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九,学习概论 202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是安徽师范大学自考本科 小学教育主考学科之一 本书共十四章 此为第九章学习概论
编辑于2023-04-18 11:01:50九,学习概论
什么是学习
学习必须导致主体的某种变化 学习主体变化的保持是相对持久的 这种变化不同于那些发育成熟所导致的变化
学习凭借经验在主体身上产生比较持久的能力或倾向的变化
学习的分类
加涅
根据学习的情境水平低级到高级: 1.信号学习:经典条件反射 2.刺激-反应学习:操作性条件反射 3.连锁学习: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 4.语言联合学习:同上,不过是语言单位的连接 5.多重辨别学习:区分多钟刺激的不同之处,如戊、戌 6.概念学习:对刺激分类时,对同一类事物本质特性的认识 7.原理学习:概念关系之间的学习,如体积与温度的关系--热胀冷缩 8.解决问题教学:各种条件下应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种学习结果分类: 1.认知策略:调节自己认知活动的特殊认认知技能--写作策略 2.言语信息:能陈述用语言文字表达的知识--一星期七天 3.智慧技能:运用符号对外运作的技能--四则运算 4.动作技能:已经习得调节自身肌肉活动的技能--骑车、游泳 5.态度:指习得的,决定个人选择的内部状态--喜欢什么类型歌曲
布鲁娒(教育目标分类)
认知领域: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情感领域:接受(注意)、反应、价值的评价、组织、由价值或价值复合体形成的性格化
动作技能领域:知觉、定势、指导下的反应、机制、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作
潘菽
1.知识的学习,包括对知识的理解和感知 2.心智,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 3.技能和熟练的学习,主要指运动的、动作的技能和熟练 4.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奥苏伯尔
学习进行的方式——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机械学习、意义学习(命题学习、概念学习、符号学习)
彼得洛夫斯基
反射的学习(一定刺激和一定反应)
认知的学习(一定知识和一定行为)
感性学习、理性学习——(概念的学习、思维的学习、技能的学习)
比较重视动物学习与人类学习的差别 学习类别的逻辑形式上也比较严密 学习的逻辑形式上也比较严密
学习过程类型
加涅
加工系统——感受器、感受登记器、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反应器和反应生成器 执行控制系统——负责调解感受系统,使其选择恰当的信息给予记忆 期望系统——人的信息加工活动受目的指引
梅耶
班杜拉——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动机
影响学习的条件
内部: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学生的主动加工活动
外部:教师和教材提供的信息;教师的教学技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知识观
1.知识不是对现实纯粹客观地反映,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总解释、假设或 假说,他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发展。 2.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解决任何问题或活动都实用的方法 3.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与个体之外,尽管通过语言赋予了一定外在形式,但其真正的理解还是学习者以自身的经验背景建构起来的。
学习观
1.学习不是教师简单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的过程。 2.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3.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 4.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
学生观
1.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景中的。 2.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而是应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3.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
学习环境
1.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2.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 3.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和方法。 4.意义建构是学习的最终目标。
学习的认知理论
格式塔
1.学习是对问题情境的整体知觉和理解,一个东西不能通过研究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去理解。只有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才能理解。 2.学习的过程是顿悟而不是试误。
苛勒猩猩实验(顿悟)
在一定的停顿后,有错误行动转变为正确的行动。 正确的行动有一个良好的保持 正确的反应可以迁移。
布鲁纳——发现理论
学科的基本结构
基本:构成学科的主要内容 结构:基本内容之间有层次的联系 以及科学家对待这门科学的探索方法和态度
掌握理由
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容易掌握整个学科的具体内容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学科知识的记忆 ……,促进学习的迁移 早期学习科学的基本原理可以促进儿童的智慧发展
发现法
学习者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不仅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事物的行为。
