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五章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儿童康复学第五章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内容有:发育指标延迟、全面性发育迟缓、发育性协调障碍、学习障碍、抽动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智力发育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欢迎大家学习。
编辑于2023-04-06 23:51:40 北京市第五章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定义
发育阶段起病
影响大脑生长发育
常常在发育阶段早期
多学龄前,可能损害个体社交、学校、职业功能
大部分患儿通过早期诊断、干预可以发展为正常儿童,
严重者通过积极干预也可提高生活质量
主要疾病
全面发育迟缓
发育性协调障碍
学习障碍
抽动障碍
智力发育迟缓
注意缺陷多动症
孤独症谱系障碍
第一节发育指标延迟
发育指标迟缓概述
DD定义
婴幼儿
运动、语言、认知中有一项标志性的发育指标
没有达到相应年龄应有的水平
DD包括
运动发育落后、言语发育落后、认知发育、睡眠模式落后
特点
暂时性、过渡性、症状描述性诊断
病情发展或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为脑性瘫痪、孤独症谱系障碍、遗传代谢等时不诊断DD
病因
出生时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母亲妊娠不良史、早产等为发育指标延迟的高危因素。
发育指标延迟临床特点
临床表现
运动,言语,认知等单一因素发育落后与同龄儿童发育水平
6周声音或视觉刺激无反应;3月无社交反应;8不会独坐
18个月不会走路说单字;2岁不会跑和说词语;3岁不能爬楼梯或用简单语句交流
睡眠模式发育
婴儿睡不足8个小时、啼哭、睡得太长,新生儿每天清醒时间不足2小时
运动发育迟缓依次为
竖头、独站、独走
粗大
精细
认知和社交
视、听感知发育迟缓,眼神不与人交流、不逗笑、笑不出声、不能认人、咿呀学语、不能大人交流
语言
18-36还不会爸爸妈妈
多运动发育迟缓居多,延迟2个月以上就可诊断
诊断
只有一项标志性的发育指标,没有达到相应年龄段应有的水平,
发育量表检查有一个能区或项目分值低于人均2个标准差,或者智力发育指数或运动发育指数低于70分。
两个能区是粗大和精细动作发育指标迟缓,而其他正常诊断运动发育指标延迟。
对于翻身和爬,如果其他运动发育正常,训练后随访,伴有其他发育延迟综合考虑。
鉴别诊断
全面发育迟缓GDD
具有运动加认知或社会适应能力两个以上发育指标延迟
智力发育迟缓
起始于发育期的障碍
在思维,社会和实践三大领域中认知功能损坏和适应能力两种缺陷
同时强调只有有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共同缺陷才能诊断。
低智商的患儿不能诊断为智力发育障碍。
脑型瘫痪CP
持续存在的导致活动受限的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症候群
由于胎儿或婴幼儿发育中的脑部非进行性损伤
伴有感觉,认知,交流、感知或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肌肉骨骼问题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发育落后,生理功能低下和特殊面容。
遗传遗传代谢病
明显发育指标延迟伴有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
发育指标延缓康复评定
量表评定
Gesell发育量表
判断小儿神经系统发育的完整性和功能成熟
具有发育诊断的作用
评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识别神经肌肉和感觉系统是否有缺损
检查是否存在发育异常
评估高危儿的神经发育情况
贝利婴幼儿发育量表BSID
0-3.5岁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
能在四个月内对脑瘫的严重神经学异常发育障碍做出可靠预测
痉挛-同步、不安运动缺乏
早期预测脑瘫
韦氏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
测试获得语言和操作分测验智商和总智商
3.5-6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评定
