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抗变态反应药物
总结了药物化学关于抗变态反应药物的相关知识点,具体是组胺和组胺H1受体阻断剂的知识,有需要可下载取用。
合成抗菌药的思维导图,有磺胺类药物(二氢叶酸合成酶)及抗菌增效剂(二氢叶酸还原酶)、喹诺酮类(xacin)(革兰阴DNA回旋酶,革兰阳拓扑异构酶ⅳ)、抗结核病药、抗真菌药。
本图总结了药物化学中抗生素相关知识点,主要包括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于粘肽转肽酶)、四环素类抗生素(核糖体30S)、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核糖体30S) 抗结核首选等的特性、作用等等,很详细,值得看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抗变态反应药物
组胺
产生:是由组氨酸脱羧酶催化使组氨酸脱羧形成
受体
H1:过敏反应
分布:支气管、胃肠道平滑肌、其它组织器官。
激活:引起平滑肌收缩痉挛,毛细血管扩张,管壁通透性增加,腺体分泌增多,红肿。
H2:溃疡
分布:胃、十二指肠壁C膜
激活:分泌胃酸、胃蛋白酶
H3
分布:CNS(中枢神经系统)
组胺:作为递质,参与血压、心率和体温控制。
组胺H1受体阻断剂
第一代抗组胺药脂溶性较高,易于透过BBB产生中枢抑制和镇静的副作用,为了限制药物进入中枢提高药物对组胺H1受体的选择性,发展出了非镇静性组胺H1受体阻断剂,又称为第二代抗组胺药
非镇静性抗组胺药特点:引入亲水基团,提高对外周H1受体选择性
分类
乙二胺类
芬苯扎胺
氨基醚类
苯海拉明
茶苯海明(晕海宁、乘晕宁;)
为苯海拉明与8-氯茶碱(中枢兴奋药)形成的盐,克服嗜睡和中枢抑制副作用;
为常用抗晕动病药。
丙胺类:运用电子等排原理,将乙二胺和氨基醚结构中N,O用-CH-置换得到
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 s>r 右>左
能升华,溶于水、乙醇、氯仿味苦
作用苯海拉明相似,但嗜睡副作用小,也能适用小儿
也用在多种复方制剂和化妆品中。
三环类
盐酸异丙嗪
抗组胺作用比苯海拉明强而持久
镇静副作用较明显,所以为经典H1受体拮抗剂
氯雷他定(息斯敏)
阿司咪唑撤销后给予
为强效及长效H1受体拮抗剂
选择性地对抗外周H1受体,因而对中枢神经无抑制作用,为非镇静性H1受体拮抗剂。
哌嗪类
盐酸西替利嗪(非经典的代表) 左>右
作用特点即高效、长效、低毒
非镇静性。(易离子化,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哌啶类
此类为非镇静类H1受体拮抗剂的主要结构类型
药物
阿司咪唑
为强效、长效的H1受体拮抗剂。不易穿过血脑屏障,无中枢镇静作用
曾广泛应用也有心脏毒性,1999年撤市
咪唑斯汀(双重作用)
双重作用:组胺H1受体拮抗剂;抑制其它炎性介质的释放高选择性,强效、长效
不良反应极少,无显著的抗胆碱能样作用,对体重的影响极弱,特别是当剂量增加达推荐剂量的4倍也未发现明显的心脏副作用
主要代谢途径为在肝中的葡萄糖醛酸化,不经P450代谢,且其代谢物无抗组胺活性
过敏介质释放抑制剂(色甘酸钠)
过敏介质抑制剂(扎鲁司特)
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