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营养与膳食
营养与膳食知识点总结,包括第一章 营养护理,第二章 膳食营养基础,第三章 平衡膳食,第四章 不同生理人群的营养与膳食的内容。
编辑于2023-03-14 10:34:09 安徽营养与膳食
第四章 不同生理人群的营养与膳食
孕妇
妊娠期的生理特点
内分泌改变
代谢功能改变
消化功能改变
大便为黑色说明肠胃有出血可能
肾功能改变
尿液泡沫长时间不散,说明肾小球孔隙增大,蛋白质流出,形成蛋白尿
血容量和血液成分的变化
体重的变化
营养需要
能量
蛋白质
脂类
碳水化合物
矿物质
维生素
子主题
膳食原则
孕早期
清淡,易消化食物
少食多餐,保证正常的进食量
保证摄入足量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多摄入富含叶酸的食物并补充叶酸
戒酒,禁酒
妊娠中,晚期膳食原则
适当增加鱼,禽,蛋,瘦肉,海产品的摄入
适当增加奶类的食物
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
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和水果
孕晚期应控制盐,糖的用量
重要性
营养与优生
母体健康
婴幼儿的营养膳食
婴幼儿生理特点
生长发育
体重均3.3kg , 至1岁增3倍
身长均50cm ,
脑约370g,6月达600-700g,成人75%
消化与吸收功能
胃肠道:25-50ml,6月至200ml
消化酶:较少,消化功能弱
咀嚼功能尚未发育完善:
婴幼儿的膳食
母乳喂养
优点
营养成分最适宜婴儿的需要,消化吸收利用率高
含有丰富的免疫物质
不易发生过敏
经济,方便,卫生
促进产后恢复,增进母子交流
方法
分娩后10-30min开奶,每2-3h一次。 哺乳姿势正确, 待一侧乳房吸空后再换另一侧, 哺乳后将婴儿抱起,轻拍其背,防止溢奶
断乳过渡期喂养
从逐步添加辅食直至断奶, 过程从4-6个月开始,持续到10-12个月或更长,
原则
由一种到多种、由少量到多量、先液体后固体,由稀到稠
应在婴儿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添加辅助食品
避免高糖,含盐和其他调味品的食物
因人而异
断奶食品添加顺序
4-6月:添加淀粉类食物(先谷类及其制品)
6-7月:蔬菜与水果、蛋黄、鱼类
8-9月:添加优质蛋白质,肉类,全蛋,豆类
人工喂养
混合喂养
6月 龄内母乳喂养指南
产后尽早开奶,坚特新生儿第一食物是母乳
坚持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
幼儿的膳食
以谷类为主的平衡膳食
合理烹调,少量多餐
尽早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营养问题及预防
佝偻病
缺铁性贫血
4月起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肝泥,蛋黄,肉沫 补充维C
锌缺乏症
多选择含锌高动物性食物
维生素A缺乏症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7-24月龄婴幼儿喂食指南
继续母乳喂养,满6月添辅食
含铁泥糊状食物开始
顺应喂养
辅食不加调味品
注重饮食卫生与安全
定期体格监测
学龄前及学龄儿童的营养与膳食
膳食原则
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合理烹调,促进食欲
制定合理的膳食制度,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重视户外活动
营养需求
乳牙脱落,部分恒牙长成
消化能力逐年提高,但不及成人
对能量和营养素缺乏或不足仍很敏感
青春期的营养与膳食
生理特点
身高和体重的第二次突增期
性发育成熟
心理发育成熟
营养需要
能量:男(2500-2250) 女(2000-1800)
蛋白质:12-15%(优质蛋白:40-50%)