语法规则,语义、语言应用
1.5-6岁
具体内容
符号形式-指示内容关系
促进学习有关的基础性过程
交流态度
Hammersmith神经系统评定
颅脑神经功能评定
面容、眼睛、外形,听力,视觉,吸吮,吞咽
发育里程碑测试
竖头、坐、主动抓握、抬腿能力,翻身,爬,站,走
行为测试
意识状态,情绪状态,社会取向
主要体征
肌力和肌张力
肌力和肌张力偏低:部分有一次性双下肢肌张力轻微增高和尖足
发育反射
姿势反射
辅助检查
头颅影像学
运动发育指标延迟额叶脑外间隙增宽,脑室扩大、白质软化
听视觉脑干诱发电位
听视觉障碍
脑电图
有惊厥者排除癫痫
肌电图
肌力力肌张力很低,患儿排除脊髓性疾病,脊髓性肌萎缩
康复治疗
早期干预
定义
发育偏离正常或可能偏离正常的高危儿
有组织,有目的的综合性康复治疗
含义
早期
生命的早期或症状出现的早期;生后第一年极为重要,越早,效果越好
干预
根据发育规律组织的教育活动
利用触,视,听,本体感觉和前庭平衡觉
促进智能、运动发育,促进发育里程碑的获得
直接针对功能障碍和只应用于有选择的人群,
早期干预也包括预防
新生儿生后1个月内中枢神经系统很强的适应性和可塑性
可通过神经元替代原理补偿功能性障碍 生后后1-4个月开展早期物理治疗非常重要,防止肌肉挛缩和关节变形,阻止异常姿势的发展
早期干预的方法
认知训练
多感官刺激
视、触、听、嗅
运动训练
主要针对竖头、坐、站、走等大运动以及精细运动
言语与交流能力训练
治疗师目光平视,及时鼓励
训练内容舌操、口型,语音,言语,吞咽,交流互动
感觉统合训练
引导式教育
激发儿童兴趣,引导儿童学习动机,鼓励主动思考
游戏治疗
活动观察训练
观察人物进行反复主动的模仿训练
微笑伸舌点头面部表情变化
目标-活动-运动环境疗法
基于现代运动学习原理
以家庭为中心的康复治疗方法
预防和预后
预防
早期大范围的筛查;对有明显脑损伤的高危儿进行早期筛查、干预
预后
大多数良好,积极治疗发展正常儿童
部分进一步加重
第二节全面性发育迟缓
全面发育迟缓概述
定义
婴幼儿运动、言语、认知
2项或2项以上标志性发育指标没有达到相应年龄应有的水平
临床特点
临床表现
2项或以上标志是发育指标没有得到相应的年龄
暂时性、预后不确定性的
部分可发展的正常人
与遗传代谢相关
部分全面发育迟缓是遗传代谢病的早期表现
20%
共患病
10%患有癫痫;9%听觉障碍
诊断
5岁以下发育早期儿童
两项或以上标志性育没有得到相应年龄
年龄过小不能完成智力功能的系统性测试
发育量表测试结果指标低
高危因素
鉴别诊断
发育指标延迟
一项标志性发育里程碑
智力发育障碍
5岁后没有达到同龄发育水平,需进行智商和社会适应能力检测
脑性瘫痪
运动发育障碍,姿势发育异常,反射发育异常,肌张力异常
孤独症谱系障碍
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刻板行为
康复评定
量表
Gesell发育量表
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
0-3.5岁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
评估早产儿,婴儿,小婴儿
韦氏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
适用于Gesall发运量表,不能满足测试五岁前的患儿
SS
语法规则,语义,语言应用,适用于1.6-6岁儿童
Peabody运动发育评定量表
0~72个月
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的力量表,适用于6个月-15岁
10分正常
主要体征
肌力和肌张力
偏低
反射和姿势发育
一般正常
辅助检查
头颅影像学
脑外间隙增宽,脑室扩大,白色软化、减少
听视觉脑干诱发电位
听视觉障碍
脑电图肌电图
有惊厥,除外癫痫
康复治疗
早期干预
以游戏为载体,让患儿在欢乐环境中主动接受训练,引导式教育法,活动观察训练,目标-活动-运动环境疗法
物理治疗
运动疗法
主动和被动,常应用Bobath疗法、Vojta疗法、神经就激活技术和任务导向性训练
物理因子疗法
作业治疗
改善,精细动作、语言、生活技能等发育迟缓的状况
药物治疗
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节疳脂
预防预后
预防
早期大范围的筛查,早发现异常,早诊治,提高预后;对明显脑损伤的高危儿要进行早期筛查干预
预后
部分积极治疗,发展正常;
第三节发育性协调障碍
发育性协调障碍DCD概述
定义
运动能力和运动协调能力的不足
日常生活能力和学习成就受到影响
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笨拙儿童综合症,发育性运用障碍,运动技能障碍,运动失调的
不治疗会持续终身
发育性协调障碍临床特点
主要表现
运动技能获得困难
主要是粗大、精细
感觉运动协调障碍
