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七章:意志
第七章:意志的思维导图,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心理学第五章:思维与想象的思维导图,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的基础理论领域: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普通人在社会上通过实验生理和认知得到发展)
第二章:科学的心理观的思维导图,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七章:意志
第一节:意志的概述
意志的概念: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与认识的关系
意志的产生以认识过程为前提
意志对认识过程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意志与情感的关系
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阻力)
意志行动的特征
有明确的目的;
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第二节:意志行动过程分析
动机斗争
一个人之所以会出现某一行为,其直接的推动力来自于动机。动机即直接推动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意志行动的开始环节)
例如:毕业后是考研还是工作?
从形式上区分:
双趋冲突:两个对个体有吸引力的目标同时出现但双不能兼得时形成的内心冲突。“鱼与熊掌难以兼得”。
双避冲突:两个对个体不利的目标都想回避但不得不选择其一时的内心冲突。如:“贫穷与吃苦”
趋避冲突:同一目标既有利又有害,即想追求又想回避的内心冲突。如:“甜食与肥胖”,“再婚者的心理”。
多重趋避冲突:对两个目标均形成趋避冲突。“改行与跳糟”
从内容上划分:
非原则性动机斗争:即不与社会道德准则相矛盾,仅属于个人爱好、兴趣、习惯等方面的动机斗争。如:学习还是看电影
原则性动机斗争:凡是涉及个人愿望与社会道德准则则相矛盾的动机斗争属于原则性斗争 如:涉及国家、社会、个人三者利益的矛盾
意志行动过程
采取决定阶段(头脑中)
确定行动的目的
选择行动的方法和制定行动的计划
执行决定阶段(更关键,需要克服困难)
及时执行决定
克服困难
第三节:挫折反应与应对
概念:一个人在实现自己的目的的过程中,并非都是一帆风顺的,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或者干扰、
产生挫折的条件
具有必要的动机和目的
要有满足动机和达到目标的手段和行动
在达到目标的道路上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
对无法克服的障碍有所觉察
产生挫折的原因
客观原因
自然因素
社会因素
主观原因
自我估计不适当
抱负水平过高
动机冲突
不合理、不切实际的需要
如何进行挫折的自我调节
①正确认识挫折,客观分析挫折的原因
②学习运用心理防御方式,减轻心理压力
③调节抱负水平
④改善挫折情境
⑤加强意志力的锻炼,不断进行自我激励
第四节:意志的品质
自觉性:指对自己行动的社会意义和目的有充分 的了解并能主动支配行动的品质。 与之相反的品质:盲目性、受暗示性和独断性
果断性:迅速作出决定并付诸实施的品质。 相反品质:优柔寡断、冒失
自制性:能合理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动的品质。 相反品质:怯懦、冲动
坚持性:能百折不挠地把决定贯彻始终的品质。 相反的品质:动摇、顽固与执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