脂类:25-30%
碳水化合物:50-65%0
膳食原则
膳食多样化
平衡膳食,避免盲目节食
不吸烟,不喝酒
中、老年期的营养与膳食
生理特点
各种器官及生理功能衰退,出现各种疾病
营养需要
能量:男性每天100kcal , 女性每天1750kcal
蛋白质:占10-12%,不少于1.0g/(kgÅ
第三章 平衡膳食
膳食结构与膳食指南
中国人膳食指南
特殊人群膳食指南
中国孕妇,乳母
子主题
平衡膳食宝塔
应用
根据个体的能量水平确定食物的需要
依据食物同类互换原则调配膳食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养成习惯,长期坚持
节三,膳食调配和食谱编制
膳食调配
影响因素
进餐者的饮食习惯
季节、气候的变化
膳食的色、香、味、形和多样化
市场供应情况
原则
主副食调配
粗细调配
荤素调配
质地调配
色泽调配
食谱编制
目的
参考摄入量落实,按照营养需要摄入能量与营养素
根据不同人群对各营养素的需要,结合当地
指导有计划地管理膳食,有利于成本核算
依据
平衡膳食基本理论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
食物成分表
原则
根据对象的年龄,性别,劳动强度,经济状况,饮食习惯等
要以食物为基础
单家庭和进餐人员非单一构成时,要将进餐人折成标准人
子主题
子主题
第二章 膳食营养基础
营养素
蛋白质
元素组成
碳(50%-55%)。氢
脂类
分类
脂肪
类脂
生理功能
构成人体组织,参与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 占重10%-20%
供能和贮能 能量占20%-30%
提供必需脂肪酸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促进食欲及增加饱腹感
碳水化合物 [(多)糖类]
分类
糖
单糖
结构:含3-6碳原子
葡萄糖
果糖
最甜 不造成不刺激胰岛素分泌,不造成食后高血糖症,也不引起龋齿。
半乳糖
双糖
蔗糖
白糖
砂糖
红糖
冰糖
乳糖
麦芽糖
饴糖
糖稀
海藻糖
寡糖
异麦芽低聚寡糖
其他异(杂)寡糖
多糖
淀粉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变性淀粉
结构多糖
膳食纤维
生理功能
促进肠道蠕动
预防肠癌
预防胆结石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降低血糖
控制肥胖
食物来源
全谷类
坚果
水果蔬菜
参考摄入量
25-30g
纤维素
半纤维素
果胶
糖原
生理功能
供给能量
构成机体重要物质
节约蛋白质
抵抗酮的生成(抗生酮)
解毒保肝
增强肠道功能
改变食物的色香味形
食物来源
子主题
参考摄入量
占总能量50%-65%
纯糖:不超过10%
膳食纤维:成人25-30g/d
矿物质 mineral (无机盐/灰分)
常量元素
含量>体重的0.01%
需要量>100mg/d
钙 镁 钾 钠 磷 硫 氯
微量元素
含量<体重的0.01%
需要量<100mg/d
铁、锌、硒,碘,氟,铜、钼、锰、铬、镍,
特点
分布极不均匀
其含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存在拮抗与协同作用
具有剂量反应关系
生理功能
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
维持机体酸碱平衡
维持正常渗透压
人体内有些特殊的生理物质, 如血红蛋白,甲状腺素,需要铁,碘等矿物质的参与才能合成
Ca
营养学意义
促进某些酶的活性
参与血液凝固
构成骨骼和牙齿
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活动
参与调节激素的分泌
生理功能
缺乏
佝偻病、骨软化症骨质疏松
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加引起抽搐
影响凝血功能
影响血压调节
过多
增加肾结石危险性
抑制铁、镁。磷的吸收
降低锌的生物利用率
引起乳碱综合症
