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英国史
英国史的思维导图,介绍了巨石文化bc4000-bc3000到罗马统治时期一直到温莎王朝1917-至今,整理了每个时期的伟大统治者做出的历史贡献。
编辑于2023-02-14 15:07:06 广西壮族自治区英国
巨石文化bc4000-bc3000
凯尔特人bc800左右
罗马统治时期 bc43-442
bc55、54曾经两次带领罗马军团进攻大不列颠
克劳迪将军将英国变成了罗马的兴盛之一
哈德良长城 安东尼长城 伦敦罗马大道
君士坦丁堡撤军
日耳曼人入侵 449-600
起因 北方苏格兰蛮夷族为了侵略不列颠人请来日耳曼蛮族盎格鲁撒克逊人,日耳曼蛮族打败不列颠和苏格兰人
亚瑟王故事
埃塞伯特
589基督教回到大不列颠 建立坎特伯雷大教堂
编撰《埃塞伯特》法典 推动英格兰历史进程 重回欧洲怀抱
七国时代600-870
族属
撒克逊
威塞克斯 west
苏塞克斯 south
埃塞克斯 east
盎格鲁
东盎格鲁
诺森伯利亚 north
麦地亚 middle
朱特
肯特
829 威塞克斯初步用宗教统一英格兰,结束了七国之乱
诺曼人入侵(793-1066
诺曼人海盗征服 埃塞克斯 伦敦 泰晤士河以北地区
阿尔弗雷德大帝
军事改革 抵抗诺曼人 英格兰大部分领土回到盎格鲁撒克逊人手中 东北部丹麦区
文治 大力促进学术发展 修建修道院和教堂
翻译欧洲文明书籍,为英格兰统一奠定基础
大帝 英国国父
诺曼王朝(1066-1154)
威廉一世
原本是法国诺曼底公爵(北欧诺曼在法国的属地),征服英格兰
封建化进程
经济
农村公社 庄园制
清查土地财产 《末日审判书》
政治
形成封建等级制度
分封制 我的附庸还是我的附庸 加上中央集权
宗教
主教任命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赐土地给教会
司法
巡回法官制度
郡长主持法庭
金雀花王朝代1154-1399
亨利二世1154-1189
强化英国王权
政治
御前贵族会议
重建中央机构 财政大臣 枢密大臣
军事
盾牌钱 免役钱
组织常备军
司法 英国习惯法之父
统一普通法
巡回法庭 加强中央对地方司法控制
陪审团制度——英国司法制度核心
狮心王 理查一世 1189-1199
穷兵黩武 削弱王权
失地王 约翰一世1199-1216
失去法国领地 干涉领主权益 滥征税款
1215年 大宪章
目的 限制王权 保障教会 世俗封建主特权不收到侵犯
内容
政教关系 教会全权选举自由
君臣关系 不得随意征税
监督 王室政府负责监督王室
个人部分自由得到保障
建立模范议会
影响
亨利三世1216-1272
孟福尔在伦敦召开议会
英国议会开端
爱德华一世1272-1307
强化王权,吸收孟福尔议会君主制思想
司法:司法特权清查,禁止损害公共权力
土地:准许买卖,禁止再分封,破坏封建等级制
政治:完善官僚机构
议会制形成与发展
模范议会
组成 贵族 教士 郡骑士阶层 市民
权力 增设普通法 批准税收 最高法院(司法)
两院制
组成
上院 贵族(非世袭,非封土贵族)
下院 骑士 市民
权力 扩大立法权 征税权 监督权 弹劾权 废黜国王权等
爱德华三世1327-1377
政治
王室职能逐渐转变(私人机关——国家机关)
议会制逐渐完善
治安法官建立 地方政府权利上升
司法
贵族院成为最高法庭
经济
乡绅地位上升
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
起因
长期的领土纠纷
争夺弗兰德尔
王位继承问题
经过
英胜——法胜(惨胜)——英胜——法胜
阶段
第一
1346 克雷西会战 英军以少胜多
1356普瓦提埃会战
1360《布列塔尼合约》
法王交付英王大笔赎金,英王重新拥有法国阿奎坦领地,英王放弃法国王位
第二
法国反攻 废合约 游击战奏效
第三
亨利五世 阿金库战役
法国死伤惨重,英国损失轻微,法国被迫割让大片领土,联姻
特鲁瓦条约
第四
英国占优,大军南下,围攻法国南部奥尔良
圣女贞德出现,法国摆脱困境
1453 法国赢得最终胜利
影响
积极
骑士作战到雇佣兵作战转折点,冷兵器到热兵器作战
消极
兰开斯特王朝1399-1464
玫瑰战争
约克王朝1461-1485
都铎王朝1485-1603
亨利七世
政治
镇压地方贵族叛乱,解散大贵族家臣私兵,进一步摧毁封军封臣制度
经济
重用新贵族和富商
亨利八世1509-1547
宗教改革
与罗马教廷决裂,创立英国国教
1534 至尊法
1536-1539 废除修道院制度
经济
天主教统治不利于工商业发展,英国新兴市民阶层新贵族希望进行宗教改革,垂涎教会财产
血腥玛丽1553-1558
恢复天主教,镇压新教徒
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
宗教
禁止天主教,成立宗教法庭审判异教徒
经济
重商主义
圈地运动
影响
积极
对农业
对手工业
促进英国社会阶层关系变化
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
剥夺土地给农民带来了痛苦
消极
血腥立法
1549 凯特起义
起因
鼓励造船业和航海业,扩大海外市场
文化
开明宽容政策,传播人文主义
军事
发展海上势力,任用海盗德雷克
1588 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斯图亚特王朝1603-1649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条件
社会成分
封建贵族
大商人、高利贷资产阶级上层
统治集团密切关注,保守派
新贵族
反抗意愿强烈
农民
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制度,革命要求强烈
工人
重要力量
思想
清教思想传播
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过程
1628 议会请愿书
1639 苏格兰人民起义
1640.4.13-5月初 短期议会
1640.11.3-1653.4.20
长期议会
第一次内战
阶段一
阵营
