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论语》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育作用:庶,富,教 — 教育与经济
教育目标: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教育内容:文行忠信
教育原则:
1⃣️因材施教 (第一个提出:朱熹 第一个运用:孔子)
2⃣️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学思结合
教师观 :
温故而知新
为人师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孟子 性善论
教育目的:明人伦
教学原则:
循序渐进— 盈科而后进
因材施教— 教亦多术
荀子 性恶论—化性起伪
教育目的:大儒
学习过程:闻见知行(由感性到理性到行动)
学记 世界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被称为 “教育学的雏形”
教育作用:教育与政治—“化民成俗,其必有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教学原则:
1⃣️课内外相结合—藏息相辅: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2⃣️启发式教学: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3⃣️教学相长: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豫:禁于未发之谓豫——防患于未然
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及时施教,抓关键期
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学不躐等——循序渐进
摩:相观而善之谓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互相观摩
5⃣️长善救失: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师观:师道尊严
苏格拉底 产婆术(启发)
问答法:讽刺,助产,归纳和定义
美德是否可教
柏拉图 《理想国》
教育理想:哲学王
女子教育,早期教育
“寓学习于游戏”
亚里士多德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1⃣️《论灵魂》《伦理学》《政治学》(“教育事业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
2⃣️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特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
3⃣️教育阶段理论”—按儿童心理发展规律进行分阶段教学。
4⃣️教育的最高目的: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
昆体良 《论演说家的教育》
1⃣️西方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世界第一部教学法论著
2⃣️班级授课制萌芽
3⃣️重视家庭教育和早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