肌肉无力,食欲不振,多尿,嗜睡,头痛,恶心,呕吐,体重下降,肾绞痛,
吸收影响因素
促进因素
机体因素
Vd状况适宜
体力活动
膳食成分
乳糖,乳酸,蛋白质
抑制因素
机体因素
子主题
体力活动
膳食成分
膳食纤维
草酸、植酸
脂肪酸,酒精
制酸剂、糖皮质激素
来源
奶制品
参考量
成人800mg/天
磷
铁
生理功能
维持正常造血功能
参与体内氧的转运和组织呼吸过程
参与多种重要的生理过程和生化反应
来源
摄入量
成年男性RNI为12mg/d 成年女性RNI为20mg/d
分布
功能性铁
子主题
缺乏与过多
缺乏
铁减少期
红细胞生成
镁
子主题
碘
分布
含量:20-50mg
甲状腺组织:80%
骨骼肌,卵巢,肾,肺,淋巴结,肝,脑
生理功能
参与甲状腺素合成
调节能量代谢
促进蛋白质合成
促进神经系统发育
促进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
调节水电解质代谢
促进维生素代谢
摄入量
成人:120μg/d 孕妇:230μg/d 乳母:240μg/d
锌
生理功能
正常
酶的激活剂
促进生长发育和组织再生
促进食欲
促进性器官和性功能的正常发育
促进免疫功能
来源
硒
生理功能
常量
抗氧化作用(抗衰老)
维护心血管和心肌的健康
对有毒重金属有解毒作用
其他:增强机体抵抗力 促进生长发育 保护视觉器官 抗肿瘤作用
过量
致中毒
缺乏
克山病:心脏扩大心功能失代偿
大骨节病
来源
海产品
动物的肝肾及肉类
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
吸收,排泄
随脂肪经淋巴系统吸收,从胆汁排出
维生素A (视黄醇)
生理功能
1| 维持正常视觉功能
2| 促进上皮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3| 抗氧化作用
4| 抗肿瘤作用
5|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6| 维护正常生殖功能
7| 促进生长发育
缺乏
夜盲症干眼病
粘膜上皮细胞损害:角化-毛囊角化症
子主题
来源
动物内脏(肝脏)
鱼肝油
子主题
维生素D(钙化醇)
子主题
维生素E(生育酚)
维生素K(叶绿醌)
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B族
B₁(硫胺素)
B₂
B₆
B₁₂
叶酸
泛酸
维生素PP
生物素
胆碱
维生素C
子主题
水
第一章 营养护理
护士的营养工作内容
营养支持护理
肠内营养护理EN
适用于
经口摄食障碍
胃肠道疾病
胃肠道外疾病
肠内营养制剂
非要素制剂
混合奶:牛奶,鸡蛋,植物油,蔗糖,食盐
匀浆制剂:牛奶,瘦肉,鸡蛋,猪肝...
要素制剂
组件制剂
特殊治疗制剂
护理措施
保证
肠外营养护理PM
分类
完全肠外营养TPN
部分补充肠外营养PPN
适应症
食管、腹部外科手术后并发瘘,短肠综合症
急性重症胰腺炎、急性肾衰竭
放、化疗期间胃肠道反应比较重
严重感染,大面积烧伤
禁忌症:严重循环、呼吸衰竭,严重水电解质紊乱,肝衰
并发症
置管并发症
感染并发症
代谢并发症
营养制剂
葡萄糖溶液
脂肪乳剂
氨基酸溶液
水电解质
维生素、微量元素
肠外营养输入途径
周围静脉肠外营养支持
中心静脉肠外营养支持
颈外静脉穿刺置管
输液港:血管通道系统
年龄划分
中年:45-59
老年:≥60
浮动主题
子主题
能量系数
碳水化合物:16.7KJ(4Kcal)/g
蛋白质:16.7KJ(4Kcal)/g
脂肪:(37.6KJ(9Kca|) /g
供能占比
碳水化合物:50%-65%
脂肪:20%-30%
蛋白质:10%-15%
人体必需氨基酸
亮氨酸
异亮氨酸
赖氨酸
蛋氨酸
苯丙氨酸
苏氨酸
色氨酸
缬氨酸
蛋白质来源
肉类:(15%-20%)
蛋类:12%-14%
奶粉:25%-27%
鲜奶:1.5%-4%
豆类:20%-40%
大豆:36%-40%
坚果类;粮谷类:8%
蔬菜水果:1%
脂肪参考摄入量
成人:20%-30%
7-14岁儿童:25%-30%
2-6岁儿童:30%-35%
1岁婴儿:35%-50%
钙的食物来源
奶/奶制品
小虾皮
芝麻酱
