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精神系统疾病
关于精神系统疾病的思维导图,从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情感性障碍)等方面进行了概述,适合医学生复习。
编辑于2023-02-22 20:39:44精神系统疾病
精神障碍总论
概述总论
(一)概述
1.精神障碍:生理学、生物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异常。
2.精神病:特指精神病症状如幻觉、妄想或明显的精神运动兴奋或抑制的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大纲不要求)、重型躁狂症和抑郁症等。
(二)精神障碍的分类
器质性精神障碍
脑炎、慢性脏器衰竭所致的精神障碍
功能型精神障碍
1.轻症精神障碍:焦虑症、应激所致的精神障碍
2.重症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等
(三)精神障碍的病因:遗传最主要
(四)治疗原则:心身同治和心理干预
精神障碍症状学
感知觉障碍
感觉障碍
感觉过敏
如神经衰弱、神经症等
感觉减退
多见于癔症
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
如牵拉、挤压、游走蚁爬、扭转等
不能明确定位,多见于神经症
知觉障碍
错觉:歪曲的知觉
幻觉:虚幻的知觉
依据所涉及的感官分类
幻听
最常见,言语性幻听最常见,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包括评论性幻听、议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等
幻视
如看到墙上壁虎爬,主要见于急脑综合征
幻味
食物怪味,被投毒了
幻嗅
闻到腐败的尸体味道,化学物品烧焦的味道等
幻触
皮肤的异常感觉,如点麻感
内脏幻觉
感觉某部位有虫爬感、拉扯感等,定位准确(与内感不适区别)
依据幻觉体验分类
真性幻觉
幻觉形象与真实的事物完全相同,幻觉不仅存在于客观空间,而且通过感官而获得
假性幻觉
幻觉形象不清晰、不形象,幻觉不存在于客观空间,不通过感官而获得。
依据幻觉产生条件分类
功能性幻觉:幻觉与现实刺激在同一感官同时出现和消失,特点是同一感官
反射性幻觉:一感官收到刺激出现体验时,出现另一器官的幻觉,特点是不同器官。
一功二反
入睡前幻觉
入睡前出现的幻觉,多为幻视,幻听
特点是与梦的体验相似
心因性幻觉
强烈的心理因素影响下出现的幻觉
特点是有强烈的心理 因素
感知综合障碍
视物变形症
自身感知综合征
时间感觉综合征
空间感知综合征
周围环境感知综合征
思维障碍
思维形式障碍
思维组词
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散漫(破裂前,东拉西扯)、思维破裂、思维中断、思维化声、病理性象征思维、逻辑倒错性思维。强制性思维、强迫思维、思维插入。
词语新作
思维内容障碍
妄想
定义
病理性的歪曲信念
分类
根据妄想的起源分类
原发性妄想
没有发生基础,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不能用既往经历、当前处境及其他心理活动等加以解释
继发性妄想
发生在其他病理心理基础上,或与某种经历、情境等有关的妄想
根据妄想的主要内容分类
a.关系妄想:患者坚信周围环境的各种变化和一些本来与他不相干的事物都与他有关系。别人的谈话都是在说他,走在路上听到路人谈话时认为在辱骂他
b.被害妄想:患者坚信自己被某人或某组织破坏
c.罪恶妄想:患者坚信自己犯了严重错误,罪大恶极
d.疑病妄想:认为自己得了严重的病或不治之症,经常诉说某些不适,反复就医,经多种检查,均不能证实疾病存在。
e.钟情妄想:患者坚信自己被某异性或许多异性钟情
f.嫉妒妄想:患者无中生有的坚持认为自己的配偶对自己不忠,另有所爱
g.血统妄想:患者毫无依据的坚信自己不适父母亲生的,虽经过反复解释和证实,仍坚信不疑
h.物理影响妄想:患者感到自己的思想、情感或意志行为受到某种外界力量的控制而身不由己。
i.内心被披露感:又称被洞悉感,患者感到内心所想的事情虽然没有说出口,也没有写出来,但已被别人知道。
j.夸大妄想:患者认为自己拥有非凡的财富、地位、智慧、权利等
