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组织学与胚胎学-软骨和骨
组织学与胚胎学软骨和骨,骨组织、骨膜和骨髓等组成,有支持、保护及构成关节参与身体的运动等作用,骨髓是血细胞生成的部位。
汉朝法治史,整理了立法活动、法律形式、行政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的内容,喜欢的可以点个赞收藏一下哟~
中国法制西周法制史,整理了立法活动、刑事法律制度的内容,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软骨和骨
软骨
组成
软骨组织及软骨膜
分类(软骨组织内所含纤维不同)
透明软骨
软骨组织
由软骨细胞和钙化的细胞外基质(即软骨基质)组成
软骨基质
成分
1、有机质:呈凝胶状,由基质和纤维组成
2、无机质:骨盐
纤维是交织分布的胶原原纤维,由Ⅱ型胶原蛋白组成
结构形式:骨板(骨基质中胶原纤维成层排列,且与骨盐等结合形成骨板)
软骨细胞
弹性软骨
纤维软骨
骨
组成和功能
骨组织、骨膜和骨髓等组成,有支持、保护及构成关节参与身体的运动等作用,骨髓是血细胞生成的部位
一、骨组织
是人体最坚硬的组织之一,由多种细胞和大量钙化的细胞外基质(即骨基质)构成
1、骨基质
由无机质和有机质组成,无机质又称骨盐,主要化学成分为Ca,P等,是钙化的细胞外基质
有机质包括大量胶原纤维和少量基质,由Ⅰ型胶原蛋白组成
骨板
骨基质中,胶原纤维规律的成层排列,且与骨盐晶体与基质紧密结合,构成骨板
同一层骨板内的纤维互相平行,相邻两层骨板的纤维互相垂直,骨组织内有血管穿行的管道
2、骨组织的细胞
骨祖细胞
位于骨组织边缘(表面)
形态
细胞小,呈梭形,细胞质弱嗜碱性
功能
骨组织生长和改建或骨折愈合时,骨祖细胞分裂活跃,分化为成骨细胞
成骨细胞
位置
分布于成骨活跃的骨组织表面
LM
①细胞体较大,立方形或矮柱状,细胞核大而圆,细胞质呈弱嗜碱性 ②细胞表面由许多细小突起
EM
大量粗面内质网,丰富的游离核糖体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
①成骨细胞合成和分泌胶原纤维和基质,形成类骨质
②当成骨细胞被类骨质包埋,便成为骨细胞
有骨盐沉积时,类骨质变为骨质;成骨细胞分化成为骨细胞
骨细胞
胞体位于骨陷窝内,胞体扁平
突起位于骨小管,突起较多
细胞较小,呈扁椭圆形,有许多细长突起,细胞器相对较少
作用
①骨陷窝与骨小管内含有组织液,可营养骨细胞并带走代谢产物
②骨细胞有一定的成骨和溶骨作用,参与调解和维持血钙平衡
破骨细胞
位于骨组织表面被吸收形成的小凹陷内
来源
多个单核细胞融合形成
胞体巨大,细胞质嗜酸性,含5-50个或更多的细胞核
①功能活跃的破骨细胞贴近骨基质的一侧有褶皱缘,电镜下为许多不规则且分支的指状突起
②褶皱缘周围的环形细胞质区稍隆起,富含微丝,缺乏其他细胞器,电子密度低,称为亮区
③褶皱缘深部细胞质含有大量初级溶酶体、吞饮泡和次级溶酶体
①形成溶骨微环境
功能活跃时,亮区紧贴骨基质表面,形成一道环形围堤,使褶皱缘成为封闭的溶骨微环境
②溶解吸收骨基质
二、长骨
由密质骨、松质骨、骨膜和关节软骨及骨髓等构成
1、密质骨
分布
骨干和骨骺的外侧面
结构
环骨板、骨单位和间骨板
环骨板
是环绕骨干外表面和内表面的骨板,分别称为外环骨板和内环骨板
外环骨板
厚,数层到十多层,较整齐
内环骨板
薄,仅有基层骨板组成,不甚规则
横向穿越内外环骨板的小管称为穿通管
骨单位
