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1、函数、极限、连续
数二高等数学,汇总了函数、连续与间断、极限的知识,大家也可以用于备考复习。
编辑于2023-04-24 10:19:59函数、极限、连续
函数
复合函数
单调性
条件:f(x)单调增、g(x)单调减
单调增(增增/减减为单调增):f[f(x)]、g[g(x)]
单调减(增减嵌套为单调减):f[g(x)]、g[f(x)]
奇偶性
条件:f(x)偶函数、g(x)奇函数
偶函数:f[f(x)]、f[g(x)]、g[f(x)]
奇函数(奇奇为奇):g[g(x)]
定义域
逆问题:已知f(g(x))定义域,求f(x)定义域
1、根据复合函数的定义域,算出g(x)的值域
2、g(x)的值域,就是f(x)的定义域
已知f(x)及定义域,求f(g(x))及定义域
1、确定g(x)的定义域或不同定义域内的表达式(分段函数)
建议画出x轴区分不同定义域下g(x)的表达式
2、选定g(x)的定义域及其表达式,将g(x)代入f(x):f(x)->f[g(x)]
3、分析g(x)的值域在其自身哪段定义区间上满足f(x)的定义区间
4、该区间即为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函数性质
单调性
性质
函数的导数值恒>0(<0),即函数严格单调增(减)
函数的导数值恒≥0(≤0),即函数单调不减(不增)
选择题判断是否单调(秒杀):选取几点,分析函数值是否单调增/减
有界性
性质
函数在闭区间连续,则函数有界
函数在开区间连续(常用):若左右两个端点处有极限,则函数有界
开区间可以是(-∞,+∞)
函数的导函数在有限区间(开闭皆可)上有界,则函数有界
选择题判断是否有界
周期性
常见函数的周期
sinx、cosx:以2Π为周期
sin2x、|sinx|:以Π为周期
反函数:
奇偶性
f(x)是奇函数
导函数是偶函数
连续的奇函数,其原函数都是偶函数
f(x)是偶函数
导函数是奇函数
连续的偶函数,其原函数之一是奇函数
f(x)关于直线x=a(a≠0)对称:
f(x)关于点(a,0)(a≠0)对称:
判断奇偶性方法
一般方法
一般情况
奇函数:f(-x) = -f(x)
偶函数:f(-x) = f(x)
等价做法
奇函数:f(-x) + f(x) = 0
偶函数:f(x) - f(-x) = 0
常用于分析对数函数
特殊方法
加减
奇 ± 奇 = 奇
偶 ± 偶 = 偶
乘
奇 * 偶 = 奇
奇 * 奇 = 偶
偶 * 偶 = 偶
函数表达式各项奇偶性已知,根据加减乘除, 但不需要记住:平常用x*x和x+x推一下
常见的奇函数
连续与间断
f(x)连续:左极限=右极限=函数值
f(x)可导:左导=右导
坑点:分析左右极限或左右导时,一定要先分析f(x)的定义域
间断点类型
第一类:左右极限均存在
可去间断点
跳跃间断点
第二类:左右极限至少有一个不存在
无穷间断点
震荡间断点
间断点左右领域必须要有定义,否则不构成间断点
方法
1、寻找间断点
函数没有定义的点:一定间断的点
可能的间断点
函数在该点有定义,但: 1、左右极限存在但不相等(跳跃)或不等于函数值(可去) 2、左右极限至少有一个不存在(第二类)
绝对值为0的点
分段函数分界点处
2、间断点两边求极限,根据结果将间断点分类
选择题:求极限可以将≠0的项直接去掉,不影响判断结果
技巧:偶函数的分界点只要分析一边即可
f(x)表达式为极限式
1、找出极限式中自变量无定义点
2、当x≠无定义点,求极限值(即f(x)表达式)
1、分析x在不同区间上,是否会对极限值产生影响:
2、如果会产生影响,则将x分区间,构造分段函数