情感障碍
波动性
情绪高涨
正性情感活动的明显增强
躁狂症
欣快感
在痴呆基础上出现快乐心情
脑器质性功能障碍
情绪低落
负性情感活动的明显增强
抑郁症
情感淡漠
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情感反应
单纯性精神分裂症
情感脆弱
细微外因、情绪波动,如无关紧要的事情,感动流泪或兴奋异常
抑郁症
情感不稳
情感反应极易变化,从一个极端波动到另一个极端
脑器质性功能障碍
情感倒错
情感表现与其他内心的体验相反:别人感到痛苦的事情,反而快乐
情感矛盾
指患者同一时间对同一人或事物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反应
精神分裂症
协调性
焦虑
缺乏相应的客观刺激情况下出现内心不安状态
焦虑症、恐惧症
恐惧
面临某种事物或处境时出现紧张不安的反应
恐惧症
易激惹
情感活动的激惹性增高,表现味极易因一般小事而引起强烈的不愉快情绪反应
疲劳状态、人格障碍、神经症等
意志行为障碍
意志增强
意志减退
意志缺乏
矛盾意向
对同一事物同时出现两种完全相反的意向,但患者并不感到这两种意向的矛盾和对立,没有痛苦和不安。
精神分裂症
智能障碍
精神发育障碍:智能发育障碍
痴呆
智能减退状态
1.智能全面减退+人格改变、定向力障碍和自知力缺乏——全面性痴呆
2.只有记忆力减退、理解力减弱或分析综合困难+人格完好,定向力完整,有一定自知力——部分性痴呆
3.强烈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大脑无器质性损害—心因性假性痴呆(刚赛尔综合征)
自知力
定义
对自己精神状态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意义
1.自知力缺乏时重性精神障碍的重要诊断标志
2.自知力恢复是精神疾病康复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见综合征
遗忘综合征(柯萨可夫综合征)见慢性酒精中毒
幻觉妄想综合征、紧张综合征见精神分裂症
躁狂综合征见双相障碍
抑郁综合征见抑郁症
精神障碍的病因:遗传最重要
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要求
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常见精神症状见相关章节
比较阿尔兹海默病与脑血管病
阿尔兹海默病(AD)
病因:病因不明
发病特点:发病缓慢,进行性发展
典型表现
智能障碍和记忆障碍
早期人格改变如情绪不稳,情感脆弱等
自知力:丧失自知力
核心症状:全面性痴呆
检查
CT、MRI:脑萎缩
Hachinski缺血评分《4分
血管性痴呆(VD)
病因:脑血管病变如脑梗死、脑出血等
发病特点:病情波动性,阶梯型恶化
典型表现
智能障碍和记忆障碍(近期记忆障碍最早)
无人格改变
自知力:有自知力
核心症状:部分性痴呆,且痴呆出现较晚
检查
CT、MRI:脑血管病
Hachinski缺血评分》7分
阿小四,薛大七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一、概念:脑以外的躯体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精神障碍
二、临床表现
1、躯体感染所致精神障碍
2、内分泌障碍伴发的精神障碍:糖尿病最常见的精神障碍是抑郁和焦虑状态
3、结缔组织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4、内脏器官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三、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共同特点
1、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严重程度、转归与躯体疾病病程一致
2、精神症状“昼轻夜重”
3、有相应躯体疾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阳性结果
4、主要表现:急脑综合征和慢脑综合征
四、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首先必须治疗原发躯体疾病
