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学第八章 教学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八章 教学的思维导图,包括教学与教学过程、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等。适用于教资考试。
编辑于2023-03-15 18:40:54 湖北省第八章 教学
第一节 教学的概念
教学的概念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双边活动)
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教学的意义
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中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双基四育,个性创新
第二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
起始环节、先决条件
类型
个人备课
集体备课(最便捷,最有效)
三备
学生
教材
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材
教法
三计划
学期,课题,课时
上课(中心环节)
类型
教学任务
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
完成任务类型
单一课,综合课
教学方法
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
结构
组织教学
检查复习
讲授新教材(关键)
巩固新教材
布置课外作业
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
口诀:清明正当需注重和气
表达清晰 目标明确 内容正确 方法得当 板书有序 学生主体性(根本要求) 重点突出 结构合理 气氛热烈
作业的检查与批改(延续)
内容符合要求有代表性
分量适当难易适中度
要求明确规定完成时间
经常检查和批改作业
形式多样
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课外辅导(必要补充)
全体学生
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
信度
一致性程度
效度
有效性程度
效高高,信低低
难度
0.3-0.7
区分度
难度适中0.5,区分最好
口诀:背上作导科学
第三节 教学组织形式
个别教学制
古中国、埃及、希腊
最古老,古代常见
班级授课制
特点:班,课,时
中小学课堂教学主要形式
班级授课制的产生与发展
昆体良最早提出设想
艾斯拉莫斯最早提出班级这一概念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最早阐述
中国首先在京师同文馆实行
评价
优点:大面积培养人才,教师主导,发挥班集体的作用
缺点:不利于因材施教,主观能动性,教学形式不灵活
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
复式教学
辅助形式
个别教学和现场教学
最基本,应用最广泛
班级授课制的改造
分组教学制
外部分组
内部分组
有无打破年龄
设计教学法(完全否定班级授课制)
杜威首创 克伯屈推广
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
道尔顿制(部分否定)
帕克赫斯特
老师确定学习任务,学生自学
最早对班级授课制进行改造
贝尔-兰卡斯特制(道生制)
学生中的佼佼者去年幼或者学习差的学生
陶行知:小先生制
文纳特卡制
华虚朋
个别教学重视知识的培养;团体活动重视品德的培养
特朗普制
劳伊德·特郎普
大班、中班、小班结合,但管理麻烦
第四节 教学过程
基本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有关教学过程的理论
孔子
学-思-行
思孟学派
博学之 ,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荀子
闻-见-知-行
苏格拉底
讽刺,助产,归纳和定义
昆体良
模仿,理论,练习
夸美纽斯
感知-理解-练习
赫尔巴特
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杜威
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凯洛夫
感知,理解,巩固,运用
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凯洛夫)
主要矛盾:学生 vs 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口诀:贱贱领导娇娇
间接性和概括性
简捷性和高效性
有领导的认识
教育性和发展性
交往性和实践性
教学过程以认识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口诀:双主双经验,知思又知智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
实质教育论
赫尔巴特和斯宾塞
形式教育论
裴斯泰洛齐和洛克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双边性规律/互动性规律)
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教育性规律)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结构
激发学习动机
领会知识(中心环节)
感知教材
理解教材(中心)
巩固知识(必要环节)
运用知识
检查知识
口诀:机灵狗运茶
第五节 中学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我国常用的教学原则
口诀:梁启超寻思只因巩俐
直观性原则
口诀:滥用宣讲语言
要求:防止不当与滥用,选择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与讲解相结合,重视语言直观
启发性原则
口诀:主动思考多动手,发扬民主效果好
要求:学生主动性,独立思考,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
巩固性原则
口诀:理解各种知识
要求:理解的基础上巩固,重视各种复习,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
口诀:系统的矛盾好难
要求:系统性教学,注意矛盾,解决好重难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因材施教原则
要求:针对学生特点,采取措施,充分发展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口诀:阿联在乡下第三次训练运球技能
要求:知识联系实际,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第三次学习”(课后实践),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
量力性原则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
要求:了解学生发展,从实际出发,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
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要求:科学性,思想品德教育,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教学方法
言语传递为主
讲授法
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讲述(事实材料,文科)、讲解(公式、理科)、讲读(讲读练结合,语文英语)、讲演(归纳概念)(中学高年级)
讲授法是历史最悠久,使用最普遍的教学方法
谈话法(问答法)
教师主动性强
讨论法(高年级)
学生主动性强
读书指导法
直观感知为主
演示法
教师动手
参观法
现场教学
实际训练为主
练习法(中小学各科教学普遍采用)
不会到会
实验法
学生动手、因果关系
实习作业法
学以致用
实践活动法
引导探究活动为主
发现法
情感陶冶(体验)为主
欣赏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
第六节 教学评价
类型
按评价基准分类
相对评价
排名(与他人比)
绝对评价
分数(标准)
自身评价
按评价功能分类
诊断性评价 (前置评价)
教学前
形成性评价
教学中
总结性评价 (事后评价\终结性评价)
教学后
否采用数学方法
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
主客体不同
他人评价
自我评价
范围不同
单项评价
综合评价
第七节 教学模式
常见教学模式
范例教学法
理科,瓦·根舍因
抛锚式
探究-发现
有意义接受学习
掌握学习
传递-接受
我国中小学教学实践中较多采用
非指导性教学
社会互动教学模式
中心环节
学校工作
教学
上课
领会知识
理解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