3、将区间分界点带入极限式中,求出分界点的函数值
分界点带入,求极限可能不存在,即f(分界点)=无函数值
3、分析间断点类型:无定义点、分界点
极限
无穷小量阶的比较
题型
阶排序
定阶最大最小
方法
求导定阶:分析求导结果的阶数,原阶数=求导后阶数+求导次数
两两比阶:即求0/0极限
结果为0,分子是高阶
结果为∞,分子是低阶
结果为1,分子分母等价
结果为c(≠0、1),同阶
此方法不能算出阶的具体值
待定阶数法(一般做法):求出待定的阶数
等价无穷小代换
直接对函数求极限,将函数转换为相应的等价无穷小
积分型:
被积函数等价无穷小代换
第一积分中值定理:被积函数乘积形式,将一项移出积分符号外面
特殊方法(针对积分)
方法
分析积分结果阶数
结论:上限阶数*(被积函数阶数+1)
被积函数求极限是非零常数,则为被积函数为0阶
如果有上下限,则取上下项阶数中最小的*(被积函数阶数+1)
简化被积函数
被积函数等价代换
第一积分中值定理:将非零因子提到积分符号外面
确定函数中的参数
极限求参
题型
已知极限表达式:一般要将极限表达式转换成0/0和∞/∞
两两存在阶数关系
需要我们自己去列极限表达式
题干显式告知两两的阶数关系
隐式告知两两阶数关系
参数类型: 1、系数含参 2、次方含参
解题步骤
1、确立解题方向
所有参数一起算出来
先算出一个参数,再将求出的参数带入,计算另一个参数
选择题: 1、选择其中一个参数代入,判断是否符合; 2、代入参数不符合,可排除该选项,同时也得到了该参数的正确答案
2、方法
特殊法(选择题):根据奇偶性,排除不符合的阶数
洛必达
泰勒展开
分母阶数可知
1、确定分母的阶数,分子泰勒展开后的阶数与分母相同
分子要向分母对阶
2、拆分式:根据拆开后的每个分式的极限,求出未知参数
一般要保证拆开后的每个分式的极限为0, 具体情况要根据分子分母的阶数关系(高阶、等价、同阶)
分母阶数未知:分子泰勒,分母与分子系数不为0的最低阶数相同
该类型考题一般都是分子与分母等价/同阶,分母要向分子对阶
求f(x)在x=0处泰勒多项式中的参数
1、分析函数f(x)的奇偶性
2、处理f(x)
f(x)简单:直接求f(x)的一阶、二阶导...
f(x)复杂:将f(x)进行泰勒展开
3、两两比较,确定未知参数
细枝末节
汤讲义
极限的定义
基本结论
数列也有相应的结论
性质
保号性
极限值>0(<0),则去心领域内,f(x)>0(<0)
极限值A>B,则去心领域内,f(x)>g(x)
只有>(<)的情况,没有≥(≤)的情况
保序性
常用在递推式数列,两边求极限
去心领域内,f(x)>0(<0),则极限值≥0(≤0)
去心领域内,f(x)>g(x)(<0),则极限值A≥B(≤0)
f(x)≥0和f(x)≥g(x),也满足该结论
数列也有相应的性质
有界性
函数局部有界性
数列全局有界性
极限值与无穷小间的关系(证明/选择题常用):
数列极限的定义
1、极限值与数列的前有限项无关
2、列与子列的性质
因为数列只要从某项开始有极限,则整个数列有极限
定理
最值定理
零点定理:开区间
介值定理:闭区间
武讲义
无穷小与无穷大
无穷小
同阶
等价
无穷小的阶
无穷大
无穷大与无界:无穷大一定是无界变量,无界变量不一定是无穷大
无穷大比大小
x->+∞(函数):
n->∞(数列):
极限存在与连续的加减性质
极限存在 ± 极限不存在 => 极限不存在
连续 ± 不连续 => 不连续
∞结论
正无穷+正无穷:(+∞)+(+∞)=+∞
负无穷+负无穷:(-∞)+(-∞)=-∞
无穷大分正无穷大和负无穷大 因此:无穷大-无穷大不一定是无穷小; 无穷大+无穷大不一定是无穷大 上述的无穷大都没有表明正负,因此等式不成立
∞±有界变量=∞
