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010—学校体育学—课余体育概述❤❤❤❤❤
学校体育学常考点、以及书上内容解析、编码,内容汇总了课余体育的地位与特点、课余体育的功能与价值、 课余体育的组织形式。
编辑于2023-03-29 07:24:28 湖南课余体育概述
1. 课余体育的地位与特点
1. 课余体育的地位
1. 课余体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
课余体育是学校课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不仅包括课内教育,而且还有课外教育。在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中,课外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课余体育已成为学校课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种组织形式。 课余体育活动是课外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和内容:课外教育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其内容丰富多彩,课余体育也是课外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和内容。与课外教育的其他形式和内容密切配合,积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共同完成学校课外教育的任务。 课余体育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重要内容和手段: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提出来的。而“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
2. 课余体育在现代体育中的地位
课余体育是实现现代学校体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就实现现代学校体育目的的途径而言,除体育课以外,还有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活动。体育课必须与课余体育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实现现代学校体育的目的,促进现代体育的发展。 课余体育是开展青少年儿童健身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青少年儿童是全民健身活动的重点实施对象,在学校广泛开展青少年健身活动,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是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是实现全民健身的重要目标之一。 课余体育是发现和培养运动后备人才的重要渠道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优秀运动后备人才的发现与培养,同样是学校体育责无旁贷的任务之一,这一任务则必须依靠学校课余体育才能得以实施。
2. 课余体育的特点
活动内容的广泛性和活动空间的广阔性:课余体育的内容丰富多彩,远远超出了体育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从环境优雅的校园到校外广阔的空间,从拥挤狭窄的家庭街道到空气清新的大自然中,到处都是体育活动的场所,处处可见进行课余体育活动的青少年儿童。 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活动方法的灵活性:课余体育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方法灵活多变。可以个人活动、小组活动、班级活动,也可以年级甚至全校的方式进行,还可以共同兴趣小组、各种学生社团等组织形式开展课余体育活动。 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和教师指导的辅助性:教师在课余体育活动中只起到指导咨询的辅助性作用,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才能,表现兴趣,发挥自己在体育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良好机会。 组织活动的法定性和学生参与的自愿性:学校课余体育活动是国家法规明文规定的必须开展的体育教育活动,具有法定活动的强迫性质。但课余体育中的绝大多数活动形式是属学生自愿参与的乐趣性很强的自主性活动。 参与对象的群众性和课余训练的精英性:课余体育中的大多数活动都体现出了参与对象的群众性。另外,课余体育中还有只有少数人参加的运动队训练,这些人也可指导和带动群众性课余体育活动。 体育课堂的延伸性和自成体系的独立性:体育课的学时有限,很难满足学生身心两方面对运动的需要。相对于体育课来说,课余体育具有自已的体系和自己相对的独立性。它并不是体育课直接的延伸,也并非纯粹是体育教育的“第二课堂”。
2. 课余体育的功能与价值
1. 课余体育的功能
1. 课余对个人的功能
健身: 课余体育能有效地促进青少年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健康水平 可以使青少年学生各器官系统机能方面发生良好变化,提高身体的机能和活动能力。 课余体育能有效地提高青少年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外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健美: 增进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美键康美主要是指在健康身体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的肤色、明亮的眼睛、充足的精力和体力。 塑造青少年学生的体形美和轮廓线条美一般指生长协调、四肢匀称。 养成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姿态美姿态美主要是指人在坐、立、走、跑等基本活动时的人体形态优美。 培养青少年学生身体动作美动作美主要是指在完成动作的协调性、准确性、灵敏性和有效性。 健心: 课余体育能有效地调节青少年学生的情绪:在地尽情地游戏、运动和竞赛,从而使紧张的生活得到了调节,郁闷的心情得到了解脱,低落的情绪得到了宣泄。 课余体育能有效地发展青少年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学生正是通过参加课余体育活动,充实了他们的课余生活,扩大了他们的活动领域,加强了人际间的交往,密切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了学生的特长,塑造了生动活泼的个性。 课余体育能有效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才能:课余体育,首先为学生的体育运动才能的发挥和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使青少年学生有机会发展体育运动的特长和爱好,从而弥补了正式课堂教学统一要求、以分数为衡量学生才能的惟一尺度的不足;
2. 课余活动对集体的功能