海带
紫菜
大豆/及其制品
铁的食物来源
肝脏
全血
肾脏
瘦肉
鱼类
豆类
蔬菜
水果
子主题
营养与膳食
第四章 不同生理人群的营养与膳食
孕妇
妊娠期的生理特点
内分泌改变
代谢功能改变
消化功能改变
大便为黑色说明肠胃有出血可能
肾功能改变
尿液泡沫长时间不散,说明肾小球孔隙增大,蛋白质流出,形成蛋白尿
血容量和血液成分的变化
体重的变化
营养需要
能量
蛋白质
脂类
碳水化合物
矿物质
维生素
子主题
膳食原则
孕早期
清淡,易消化食物
少食多餐,保证正常的进食量
保证摄入足量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多摄入富含叶酸的食物并补充叶酸
戒酒,禁酒
妊娠中,晚期膳食原则
适当增加鱼,禽,蛋,瘦肉,海产品的摄入
适当增加奶类的食物
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
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和水果
孕晚期应控制盐,糖的用量
重要性
营养与优生
母体健康
婴幼儿的营养膳食
婴幼儿生理特点
生长发育
体重均3.3kg , 至1岁增3倍
身长均50cm ,
脑约370g,6月达600-700g,成人75%
消化与吸收功能
胃肠道:25-50ml,6月至200ml
消化酶:较少,消化功能弱
咀嚼功能尚未发育完善:
婴幼儿的膳食
母乳喂养
优点
营养成分最适宜婴儿的需要,消化吸收利用率高
含有丰富的免疫物质
不易发生过敏
经济,方便,卫生
促进产后恢复,增进母子交流
方法
分娩后10-30min开奶,每2-3h一次。 哺乳姿势正确, 待一侧乳房吸空后再换另一侧, 哺乳后将婴儿抱起,轻拍其背,防止溢奶
断乳过渡期喂养
从逐步添加辅食直至断奶, 过程从4-6个月开始,持续到10-12个月或更长,
原则
由一种到多种、由少量到多量、先液体后固体,由稀到稠
应在婴儿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添加辅助食品
避免高糖,含盐和其他调味品的食物
因人而异
断奶食品添加顺序
4-6月:添加淀粉类食物(先谷类及其制品)
6-7月:蔬菜与水果、蛋黄、鱼类
8-9月:添加优质蛋白质,肉类,全蛋,豆类
人工喂养
混合喂养
6月 龄内母乳喂养指南
产后尽早开奶,坚特新生儿第一食物是母乳
坚持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
幼儿的膳食
以谷类为主的平衡膳食
合理烹调,少量多餐
尽早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营养问题及预防
佝偻病
缺铁性贫血
4月起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肝泥,蛋黄,肉沫 补充维C
锌缺乏症
多选择含锌高动物性食物
维生素A缺乏症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7-24月龄婴幼儿喂食指南
继续母乳喂养,满6月添辅食
含铁泥糊状食物开始
顺应喂养
辅食不加调味品
注重饮食卫生与安全
定期体格监测
学龄前及学龄儿童的营养与膳食
膳食原则
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合理烹调,促进食欲
制定合理的膳食制度,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重视户外活动
营养需求
乳牙脱落,部分恒牙长成
消化能力逐年提高,但不及成人
对能量和营养素缺乏或不足仍很敏感
青春期的营养与膳食
生理特点
身高和体重的第二次突增期
性发育成熟
心理发育成熟
营养需要
能量:男(2500-2250) 女(2000-1800)
蛋白质:12-15%(优质蛋白:40-50%)
脂类:25-30%
碳水化合物:50-65%0
膳食原则
膳食多样化
平衡膳食,避免盲目节食
不吸烟,不喝酒
中、老年期的营养与膳食
生理特点
各种器官及生理功能衰退,出现各种疾病
营养需要