∞*∞=∞
∞*有界变量=未定式
需要分左右极限讨论的函数
指数函数:注意指数为乘积形式时x的趋向
arctanx函数
含根号
平方项开根号,加绝对值
根号外面的变量进入根号里面,必须是正数
无穷大时抓大放小
一般情况
含绝对值:绝对值拆成分段函数
个人总结
常见极限(记住)
极限的情况
极限存在
极限为无穷小:即极限为0
其他
极限不存在
函数/数列极限不存在(∞或震荡),不一定无界 只有两种情况是一定的: ①函数/数列极限存在,一定有界(收敛必有界) ②函数/数列无界,极限一定不存在(①的逆否命题) ③函数/数列极限为无穷大(极限不存在的特殊情况),一定无界
∞(无穷大):极限不存在的特殊情况
函数值来回震荡,即没有极限:
这类函数常包含三角函数: 1、三角函数在定义域来回震荡,故含三角函数的函数通常无极限 2、三角函数有极限的情况:0/0 或 无穷小*有界三角函数(sinx等)
分段函数的分界点:左右极限不相等,极限不存在
7种极限不定式
核心
常规方法
抓大放小法
非核心
分式差通分
显式分式差
隐式分式差
三角函数
倒代换
根式差有理化
提无穷因子+等价代换
中值定理
凑重要极限形式
指数化
结论法
指数化
剩下五种不定式,都要转为核心不定式
经典反例
函数单调有界
f(x)=arctanx
f(x)≡c
间断点经典反例
定义域为R
数列
有界无界
有界
分段函数错位震荡:1、-1、1、-1...
无界
分段函数错位递增震荡:0 1 0 2 0 3……
函数/数列无界,则极限一定不存在 因此:题干说数列极限不存在时, 我们构造的具体数列可以是无界的数列
收敛
数列收敛必有界 ps:收敛 == 有极限 发散 == 没有极限
求极限
函数极限常用方法
化简先行
极限非零因子先算
有理化
函数极限:遇见根号直接有理化
数列极限
1、求出根号里面数列的前n项和
2、根式有理化
变量代换:倒代换(一般情况)
对数拆开后或许有新思路:
分子加项减项拆,分别求极限:
拆开分别求极限(前提): ①拆开的各项都有极限; ②分子要满足加减法时的等价无穷小代换原则 因此:如果是抽象函数,且题干没有告知抽象函数有极限,则不能拆开分别求极限
洛必达法则
数列极限不能直接使用:数列极限要先使用海涅定理转为求函数极限
含绝对值时
对数函数:直接求导
一般函数:不能直接求导,必须分左右区间,然后去掉绝对值
等价无穷小代换
等价无穷小代换时,如果含绝对值,保留绝对值
乘除关系:直接等价代换即可
加减关系
加:lim(a/b)≠-1,则a+b ~ a1+b1
减:lim(a/b)≠1,则a-b ~ a1-b1
满足条件,加减法时才能等价无穷小代换
泰勒公式
:泰勒展开后,要保证分子分母的次幂相同
:只需要展开至系数不为0的次幂即可
泰勒展开原则
无穷小 * 有界 = 无穷小
常见于:无穷小 * 有界三角函数(sinx、cosx、arctanx等)
两个相同类型的函数相减
两个指数函数相减
提公因子,等价代换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指数函数可以自己创造,即指数化
两个对数相减
两个对数合并,等价代换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对数可以自己创造的,联想微分中值还原法
两个幂函数相减:提公因子,等价代换
两个三角函数相减
两个根号相减
根式有理化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注意:中值点不能直接等于左右两端点,需要使用夹逼准则进行证明
海涅定理
作用
求函数极限时,可以转换成求数列极限
求数列极限时,可以转换成求函数极限