又称哈弗斯系统,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最多,是长骨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单位
由4-20层同心圆排列的骨单位骨板围绕中央管而构成,中央管与穿通管相通
间骨板
是原有的骨单位被吸收后残留的部分,呈扇形或不规则形
填充于骨单位之间或骨单位与环骨板之间
2、松质骨
位于长骨两端的骨骺和骨干的侧面
由大量针状或片状骨小梁相互连接形成的多孔隙网架结构。骨小梁由几层平行排列的骨板和骨细胞构成
3、骨膜
除关节面以外
长骨的外表面覆以骨外膜
骨外膜为致密结缔组织,较厚,可分为两层
外层含粗大的胶原纤维束,相互交织成网,有些纤维穿入外环骨板,称穿通纤维,将骨外膜固定于骨
内层结构疏松,纤维少,含骨祖细胞和小血管、神经等
在骨髓腔面、骨小梁的表面、穿通管和中央管的内表面覆以骨内膜
骨内膜较薄,由一层扁平的特殊骨祖细胞辅衬,纤维细而少
分布于骨髓腔面、骨小梁表面、中央管和穿通管内表面
由薄层结缔组织和一层扁平的骨祖细胞构成
保护和营养骨,其中的骨祖细胞参与骨的生长和修复
三、骨的发生
骨由胚胎时期的间充质发生,发生方式有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两种方式
一、骨组织的发生
间充质细胞→骨祖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
类骨质(钙化)→骨基质
骨组织形成
单核细胞 → 破骨细胞 → 骨组织吸收
二、膜内成骨
顶骨、额骨、锁骨、枕骨、颧骨等扁骨和不规则骨常以此方式发生
间充质→结缔组织膜→骨化中心(扩散)→骨小梁→初级骨松质→改建→骨密质
三、软骨内成骨
间充质→透明软骨→骨化(骨组织)
位置:四肢骨、躯干骨和部分颅底骨以此方式发生
以长骨为例
①软骨雏形的形成
间充质细胞密集,分化为透明软骨,称为软骨雏形
②骨领的形成
③初级骨化中心与骨髓腔的形成
④次级骨化中心与骨骺的形成
次级骨化中心出现在长骨两端的软骨中央(先骨化后形成次级骨化中心)
骨化从中央向四周呈辐射状进行,最后大部分软骨被初级骨松质取代,使骨干两端变成骨骺
骨骺通过改建,内部变为骨松质,表层变为薄层密质骨,关节面始终保留薄层透明软骨,即关节软骨
骺板:骨骺与骨干之间保留的一层软骨
四、骨的生长
1、骨的加长
骺板是长骨加长的基础。骺板的软骨细胞不断分裂增殖,生成新的软骨,依照上述骨干两端软骨内成骨的过程成骨,使骨加长
本质是通过骺板的不断生长并替换成骨组织实现
骨骺端到骨髓腔之间骺板分为四个区域
①软骨储备区:软骨细胞较小,分散存在,软骨基质嗜碱性
②软骨增生区:软骨细胞快速分裂
③软骨钙化区:软骨细胞肥大、逐渐退化死亡,强嗜碱性
④成骨区:成骨细胞在软骨基质表面成骨,形成过度型骨小梁,表面附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2、骨的增粗
骨干骨密质中形成骨单位
骨外膜和骨内膜的成骨细胞形成环骨板
由于骨单位相继形成、外环骨板的增厚及骨干内表面骨组织的吸收,骨干逐渐增粗,骨髓腔扩大
五、影响骨生长发育的因素
激素、维生素、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
四、关节
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相互作用,使骨组织不断生长改建
相邻骨细胞的突起形成缝隙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