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文艺学论纲》绪论 文艺学的对象、体系和方法
南京大学考研文学理论必读书目,是胡有清《文艺学论纲》的版本,和马工程本不同,其他学校考研的学生也可以参考看看。其中标记颜色的是参考近十年真题(截止到22年),蓝色为名解,红色为论述,数字为次数。
基本常用的快捷键操作,如Shift鼠标移动:可将形状、图片、文本框等进行水平、垂直移动;Ctrl鼠标滚轮:页面放大、缩小,希望能助大家的ppt使用更进一步。
四川大学文学考研必读书目,阎嘉《文学理论基础》的版本至少占比全卷的1/3分,该思维导图根据真题区分了颜色。自己备考时对比过文学理论的不同教材,这本讲得真的好,建议其他不用考川大的同学也可以看看,体系太清晰明确了,而且中西例子对比鲜明。目录分的六大板块除了前三四章和其他教材没差别外,后面两章节都蛮独特的,对一些时兴的观点阐释得挺有意思,建议看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胡有清 《文艺学论纲》 绪论 文艺学的对象、体系和方法
研究对象
文学:19C才在西方出现其现代义,即艺术中的一个门类
文艺:狭义单指文学,广义上包括艺术各种种类。其范畴会随人的的艺术观念和时代发展而变化发展。
艺术的分类
中国分法: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
划横线部分是文学的艺术归属
其余分法:存在形式(空间、时间、时空艺术);感知形式(视觉、听觉、想象艺术);展示方式(动态、静态艺术)
实用艺术(实用+审美):文学中的杂文学(报告、传记文学、杂文等)
学科体系
文学体系的构成
文学理论
基本概念范畴、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学科研究的基本方法
体系性
文学批评
当代作家、作品、其他文学现象
应用性(最直接参与文学)
文学史
文学的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
历史性
相互独立相互联系
文学体系的多样性
多环节:世界、作品、作者、读者(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³)
多视角:文学、哲学、美学、政治、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
多时空:内容形式的不同、创作者群体的不同、接受者群体的不同形成一定的空间区别
多层次:相同/不同的环节、视角、时空可以形成不同的层次
文学研究的范畴
文学本质的理论(本质论)、活动过程的理论(创作论、作品论、接受论)、其他学科理论(批判论、发展论)
研究方法
体系构成
第一层次:哲学方法
最高层次、理论系统
坚持唯物辩证法
第二层次:一般方法
经验方法、理论方法、系统方法(综合方法)
系统方法遵循整体性、结构型、层次性和动态性原则
第三层次:专门方法
传统研究方法,如评点/批点方法(包括评注、圈点,用于诗文、小说、戏曲等方面)
跨学科研究方法,如原型批评(荣哥的集体无意识学说)
形态分类
社会学方法
源于19C法国丹纳,认为文学创作发展取决于种族、环境和时代(“三要素说”)
强调文学是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相互影响。多研究从创作到接受的整个文学过程、作品涉及的社会内容与社会本质等。
心理学方法¹
基于现代心理学,从文学与心理学的联系进行研究,该方法包括用现代心理学的原理和方式手段进行文学研究。
eg: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文学创作是作家白日梦(即幻想)的结果,作家通过创作将被压抑的本能欲望¹实现出来。该理论将文艺学研究深入到主体的心灵深处,对那些重点描写人类精神活动及带有神秘色彩的作品具有较强的阐释力量。其中最具代表的是对《俄狄浦斯王》《哈姆雷特》《卡拉马佐夫兄弟》这三部作品的文学解读,认为其中具有恋母弑父的“俄狄浦斯情结”。
形式主义方法
受现代语言学的影响,有自己完整的一套学术理论。该方法强调文学具有独立性,排斥与其他因素(如社会、历史、文化等)相关的研究,具有形而上学性质。
它突出了文学的独立性和研究的客观性,重视对作品形式因素的细致分析,将四要素中的作品要素作为文学研究的中心,强调对作品进行反复的精细阅读与欣赏。这方面的代表作为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
比较文学方法
其文学研究侧重于对不同地域、民族、国家的文学进行对比与类比,揭示其中各自的特点及共同的发展规律。
起源于法国,强调对不同文学之间的渊源、流传、媒介等进行研究,具有欧洲中心论倾向,后美国学派继承发展,打破了欧洲中心论,主张跨学科研究,形成更宽泛的比较文学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