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014—学校体育学—学校体育管理体制与法规❤❤❤❤
学校体育学常考点、以及书上内容解析、编码,内容汇总了学校体育管理机构、职能与方法、学校体育管理的主要内容、学校体育法规。
编辑于2023-03-29 07:26:02 湖南学校体育管理体制与法规
1. 学校体育管理机构、职能与方法
1. 学校体育的宏观管理机构与职能
学校体育的宏观管理机构:我国对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实行宏观管理的组织机构,主要是由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两大系统构成。 学校体育宏观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能: 国家教育部设置的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是国家教育部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实施领导和管理的职能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体育总局是国务院主管体育的行政部门,负责统一领导、协调、监督全国的体育事业。 省级以下的各级体育管理机构及其主要职能:省、地、市、县教委(教育局)均设有体卫处、科、股; 各级体育教研部门的职能:各级体育教研部、中心教研室,教育科学研究院、所(室)和地方体育科研室等 各师范院(校)、体育院(校)和教师进修学校(或教育学院)的体育系科,承担体育师资的培养、培训和进修工作。
2. 学校体育的微观管理机构与职能
1. 学校体育微观管理机构
学校体育的微观管理主要是指一所学校范围内的体育工作管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第二十四条规定:“学校应当由一位副校(院)长主管体育工作。” 第二十五条规定:“普通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规模较大的普通中学,可以建立相应的体育管理部门,配备专职干部和管理人员。”同时还对辅导员、班主任、学校卫生部门、总务部门、共青团、少先队等在学校体育工作中承担的责任作了简明的规定。 由此可见,学校体育工作应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协调发展的新人为总目标,组成以校(院)长为主要领导的、多层次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
2. 我国学校体育微观管理机构的职能
1. 校长的主要职能
根据上级党、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指示和学校总体工作的任务与要求,将体育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总体要求,审核批准学校体育工作计划,通过校务会议决策有关体育工作的重大问题。 重视学校体育的宣传工作,并认真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精神。 切实加强体育教研部(室、组)的管理和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重视体育教师政治、思想、业务等素质的提高,尊重体育教师的艰苦劳动和成果。 协调理顺校(院)行政部门和各级组织的关系,落实好它们在学校体育工作中所承担的责任,要求并督促它们完成对学校体育工作应做的各项行政事务和保障工作,关心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切实保证体育经费。
2. 教研部的主要职责
(1)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示和学校工作计划与要求,制定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和必要的规章制度,提请校(院)长审批,定期向校(院)长汇报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2)审批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和其他各类工作计划,合理安排每位教师的上课时数和其他教学训练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执行情祝。 (3)组织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相关体育教材,以教学内容和教法研究为主,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搞好集体备课和观摩教学,开展评教评优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4)组织好全校学生的早操、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搞好课余体育训练和校内体育竞赛工作,筹备组织参加校外体育竞赛活动。 (5)协同校卫生室(校医室)积极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卡片,积累资料,掌握与研究学生身体变化的信息,向学校提出改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意义和建议。 (6)协同总务(财务)部门搞好体育场地、设备、器材的建设、维修、购置、使用和保管工作。购置必需的专业图书资料,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7)做好体育的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培养体育骨干,活跃校园体育文化生活。
3. 体育教师的主要职责
(1)认真学习和领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更新教育观念,刻苦钻研业务,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2)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体育教学计划,认真钻研教材、改进教法,加大力度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力争上好每一节体育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切实组织好早操、课间操和班级体育锻炼,槁好运动队课余体育训练和校内外各项竞赛活动,以及其他各种体育活动,使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密切结合,全面实现学校体育目标。 (4)协助校卫生室(校医室)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工作,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及时了解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的健康。 (5)做好体育宣传工作,积极培养学生体育骨干和积极分子,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6)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管理等方面的科学研究。
3. 学校体育管理的依据与方法
学校体育管理的依据:学校体育管理必须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国家各时期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依据《体育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国家有关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法规及学校工作规划等,对学校体育实行系统管理。 学校体育管理的方法:学校体育管理方法是指为达到学校体育管理目标而采用的管理手段或途径。学校体育管理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政策法规管理法:学校体育管理的政策法规管理法是指运用国家各种有关学校体育的法令、条例、决议、规章制度等来管理学校体育的方法。 行政管理法:学校体育管理的行政管理法是指,运用行政组织的职能与手段,对各级学校体育实施管理的一种方法。 目标管理法:学校体育管理的目标管理法是指,依据学校体育工作有关规划及计划,科学确定出一定阶段的工作目标并通过实施、检查达到目标的一种方法。 评估与奖惩法:学校体育管理的检查评估与奖惩法是指,不断地对完成学校体育工作目标的程度进行监督、控制,并针对完成情况采取奖励或惩罚的方法。
2. 学校体育管理的主要内容
1. 体育课程管理
在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中,国家、地方、学校三级所履行的职权不同。 教育部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制定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多门国家课程标准,积极试行新的课程评价制度。 省、市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省实施国家课程的计划,规划地方课程,报教育部备案并组织实施。经教育部批准,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单独制定本省范围内使用的课程计划。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体育课程。 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既有利于国家的公关管理和指导,也有利于地方和学校实施课程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从而真正体现课程实施同一性与灵活性的结合,这对中小学体育与健康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体育教学管理
一、体育教学计划的管理: (1)一是对制定体育教学计划的管理 (2)二是对实施体育教学计划的监督和调控 (3)三四对执行体育教学计划状况的评估 二、体育课堂的管理工作主要有: (1)确定编班方式与班额 (2)编制课表 (3)制定课堂常规 (4)备课与上课 (5)体育课成绩管理 三、体育教学质量评估类型 (1)领导评估 (2)专家评估 (3)校际评估 (4)单位自我评估 (5)受教育者评估 四、课余体育的管理 (1)大学课余体育管理方式 (2)中学课余体育管理方式 (3)小学课余体育管理方式
3. 课余体育管理
在管理方式上根据学校的体育设施条件、学生的年龄特征、课余时间的长短等特点有所不同。 (1)大学课余体育管理方式:大学的课余体育管理应以大学生的自觉性为中心,体育教师不宜过多直接参与管理,应通过协助制定课余体育活动计划,建议锻炼方式方法,提供必要的技术辅导和场地器材,以及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等途径实施间接地管理。 (2)中学课余体育管理方式:中学进行余暇体育管理,应采取半自主调控形式。既强调学生个体的主动性,又通过竞争性、娱乐性、集体性、时代感强的运动竞赛提高学生的锻炼兴趣与积极性。利用集体的成就和竞争促进个体的自觉锻炼,确保课余体育活动的正常进行。 (3)小学课余体育管理方式:小学阶段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制定计划,根据集体活动统一选择体育活动的内容和方法,管理中教师应起主要作用。
3. 学校体育法规
1. 一、学校体育法规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执行,将教育纳人了法制的轨道,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普及进人了一个新阶段。 《两个条例》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全面管理,促使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管理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 《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及《全民健身计刻纲要》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学校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督促全体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具体措施与制度。 这些法规对深化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改革,推动我国学校体育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战略意义。
2. 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两个条例的意义: 1.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2.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3.从简单的职能管理走向科学、规范化管理。 4.有利于提高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质量。 5.加快了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改革。
3. 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意义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也是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颁布实施,其目的就在于使学校和广大的学生以及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健康水平,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上好体育课,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进而全面增进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