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建筑史第四版-4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第四版-4宫殿、坛庙、陵墓的思维导图,一起来看它们的发展和案例吧。
编辑于2023-04-13 21:14:484.宫殿、坛庙、陵墓
宫殿
发展历程
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
茅草盖顶,夯土筑基
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
春秋战国时瓦才广泛应用于宫殿
宏伟前殿与宫苑相结合的阶段
秦统一中国后
宫与宫之间布置池沼、台殿、树木等,格局较自由,富有园林气息
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
(对比)汉、晋、南北朝都在正殿两侧设东西厢和东西堂,备日常朝会及赐宴等用,三者横列
三朝五门
三朝
外朝、治超、燕朝
天子五门
皋门、库门、雉门、应门、路门
诸侯三门
皋门、应门、路门
隋
广阳门,大兴殿,中华殿
纵向布列三朝
唐
含元、宣政、紫宸
轴线布置
北宋
大庆,垂拱,紫宸
地形限制,三殿前后不在同一直线上
发展趋势
1、规模渐小
汉长安长乐、未央两宫(6.6km²)(4.6km²)
唐长安大明宫(3.3km²)
明北京紫禁城(0.73km²)
2、宫中前朝部分加强纵向的建筑和空间层次,门、殿增多
3、后寝居住部分由宫苑相结合的自由布置,演变为规则、对称、严肃的庭院组合
案例
唐长安大明宫
前朝后寝布局
外朝
大朝——含元殿
十三间
龙尾道,呈S形盘上,坡道70m,共7折
治朝——宣政殿
燕朝——紫宸殿
内延
麟德殿
天子赐宴群臣、宰臣奏事、蕃臣朝见,观看伎乐等活动的重要场所
进深17间,面阔11间,面积约5000㎡
唯一一个进深大于面阔的?
明清北京宫殿
外朝
三殿
太和殿
供天子登基、颁布重要政令、元旦及冬至大朝会及皇帝庆寿等活动之用
重檐庑殿顶
中和殿
大朝前的预备室,供休息之用
攒尖顶
保和殿
殿试进士、宴会等用的保和殿
重檐歇山顶
共立于汉白石台基上,一律红墙黄琉璃瓦,色调鲜明
文华殿
太子读书,举行经筵讲学典礼和召见学士
清代增建文渊阁,庋(gui3)藏四库全书
武英殿
召见大臣议事之处
清朝康熙时,在此刻印书籍,使用铜板活字印刷,称为“殿本”
内延
乾清宫
皇帝正寝
交泰殿
坤宁宫
皇后所居
东西六宫,乾东五所、乾西五所
成就
北京故宫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在利用建筑群来烘托皇帝的崇高与神圣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在建筑处理上,以小衬大、以低衬高等对比手法突出主体,从而保证主要门殿的突出地位
屋顶体现等级尊卑
重檐庑殿
午门、太和殿
重檐歇山
天安门、太和门、保和殿
建筑细部装饰也有繁简高低之别
铜狮、龟鹤、日晷、嘉量等建筑小品和雕饰作为房屋尺度的陪衬物
以示皇权之神威
建筑色彩采用强烈的对比色调
金、朱、黄最高贵,用于帝王、贵族的宫室
青、绿,百官第宅可用
黑、灰最下,庶民庐舍只用这类色调
清沈阳故宫
清朝入关前的宫殿,具有满族色彩
前朝后寝制
陵墓
秦始皇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帝王埋葬规制和陵园布局的先例
地下墓室
商周时期出现了墓道、墓室、椁室以及祭祀杀殉坑
西汉以前
帝王、贵族用木椁作墓室
用木枋构成箱型椁室一至数层,内置棺
用短方木垒成墓的“黄肠题凑”,内置棺及葬品
西汉以后
石墓室
崖墓
石拱墓
石板墓
砖墓室
西汉中叶开始发展拱顶墓室
两拱相交形成穹窿顶
西汉末年就以出现
东汉
拱顶墓室成为墓室结构的主流
汉代砖拱技术特点
砖型多样
发展无模架施工
唐宋
