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四章:记忆
第四章:记忆的思维导图,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记忆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心理学第五章:思维与想象的思维导图,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的基础理论领域: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普通人在社会上通过实验生理和认知得到发展)
第二章:科学的心理观的思维导图,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四章:记忆
第一节:记忆概述
记忆的概念: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①由于记忆的存在,才有人类知识经验的积累; ②由于有记忆的存在,人们的心理过程才能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 ③由于有记忆的存在,人们的心理发展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如果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理解,则可把记忆的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分别比作为编码过程、存储过程和提取过程。这样就把记忆看作为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①识记相当于编码 ②保持相当于存储 ③再认或回忆相当于提取
记忆的种类
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
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主要内容的记忆,叫做形象记忆
例如:我们看一部电影后对主人公的记忆,就是形象记忆。
语词逻辑记忆:指以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过程为内容的记忆。
例如:人脑中对所学学科知识中的概念、原理、公式等的记忆。
情绪记忆:指以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例如: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一刻的激动心情,久久不能忘怀,这就是情绪记忆。
运动记忆:指以做过的动作或者形成的技能为内容的记忆。
例如:对钢琴指法的记忆就属于此。
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
感觉记忆:感觉记忆保持感觉刺激(如光、声、气味和触压等)的瞬时映像,其保持时间很短,大致不超过1-2秒钟,因而也称为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约为20秒,一般不超过1分钟,除非积极加以复述,否则信息会很快在短时间内遗忘。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
有人研究表明,只有机械复述并不能加强记忆,而精细复习对短时记忆的保持具有重要的作用。
长时记忆:长时记忆保持信息的时间极长,从1分钟以上直至伴随人的终生。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构成了我们关于世界的各种知识。
根据材料组织的性质
陈述性记忆:陈述性记忆是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它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它的提取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如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各种课本知识和日常的生活常识都属于这类记忆。
程序性记忆:程序性记忆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这类记忆往往需要通过多次尝试才能逐渐获得;在利用这类记忆时往往不需要意识的参与。
根据记忆过程中意识参与的程度
外显记忆:外显记忆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主动地收集某些知识经验来完成对当前作业任务时表现出来的记忆。
内隐记忆:内隐记忆也称自动记忆,是与外显记忆相对,是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任务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
第二节:记忆的基本规律
一.识别的规律
识记的概念:识记指识别和记住事物,从而积累知识经验的过程。(识记是记忆的开端,是保持、回忆或再认的前提。没有识记就不会有对信息的编码、储存、检索和提取。)
识记的种类
(1)依据是否有预定的目的,是否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无意识记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识记。
有意识记指事先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
(2)依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联系以及学习者的理解程度,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机械识记是指依据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依靠机械重复而进行的识记。
意义识记指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在对材料的理解基础上进行的识记。
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识记目的任务的明确程度
识记材料的数量
对材料的理解
识记材料的不同性质
主体的情绪状况
二.保持与遗忘的规律
保持的概念:保持就是在头脑中对识记的材料的进一步加工巩固过程。 保持是记忆过程的中心环节。
遗忘的规律:先快后慢
影响遗忘的因素主要有
时间因素的制约
识记材料的性质
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
识记材料的重要性
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材料对后学习材料的记忆所产生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材料对先学习材料的记忆所产生的干扰作用
三.再认或回忆的规律
再认的概念:再认是指经验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感到熟悉并能识别和确认的过程。
再认的速度和准确性的条件
识记的巩固度
新旧刺激的相似度
回忆的概念:回忆又称为再现或重现,指过去经验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能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并加以确认的记忆过程。
影响回忆的主要因素
信息储存的组织水平
联想线索
干扰影响
主体的情绪状态
第三节:记忆的策略
识记的策略
有目的地识记
先理解后识记
识记与操作相结合
保持良好的情绪
复习的策略
及时复习,经常复习
边复习边思考
第四节:记忆的品质与记忆力的培养
记忆力的品质
记忆的敏捷性
记忆的持久性
记忆的准确性
记忆的准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