视觉空间信息处理过程障碍
体位控制和平衡能力障碍
学习新运动技能困难
处理问题的计划策略障碍
共患病
注意缺陷多动综合症;学习障碍;语言发育迟缓;情绪行为问题
诊断
运动协调能力的获得和执行低于正常人,伴有显著的运动发育里程碑落后,运动技能和书写能力障碍
协调能力障碍,影响生活、学业,工作、娱乐
发育早期出现
运动技能的障碍,不能用其他疾病来解释
鉴别诊断
脑性瘫痪
运动障碍、姿势异常、肌张力和肌力改变、反射异常
肌营养不良
进行性下肢无力,肥肠肌肥大
肌电图显示肌肉源性损害,肌活检和基因检测可确诊
脊髓性肌萎缩
Ⅰ
全身瘫痪,肌力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消失伴有舌头的震颤
Ⅱ
对称性双下肢瘫痪
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受损
康复评定
量表
发育性协调障碍问卷;儿童发育协调障碍评估工具;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测试
运动协调性评定
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轮替动作;闭目难立征
辅助检查
头颅影像学和脑电图均可正常; MRI弥散张量成像技术
康复治疗
概述
以任务为导向性的干预方法
以过程为导向的干预方法
包括感觉统合训练,本体感觉训练和知觉动作训练
生态干预法
共患病的治疗
家长学校的参与
心理干预
预后预防
预防
加强围产期保健;加强幼儿期的粗大、精细运动、平衡和协调能力的训练,早发现早干预
预后
80%预后就好,20%较差;是肥胖和冠心病的高因素;合理的康复干预,有效改善以后
第四节学习障碍
学习障碍概述
定义
听、说,写、推理以及数学能力获得和使用方面
明显障碍的多种异源性失调的综合症
学习障碍临床特点
分型
阅读障碍
字母辨认、拼读障碍,阅读理解障碍和流畅性的障碍
伴有言语,运动及其他方面延迟
数学计算障碍
计算障碍和解决问题障碍
书写表达障碍
书写、拼图、写作障碍
非言语学习障碍
视觉组织障碍、动作协调,社会技能、执行功能障碍
诊断
学习和使用学习技能困难
至少存在以下1个症状,持续至少6个月
阅读困难
书写表达困难
数学困难
受累学习技能在字和量上低于个体生理年龄所期望达到的水平
学习困难始于学龄期
不能用其他疾病来解释
康复评定
量表
学业成绩测量量表
学习障碍筛查量表
学习障碍评价量表
神经心理测试
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测试
辅助检查
CT
阅读障碍两侧面积多呈对称性大脑结构异常
康复治疗
原则
心理治疗和特殊教育训练为主,药物为辅
学习方法和能力训练
视听觉训练
视听觉识别训练;划消训练,注意力训练,记忆,思维概括,概念形成训练
运动能力训练
主要问题是基本学习能力不足
包括视知觉能力,语言能力,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以及多动注意缺陷的行为
通过操作训练,有利于手眼脑的动作协调,提升注意力力和反思能力,通过提问的方式,代偿不足,使用鼓励机制,调动情绪和学习动力
特殊教
心理行为干预
感觉统合治疗
药物
促进脑功能和智力发育的药物
预防和预后
预防
早期预防早期干预
预后
50%以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减轻
15~30%可能继发品障碍和反社会行为
第五节抽动障碍
概述
抽动障碍
起病儿童时期
以抽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病因
遗传
神经生化异常
脑结构和功能异常
免疫
心理、家庭
临床特点
根据病程长短分为
短暂性抽动障碍
持久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
面肌、声带抽动障碍
康复评定
诊断
抽动症状和共患病
体格检查
神经、精神检查
CT、MRI
心理行为量表测验
评估抽动严重程度
治疗
不要过度关注
靶症状治疗
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心理行为、教育干预、经颅直流刺激、经颅磁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深部脑刺激
第六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概述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儿童常见神经发育障碍疾病之一
持续存在且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为核心症状
