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五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文革” 时期的学前教育
中外学前教育史 第五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文革” 时期的学前教育思维导图,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3-06-16 11:53:50第五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文革” 时期的学前教育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学前教育
1949~1956
一、幼儿园制度的建立
新中国学制中的幼儿园地位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2月,新中国第1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确定了全国教育工作总方针。
为国家建设服务,向工农开门
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
吸收旧教育的有益经验
学习借鉴苏联教育建设的先进经验
1951年10月,政务院公布施行《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出台了中国第一个学制
1951年,幼儿园
学前教育
招收三足岁到7足岁幼儿,幼儿园正式取代幼稚园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各级政治训练班
社会主义学前教育制度的确立
1.幼儿园的双重任务
开展全面发展的教养工作
根据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教养幼儿,使其身心在入小学前获得健全发育
减轻母亲的育儿负担,使母亲有时间参加政治活动,生产劳动,文化教育活动等
2.幼儿园的培养目标
培养幼儿基本的生活习惯
培养幼儿正确运用感官和语言的基本能力
培养幼儿爱国思想、国民公德和诚实、勇敢、团结、友爱、守纪律、有礼貌等优良品质和习惯
培养幼儿爱美的观念和兴趣,增进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3.幼儿园的教养原则
使幼儿全面发展
使教养内容和幼儿生活实际相结合
使幼儿有独立活动完成简单任务的机会
使幼儿习惯于集体生活
使必修作业、选修作业以及户外活动配合进行
使幼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密切配合
4.幼儿园的教养活动项目
体育
日常生活
卫生习惯
体操
游戏
舞蹈
律动
语言
谈话
讲述故事
歌谣
谜语
认识环境
日常生活环境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图画手工
图画
纸工
泥工
其他材料作业
音乐
唱歌
表情唱歌
听音乐
乐器表演
计算
认识数目
心算
度量
5.幼儿园的招收对象与管理体制
招收对象3~7岁幼儿
在园时间8~12小时
二、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措施
一、设立学前教育领导机构
1949年底
学前教育处
学前教育研究室
1950年12月
托儿所归卫生部领导
幼儿园归教育部领导
二、改造旧有学前教育机构
1947年旧中国有公立幼稚园824所,私立幼稚园477所 各地教育部门陆续接管了旧中国的公立幼稚园,并将一批私立幼稚园改为公立 文件要求各地必须收回外国人所办的学校
三、引进苏联学前教育理论
积极引进和翻译苏联教育学著作
聘请苏联学前教育专家来华
以凯洛夫教育学等苏联教育理论作为学前教育的指导
设立实验园推动学习苏联学前教育的经验与理论
四、大力开办学前教育机构
五、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
正规师范教育
短期训练
1956年2月,《关于托儿所、幼儿园几个问题的联合通知》指出, 将采取在职学习、轮训、夜校、函授、业务讲座、学前教育研究会及相互观摩等方式,培训幼儿园园长和教养员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学前教育
1956~1965
一、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
在创办幼儿师范学校方面,与幼儿园的设立类似,受“左倾”思想的冲击也呈现出起伏状况
从1963年开始,国内培养幼儿园教师的基地由初级师范为主张, 为以中级幼儿师范学校为主,学前教育师资的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三、学前教育管理的加强
四、学前教育思想领域的错误批判
第一次为1958年对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草拟的《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初稿)》的批判
第二次为在反右派运动中对一批有真才实学、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知识分子的批判
第三次为1963年对“母爱教育”的批判
第三节 “文革”时期的学前教育
1966~1976
一、学前教育体制的破坏
二、学前教育机构的锐减
第五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文革” 时期的学前教育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学前教育
1949~1956
一、幼儿园制度的建立
新中国学制中的幼儿园地位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2月,新中国第1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确定了全国教育工作总方针。
为国家建设服务,向工农开门
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
吸收旧教育的有益经验
学习借鉴苏联教育建设的先进经验
1951年10月,政务院公布施行《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出台了中国第一个学制
1951年,幼儿园
学前教育
招收三足岁到7足岁幼儿,幼儿园正式取代幼稚园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各级政治训练班
社会主义学前教育制度的确立
1.幼儿园的双重任务
开展全面发展的教养工作
根据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教养幼儿,使其身心在入小学前获得健全发育
减轻母亲的育儿负担,使母亲有时间参加政治活动,生产劳动,文化教育活动等
2.幼儿园的培养目标
培养幼儿基本的生活习惯
培养幼儿正确运用感官和语言的基本能力
培养幼儿爱国思想、国民公德和诚实、勇敢、团结、友爱、守纪律、有礼貌等优良品质和习惯
培养幼儿爱美的观念和兴趣,增进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3.幼儿园的教养原则
使幼儿全面发展
使教养内容和幼儿生活实际相结合
使幼儿有独立活动完成简单任务的机会
使幼儿习惯于集体生活
使必修作业、选修作业以及户外活动配合进行
使幼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密切配合
4.幼儿园的教养活动项目
体育
日常生活
卫生习惯
体操
游戏
舞蹈
律动
语言
谈话
讲述故事
歌谣
谜语
认识环境
日常生活环境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图画手工
图画
纸工
泥工
其他材料作业
音乐
唱歌
表情唱歌
听音乐
乐器表演
计算
认识数目
心算
度量
5.幼儿园的招收对象与管理体制
招收对象3~7岁幼儿
在园时间8~12小时
二、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措施
一、设立学前教育领导机构
1949年底
学前教育处
学前教育研究室
1950年12月
托儿所归卫生部领导
幼儿园归教育部领导
二、改造旧有学前教育机构
1947年旧中国有公立幼稚园824所,私立幼稚园477所 各地教育部门陆续接管了旧中国的公立幼稚园,并将一批私立幼稚园改为公立 文件要求各地必须收回外国人所办的学校
三、引进苏联学前教育理论
积极引进和翻译苏联教育学著作
聘请苏联学前教育专家来华
以凯洛夫教育学等苏联教育理论作为学前教育的指导
设立实验园推动学习苏联学前教育的经验与理论
四、大力开办学前教育机构
五、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
正规师范教育
短期训练
1956年2月,《关于托儿所、幼儿园几个问题的联合通知》指出, 将采取在职学习、轮训、夜校、函授、业务讲座、学前教育研究会及相互观摩等方式,培训幼儿园园长和教养员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学前教育
1956~1965
一、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
在创办幼儿师范学校方面,与幼儿园的设立类似,受“左倾”思想的冲击也呈现出起伏状况
从1963年开始,国内培养幼儿园教师的基地由初级师范为主张, 为以中级幼儿师范学校为主,学前教育师资的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三、学前教育管理的加强
四、学前教育思想领域的错误批判
第一次为1958年对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草拟的《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初稿)》的批判
第二次为在反右派运动中对一批有真才实学、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知识分子的批判
第三次为1963年对“母爱教育”的批判
第三节 “文革”时期的学前教育
1966~1976
一、学前教育体制的破坏
二、学前教育机构的锐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