广泛使用叠涩砌的穹窿顶,砖缝都成水平状,更便于无模施工
明清
墓室以三进为主,用石拱券结构
形成豪华地下宫殿
更讲究棺椁的密封和防腐措施
地上墓室
种类
地上陵台(覆斗方上)
因山为陵
宝城宝顶
历史
秦
秦始皇营骊山陵,大崇坟台
汉
汉因秦制,帝陵都起方形截椎体陵台,称方上,四面有门阙和陵墙
汉文帝霸陵,依山为陵,是历史上第一个依山凿穴为玄宫的帝陵
北宋
同汉
南宋
浮厝性质,极为简陋
用砖石将棺木四角垫高,离地三寸,暂不入土归葬
明
地下宫殿上起圆形坟称宝顶
适应南方多雨的地理气候,雨水下流不致浸润墓穴
墓穴用墙桓包绕称为宝城
南侧建方城明楼
明清帝陵坟丘前的城楼式建筑,下为方形城台,上为明楼,楼中立庙谥碑
陵园建筑历史
商
陵墓不起坟,深埋,墓顶可能有享堂
战国
战国中山王墓兆域图
最早的建筑总平图
汉
依袭秦制
设庙、寝两部分,仿宫中前朝后寝制
南朝
帝王陵墓神道两侧立碑、神道柱、麒麟或辟邪各一对
唐
因山为陵
宋
皇帝死后营陵,限时7个月,规模很小
明
继承唐宋传统旧法:因山为陵,陵区集中,神道深远,遍植松柏
陵体、祭祀建筑串联在轴线上
明十三陵合用一条神道,明代特有
清
大体沿袭明制,但各陵神道分立
后妃另建陵墓
案例
秦始皇陵(2km²)
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座人工坟丘
秦兵马俑&铜马车
汉武帝茂陵
营陵时间最长,殉葬品多至无法容纳
马踏匈奴
中国早期石刻艺术的杰作
汉宣帝杜陵
唐乾陵
开依山为陵为先河
依梁山而建
宋永昭陵
明十三陵
以永乐帝的长陵为中心
长陵祾恩殿9间重檐庑殿顶
永陵
7间重檐庑殿顶
其他陵
5间重檐庑殿顶
清昌陵
永陵
福陵
昭陵
昌陵
隆恩殿内大柱包金饰云龙,金碧辉煌
地面除槛垫石和中心石外,不用金砖,而用贵重的花斑石墁地,豪华富丽
排水系统十分讲究
马槽沟
除地宫、宝顶、内院、殿下有排水孔、排水沟外,还将院内院外的水联成一个相通的水路
坛庙
种类
祭祀自然神
强调受命于天,君权神授,神圣不可侵犯
社稷坛祭土地之神,设是五土之神,稷是五谷之神
五岳、五镇是山神四海、四渎是水神
明堂
皇帝于季秋大享祭天,配祀祖宗,朝会诸侯,颁布政令
朝廷举行最高等级的祀典和朝会的场所
以武则天在洛阳所建的“万象神宫”为最宏大壮丽
明堂辟雍
明堂指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辟雍即在明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
祭祀祖先
帝王祖庙称太庙
臣下称家庙或祠堂
先贤祠庙
孔子庙、诸葛武侯祠、关帝庙等
案例
北京天坛
祈年殿(大享殿)
平面正圆形,三重檐,园攒尖顶
外檐柱12根,代表12时辰;金柱12根,代表12个月;藻井口4个,代表四季
艺术原型是明堂
色调纯净统一,造型庄重典雅
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阶,朱红色柱枋槅扇,三层青色琉璃瓦
圜丘
坛壝
两周1m余高的矮墙,内壝圆,外壝方
仅区隔内外,不封闭空间
皇穹宇
储放昊天上帝神主之处
斋宫
供皇帝祭祀前夕斋宿之用
神乐署&牺牲所
备祭奠所用舞乐及祭品
北京社稷坛
坛三层,上铺五色土,象征东西南北中天下五方之土都归皇帝所有
东方青龙位用青土,西方白虎位用白土,南方朱雀位用赤土,北方玄武位用黑土,中心部分用黄土
拜殿&戟门
明初殿宇,构件加工精致,室内用彻上明造,梁架结构规整
北京太庙
太庙是宗法社会皇权世袭的重要标志
正殿
十一间,规格与太和殿相同,是最高等级的殿宇
明间与次间用金箔满贴柱梁、斗栱、天花,是少见的殿内装銮做法
寝殿
祧庙
太原晋祠
奉祀晋侯始祖叔虞而立的祠庙
圣母殿
供叔虞之母
宋代所留殿宇中最大的一座
殿身5间,副阶周匝,立面7阔间重檐歇山顶
鱼沼飞梁
曲阜孔庙
九进院落
前朝后寝
大成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