海涅定理是函数极限与数列极限的桥梁
函数极限转换成数列极限:
数列极限转换成函数极限:
海涅定理的逆用:分析函数极限不存在,选取两个定点,转为数列极限,两个数列极限不相等,即极限不存在
数列极限
求函数极限的常用方法也可用于求数列极限
补充:数列极限不能直接用洛必达法则 通过海涅定理,数列极限转换成函数极限后,才可以使用洛必达
数列n项和、n项乘
数列n项和
定积分的定义
1、提可爱因子,构造和式极限
类型
情况:如果缺了最后一项i=n,有可能是n-i=0消去了
2、定积分计算
夹逼准则
分子不是等比/等差
无法计算出分子n项和,因此让最小项和最大项累加n次,满足夹逼
n为无穷大时(常见):
n为有限数时:
分子是等差/等比:先计算出分子的n项和
1、比较分母分子次数是否同量级。同量级定积分,不同量级夹逼 2、分母变化部分的最大值与分母不变部分比较: ①同量级,且分子次数比分母次数低一阶,使用定积分; ②次量级,夹逼
数列n项乘
夹逼准则
对数化(指数化)
n项乘转为n项和
对数化:对数化后的极限结果为e的指数
指数化
特殊
分子分母都在变化
若分子是等差/等比:先算出分子的n项和
若分子不是等差/等比:定积分+夹逼一同使用
n项和用累加符号表示,却无法使用定积分定义:尝试拆开
递推式数列
单调有界准则
真题方法
证有界性
常见不等式证有界
归纳法证有界
证单调性
常用方法
归纳法
符合单调有界,则假设极限为a
1、由数列的取值范围,根据保序性确定a的取值范围
1、保序性确定的a的范围有上下界
2、保序性确定的a的范围只有上界/下界,则需要令递推表达式为函数,分析函数的单调性,确定a的唯一性
2、递推式两边取极限,求出a,并根据保序性结果筛选
先求后证
1、先假设极限a存在,并求出极限值(需要筛选)
1、把a的具体值带入,舍弃x的表达式
2、根据x的保序性,带入x的上界/下界,舍弃a
放缩的方法
含积分求极限
1、找出极限变量与微元变量
2、换元
抽象函数,且含极限变量
具体函数,且被积函数只有一项:
若具体函数有两项,不进行换元
换元后,被积函数不再包含极限变量
3、被积函数是否含极限变量
不包含极限变量
总结:该题型被积函数一般是抽象函数
方法
洛必达:若某项的积分上下限不含极限变量,实质为定积分,求导为0
积分中值定理的推广:
中值点位于积分上下限之间(开区间)
夹逼定理
积分区间上下限代入被积函数,使被积函数放缩至最大最小
使用常见的不等式关系替换
技巧
凑极限表达式
泰勒展开
题干显性/隐形给出某阶导数
包含极限变量
积分法:将积分积出来
第一积分中值定理
公式:
1、找出被积函数只含微元变量和含极限变量的部分
2、分析含极限变量部分
1、找出该部分的微元变量及取值范围
微元变量的取值范围一般是积分上下限
2、分析该部分是否恒正/负
3、若满足第一积分中值定理
1、只含微元变量部分:提到积分符号外面
2、含极限变量部分:留在积分符号里面
4、对含极限变量的部分:换元
为什么不一开始换元:∵被积函数皆为具体函数,且超过一项 ∴如果换元,整个被积函数都要参与换元,则不含极限变量部分就变成含极限变量,换元无意义
夹逼定理
放缩法:用积分区间的值代入被积函数,使被积函数放缩至最大最小
含极限变量部分
使用常见的不等式关系替换
对含极限变量部分进行放缩,最后积分
凑积分微元:分部积分展开,将上下限代入,形成数列极限
核心凑:0*有界 1、解答题:把定积分结果算出来 2、填空选择:0*定积分 => 0*有界
技巧
对被积函数求极限:初步分析结果可能取值,为夹逼提供一个方向
0*有界
常搭配夹逼和第一积分中值定理使用
假分式->真分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