可造成儿童学业成就、职业表现、情感、认知、社交多方面损害
原因
遗传
生物学
环境因素
临床特点
症状
核心症状
注意缺陷
多动
冲动
继发症状
学校困难
运动和感知功能障碍
品行
情绪
人际关系
起病时间
6岁以前
诊断
症状
注意缺陷、多动、冲动
12岁以前,持续6个月
必须跨越至少两种以上场合
具有负性影响证据
必须排除:智力障碍、孤独症、儿童精神分裂
评定
智力检测
学习能力评定
学习障碍筛查
注意评定
持续性操作任务
行为评定
感觉统合能力
治疗
药物
非药物治疗
行为矫正
正性强化、惩罚、消退法
认知行为
感觉统合
父母家长培训
运动疗法
预后
第七节智力发育障碍
概述
定义
智力障碍是指发育时期内
智力明显低于同龄儿童正常水平
同时伴有社会行为缺陷的发育障碍性疾病
只有智商和社会适应能力共同缺陷才能诊断
智力障碍病因
中毒及感染因素
脑的机械系损伤和缺氧
代谢、营养、内分泌等疾患
脑的先天性发育畸形
染色体畸变
临床特点
根据临床表现分类
轻度
50-69之间,心理年龄9-12岁
学习成绩差,能自理生活,无明显言语障碍
中度
35-49 6-9岁
不能适应普通学习、自理简单生活,需帮助,掌握生活用词,
中度智力障碍
20-34之间,心理年龄3-6岁
不能劳动和学习、生活不能自理、言语严重受损
极重度智力障碍
20以下,心理年龄3岁以下
社会功能完全丧失,不会逃避危险,言语功能丧失、生活不能自理
康复评定
智能测试
Gesell发育诊断
0-6岁,80及以上正常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适应行为量表
婴儿-初中生生活生活能力量表
儿童适应性行为评定
智力障碍儿童常见语言障碍类型
语言发育迟缓
发育器官功能障碍
康复治疗
训练原则
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早期康复
全面评估,全面康复,个体化
家庭学校社会参与
方法
物理治疗
作业
言语
前语言能力训练
诱导儿童产生无意识交流
训练向外界表达生理需要和情感
培养听觉敏锐度
引导音节
培养交际倾向
表达具体概念词
语言理解和表达
词组理解和表达
句子理解表达
感觉统合
特殊教育
轻度
特殊学校
中度
特殊学校
重度
训练基本生活能力
预后
预防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三级预防
第八节孤独症谱系障碍
概述
孤独症谱系障碍定义
以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和非言语交流障碍、狭隘兴趣、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
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病因
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
胎儿期病毒感染
免疫系统异常
临床特点
症状
起病时间
3岁前
社会交往障碍
交流障碍
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行为
伴精神发育迟缓、
诊断标准
各种情境下存在社会交流和社会交往缺陷,符合以下三项
社会——情感互动缺陷
社会交往非语言交流行为
发育水平相符的人机关系缺陷
行为方式、兴趣、活动内容狭隘、重复,至少符合以下两项
必须儿童早期出现
所以症状共同限制和损害日常功能
不用智力障碍、全面发育迟缓更好解释
康复评定
发育评定
丹佛(DDST)
Gesell发育诊断(GDDS)
贝利
心理学评定
智力评定
韦氏智力测试、斯塔福—比内智力量表、Peabody图片测试
适应能力评定
ASD评定
三级筛查程序
初级保健筛查
警示指标
6月后
不能逗笑
10个月
叫名字无反应,听力正常
12个月言语指令无反应,没有咿呀学医,手势语言,不能目光追随
16个月不说任何词汇,不理睬
18个月不能手指指物
24个月没有自发短语
录像分析方法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警示征象筛查表
一级筛查
简易婴幼儿孤独症筛查
二级筛查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
ASD诊断量表
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
心理教育评定量表
3-7岁孤独症
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
康复治疗
概述
教育和训练为主,药物为辅导
方法
教育和训练
原则
早期长程、科学系统、个体训练、家庭参与
干预方法
应用行为分析疗法
作业治疗
增加感官刺激
感觉统合训练
精细
ADL
结构化教学
图片交流交换系统
人机关系发展干预
早期干预