王党 北部西北部 封建经济占优势
议会
主战派
主和派
1644 马斯顿荒原战役 议会胜
阶段二
棒民运动
1645 纳斯比战役 议会克伦威尔胜利
议会之间的分歧
阵营
长老派
大资产阶级新贵族利益
独立派
中等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
平等派
中下层人民利益
过程
独立、平等联合赶走长老
独立、平等分歧
中心分歧
国王和上议院是否保留,是否实行成年男子普选权
分歧
独立
建立纲目
平等
军队事业
爆发
1647.10.28-11.8全军会议 普特尼讨论
1647 灌木林原野事件
独立派镇压平等派阴谋
独立派的争斗
与不同阵营
长老派
普莱德大清洗
军政大权落入独立派手中
王党的斗争
1649 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平等派再次斗争
平等派退出历史舞台
作用
掘士派
成分 下层群众利益,阐述空想共产主义理论
结果 失败
共和国时期1649-1660
克伦威尔护国主制度统治
军事
1652-1678 英荷战争
1652 航海条例
征服爱尔兰和苏格兰
1660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詹姆斯二世登上王位
1688 光荣革命
1689 权利法案
内容
限制国王征税权等,议会是国家权利中心
意义
建立资产阶级国家制度,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障碍
建立以议会为中心的宪政结构
之后的社会演化遵循和平改良模式
现代财政和货币体系的建立
苏格兰和爱尔兰获得发展机遇
对欧洲和北美
1701 王位继承法
汉诺威王朝1714-1901
政治
责任内阁制、议会制逐步完善
文官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两党制
分类
辉格党
自由党
大地主、金融资产阶级、工商资产阶级利益
托利党
保守党
土地贵族和大农场主利益
相同之处
工人问题
用微小改革和小恩小惠缓和
对外政策
加上殖民扩张
不同之处
经济政策
保守党 保护关税
自由党 自由贸易
对外政策
保守党 明目张胆殖民扩张
自由党 精巧掩饰殖民扩张
经济
第一次工业革命
条件
经济
劳动力
圈地运动提供
资本
殖民扩张和掠夺
原料
国内 英国长绒棉生产
国外 印度 南美原棉
市场
国内市场 殖民地市场
技术
发明众多,具有实用性
交通
政治
资产阶级代议制
过程
特点
棉纺织轻工业开始的
解决动力问题为关键
机器发明制造为中心
本国发明创造为主,尽量吸收前人和别国的技术
影响
建立机器工业和工厂制度
生产力飞速发展
加速世界市场的形成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改变世界格局,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殖民地的优势
阶级力量的改变
工业资产阶级力量上升
1832议会改革
内容
调整选区和重新分配选区议员名额,各大新型工业城市65,爱尔兰和苏格兰65
选民资格,10英镑,50英镑
自由贸易
1846废除谷物法
1849废除航海条例
1867议会改革
内容
降低选举资格,5英镑
重新划定选区,将席位分配给大城市
1884议会改革
内容
选举权扩展到农业工人,大部分成年男子获得选举权
《单一代表选区制》各个郡各个城市
1911年改革
内容
每一届议会期限从7年缩小到5年
下院议员薪金制
无产阶级境况悲惨,诉求
1836宪章运动
生产方式的改变
第二次工业革命
概况
新工业群的出现 电力、电器、化学、石油
企业规模扩大
生产管理的深刻变革
垄断组织的产生和过渡
垄断组织概况
产生条件
占优势地位的纺织业等在工业部门生产集中程度较低,总有大量殖民地可以带来利润
奉行自由贸易政策
主要形式
一系列竞争和兼并活动后形成的生产上的联合
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1901-1917
温莎王朝1917-至今
两次大战之间
经济萧条
原因
帝国论
工业论
工会论
政党论
政治生活变化
工党的崛起
阶级矛盾尖锐
1926年总罢工
社会福利的改革
军事
失去海上霸权
英国资产阶级的没落,不敢抱有战胜德国的想法,
英国政府软弱,不肯大规模扩军,绥靖外交
1929-1933经济危机的英国
变化
废除英镑金本位制度,英镑贬值,降低出口商品价格
推动成立英镑集团,在国际社会保持英镑地位
放弃自由贸易,保护关税
二战后的英国
战后——60年代
经济
措施
国有化政策
银行、煤炭、铁路运输、电力、煤气等
福利国家政策
免费医疗、社会保险(儿童、职工、孕妇、失业者)、教育优惠、住房营建
作用
1.出现了较长时间的低速稳定增长,促进工业部门技术改造和进步
2.消除社会不公、保障居民基本生存条件、促进社会民主与公正发挥重要作用与影响
3.缓和社会矛盾,促进政治稳定,巩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
4.奠定了英国福利制度的基础,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能够包容社会主义因素奠定基础
弊端
1.没有解决公平和效率问题
2.加重英国政府的财政负担,与经济发展效率产生了矛盾
3.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人才外流、人口老龄化、中产阶级日渐削弱
外交
三环外交
70-80年代
撒切尔夫人执政
背景
经济危机
表现:滞涨
原因
1.国营经济成分比较重,生产效率低
2.社会福利制度开支大
3.政府财政负担重
措施
1.实行宏观经济政策,缩减公共开支,控制货币供应量,大幅度提高利率
2.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推行私有化和减税
3.改革福利制度
4.限制工会权利,压制工会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