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04 孟子、荀子的教育思想
孟子和荀子分别以"性善论"和"性恶论"为教育思想的道德基础.在教育方法上孟子强调由内而外,"反求诸己"的自我教育;而荀子强调外在的礼义教化,"隆礼","尊师"。
教育与人的发展,内容有人的发展概述、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意义。
15 现代教育家的教育探索,分别有:杨贤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晏阳初的乡村教育实验、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陈鹤琴的“活教育”探索、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和实践、杜威和陶行知的比较。
本图整理了新民主主义教育开端、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形成、革命根据地的干部教育、革命根据地的群众教育和学校教育、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的知识,欢迎学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孟子、荀子的教育思想
孟子
简介
“性善论,明人伦,大丈夫,施仁政。因材施教深自得,儒学正统为孔孟。”
思孟学派
性善论与教育作用
“性善论”内容
“性善论”特点
人类特有
人类学习结果
教育是人的必须
教育作用
对个人
扩充善性
对社会
国泰民安
“明人伦”教育目的
理想人格与修养学说
“大丈夫”理想人格
成为“大丈夫”的方法
持志养气
动心忍性
存心养性
反求诸己
主张因材施教、深造自得的教育思想
孟子教育思想影响
荀子
人物简介
“传六经,性恶论。闻见知行成大儒,尊师重道礼来塑。”
荀子与“六经”传授
“性恶论”与教育作用
性伪之分
性伪之合
化性起伪
以“大儒”为培养目标
大儒
教育目标特点
以“六经”为教育内容
“闻见知行”大综合教学方法
闻见
知
兼陈万物而中悬衡
虚壹而静
行
论教师(教师观)
重视教师的作用和地位
在师生关系上
对教师的要求
内发论与外铄论
不管哪一点都是片面的,应该是遗传、环境、主观能动性的三者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