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四,婴幼儿心理的发展(P82)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是安徽师范大学自考本科 小学教育主考学科之一 本书共十四章 此为第四章婴幼儿心理的发展。
编辑于2023-04-18 10:59:36四,婴幼儿心理的发展(P82)
生理发展
身体
1.身高---婴儿出生后头几个月 平均增长三厘米 半岁以后平均1~1.5cm 2.体重---2~3月脊柱生理性弯曲 1~3岁骨骼继续骨化弹性大、易弯曲、耐力差
神经系统的发育
神经系统结构
脑——刚出生时脑重为成人脑的25%(先快后慢 神经纤维——髓鞘化 大脑皮层——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神经系统机能
1.大脑皮层兴奋机能增强 2.第二系统的形成与发展 2.1直接刺激-直接反应(七八个月,物品--物品) 2.2词的刺激-直接反应(八月以后,词语--物品) 2.3具体刺激-词的反应(一到一岁半,物品--词语) 2.4词的刺激-词的反应(一岁半后,词语的概括性) 3.大脑的侧化 4.利手的形成
主导活动的发展--游戏
解决婴幼儿心理发展矛盾的主要活动形式
种类:单人游戏、集体游戏 创造性游戏:幼儿通过自己创造性想象而形成的游戏,幼儿游戏的最高形式 教学游戏:结合一定的教学目的而编制的游戏,培养良好个性的最佳途径 活动性游戏:发展幼儿身体技能的一种游戏
发展:1.创造成分明显增强 2.独立性显著增加 3.计划性逐渐增强、组织形式日益复杂、内容更加丰富
个性
自我意识
发生标志:1.区分主体与动作是自我意识产生的起点 2.知道自己的名字是呼叫自己的信号--萌芽 3.掌握“我”--开始的标志
自我认识
名字的认识、 身体的认识--1.1.镜子阶段(0-10月)对镜子感兴趣 1.2.伙伴游戏阶段(11-17)对自己映像感兴趣 1.3.相倚性阶段(18-24)关注映像与外界事物的联系 1.4.自我认识阶段(18-24后)婴儿对自己的身体认识有质的飞跃
自我评价
轻信别人>独立评价 外部行为评价>内心品质评价 比较笼统评价>比较细致评价
自我调节
气质(P105)
托马斯三类型说:容易型、困难型、延缓型 巴斯、普罗敏活动特性说:情绪型、活动型、社交型、冲动型
性格
特点:活泼好动、好奇好问、自觉性差,易冲动、缺乏自信心,模仿性强 发展:母子关系在婴儿性格形成中起决定作用
加强幼儿思想品德教育 创造条件让幼儿多参加集体活动,塑造良好性格特征 给幼儿树立良好榜样
社会性
社会化
早期单纯社会化反应阶段(0-6) 社会情感联结建立阶段(7-24个月) 伙伴关系发展阶段(24-36个月)
同伴关系
满足婴幼儿归属、爱、尊重的需要 提供了学习他人行为的机会 是婴幼儿情感支持的一个来源
性别角色
性别恒常性发展
性别认同阶段 性别稳定阶段 性别一致阶段
性别角色认同的发展
意志(动作)
发展规律
从上而下(头到躯干) 由近及远(躯干到四肢) 由大到小原则(肌肉)
意义
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 为智力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扩展视野和认知范围 促进大脑功能的发展和完善
情绪情感
情绪
笑
自发性的笑(内源的笑 无选择的社会性笑 有选择的社会性笑)
恐惧
本能的恐惧(0岁) 知觉与经验想联系的恐惧(四个月左右) 怕生(6个月左右) 预测性恐惧(2岁左右)
情感
依恋
1.发展阶段:1.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0-3个月) 1.2.选择性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 1.3.特定的依恋阶段(6-两三岁) 1.4.目标调整的参与阶段(2-3岁) 2.依恋模式: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 矛盾型依恋、混乱型依恋
道德感
言语
婴儿
言语发生期(词出现前)
反射性发声阶段(0-3) 连续音节阶段(4-8) 模仿发音-说话阶段(9-12)