地板时光、文化游戏介入
其他干预
社交故事、语言训练、听觉统合训练
药物治疗
基本原则
权衡发育原则
0-6对以康复为主,不推荐药物
平衡药物副反应与疗效
单一、对症用药原则
逐渐增加剂量
家庭支持
预后
2岁以内的早期干预可以显著改善预后
言语障碍者,预后不佳
智力越低预后越差
伴有其他疾病预后差
第五章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定义
发育阶段起病
影响大脑生长发育
常常在发育阶段早期
多学龄前,可能损害个体社交、学校、职业功能
大部分患儿通过早期诊断、干预可以发展为正常儿童,
严重者通过积极干预也可提高生活质量
主要疾病
全面发育迟缓
发育性协调障碍
学习障碍
抽动障碍
智力发育迟缓
注意缺陷多动症
孤独症谱系障碍
第一节发育指标延迟
发育指标迟缓概述
DD定义
婴幼儿
运动、语言、认知中有一项标志性的发育指标
没有达到相应年龄应有的水平
DD包括
运动发育落后、言语发育落后、认知发育、睡眠模式落后
特点
暂时性、过渡性、症状描述性诊断
病情发展或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为脑性瘫痪、孤独症谱系障碍、遗传代谢等时不诊断DD
病因
出生时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母亲妊娠不良史、早产等为发育指标延迟的高危因素。
发育指标延迟临床特点
临床表现
运动,言语,认知等单一因素发育落后与同龄儿童发育水平
6周声音或视觉刺激无反应;3月无社交反应;8不会独坐
18个月不会走路说单字;2岁不会跑和说词语;3岁不能爬楼梯或用简单语句交流
睡眠模式发育
婴儿睡不足8个小时、啼哭、睡得太长,新生儿每天清醒时间不足2小时
运动发育迟缓依次为
竖头、独站、独走
粗大
精细
认知和社交
视、听感知发育迟缓,眼神不与人交流、不逗笑、笑不出声、不能认人、咿呀学语、不能大人交流
语言
18-36还不会爸爸妈妈
多运动发育迟缓居多,延迟2个月以上就可诊断
诊断
只有一项标志性的发育指标,没有达到相应年龄段应有的水平,
发育量表检查有一个能区或项目分值低于人均2个标准差,或者智力发育指数或运动发育指数低于70分。
两个能区是粗大和精细动作发育指标迟缓,而其他正常诊断运动发育指标延迟。
对于翻身和爬,如果其他运动发育正常,训练后随访,伴有其他发育延迟综合考虑。
鉴别诊断
全面发育迟缓GDD
具有运动加认知或社会适应能力两个以上发育指标延迟
智力发育迟缓
起始于发育期的障碍
在思维,社会和实践三大领域中认知功能损坏和适应能力两种缺陷
同时强调只有有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共同缺陷才能诊断。
低智商的患儿不能诊断为智力发育障碍。
脑型瘫痪CP
持续存在的导致活动受限的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症候群
由于胎儿或婴幼儿发育中的脑部非进行性损伤
伴有感觉,认知,交流、感知或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肌肉骨骼问题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发育落后,生理功能低下和特殊面容。
遗传遗传代谢病
明显发育指标延迟伴有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
发育指标延缓康复评定
量表评定
Gesell发育量表
判断小儿神经系统发育的完整性和功能成熟
具有发育诊断的作用
评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识别神经肌肉和感觉系统是否有缺损
检查是否存在发育异常
评估高危儿的神经发育情况
贝利婴幼儿发育量表BSID
0-3.5岁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
能在四个月内对脑瘫的严重神经学异常发育障碍做出可靠预测
痉挛-同步、不安运动缺乏
早期预测脑瘫
韦氏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
测试获得语言和操作分测验智商和总智商
3.5-6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评定
语法规则,语义、语言应用
1.5-6岁
具体内容
符号形式-指示内容关系
促进学习有关的基础性过程
交流态度
Hammersmith神经系统评定
颅脑神经功能评定
面容、眼睛、外形,听力,视觉,吸吮,吞咽
发育里程碑测试
竖头、坐、主动抓握、抬腿能力,翻身,爬,站,走
行为测试
意识状态,情绪状态,社会取向
主要体征
肌力和肌张力
肌力和肌张力偏低:部分有一次性双下肢肌张力轻微增高和尖足
发育反射
姿势反射
