式,把它们列出来。 ②帮助孩子对列出的这些反应方式进行分类,看看如果不加控制,孩子使用的往往是哪种方式;如果过一段时间冷静下来,孩子可能使用哪种方式。 ③与孩子一起分析,判断一般冷静多长时间就可以做出较好的反应。 ④确定不同刺激到反应的时间,以秒钟计算;引导孩子在遇到此类事情时,在心里默念数字,到规定的时间后再选择性地做出反应。 可以教孩子“4x4呼吸法”。通过4秒吸气、4秒屏息、4秒呼气、4秒屏息,慢慢让自己冷静下来;经历较大压力时,孩子则需要90秒的时间让大脑和身体完成自我清洁,30秒数数、30秒呼吸、30秒双手挤压,拉长刺激到反应的距离。 ⑤定期与孩子一起反思,看刺激到反应的距离是否拉长了。
既要--也要坐标
使用对象:容易顾此失彼的事情或两难挑战。 让孩子通过对各类事情的平衡安排,找到规律,最终形成妥善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
操作步骤 ①与孩子一起梳理日常生活中经常顾此失彼的一些事情。 如:外出旅游无法完成作业,吃美食导致肥胖,充足睡眠后早上没有时间收拾房间。 ②用既要—也要坐标进行分析,找到解决方案。 如:旅游前完成作业,或者选择一种可以控制作息时间的旅游方式,即使在旅游过程中也留出在宾馆里做作业的时间;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高糖、高盐、多油的食品,找到那些热量低但又可以满足自己口腹之欲的食物;晚上提前15分钟上床,早晨提前起床收拾房间。 ③在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上应用自如之后,加以拓展,将这个工具用于未来的计划。 如:一个月后的期末考试怎样做到既快又准确,可学习同伴的经验,听取老师和家长的建议,然后梳理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
10/10/10 决定
使用对象:可能带来复杂后果或孩子有点拿不定主意的决定。 孩子的大部分决定都是凭一时的情绪或单方面的需求做出的,理性决定需要借助工具。
操作步骤 ①在左边的小圆圈中填上孩子将要做出的某项决定。 ②想—想这个决定一旦做出,10分钟之后会产生什么正面和负面的结果,不同的人有可能做出什么反应,将其填入第二个圆圈的上、下半圆部分,上半部分填正面结果,下半部分填负面结果。以此类推,想一想10天后、10个月后可能产生的正面和负面结果,依次填入第三和第四个圆圈的上、下半圆部分。 ③每一个环节都要列出所有利益相关者,依次分析此项决定做出之后,他们利益的损益状况,以及他们可能做出的反应。 ④对后三个圆圈中的正面和负面后果进行分析,看看长期好处是否超过短期坏处,或者短期坏处是否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抵消,据此判断是否继续坚持这个决定。
任务要素链
使用对象:靠孩子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任务。 孩子在接受某个任务时,常常只考虑自己的努力,而忘记还有很多可以借助的力量。应该从小培养孩子调动各种资源为自己的目标服务的能力。
操作步骤 ①交给孩子一个任务,如从社区里找到爱心人士、不花钱就把家里替换下来的家具送到指定地点等,让孩子独立提出解决方案。 ②提供包括人员、设备、环境、原料、方法在内的任务要素链,与孩子一起分析每一个要素中可能调动的资源,并写在对应链环的下方。如人员,可否通过社区中你熟知的邻居,帮助你找到更多的人;如设备,可否利用社区的公益广告展板或电梯广告;如环境,可否在社区居民经常出入的超市、饭店等地发广告;如方法,可否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找到社区爱心人士。 注意,不是所有任务都需要五个要素全部启动,在以上这个任务的解决过程中,就不存在原料的问题。 ③指出孩子方案中的漏洞,如通过微信群发广告寻找爱心人士容易引起业主不满,动用搬家公司运送家具需要费用等,让孩子修改、完善解决方案。 ④周而复始,不断给孩子提供真实任务,让孩子独立解决,且随着年龄增长不断提高难度,以此养成孩子全方位、多角度、善于借助资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储蓄罐
使用对象:可以感受积累的意义的事情。 ①让孩子从平凡中获取不平凡的惊喜,养成积少成多、以小博大的思维方式。 ②不少孩子习惯用储蓄罐攒零钱,这既可以让他们养成节俭的习惯,也可以让他们在花钱时有所计划。 ③开阔思路,我们会发现,许多事情都可以运用储蓄的方式,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储蓄家庭成员的快乐 设定一段时间,每位家庭成员每天将自己快乐的事情书写下来放入罐中,定期由孩子进行梳理、归类,并召开家庭会议分析,让大家分享快乐的理由,帮助大家找到快乐的源泉。
储蓄家庭成员的问题和困惑 每位家庭成员不定时地将自己的问题和困惑放入罐中,大家随时可以掏出一些问题,看看自己是否可以解答;不能解答的再放回罐中,待周末全家人在一起时或者家庭会议时,再拿出来讨论解答。
储蓄金点子 将关于家庭问题的好建议随时放入罐中,每周汇总、梳理后,提交家庭会议讨论。根据建议质量,特别是有没有可操作性,评选出优秀的金点子。
