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青少年成长阶段矛盾冲突事件
本图整理了一年级到高三的青少年成长阶段中的相关心理特征、教育目标、习惯、矛盾冲突事件等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精力管理的思维导图,管理精力是高效的关键,全情投入和最优表现取决于我们调动精力的能力,一起来看看吧。
《边游戏,边成长》的思维导图,内容涵盖 对游戏的认知、游戏与成长、家长可以做些什么,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启发。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青少年成长发展
一年级
心理特征:小学生活新鲜好奇,好奇,好动,喜欢模仿
教育目标:适应、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孩子愉快的学习
培养独立自主、热爱学习的好习惯
适应、学习兴趣、习惯
二年级
心理特征:培养自信心关键期,情绪不稳定,自控力不强
教育目标:及时对不良行为进行矫正,培养学习兴趣
习惯培养以及基础知识的把握
行为矫正、学习兴趣、习惯、情绪控制、自控
三年级
心理特征:情感变化的转折期,情绪外漏,浅显且不自觉
学习与人际交往中,情绪控制能力有限
教育目标:交往范围的扩大,家长陪伴引导及时纠正马虎,磨蹭等习惯
人际关系、情绪控制、行为矫正
四年级
心理特征:10-11岁成长的关键期,从被动向主动转变,辨别能力有限
教育目标:及时帮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的验算、书写、检查习惯
通过教育,激发自然社会的探索和求知欲望
习惯、思维训练
五年级
心理特征:竞争意识增强,对优秀的学生产生敬佩,独立能力增强,自发小团体,不轻易追捧,自控能力增强
教育目标: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自我意识发展
主动学习,迎接挑战
学习、自控、态度
六年级
心理特征:青春期早期进入,自主意识强烈,批判眼光看待事物,有时会对家长干涉进行反抗抵制,初步形成性格和价值
教育目标:家长密切关注心理变化,健康心理发展,逐步为小升初准备,对心仪学校考试范围特点进行了解
性格、价值观、学习
初一
心理特征:少年期,身体发育知识经验以及心理品质仍然存有小学生的特点,顺利时盲目自满,挫折时产生自卑从众,不想让大人管,学习和生活遇到困难,希望得到帮助
教育目标:关注适应性,环境、教学方法、生活节奏都需要适应、帮助孩子适应新学习生活;养成学习习惯,重视养成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养成正确的方法;重视基础知识,重视概念的学习,剖析、应用,基础巩固
抗逆力、学习、适应、习惯、自信
初二
心理特征:身体出现变化,心理生理发展不平衡,不同的对抗情绪出现,表面上表不在乎,从众心理较重,既想标新立异,又担心脱离群体
教育目标:引导认识爱情,青春期性成熟产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促进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引导认识爱情处理好对异性的好感,正确引导;重视沟通,青春期逆反,了解沟通心理变化;鼓励孩子迎接挑战承上启下的关键期学习任务压力替阿达,鼓励提前预习迎接挑战。
同一性、情绪、自我意识、学习、压力
初三
心理特征:独立性获得发展,喜欢和老师平等的讨论问题,更加自由独立的组织开展活动,成人感更加明显,自尊心增强,渴望和老师家长的尊重和理解
教育目标:紧追不舍,给中考溜足够的时间,及时复习,解决问题
查漏补缺,初中已经完成三分之二,有计划的对薄弱的只是进行重点突破,查漏补缺
压力调节,专业人士进行帮助
独立、自尊、学习、压力
高一
心理特征:身体迅速发育,自我意识明显增强,高中生以及心理行为上的强烈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外部表现不明显
教育目标:重视高一,成就高考;发现漏洞及时弥补,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不要影响其他知识的联系和运用;成绩波动,正确看待,适应了讲课方式就可以看待成绩波动
自我意识、学习、压力、情绪
高二
心理特征:偏科,孤独感和焦虑感较强,容易出现茫然,遇到挫折容易自我打击产生自我焦虑怀疑
教育目标:均衡发展,提前备考,强化基础
学习、情绪、抗逆力
高三
心理特征:社会意识成熟,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心理上出现信心型,迷茫型与放弃型:
信心型:思想上明确目标远大理想,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历次考试成绩稳定
迷茫型:思想上渴望考上理想大学,但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不恰当,成绩有波动,对前途感到迷茫
放弃型;基础很差,经过努力成绩没有进步,学科不平衡,大学没指望的误区
教育目标:家长调节自己心态的同时,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切勿因为自己的焦虑影响到孩子,给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重视孩子的营养健康
价值观、人生观、学习、抗逆力、情绪
策略
心理咨询建议,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应做到以下几点: 1、多听,少说,与朋友交谈,与朋友说话, 2、与时俱进,学会微信,脸书,这样才能与孩子有共同语言; 3、创造与孩子交谈的机会,如开车,吃饭; 4、聊天时不要预先设定话题; 5、挑选出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与其交谈; 6、身教胜于言传; 7、换位思考,尊重孩子的隐私权; 8、及时表扬和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
亲子冲突
命令式冲突【不顾及实际感受,没有适当过渡,立刻执行式】
使用强制命令迫使孩子屈服:“快把电视关掉,立刻回房睡觉!”
武断式冲突【武断的结论,自以为是,引起委屈和不满】
“哭什么哭!你肯定是和小朋友打架了。” “我没有打架!是小朋友把我撞疼了。”
威胁式冲突【说狠话,不仅不妥协反而逆反】
“下次你再和小朋友打架,就不许你回家!” “不回来更好,我去奶奶家!反正你们老是骂我。”
说教式冲突【重复说教,我行我素】
“告诉你多少次了,星期天晚上要早点睡。你看我上班又要迟到了。” “……”
无知式冲突【父母并非所有都知道,实现询问和倾听减少冲突】
“看你怎么画的老鼠!只有一只耳朵。” “动画片中有只老鼠就叫一只耳。”
斥责式冲突【不宜挫伤孩子自尊的方式】
“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回答,简直是笨猪!” “我不是猪,你才是猪!”
厌烦式冲突【不打击孩子的好奇好问】
“自己到一边玩去,我要做事情。每天都要问那么多的为什么!” 孩子悻悻地走开。
出气筒式冲突【不要拿孩子当出气筒】
“每次接你,都得挨老师的批评,你让妈妈的脸往哪儿搁?我怎么生出你这么个儿子!……” 孩子吓得不敢做声。
顶牛式冲突【毫不留情的指出问题】
“你在幼儿园又闯祸了。今天看我不教训你!” “你又要打我。老师说打人不是好孩子。”
不了解式冲突【尊重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
“你怎么每天都要翻抽屉里的东西,弄得乱七八糟!”
亲子冲突属于一种人际冲突。引发人际冲突的诱因是多种多样的, 当相互关联的人们在态度、动机、价值观或实际行动等方面存在不一致或不相容时, 人际冲突就发生了。可以将亲子冲突理解为在亲子交往中发生的, 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紧张、不和谐、敌视甚至斗争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