辅助检查
头颅影像学
运动发育指标延迟额叶脑外间隙增宽,脑室扩大、白质软化
听视觉脑干诱发电位
听视觉障碍
脑电图
有惊厥者排除癫痫
肌电图
肌力力肌张力很低,患儿排除脊髓性疾病,脊髓性肌萎缩
康复治疗
早期干预
定义
发育偏离正常或可能偏离正常的高危儿
有组织,有目的的综合性康复治疗
含义
早期
生命的早期或症状出现的早期;生后第一年极为重要,越早,效果越好
干预
根据发育规律组织的教育活动
利用触,视,听,本体感觉和前庭平衡觉
促进智能、运动发育,促进发育里程碑的获得
直接针对功能障碍和只应用于有选择的人群,
早期干预也包括预防
新生儿生后1个月内中枢神经系统很强的适应性和可塑性
可通过神经元替代原理补偿功能性障碍 生后后1-4个月开展早期物理治疗非常重要,防止肌肉挛缩和关节变形,阻止异常姿势的发展
早期干预的方法
认知训练
多感官刺激
视、触、听、嗅
运动训练
主要针对竖头、坐、站、走等大运动以及精细运动
言语与交流能力训练
治疗师目光平视,及时鼓励
训练内容舌操、口型,语音,言语,吞咽,交流互动
感觉统合训练
引导式教育
激发儿童兴趣,引导儿童学习动机,鼓励主动思考
游戏治疗
活动观察训练
观察人物进行反复主动的模仿训练
微笑伸舌点头面部表情变化
目标-活动-运动环境疗法
基于现代运动学习原理
以家庭为中心的康复治疗方法
预防和预后
预防
早期大范围的筛查;对有明显脑损伤的高危儿进行早期筛查、干预
预后
大多数良好,积极治疗发展正常儿童
部分进一步加重
第二节全面性发育迟缓
全面发育迟缓概述
定义
婴幼儿运动、言语、认知
2项或2项以上标志性发育指标没有达到相应年龄应有的水平
临床特点
临床表现
2项或以上标志是发育指标没有得到相应的年龄
暂时性、预后不确定性的
部分可发展的正常人
与遗传代谢相关
部分全面发育迟缓是遗传代谢病的早期表现
20%
共患病
10%患有癫痫;9%听觉障碍
诊断
5岁以下发育早期儿童
两项或以上标志性育没有得到相应年龄
年龄过小不能完成智力功能的系统性测试
发育量表测试结果指标低
高危因素
鉴别诊断
发育指标延迟
一项标志性发育里程碑
智力发育障碍
5岁后没有达到同龄发育水平,需进行智商和社会适应能力检测
脑性瘫痪
运动发育障碍,姿势发育异常,反射发育异常,肌张力异常
孤独症谱系障碍
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刻板行为
康复评定
量表
Gesell发育量表
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
0-3.5岁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
评估早产儿,婴儿,小婴儿
韦氏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
适用于Gesall发运量表,不能满足测试五岁前的患儿
SS
语法规则,语义,语言应用,适用于1.6-6岁儿童
Peabody运动发育评定量表
0~72个月
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的力量表,适用于6个月-15岁
10分正常
主要体征
肌力和肌张力
偏低
反射和姿势发育
一般正常
辅助检查
头颅影像学
脑外间隙增宽,脑室扩大,白色软化、减少
听视觉脑干诱发电位
听视觉障碍
脑电图肌电图
有惊厥,除外癫痫
康复治疗
早期干预
以游戏为载体,让患儿在欢乐环境中主动接受训练,引导式教育法,活动观察训练,目标-活动-运动环境疗法
物理治疗
运动疗法
主动和被动,常应用Bobath疗法、Vojta疗法、神经就激活技术和任务导向性训练
物理因子疗法
作业治疗
改善,精细动作、语言、生活技能等发育迟缓的状况
药物治疗
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节疳脂
预防预后
预防
早期大范围的筛查,早发现异常,早诊治,提高预后;对明显脑损伤的高危儿要进行早期筛查干预
预后
部分积极治疗,发展正常;
第三节发育性协调障碍
发育性协调障碍DCD概述
定义
运动能力和运动协调能力的不足
日常生活能力和学习成就受到影响
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笨拙儿童综合症,发育性运用障碍,运动技能障碍,运动失调的
不治疗会持续终身
发育性协调障碍临床特点
主要表现
运动技能获得困难
主要是粗大、精细
感觉运动协调障碍
视觉空间信息处理过程障碍
体位控制和平衡能力障碍
学习新运动技能困难
处理问题的计划策略障碍
共患病
注意缺陷多动综合症;学习障碍;语言发育迟缓;情绪行为问题
诊断
运动协调能力的获得和执行低于正常人,伴有显著的运动发育里程碑落后,运动技能和书写能力障碍
协调能力障碍,影响生活、学业,工作、娱乐
发育早期出现
运动技能的障碍,不能用其他疾病来解释
鉴别诊断
脑性瘫痪