言语形成期(词出现后)
单词句阶段(1-1.5) 简单句阶段(1.5-2) 复合句阶段(2-3)
幼儿
语音逐渐完善,语言意识形成
4岁,培养儿童发音的关键期
词汇
词汇数量增加 词汇内容的不断丰富 积极词汇增加
内部言语的发展
大量出声的自言自语阶段 少量出声的自言自语阶段 内部言语阶段
想象
无意想象为主
有意想象随着年龄增长增加
1.想象的主题容易变化 2.想象有时与现实分不清 3想象中带有特殊的夸张性 4.以想像的过程为满足
幼儿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再造想象仍占优势
想象内容依赖成人言语描述或简单生活经验的模仿 两者都是具有直观性、具体性且想象形象贫乏零碎不完整,之间缺乏一定联系
思维
婴儿直觉思维为主,幼儿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
概念
1.概括的内容比较贫乏 2.概括的特征是非本质的 3.概括的内涵常不准确
判断和推理发展
1.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和表面进行联系 2.以主观经验或情绪作为依据 3.判断和推理的根据不充分
理解能力的发展
1.个别事物的理解到理解事物发展的关系 2.具体形象来理解事物到依据概念来理解 3.事物表面简单的理解到复杂深刻的理解 4.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到理解事物的辩证关系
记忆
1.无意识记效果好于有意识记效果 2.意义识记效果好于机械识记 3.随着年龄增长,长时记忆大于短时记忆 4.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
观察
目的不强,系统性差,持续时间短
知觉
形状知觉: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菱形>平行四边形
方位知觉:三岁辨上下,四岁辨前后,五岁以自身辨别方位
时间知觉:先认识时序的固性,然后认识时序的相对性
感觉
视觉
出生最初几周不能根据物体距离来调节视线 4个月大视觉调节功能接近成人 6个月大视敏度接近成人
听觉
心理发展
四,婴幼儿心理的发展(P82)
生理发展
身体
1.身高---婴儿出生后头几个月 平均增长三厘米 半岁以后平均1~1.5cm 2.体重---2~3月脊柱生理性弯曲 1~3岁骨骼继续骨化弹性大、易弯曲、耐力差
神经系统的发育
神经系统结构
脑——刚出生时脑重为成人脑的25%(先快后慢 神经纤维——髓鞘化 大脑皮层——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神经系统机能
1.大脑皮层兴奋机能增强 2.第二系统的形成与发展 2.1直接刺激-直接反应(七八个月,物品--物品) 2.2词的刺激-直接反应(八月以后,词语--物品) 2.3具体刺激-词的反应(一到一岁半,物品--词语) 2.4词的刺激-词的反应(一岁半后,词语的概括性) 3.大脑的侧化 4.利手的形成
主导活动的发展--游戏
解决婴幼儿心理发展矛盾的主要活动形式
种类:单人游戏、集体游戏 创造性游戏:幼儿通过自己创造性想象而形成的游戏,幼儿游戏的最高形式 教学游戏:结合一定的教学目的而编制的游戏,培养良好个性的最佳途径 活动性游戏:发展幼儿身体技能的一种游戏
发展:1.创造成分明显增强 2.独立性显著增加 3.计划性逐渐增强、组织形式日益复杂、内容更加丰富
个性
自我意识
发生标志:1.区分主体与动作是自我意识产生的起点 2.知道自己的名字是呼叫自己的信号--萌芽 3.掌握“我”--开始的标志
自我认识
名字的认识、 身体的认识--1.1.镜子阶段(0-10月)对镜子感兴趣 1.2.伙伴游戏阶段(11-17)对自己映像感兴趣 1.3.相倚性阶段(18-24)关注映像与外界事物的联系 1.4.自我认识阶段(18-24后)婴儿对自己的身体认识有质的飞跃
自我评价
轻信别人>独立评价 外部行为评价>内心品质评价 比较笼统评价>比较细致评价
自我调节
气质(P105)
托马斯三类型说:容易型、困难型、延缓型 巴斯、普罗敏活动特性说:情绪型、活动型、社交型、冲动型
性格