赋予角色地位,规范集体行为:课余体育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人际交流的特殊场所和条件,形成一个有着共同特点和需要的体育活动团体。 增强凝聚力,培养团队精神凝聚力:课余体育是维系一个团体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团队精神的培养有赖于凝聚力的增强。课余体育在增强凝聚力,培养团队精神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 形成校风校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满足青少年学生需要的学校特质文化。主要包括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校风校貌是校园文化各个方面建设成果的综合体现,校风校貌是重要的教育要素。
3. 课余活动对社会的功能
优化社会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体育作为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使社会生活更加健康向上,更加丰富多彩,从而优化和推动了先进的社会文化,促进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振奋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课余体育中的高水平竞技运动,是我国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运动竞赛所具有的群众性、国际性、竞争性、礼仪性和技艺性等特点,使体育成为传播价值观的理想载体,能激发起人们的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 活跃体育市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花钱买健康”已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消费新观念。课余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有力地促进了体育消费的发展。
2. 课余体育的价值
1. 课余体育活动价值的多元化
课余体育的多元化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现代教育和现代体育认识的不断深化,课余体育已远远超越了其体育课堂教育的补充和体育教育“第二课堂”的定位。相对于体育课来说,现代课余体育并不是体育课完全的延伸,它已经发展成为有着自己相对独立体系和领域的,具有教育、体育、文化等多元化价值的一种教育活动。 课余体育的教育学价值课余体育的教育学价值取决于课余体育的教育属性:学习和巩固体育的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培养现代人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素质,发展生动活泼的个性,提高人的运动能力,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才,促进人的现代化。 课余体育的体育学价值课余体育的体育学价值是由课余体育的体育属性:增强人的体质、增进人的健康、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养成科学合理的体育习惯、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等。 课余体育的文化学价值课余体育的文化学价值取决于课余体育的多重属性:它主要表现在从人类发展积累的优秀体育文化宝库中,精选出符合时代要求和学校教育要求的体育素材,通过青少年学生在课余的泛参与,丰富课余体育文化生活,发展校园体育娱乐和健身文化,弘扬课余体育的交际、愉悦、调整身心、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等精神。
2. 课余体育活动的价值取向
现代课余体育的价值取向,已经从过去的单一化取向发展为今天的多元化取向。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增进健康的目标、增强体质的目标、教养性目标、教育性目标、竞技性目标、娱乐性目标、人际交往的目标、促进个性发展的目标等。 现在学生对课余体育的多元化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消除紧张减轻疲劳、玩得高兴心情舒畅、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以及将来想当运动员等主要方面。
3. 课余体育的组织形式
1. 作息制度中规定组织形式
早操:早操是一种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通过早操可以使学生以清醒的头脑、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热情迎接一天的学习和生活,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课间操:课间操是安排在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进行的体育活动。课间操是我国中小学校最普遍、最有保障的一种课余体育活动形式,是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最重要措施。 大课间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原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班级体育锻炼:班级体育锻炼是以班为单位,或将学生分成若干锻炼小组,在班主任和体育教师的指导下,由班干部和锻炼小组长带领学生进行的一种经常性的课余体育活动。
2. 全校性课余体育活动
体育节、体育周:体育节是作息制度中体育活动以外的全校性课余体育活动的一种形式。一般可以结合有意义的节日或国际、国内重大的体育活动来安排,它一般是利用一个学习日开展的主题性体育活动,进行体育教育和锻炼活动。 体育周是集中利用一周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多种多样的体育教育活动,如体育知识讲座、体育知识竞赛、体育表演、体育比赛、体育游戏,以及各种形式的体育宣传等。 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课余体育竞赛分为多种形式,全校性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是学校经常开展的体育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如学校田径运动会、学校趣味体育运动会、校内各种运动项目和各种组织形式的体育比赛等。
3. 校外体育活动
(一)本校组织的校外体育活动:这是大多数学生经常参与的校外体育活动,更具有归属感和集体性。 (二)校外有关部门组织的体育活动:这是一部分学生参加的由校外有关部门组织的校外体育活动。一般由学校组队代表本校参加,如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体育竞赛; (三)家庭体育活动指以家庭为组织形式的,学生与家庭成员(主要是家长)一起进行的体育活动:这是体育社会化和家庭体育发展的结果。 (四)个人体育活动这是学生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里自发地进行的体育活动:个人进行体育活动的动力来源于学生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和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