作用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有助于提高智慧的潜力。 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探索方法。 有利于记忆。
应用
提出明确的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 协助学生收集解决问题的资料。 组织学生审查有关资料,得出应有结论。 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思维验证结论,最后解决问题。
奥苏贝尔——同化理论
有意义学习
有意义学习的过程指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的过程。
条件
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性。 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
学习的联结理论
观点: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是直接的,不存在中介 学习过程中要经过多次尝试和错误,才能找到正确的联结 强调强化在学习中的作用。
桑代克
尝试错误学说(试误说)——通过多次尝试,随着时间的流失,做出正确的反应时间更短,其实质就是刺激与反应建立联结
准备律——有机体对某些反应有所准备时 效果律——情境与反应之间可以改变的联结 练习律——包括使用律和失用律即强化和消退
巴浦洛夫 经典性条件反射
学习的中枢机制是建立暂时的神经联系
以具体事物即“第一信号”为条件刺激物的条件反射,称作第一信号系统 以词语即“第二信号”为条件刺激的条件反射,称作第二信号系统(人类特有)
斯金纳 操作性条件反射
强化是任何有助于集体反应频率、速度和强度增加的事件 强化是影响行为形成和改变的最重要因素
程序性教学
直线式程序 分支式程序(克劳德)
原则:设定目标、小步子前进、及时强化
班杜拉 社会学习理论
1.直接学习:个体对刺激做出反应并受到强化而完成的学习过程
2.观察学习
个体通过观察榜样在处理刺激时的反应及其受到的强化而完成的学习过程
注意过程:观察学习的第一个过程,受观察者特征、榜样特征及两者之间关系影响 保持过程:记住榜样行为,保持在记忆中 动作在现:将记忆中的动作观念转换为行为(中心环节) 动机过程:推动人行动的内部动力,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包括替代性强化、榜样强 化、直接强化
自我效能感
又称效能期待,个体对自己进行某一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主观判断
功能:决定人们对于活动的选择及对活动的坚持性 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影响人们在困难活动前的态度 影响新行为的习得以及行为的表现
培养途径:行为的成败经验 替代性经验 言语说服 情绪和生理状态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观
学习就是学习者发挥潜能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即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智力、探究自己的情感表达,学会与他人相处进行交往,阐明自己的价值感和态度,实现自己的潜能,达到最佳的境界
教与学中做到:尊重学习者,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相信学习者,相信自己教育自己 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必须是有感情的
九,学习概论
什么是学习
学习必须导致主体的某种变化 学习主体变化的保持是相对持久的 这种变化不同于那些发育成熟所导致的变化
学习凭借经验在主体身上产生比较持久的能力或倾向的变化
学习的分类
加涅
根据学习的情境水平低级到高级: 1.信号学习:经典条件反射 2.刺激-反应学习:操作性条件反射 3.连锁学习: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 4.语言联合学习:同上,不过是语言单位的连接 5.多重辨别学习:区分多钟刺激的不同之处,如戊、戌 6.概念学习:对刺激分类时,对同一类事物本质特性的认识 7.原理学习:概念关系之间的学习,如体积与温度的关系--热胀冷缩 8.解决问题教学:各种条件下应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种学习结果分类: 1.认知策略:调节自己认知活动的特殊认认知技能--写作策略 2.言语信息:能陈述用语言文字表达的知识--一星期七天 3.智慧技能:运用符号对外运作的技能--四则运算 4.动作技能:已经习得调节自身肌肉活动的技能--骑车、游泳 5.态度:指习得的,决定个人选择的内部状态--喜欢什么类型歌曲
布鲁娒(教育目标分类)
认知领域: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情感领域:接受(注意)、反应、价值的评价、组织、由价值或价值复合体形成的性格化
动作技能领域:知觉、定势、指导下的反应、机制、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作
潘菽
1.知识的学习,包括对知识的理解和感知 2.心智,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 3.技能和熟练的学习,主要指运动的、动作的技能和熟练 4.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奥苏伯尔
学习进行的方式——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机械学习、意义学习(命题学习、概念学习、符号学习)
彼得洛夫斯基
反射的学习(一定刺激和一定反应)
认知的学习(一定知识和一定行为)
感性学习、理性学习——(概念的学习、思维的学习、技能的学习)
比较重视动物学习与人类学习的差别 学习类别的逻辑形式上也比较严密 学习的逻辑形式上也比较严密
学习过程类型
加涅
加工系统——感受器、感受登记器、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反应器和反应生成器 执行控制系统——负责调解感受系统,使其选择恰当的信息给予记忆 期望系统——人的信息加工活动受目的指引
梅耶
班杜拉——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动机
影响学习的条件
内部: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学生的主动加工活动
外部:教师和教材提供的信息;教师的教学技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知识观