能量:男性每天100kcal , 女性每天1750kcal
蛋白质:占10-12%,不少于1.0g/(kgÅ
第三章 平衡膳食
膳食结构与膳食指南
中国人膳食指南
特殊人群膳食指南
中国孕妇,乳母
子主题
平衡膳食宝塔
应用
根据个体的能量水平确定食物的需要
依据食物同类互换原则调配膳食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养成习惯,长期坚持
节三,膳食调配和食谱编制
膳食调配
影响因素
进餐者的饮食习惯
季节、气候的变化
膳食的色、香、味、形和多样化
市场供应情况
原则
主副食调配
粗细调配
荤素调配
质地调配
色泽调配
食谱编制
目的
参考摄入量落实,按照营养需要摄入能量与营养素
根据不同人群对各营养素的需要,结合当地
指导有计划地管理膳食,有利于成本核算
依据
平衡膳食基本理论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
食物成分表
原则
根据对象的年龄,性别,劳动强度,经济状况,饮食习惯等
要以食物为基础
单家庭和进餐人员非单一构成时,要将进餐人折成标准人
子主题
子主题
第二章 膳食营养基础
营养素
蛋白质
元素组成
碳(50%-55%)。氢
脂类
分类
脂肪
类脂
生理功能
构成人体组织,参与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 占重10%-20%
供能和贮能 能量占20%-30%
提供必需脂肪酸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促进食欲及增加饱腹感
碳水化合物 [(多)糖类]
分类
糖
单糖
结构:含3-6碳原子
葡萄糖
果糖
最甜 不造成不刺激胰岛素分泌,不造成食后高血糖症,也不引起龋齿。
半乳糖
双糖
蔗糖
白糖
砂糖
红糖
冰糖
乳糖
麦芽糖
饴糖
糖稀
海藻糖
寡糖
异麦芽低聚寡糖
其他异(杂)寡糖
多糖
淀粉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变性淀粉
结构多糖
膳食纤维
生理功能
促进肠道蠕动
预防肠癌
预防胆结石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降低血糖
控制肥胖
食物来源
全谷类
坚果
水果蔬菜
参考摄入量
25-30g
纤维素
半纤维素
果胶
糖原
生理功能
供给能量
构成机体重要物质
节约蛋白质
抵抗酮的生成(抗生酮)
解毒保肝
增强肠道功能
改变食物的色香味形
食物来源
子主题
参考摄入量
占总能量50%-65%
纯糖:不超过10%
膳食纤维:成人25-30g/d
矿物质 mineral (无机盐/灰分)
常量元素
含量>体重的0.01%
需要量>100mg/d
钙 镁 钾 钠 磷 硫 氯
微量元素
含量<体重的0.01%
需要量<100mg/d
铁、锌、硒,碘,氟,铜、钼、锰、铬、镍,
特点
分布极不均匀
其含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存在拮抗与协同作用
具有剂量反应关系
生理功能
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
维持机体酸碱平衡
维持正常渗透压
人体内有些特殊的生理物质, 如血红蛋白,甲状腺素,需要铁,碘等矿物质的参与才能合成
Ca
营养学意义
促进某些酶的活性
参与血液凝固
构成骨骼和牙齿
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活动
参与调节激素的分泌
生理功能
缺乏
佝偻病、骨软化症骨质疏松
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加引起抽搐
影响凝血功能
影响血压调节
过多
增加肾结石危险性
抑制铁、镁。磷的吸收
降低锌的生物利用率
引起乳碱综合症
肌肉无力,食欲不振,多尿,嗜睡,头痛,恶心,呕吐,体重下降,肾绞痛,
吸收影响因素
促进因素
机体因素
Vd状况适宜
体力活动
膳食成分
乳糖,乳酸,蛋白质
抑制因素
机体因素
子主题
体力活动
膳食成分
膳食纤维
