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德育
综合D类主观题,内容有小学生品德发展特点、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方式、德育的方法、德育原则、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快来看看吧!
编辑于2023-04-24 22:20: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德育
小学生品德发展特点
关键年龄在三年级(9岁)
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
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言行不一)
明显地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他律→自律,10岁)
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方式
口诀:说服 榜样 打群架 受到了惩罚
有效的说服
有效利用正反论据
低年级,正面论据
高年级,正反两面
发挥情感作用
金句: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诚待人
考虑原有态度的特点
逐步抬高要求
说服法+疏导性原则(循循善诱)
树立良好榜样
良好性格培养:三观强行为 集体榜样因自我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替代强化
利用群体约定
平行教育原则
班主任:班级平行管理
价值辨析
引导学生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发现自身价值并选择行事(方式:澄清、讨论、辩论)
给予适度的奖励和惩罚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强化+惩罚
品德评价法
德育的方法
说服教育法
内涵
摆事实,讲道理
形式
语言文字说服:讲解、报告、谈话、辩论、指导阅读
事实说服:参观、访问、调查
要求
明确目的性
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注意时机
以诚待人
明目时识趣,以待人
榜样示范法
内涵
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卓越成就 来影响学生品德
形式
典范:名人
示范:家长与老师
典型:学生中的优秀个人
典名师范个型
要求
选好学习的榜样
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选基调
实际锻炼法
内涵
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形式
练习
委托任务
组织活动
要求
目的明确,计划周密,加强指导,坚持严格要求
生动活泼,灵活多样,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注意检查和持之以恒,随时总结
陶冶教育法(情感陶冶法)
内涵
创设良好情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形式
人格感化
环境陶冶
艺术陶冶
要求
创设良好情景
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引导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
道德修养法
内涵
自我评价、自我反省
形式
学习
自我评价
座右铭等
品德评价法(奖惩法)
内涵
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形式
奖励
惩罚
评比
操行评定
要求
要有明确目的
要客观慎重、实事求是
要充分发扬民主
注意对象的个别差异
角色扮演法
内涵
设身处地 来行事、处世
德育原则
一连二导三施四结合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协调多方教育力量,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
1.统一学校内部各方教育力量
2.统一社会各方教育影响
3.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导向性原则
德育要有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方向发展
1.坚定正确政治方向
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要求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疏导原则(循循善诱原则)
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有以情动人、以诚待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明思利诱,正面表扬
因材施教原则
针对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的进行教育
灵活施教原则
因人、因时、因境不同,有的放矢地提出不同的德育要求
1.德育要求和方法,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个人特点、现有道德水平
2.德育要考虑最佳时间点
3.教师要考虑教育情景,创设好情景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德育要求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
1.一分为二看待学生,抓住学生闪光点
2.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3.做到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1闪2极2长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严慈相济原则)
对学生尊重与信赖 + 知行严格要求 = 易于转化为学生品德
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2.要求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严宽适度,认真执行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平行教育原则)
集体教育 + 个别教育 辩证统一 相结合
1.建立健全的学生集体
2.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3.加强个别教育,并通过个别教育影响集体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即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
1.坚持正面教育原则
2.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启发自觉
3.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严格管理,认真执行,督促学生约束自我行为
课堂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知行统一原则)
道德理论教育 + 参加实践锻炼
提高道德认知 + 养成行为习惯 = 心口如意、言行一致
1.加强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
2.注重实践,增强情感体验,养成良好习惯
3.对学生评价和要求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教育者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一致
为人师表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德育过程
1.教育者+受教育者 借助 德育内容+方法,进行 施教传道+受教修养 的统一活动过程
2.促进受教育者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发展的过程
3.个体社会化 与 社会规划个体化 的统一过程(本质)
基本矛盾
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 与 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 之间的矛盾
德育规律
两统两化两性
1.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四者关系
道德认识——基础
道德情感——催化剂
道德意志——精神力量
道德行为——关键、标志
启示
注重全面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动之以情
针对性方式
道德认识:讲解、阅读、谈话、讨论
道德情感:角色扮演、陶冶
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活动、训练、锻炼
2.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
具有 社会性 与 可控性
(活动)启示
1.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
2.具有教育意义
3.能激发主观能动性
4.师生互动
3.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社会道德 内化为 个体思想品德
个体思想品德 外化为 社会道德行为
启示
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能力,实现教育+自我教育 统一
激起学生心理内部矛盾
4.思想品德形成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规律
良好思想品德 vs 不良品德客服,长期反复,培养矫正
道德行为习惯,长期反复,培养+实践
启示
不是一蹴而就,不是直线上升
须持之以恒,善于长期抓、抓反复、反复抓
金句:久久为功,久久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