2.支持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3.控制精神症状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一、药物依赖所致的精神障碍
一、分类
1.中枢系统抑制剂:酒精
2.中枢系统兴奋剂:咖啡因、苯丙胺类(摇头丸)
3.致幻剂:麦角二乙酰胺(LSD)、大麻(也有致幻效果)
4.阿片类:海洛因、吗啡、哌替啶、美沙酮
二、定义
1、药物依赖:具有强烈用药愿望,不服药痛苦,心理依赖最重要
2、耐药性:必须加大剂量才能达到原来效果
3、戒断综合征:停药后8-12小时出现严重的各种精神症状
三、替代治疗:如阿片类中毒首选美沙酮
二、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碍
(一)急性酒精中毒
1.单纯性醉酒
一次大量饮酒后出现急性中毒症状
2.病理性醉酒
脑外伤史+极少量饮酒就出现急性中毒症状
(二)慢性酒精中毒
1、戒断综合征
停酒后6-28小时出现 手抖、心慌戒酒综合征
停酒后48小时后出现震颤谵妄综合征、幻觉妄想综合征等
2、遗忘综合征(柯萨可夫综合征)
近记忆障碍、虚构、定向力障碍(时间、空间、人物)
柯萨可夫是个老酒鬼、记不住事、认不识人、鬼话连篇
3、Wernicke脑病:主要是缺乏VB1导致
眼球 震颤、精神障碍、眼肌麻痹和共济失调等
为你一句话一生情一杯酒一起走
(三)治疗原则
1、戒酒综合征:短期使用安定
2、Wernicke脑病:补充维生素B1
3、预防感染、补充电解质
精神分裂症
一、病因和特点
病因不清,多基因遗传,神经发育异常(萎缩)、神经生化假说如多巴胺假说和5-HT假说、社会心理因素等,缓慢起病。
特点:青壮年多见、无自知力、无意识障碍、无智能障碍、多数呈复发加重,病程迁延,部分痊愈。
二、临床表现
1、前驱症状:情绪、认知、感知觉、行为改变
2、典型症状
(1)阳性症状:幻觉(命令性、评论性、议论性幻听最常见)、妄想(被害妄想最常见)等—1型
(2)阴性症状:如思维贫乏、意志减退、情感淡漠等—2型
(3)思维障碍:思维散漫、思维破裂最常见
(4)情感障碍:焦虑、抑郁等
(5)激越症状:怪笑、自杀等
三、分型
偏执型(最常见)
中年、缓慢
妄想幻觉
较好
成年人+阳性症状(疑)
青春型(较常见)
青年,较急
精神运动不协调
思维破裂、喜怒无常、鬼脸傻笑、言语凌乱
较好
青少年+阳性症状(乱)
紧张型(少见)
青、中年,较急
木僵、兴奋交替
终日卧床、不语不动、蜡样屈曲、行为冲动 、伤人毁物
较好
木僵、蜡样屈曲(呆)
单纯型(少见)
青、少年,很缓慢
阴性症状
孤僻离群、生活懒散、待人冷淡、兴趣减少
差
青少年+阴性症状(懒)
四、治疗
1.治疗原则:单一用药、小剂量开始(同癫痫),个体化、足量、足疗程
2.第一代药物(典型)
1.代表药物:吩噻嗪类如氯丙嗪、三氟拉嗪、奋乃静;氟哌啶醇;舒必利
2.机制:阻断中脑边缘系统
3.适应症:对阳性症状效果好
4.副作用
a.阻断黑质纹状体
锥体外系反应和迟发运动障碍
停药加安坦
b.阻断下丘脑结节漏斗通路
闭经泌乳综合征
停药用溴隐亭
c.出现高热+意识障碍+肌肉强直
恶性综合征(最严重)
停药加溴隐亭
3.第二代药物(非典型)
1.代表药物:利培酮、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
2.机制:阻断D2受体,还阻断5-HT2受体
3.适应症:阴性阳性均有效,阴性最有效
4.副作用
(1)利培酮-椎体外系反应
(2)氯氮平-粒细胞减少
4.疗程
急性期至少用药6周,巩固期至少6个月;
维持期至少1年以上,1/5的患者可停药。
心境障碍(情感性障碍)
主要疾病
一、抑郁症
(一)病因:5-羟色胺假说
(二)临床表现
1.核心症状:三低:情绪低落(最基本)+思维迟缓+意志减退兴趣下降
晨重夜轻
2.心理症状:三无(无望、无助、无价值)+三自(自责、自罪、自杀)
严重时可以有精神症状如幻觉和妄想等
3.躯体症状: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最多见,早醒最特征)、自主神经紊乱等
4.病程》2周
5.恶劣心境:类似于不严重的重性抑郁症的慢性形式
(三)治疗
1.治疗前必须先评估:有无自杀风险
2.电击(电抽搐):自杀倾向、绝食、木僵
3.药物治疗