草酸、植酸
脂肪酸,酒精
制酸剂、糖皮质激素
来源
奶制品
参考量
成人800mg/天
磷
铁
生理功能
维持正常造血功能
参与体内氧的转运和组织呼吸过程
参与多种重要的生理过程和生化反应
来源
摄入量
成年男性RNI为12mg/d 成年女性RNI为20mg/d
分布
功能性铁
子主题
缺乏与过多
缺乏
铁减少期
红细胞生成
镁
子主题
碘
分布
含量:20-50mg
甲状腺组织:80%
骨骼肌,卵巢,肾,肺,淋巴结,肝,脑
生理功能
参与甲状腺素合成
调节能量代谢
促进蛋白质合成
促进神经系统发育
促进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
调节水电解质代谢
促进维生素代谢
摄入量
成人:120μg/d 孕妇:230μg/d 乳母:240μg/d
锌
生理功能
正常
酶的激活剂
促进生长发育和组织再生
促进食欲
促进性器官和性功能的正常发育
促进免疫功能
来源
硒
生理功能
常量
抗氧化作用(抗衰老)
维护心血管和心肌的健康
对有毒重金属有解毒作用
其他:增强机体抵抗力 促进生长发育 保护视觉器官 抗肿瘤作用
过量
致中毒
缺乏
克山病:心脏扩大心功能失代偿
大骨节病
来源
海产品
动物的肝肾及肉类
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
吸收,排泄
随脂肪经淋巴系统吸收,从胆汁排出
维生素A (视黄醇)
生理功能
1| 维持正常视觉功能
2| 促进上皮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3| 抗氧化作用
4| 抗肿瘤作用
5|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6| 维护正常生殖功能
7| 促进生长发育
缺乏
夜盲症干眼病
粘膜上皮细胞损害:角化-毛囊角化症
子主题
来源
动物内脏(肝脏)
鱼肝油
子主题
维生素D(钙化醇)
子主题
维生素E(生育酚)
维生素K(叶绿醌)
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B族
B₁(硫胺素)
B₂
B₆
B₁₂
叶酸
泛酸
维生素PP
生物素
胆碱
维生素C
子主题
水
第一章 营养护理
护士的营养工作内容
营养支持护理
肠内营养护理EN
适用于
经口摄食障碍
胃肠道疾病
胃肠道外疾病
肠内营养制剂
非要素制剂
混合奶:牛奶,鸡蛋,植物油,蔗糖,食盐
匀浆制剂:牛奶,瘦肉,鸡蛋,猪肝...
要素制剂
组件制剂
特殊治疗制剂
护理措施
保证
肠外营养护理PM
分类
完全肠外营养TPN
部分补充肠外营养PPN
适应症
食管、腹部外科手术后并发瘘,短肠综合症
急性重症胰腺炎、急性肾衰竭
放、化疗期间胃肠道反应比较重
严重感染,大面积烧伤
禁忌症:严重循环、呼吸衰竭,严重水电解质紊乱,肝衰
并发症
置管并发症
感染并发症
代谢并发症
营养制剂
葡萄糖溶液
脂肪乳剂
氨基酸溶液
水电解质
维生素、微量元素
肠外营养输入途径
周围静脉肠外营养支持
中心静脉肠外营养支持
颈外静脉穿刺置管
输液港:血管通道系统
年龄划分
中年:45-59
老年:≥60
浮动主题
子主题
能量系数
碳水化合物:16.7KJ(4Kcal)/g
蛋白质:16.7KJ(4Kcal)/g
脂肪:(37.6KJ(9Kca|) /g
供能占比
碳水化合物:50%-65%
脂肪:20%-30%
蛋白质:10%-15%
人体必需氨基酸
亮氨酸
异亮氨酸
赖氨酸
蛋氨酸
苯丙氨酸
苏氨酸
色氨酸
缬氨酸
蛋白质来源
肉类:(15%-20%)
蛋类:12%-14%
奶粉:25%-27%
鲜奶:1.5%-4%
豆类:20%-40%
大豆:36%-40%
坚果类;粮谷类:8%
蔬菜水果:1%
脂肪参考摄入量
成人:20%-30%
7-14岁儿童:25%-30%
2-6岁儿童:30%-35%
1岁婴儿:35%-50%
钙的食物来源
奶/奶制品
小虾皮
芝麻酱
海带
紫菜
大豆/及其制品
铁的食物来源
肝脏
全血
肾脏
瘦肉
鱼类
豆类
蔬菜
水果
子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