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
期末复习必备!一张图搜罗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全部重点知识!有机化学又称为碳化合物的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是化学中极重要的一个分支。还不快收藏学起来!
醛酮醌思维导图。该导图介绍了醛酮的结构分类和命名、醛酮的性质、不饱和羰基化合物、重要的醛酮以及醌等内容可供您学习参考。
醇,酚,醚思维导图。该导图介绍了醇,酚,醚的结构、分类、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重要代表物等,可供您学习参考。
杂环化合物思维导图。该导图介绍了杂环化合物结构特点、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五元杂环化合物等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绪论
有机化合物(Organic Compound)
定义: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特点
(1)热稳定性较差,容易燃烧
(2)熔点和沸点较低
(3)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4)反应速率慢、副反应多
(5)结数量多、结构精巧而复杂
同分异构现象普遍存在(具有相同分子式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称为同分异构体)
(6)原子间以共价键连接
(7)比重比水小
分类方法
按碳链骨架分类
(1)开链化合物
(2)碳环化合物
脂环族化合物
芳香族化合物
(3)杂环化合物
按官能团(functional group)分类
决定有机化合物主要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基团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1)分离提纯:重结晶,蒸馏,升华,萃取
(2)分子式的确定:元素分析仪,质谱仪等
(3)结构式的确定:红外,紫外,质谱,核磁共振,X射线衍射
有机化合物构造式的表示方法
路易斯构造式
短线构造式(蛛网式)
构造简式
键线构造式
有机化学中的电子效应
诱导效应(吸电子)
诱导效应是分子中原子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电子效应,通常是以氢原子为比较标准。
特点:传递性,方向性,近程性(3个原子后无影响)
吸电子基--电负性大于氢的原子或基团
给电子基—电负性<氢
共轭效应
在共轭体系中由于原子之间的相互影响而使π电子或p电子的分布发生变化的电子效应称为共轭效应
超共轭效应(给电子)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C—H键与π键或p轨道在一定方向上也能产生部分重叠,使CH。键电子向π键或p轨道偏移而产生电子的离域现象。这种C—H键电子的离域现象称为超共轭效应。
烷基的电子效应
烷基与饱和碳原子连接
吸电子
烷基与不饱和碳原子连接
给电子
烷基与碳自由基连接
烷基与碳正离子连接
有机化合物中酸碱概念
(1)酸碱质子理论:给出质子的分子或离子为酸;接受质子的分子或离子为碱。
酸性越强,其共轭碱碱性越弱;酸性越弱,其共轭碱碱性越强。
(2)酸碱电子理论(路易斯酸碱电子理论)
酸:具有空轨道能接受电子对的电子接受体
Lewis酸亲近负电荷中心,具有亲电性称亲电试剂
碱:具有孤电子对或π电子的电子给予体
Lewis碱进攻正电荷中心,具有亲核性称亲核试剂
酸碱反应定义为: 碱的孤电子对或π电子通过配位跃迁到酸的空轨道中形成酸碱配合物
1. Lewis酸碱电子理论中只有酸、碱和酸碱配合物,没有盐的概念;
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反应环境中,既可以做酸,也可以做碱;
3.正离子一般起酸的作用,负离子一般起碱的作用。
有机化学与医学的关系
有机物是人体组成的重要生命物质
生命过程(或病变)本身是有机化学变化的综合表现
糖代谢紊乱是糖尿病的根本原因
医学上运用的大部分药物为有机化合物
医学各学科研究向分子水平的发展
有机化学与农业科学的关系
高效低毒农药—有机化合物
植物生长调节剂—有机化合物
植物中的活性成分—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学→生物学→农业科学
共振论简介
共振论的基本概念
(1)共价键数目相等的共振构造式,对共振杂化体的贡献相同。
(2)共价键数目较多的共振构造式比共价键较少的共振构造式更稳定,对共振杂化体的贡献更大。
(3)电荷分离的共振构造式没有电荷不分离的共振构造式贡献大,而且不遵守电负性原则的电荷分离的共振构造式通常是不稳定的,对共振杂化体的贡献很小,一般可忽略不计。
(4)键角和键长变形较大的共振构造,对共振杂化体的贡献小,一般可忽略不计。
书写共振构造式遵循的基本原则
①共振构造式要符合价键结构理论和满足八隅体规则的要求。
②同一分子的共振构造式,只是电子(一般是π电子和孤对电子)排列不同,而原子核的相对位置不变或变化很小。
③同一分子的共振构造式,其成对电子数或未成对电子数必须相同。
共振论的应用
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自由基反应
按共价键均裂方式进行的有机反应称为自由基反应。
特点:共价键均裂,有自由基中间体生成。 条件:光、热或自由基引发剂的作用下进行。
离子型反应
按共价键异裂方式进行的有机化学反应,称为离子型反应。
特点:异裂,有正离子或负离子中间体生成。 根据进攻试剂的种类可分为:亲电反应和亲核反应
协同反应(分子型反应)
除自由基反应和离子型反应两种最常见的反应类型外,还有一类有机化学反应,反应物分子共价键的断裂和产物分子共价键的生成同时进行,反应过程中不生成自由基或正、负离子中间体,这类反应称为协同反应。
特点:一步反应,经历环状过渡态。如双烯合成。
共价键性质
(1)键长:两个成键原子核间距离。键长越短,键越稳定。
(2)键角:同一原子上的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反映分子的空间结构。
(3)键能:键能越大,键越强。 双原子分子:即是键的离解能。 多原子分子:则泛指分子中几个同类型键的离解能的平均值。
(4)键的极性以偶极矩(u)来衡量 正负电荷中心的电荷(e)与正负电荷中心之间的距离(d)的乘积 μ=e×d 方向:正负单位: Debye(D) 双原子分子的极性就是其键的极性。 多原子分子的极性是各个价键极性的矢量和。
分子的偶极矩可以是分子本身所固有的,也可在外界电场作用下产生,前者称为分子的永久性偶极矩,后者称为诱导偶极矩。 键的可极化性--电子云受外来电场影响而变形的特性
共价键的极性与成键原子的电负性有关,电负性差值越大极性越大
共价键理论
两种常见化学键
离子键—电子得失
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形成稳定的8电子构型)
定义
价键理论(VB, valence bond theory
定域性:自旋反平行的两个电子绕核做高速运动属于成键原子共有。电子对在两核之间出现的几率最大。
饱和性:一个电子和另一个电子配对以后,就不能 和其他电子配对,原子中的成单电子数决定成键总数
方向性:相连原子轨道重叠成键要满足最大重叠条件。
杂化轨道理论(hybrid orbital theory
(1)在杂化前后,原子轨道的数目保持不变
(2)孤立的原子不发生杂化,只有形成分子的过程中才发生
(3)条件不同,杂化轨道类型可能不同。
(4)碳原子的杂化:sp3sp2sp
正四面体形
平面三角形
直线形
维勒用氰酸铵制得尿素,有机物无机物无严格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