运动障碍、姿势异常、肌张力和肌力改变、反射异常
肌营养不良
进行性下肢无力,肥肠肌肥大
肌电图显示肌肉源性损害,肌活检和基因检测可确诊
脊髓性肌萎缩
Ⅰ
全身瘫痪,肌力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消失伴有舌头的震颤
Ⅱ
对称性双下肢瘫痪
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受损
康复评定
量表
发育性协调障碍问卷;儿童发育协调障碍评估工具;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测试
运动协调性评定
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轮替动作;闭目难立征
辅助检查
头颅影像学和脑电图均可正常; MRI弥散张量成像技术
康复治疗
概述
以任务为导向性的干预方法
以过程为导向的干预方法
包括感觉统合训练,本体感觉训练和知觉动作训练
生态干预法
共患病的治疗
家长学校的参与
心理干预
预后预防
预防
加强围产期保健;加强幼儿期的粗大、精细运动、平衡和协调能力的训练,早发现早干预
预后
80%预后就好,20%较差;是肥胖和冠心病的高因素;合理的康复干预,有效改善以后
第四节学习障碍
学习障碍概述
定义
听、说,写、推理以及数学能力获得和使用方面
明显障碍的多种异源性失调的综合症
学习障碍临床特点
分型
阅读障碍
字母辨认、拼读障碍,阅读理解障碍和流畅性的障碍
伴有言语,运动及其他方面延迟
数学计算障碍
计算障碍和解决问题障碍
书写表达障碍
书写、拼图、写作障碍
非言语学习障碍
视觉组织障碍、动作协调,社会技能、执行功能障碍
诊断
学习和使用学习技能困难
至少存在以下1个症状,持续至少6个月
阅读困难
书写表达困难
数学困难
受累学习技能在字和量上低于个体生理年龄所期望达到的水平
学习困难始于学龄期
不能用其他疾病来解释
康复评定
量表
学业成绩测量量表
学习障碍筛查量表
学习障碍评价量表
神经心理测试
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测试
辅助检查
CT
阅读障碍两侧面积多呈对称性大脑结构异常
康复治疗
原则
心理治疗和特殊教育训练为主,药物为辅
学习方法和能力训练
视听觉训练
视听觉识别训练;划消训练,注意力训练,记忆,思维概括,概念形成训练
运动能力训练
主要问题是基本学习能力不足
包括视知觉能力,语言能力,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以及多动注意缺陷的行为
通过操作训练,有利于手眼脑的动作协调,提升注意力力和反思能力,通过提问的方式,代偿不足,使用鼓励机制,调动情绪和学习动力
特殊教
心理行为干预
感觉统合治疗
药物
促进脑功能和智力发育的药物
预防和预后
预防
早期预防早期干预
预后
50%以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减轻
15~30%可能继发品障碍和反社会行为
第五节抽动障碍
概述
抽动障碍
起病儿童时期
以抽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病因
遗传
神经生化异常
脑结构和功能异常
免疫
心理、家庭
临床特点
根据病程长短分为
短暂性抽动障碍
持久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
面肌、声带抽动障碍
康复评定
诊断
抽动症状和共患病
体格检查
神经、精神检查
CT、MRI
心理行为量表测验
评估抽动严重程度
治疗
不要过度关注
靶症状治疗
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心理行为、教育干预、经颅直流刺激、经颅磁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深部脑刺激
第六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概述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儿童常见神经发育障碍疾病之一
持续存在且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为核心症状
可造成儿童学业成就、职业表现、情感、认知、社交多方面损害
原因
遗传
生物学
环境因素
临床特点
症状
核心症状
注意缺陷
多动
冲动
继发症状
学校困难
运动和感知功能障碍
品行
情绪
人际关系
起病时间
6岁以前
诊断
症状
注意缺陷、多动、冲动
12岁以前,持续6个月
必须跨越至少两种以上场合
具有负性影响证据
必须排除:智力障碍、孤独症、儿童精神分裂
评定
智力检测
学习能力评定
学习障碍筛查
注意评定
持续性操作任务