特点:活泼好动、好奇好问、自觉性差,易冲动、缺乏自信心,模仿性强 发展:母子关系在婴儿性格形成中起决定作用
加强幼儿思想品德教育 创造条件让幼儿多参加集体活动,塑造良好性格特征 给幼儿树立良好榜样
社会性
社会化
早期单纯社会化反应阶段(0-6) 社会情感联结建立阶段(7-24个月) 伙伴关系发展阶段(24-36个月)
同伴关系
满足婴幼儿归属、爱、尊重的需要 提供了学习他人行为的机会 是婴幼儿情感支持的一个来源
性别角色
性别恒常性发展
性别认同阶段 性别稳定阶段 性别一致阶段
性别角色认同的发展
意志(动作)
发展规律
从上而下(头到躯干) 由近及远(躯干到四肢) 由大到小原则(肌肉)
意义
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 为智力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扩展视野和认知范围 促进大脑功能的发展和完善
情绪情感
情绪
笑
自发性的笑(内源的笑 无选择的社会性笑 有选择的社会性笑)
恐惧
本能的恐惧(0岁) 知觉与经验想联系的恐惧(四个月左右) 怕生(6个月左右) 预测性恐惧(2岁左右)
情感
依恋
1.发展阶段:1.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0-3个月) 1.2.选择性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 1.3.特定的依恋阶段(6-两三岁) 1.4.目标调整的参与阶段(2-3岁) 2.依恋模式: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 矛盾型依恋、混乱型依恋
道德感
言语
婴儿
言语发生期(词出现前)
反射性发声阶段(0-3) 连续音节阶段(4-8) 模仿发音-说话阶段(9-12)
言语形成期(词出现后)
单词句阶段(1-1.5) 简单句阶段(1.5-2) 复合句阶段(2-3)
幼儿
语音逐渐完善,语言意识形成
4岁,培养儿童发音的关键期
词汇
词汇数量增加 词汇内容的不断丰富 积极词汇增加
内部言语的发展
大量出声的自言自语阶段 少量出声的自言自语阶段 内部言语阶段
想象
无意想象为主
有意想象随着年龄增长增加
1.想象的主题容易变化 2.想象有时与现实分不清 3想象中带有特殊的夸张性 4.以想像的过程为满足
幼儿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再造想象仍占优势
想象内容依赖成人言语描述或简单生活经验的模仿 两者都是具有直观性、具体性且想象形象贫乏零碎不完整,之间缺乏一定联系
思维
婴儿直觉思维为主,幼儿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
概念
1.概括的内容比较贫乏 2.概括的特征是非本质的 3.概括的内涵常不准确
判断和推理发展
1.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和表面进行联系 2.以主观经验或情绪作为依据 3.判断和推理的根据不充分
理解能力的发展
1.个别事物的理解到理解事物发展的关系 2.具体形象来理解事物到依据概念来理解 3.事物表面简单的理解到复杂深刻的理解 4.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到理解事物的辩证关系
记忆
1.无意识记效果好于有意识记效果 2.意义识记效果好于机械识记 3.随着年龄增长,长时记忆大于短时记忆 4.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
观察
目的不强,系统性差,持续时间短
知觉
形状知觉: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菱形>平行四边形
方位知觉:三岁辨上下,四岁辨前后,五岁以自身辨别方位
时间知觉:先认识时序的固性,然后认识时序的相对性
感觉
视觉
出生最初几周不能根据物体距离来调节视线 4个月大视觉调节功能接近成人 6个月大视敏度接近成人
听觉
心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