入学准备清单
①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可不只是换个地方上学这么简单。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孩子需要独自面对全新的挑战。 ②因此,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做好各方面(包括生理条件、生存能力、交往力、专注力、基础学习能力等)的准备。 ③如果孩子在某—方面还有所欠缺,家长可以有针对性地做一些训练,帮助孩子补齐不足,让孩子能顺利地应对全新的小学生活。 ④请回答下面的问题,每答一个“是”得1分,答“否”不得分。
◎是否已满六周岁? ◎是否长出了2~5颗恒牙? ◎是否能闭上眼睛,单脚站立5 ~10秒? ◎是否能清楚地说出家庭住址? ◎是否能分清左右? ◎是否能认识并数清小额钱币? ◎是否能离开父母一整天而不会难过? ◎是否能自己穿行马路去家附近的小店? ◎是否表现出一些抵抗和叛逆? ◎是否有时会和家长顶嘴? ◎是否能区分顺时针与逆时针? ◎是否能正确拿笔? ◎是否能描摹出一个三角形? ◎是否能沿着边线给图形涂色而不涂出边界? ◎是否会写自己的名字? ◎是否能写到20 ? ◎是否能一次性复述一句10个字左右的话? ◎是否会做20以内的加减法? ◎是否能基本遵守老师的要求? ◎是否养成了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的习惯? ◎是否会根据冷暖增减衣物? ◎是否能倾听他人讲话? ◎是否能向他人很好地介绍自己? ◎是否有自己的好朋友? ◎是育能给自己系鞋带? ◎是否能对垃圾进行分类? ◎是否能说出苹果和橘子的至少两个不同点? ◎扔球的时候,是否能从脑后向前扔出? ◎是否能自己独自去公共卫生间? ◎是否老为自己做一些选择或决定? ◎是否大多数时候都很开心? ◎是否能收纳、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是否知道主动喝水? ◎是否能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30分及以上:入学准备较为充分。 25 ~29分:入学准备水平尚可。 21 ~24分:部分能力暂未达到入学水平。 20分及以下:有必要谨慎考虑是否选择让孩子现在入学。 此问卷根据《你的N岁孩子》相关内容改编。
经济学素养里程碑10-15岁
10岁:了解刷卡和电子支付的真相 带孩子去商店时,让他为你刷卡或者操作电子支付。让孩子知道刷掉的钱是自己储存的,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个道理。 11岁:对广告免疫 与孩子一起浏览某本杂志或者某个网站,指出不同品牌有多少不同的广告。告诉孩子,广告商如何操纵消费者的情绪以便让他们购买得更多。让孩子不要落入广告的陷阱。 12岁:选择明智的购买行为 带孩子去购物。在商店里,指出一个高质量的商品和一个廉价的低端替代品。解释你是根据什么分辨的,如面料、剪裁、品牌等,向孩子说明你何时选择更便宜或质量更高的商品。 13岁:与股市互动 告诉孩子股票巿场是如何运作的,人们为什么投资它,特别是一时低迷和长期收益的关系。如果有必要,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小额度的投资实验。 14岁:让孩子感受赚钱的力量 无论是给爸妈洗车,还是帮助邻居辅导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赚钱的力量,以及消费这笔钱所带来的自由。当孩子用自己赚到的钱买来自己喜欢的物品时,他就感受到了工作的意义。 15岁:参与创业团队 让孩子参与或者和同伴一起成立一家迷你创业公司,尝试着经营―些他们熟悉的物品,可能盈利,也可能亏本,没有关系,这样的经历可以让孩子懂得很多,尤其是钱的来之不易。
经济学素养里程碑3-9岁
3岁:延迟满足 告诉孩子,如果他想要,你现在就给他一个果冻,但如果他多等10分钟,你就给他两个果冻。看看他选择了什么,并尝试鼓励他等待额外的果冻。 4岁:让数字和金钱相联系 给孩子各种面值的钱币,让他开始数有多少。每周介绍一种新面值的钱币,让他练习从一堆钱币中挑出来。 5岁:将“不”与支出联系起来 带孩子到商店,让他从想要的东西中只选择最需要的物品。让孩子知道,买东西要花钱,他不能总是得到他想要的一切。 6岁:开始发放津贴 让金钱发挥作用,每周给孩子零用钱,让他承担家庭公共部分的家务,如清理客厅家具上的灰尘。 7岁:“长大后你想做什么?” 问孩子他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让他画一幅画来代表他梦想的工作。向孩子描述你现在的工作,并说明赚钱的过程也是享受。培养孩子对工作和赚钱的积极情绪。 8岁:计算家庭开支 让孩子了解日用品、家居用品的价格,然后把自己房间用品的价格进行汇总,或者把一天的食物开销相加,看看有多少开支。 9岁:开设银行借记卡 和孩子一起去银行,用大约100元为孩子开一个借记卡账户。如果他想攒钱买自行车或者大型玩具,就必须节俭。让孩子建立买喜欢的物品和存钱的关系,而且让他感觉到省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