(1)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首选):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
(2)5-HT和NE(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文拉法辛
(3)三环类抗抑郁药:丙咪嗪、氯丙咪嗪、阿米替林、氯米帕明
二、双相障碍(躁郁症)
(一)抑郁发作与躁狂发作反复间歇交替
(二)治疗
发作期:心境稳定剂(锂盐)+少量抗抑郁药
稳定期:心境稳定剂(锂盐)+苯二氮卓类
主要表现形式
躁狂发作
轻性躁狂症
无精神病性躁狂症
有精神病性躁狂症
复性躁狂症
双向障碍
目前为混合发作
目前为快速混合发作
抑郁发作
轻性抑郁症
无精神病性抑郁症
有精神病性抑郁症
复发性抑郁症
持续性心境障碍
环性心境障碍
恶劣心境障碍
神经症性及分离性转换障碍
一、概述
1、发病与心里因素、社会因素、性格因素有关
2.病前常有一定的人格基础
3.症状无器质性病变能解释
4.社会功能相对完好
5.无特异症状、无精神病症状
6.自知力完整
二、恐惧症
(一)临床表现
有明确指向和回避行为(注意:惊恐障碍无明确指向)
(二)分型:广场恐惧、社交恐惧、特定恐惧等
(三)治疗
首选行为治疗(系统脱敏治疗、暴露冲击治疗)
三、惊恐障碍(急性焦虑)
(一)临床表现
不可预测!突发!心悸、失控、窒息、垂危感,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终止迅速,检查均正常
(二)治疗
药物治疗:抗焦虑(苯二氮卓类)和抗抑郁(SSRIS)
心理治疗:CBT(认知行为疗法理性取代非理性)
四、广泛性焦虑症(慢性焦虑、浮游性焦虑)
(一)临床表现
精神性焦虑
唉声叹气,入睡困难
躯体性焦虑
坐卧不安,身体发抖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口干腹泻,小便频数
无明确指向和具体内容!
(二)治疗
药物治疗(首选):抗焦虑(苯二氮卓类)和抗抑郁(SSRIS)
心理治疗:CBT(认知行为疗法理性取代非理性)
五、强迫障碍
(一)临床表现:明知没有必要,但是无法摆脱
1.强迫观点:核心症状
脑子里听到一个观点,马上就会出现与之相反观点
强迫性对立
反复产生怀疑(关门、关灯、关煤气)
强迫怀疑
寻根究底
强迫性穷思竭虑
2.强迫动作:强迫检查、强迫洗涤等
(二)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如厌恶治疗
药物治疗如氯米帕明,SSRIS
六、躯体形式障碍(疑病症)
(一)概述:一类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的总称,包括疑病症、躯体化障碍等,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先占观念)为特征
(三)临床表现:存在症状+各项检查正常+不接受医生解释
(四)治疗: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
七、分离(转换)性障碍(癔症)
(一)临床表现:发作前有心因性因素+发泄性情感爆发或可恢复的部分丧失记忆或身份+因病获益
1.分离性症状:选择性遗忘(突然不能回忆自己的重要事情)等
2.转换性症状:转换为各种症状如抽动、感觉异常等
无客观体征如瞳孔变化等
(二)治疗:心理治疗,暗示、催眠等
应激相关障碍和心理生理障碍
一、应激相关障碍
1.急性应激障碍
重大创伤+数分钟 数小时+严重精神症状
2.创伤后应激障碍
重大创伤+数天数月+严重精神症状伴创伤反复在脑子中重现
3.适应性应激障碍
学习环境或生化环境改变+ 短期的轻微的情绪失调
4.治疗
发作期:安定
长期:SSRIs
最根本:心理疏导
二、心理生理障碍
1.进食障碍
1.神经性厌食:担心发胖,故意节食,体重下降,间歇暴食
2.神经性贪食:大量进食,催吐导泻,体重多不变
3.神经性呕吐:心因性呕吐,精神紧张反复发生不自主呕吐
2.睡眠障碍
1.夜惊:夜间有恐怖症状,不能回忆
2.梦魇:夜间有恐怖症状,能够回忆
3.失眠症
入睡困难,梦多易醒,早醒,醒后不易入睡,醒后感到疲乏或缺乏清醒感,白天思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