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十大观
公招教师综D,十大观,分别是 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学习观、师生观、评价观、考试观、教材观、创新观、教育观,大家也可以用于备考复习。
综D 主观题--教育组织管理,分别有班主任工作、班级突发事件处理、课堂管理能力、课堂问题行为、班级管理,大家也可以用于备考复习。
综D主观题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 + 学生的学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综合D类主观题,内容有小学生品德发展特点、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方式、德育的方法、德育原则、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快来看看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十大观
教师观
师德为先,能力为重
教师角色转变
口诀:践研促进双开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教师行为观念的转变
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
对待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启发。
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发展。
对待与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教学观
口诀:人生教程
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生)
金句:教学既是预设的,也是生成的;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互发)
金句:把 单向的传输 变为 双向的互动
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程)
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人)
金句:教学是认为的,更是为人的,给予学生充分人文关怀
学生观
以人为本
五育并举,德育为先
说法一
口诀:怀完差潜
学生是完成完整的生命个体。
悦纳错误、多宽容
金句:慢养孩子静待花开
学生之间具有差异性。
多看有点、多赞美
金句:深山树木长不齐,荷花出水有高低
学生身上蕴含着巨大发展潜能。
相信学生、多期待
学生需要人文关怀。
尊重学生、讲民主
说法二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眼光认识学生。
特点: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差异性
不平衡性:劳伦兹,关键期,事半功倍
差异性:期待,皮革马列翁,罗森塔尔
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促进: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
学习观
学习由之前的被迫被动学习,变为现在的主动、积极地学习。
金句:变 苦学 为 乐学,变 要我学 为 我要学
学生由之前的独自学习、默默为分数努力,转为现在的合作交流学习。
学生由之前的死啃书本知识,塞现成的知识进脑袋,变为现在的主动探索和研究思考式的学习。
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
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目标,通过自我调控达成
合作学习
特点:互动性、互补性、互助性、自主性(三互一补)
要求: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明确目标、合理分工、角色轮换、营造氛围、教师全程参与、明确纪律、有效评价
探究学习
核心:动手去做,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概念: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师生观
尊师爱生
民主平等
教学相长
心理相容
策略
口诀:研究生,树爱待,主善我,提健人,民主盾,留威信
了解和研究学生
树立正确学生观
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发扬教育民主
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金句:教师是解决矛盾的引导者而非“仲裁者”
提高教师威信
给学生留下良好第一印象
评价观
基本理念:发展性评价 和 激励性评价
特点: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目的:促进发展
评价内容综合化
以前是轻德,缺体,砍美,少劳
评价方式多样化
金句: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好学生
评价主体多元化
更注重评价过程
形成性评价 和 终结性评价 有机结合
考试观
内容
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联系,重视考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式
将 纸笔测验 与 实际操作测验 相结合
结果处理
教师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并按成绩排名
考试的作用
国家选拔人才
检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指标
检验教师教学水平,调控教学
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考试本身具有 教学、激励 功能
教材观
口诀:新空跳
教材是“跳板”而非“圣经”
文化中介,知识载体,对话话题
金句:教材好,才好教,教好才
金句: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
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为教学活动预留了充分空间,为学生学习和创新的有利凭借
创新观
口诀:不唯书,不唯师,不唯智,培养问题意识
破除知识中心观念
破除教师权威观念
破除智力中心、智育中心观念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教育观
素质教育内涵
口诀:两全创建个性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育并举: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多劳
地位作用
德育,灵魂与统帅
智育:前提和支持
体育,物质基础
美育,动力作用,催化剂
劳育,综合其他四育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