行为评定
感觉统合能力
治疗
药物
非药物治疗
行为矫正
正性强化、惩罚、消退法
认知行为
感觉统合
父母家长培训
运动疗法
预后
第七节智力发育障碍
概述
定义
智力障碍是指发育时期内
智力明显低于同龄儿童正常水平
同时伴有社会行为缺陷的发育障碍性疾病
只有智商和社会适应能力共同缺陷才能诊断
智力障碍病因
中毒及感染因素
脑的机械系损伤和缺氧
代谢、营养、内分泌等疾患
脑的先天性发育畸形
染色体畸变
临床特点
根据临床表现分类
轻度
50-69之间,心理年龄9-12岁
学习成绩差,能自理生活,无明显言语障碍
中度
35-49 6-9岁
不能适应普通学习、自理简单生活,需帮助,掌握生活用词,
中度智力障碍
20-34之间,心理年龄3-6岁
不能劳动和学习、生活不能自理、言语严重受损
极重度智力障碍
20以下,心理年龄3岁以下
社会功能完全丧失,不会逃避危险,言语功能丧失、生活不能自理
康复评定
智能测试
Gesell发育诊断
0-6岁,80及以上正常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适应行为量表
婴儿-初中生生活生活能力量表
儿童适应性行为评定
智力障碍儿童常见语言障碍类型
语言发育迟缓
发育器官功能障碍
康复治疗
训练原则
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早期康复
全面评估,全面康复,个体化
家庭学校社会参与
方法
物理治疗
作业
言语
前语言能力训练
诱导儿童产生无意识交流
训练向外界表达生理需要和情感
培养听觉敏锐度
引导音节
培养交际倾向
表达具体概念词
语言理解和表达
词组理解和表达
句子理解表达
感觉统合
特殊教育
轻度
特殊学校
中度
特殊学校
重度
训练基本生活能力
预后
预防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三级预防
第八节孤独症谱系障碍
概述
孤独症谱系障碍定义
以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和非言语交流障碍、狭隘兴趣、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
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病因
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
胎儿期病毒感染
免疫系统异常
临床特点
症状
起病时间
3岁前
社会交往障碍
交流障碍
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行为
伴精神发育迟缓、
诊断标准
各种情境下存在社会交流和社会交往缺陷,符合以下三项
社会——情感互动缺陷
社会交往非语言交流行为
发育水平相符的人机关系缺陷
行为方式、兴趣、活动内容狭隘、重复,至少符合以下两项
必须儿童早期出现
所以症状共同限制和损害日常功能
不用智力障碍、全面发育迟缓更好解释
康复评定
发育评定
丹佛(DDST)
Gesell发育诊断(GDDS)
贝利
心理学评定
智力评定
韦氏智力测试、斯塔福—比内智力量表、Peabody图片测试
适应能力评定
ASD评定
三级筛查程序
初级保健筛查
警示指标
6月后
不能逗笑
10个月
叫名字无反应,听力正常
12个月言语指令无反应,没有咿呀学医,手势语言,不能目光追随
16个月不说任何词汇,不理睬
18个月不能手指指物
24个月没有自发短语
录像分析方法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警示征象筛查表
一级筛查
简易婴幼儿孤独症筛查
二级筛查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
ASD诊断量表
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
心理教育评定量表
3-7岁孤独症
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
康复治疗
概述
教育和训练为主,药物为辅导
方法
教育和训练
原则
早期长程、科学系统、个体训练、家庭参与
干预方法
应用行为分析疗法
作业治疗
增加感官刺激
感觉统合训练
精细
ADL
结构化教学
图片交流交换系统
人机关系发展干预
早期干预
地板时光、文化游戏介入
其他干预
社交故事、语言训练、听觉统合训练
药物治疗
基本原则
权衡发育原则
0-6对以康复为主,不推荐药物
平衡药物副反应与疗效
单一、对症用药原则
逐渐增加剂量
家庭支持
预后
2岁以内的早期干预可以显著改善预后
言语障碍者,预后不佳
智力越低预后越差
伴有其他疾病预后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