1.知识不是对现实纯粹客观地反映,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总解释、假设或 假说,他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发展。 2.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解决任何问题或活动都实用的方法 3.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与个体之外,尽管通过语言赋予了一定外在形式,但其真正的理解还是学习者以自身的经验背景建构起来的。
学习观
1.学习不是教师简单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的过程。 2.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3.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 4.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
学生观
1.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景中的。 2.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而是应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3.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
学习环境
1.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2.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 3.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和方法。 4.意义建构是学习的最终目标。
学习的认知理论
格式塔
1.学习是对问题情境的整体知觉和理解,一个东西不能通过研究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去理解。只有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才能理解。 2.学习的过程是顿悟而不是试误。
苛勒猩猩实验(顿悟)
在一定的停顿后,有错误行动转变为正确的行动。 正确的行动有一个良好的保持 正确的反应可以迁移。
布鲁纳——发现理论
学科的基本结构
基本:构成学科的主要内容 结构:基本内容之间有层次的联系 以及科学家对待这门科学的探索方法和态度
掌握理由
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容易掌握整个学科的具体内容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学科知识的记忆 ……,促进学习的迁移 早期学习科学的基本原理可以促进儿童的智慧发展
发现法
学习者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不仅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事物的行为。
作用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有助于提高智慧的潜力。 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探索方法。 有利于记忆。
应用
提出明确的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 协助学生收集解决问题的资料。 组织学生审查有关资料,得出应有结论。 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思维验证结论,最后解决问题。
奥苏贝尔——同化理论
有意义学习
有意义学习的过程指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的过程。
条件
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性。 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
学习的联结理论
观点: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是直接的,不存在中介 学习过程中要经过多次尝试和错误,才能找到正确的联结 强调强化在学习中的作用。
桑代克
尝试错误学说(试误说)——通过多次尝试,随着时间的流失,做出正确的反应时间更短,其实质就是刺激与反应建立联结
准备律——有机体对某些反应有所准备时 效果律——情境与反应之间可以改变的联结 练习律——包括使用律和失用律即强化和消退
巴浦洛夫 经典性条件反射
学习的中枢机制是建立暂时的神经联系
以具体事物即“第一信号”为条件刺激物的条件反射,称作第一信号系统 以词语即“第二信号”为条件刺激的条件反射,称作第二信号系统(人类特有)
斯金纳 操作性条件反射
强化是任何有助于集体反应频率、速度和强度增加的事件 强化是影响行为形成和改变的最重要因素
程序性教学
直线式程序 分支式程序(克劳德)
原则:设定目标、小步子前进、及时强化
班杜拉 社会学习理论
1.直接学习:个体对刺激做出反应并受到强化而完成的学习过程
2.观察学习
个体通过观察榜样在处理刺激时的反应及其受到的强化而完成的学习过程
注意过程:观察学习的第一个过程,受观察者特征、榜样特征及两者之间关系影响 保持过程:记住榜样行为,保持在记忆中 动作在现:将记忆中的动作观念转换为行为(中心环节) 动机过程:推动人行动的内部动力,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包括替代性强化、榜样强 化、直接强化
自我效能感
又称效能期待,个体对自己进行某一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主观判断
功能:决定人们对于活动的选择及对活动的坚持性 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影响人们在困难活动前的态度 影响新行为的习得以及行为的表现
培养途径:行为的成败经验 替代性经验 言语说服 情绪和生理状态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观
学习就是学习者发挥潜能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即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智力、探究自己的情感表达,学会与他人相处进行交往,阐明自己的价值感和态度,实现自己的潜能,达到最佳的境界
教与学中做到:尊重学习者,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相信学习者,相信自己教育自己 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必须是有感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