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篇《管理学》总论
管理学总论,管理学是研究人类管理活动一般规律的科学,管理活动包含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编辑于2023-07-23 10:27:31 山西《管理学》总论
管理导论
管理学是研究人类管理活动一般规律的科学
管理的内涵与本质
管理学是研究人类管理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组织与管理
组织
概念
v.是管理的一种职能
n.组织是一群人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协同行动的集合体
特征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员构成
有明确目标
有特殊的活动
有相对独立性
企业(特殊的社会经济组织)
任务:依市场需求来安排、组织商品的生产、交换
经济活动:资源筹措、资源转换、产品销售、成果处理
管理任务:让产品符合市场需要、资源利用达到最高效率、内外联合劳作
分类
营利性组织:公司、企业
非营利性组织:图书馆
公益性组织:政府(max)
互利性组织:读书会等
管理的内涵
概念(各学者观点不同,本书认为):管理就是为了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由管理者利用相关知识,技术和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并不断创新的过程
基本特征
目的:有效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主体:具有专门知识,利用专门技术和方法来进行专门活动的管理者
客体: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
过程:多阶段的、多项工作的、综合的
工作内容
决策:在众多的行动可能中,选择一个比较合理的方案
组织:为保证决策活动的有效实施,进行的岗位、机构、结构设计等活动
领导:用组织赋予的权利或自身能力去指挥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管理活动过程
控制:为了保证组织系统按预定要求运作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
创新:实现组织变革,优化和调整
管理的本质
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管理的基本方法
理性分析——科学性:内外部环境,严密的罗辑思维
直觉判断——时间敏感型问题
管理的基本工具
权利(政治学基本概念)
来源
决定权:职位规定的、组织赋予的
影响力:个人魅力
组织文化
是是一种低成本的管理工具,发挥作用是无意识的,对成员的行为影响是持续的,普遍的。
核心文化:组织价值观
行为文化:以成员工作行为为特征
物质文化:以组织物质形式为外在表现
管理的基本原理
人本原理
“管理即使依靠人的管理,也是为了人的管理”
提倡人性化管理
系统原理
系统论中组织的特点:整体性、相关性、有序性、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性
管理活动时应注意
每个问题都是系统中的问题:充分考虑局部与整体、内部与外部、目前与未来
管理必须有层次观点:各管理层次必须职责清楚、任务明确、各司其职,不能越级
管理工作必须有开发观点:引导环境朝着有利于组织的方向去发展变化
效益原理
“做正确的事的能力”
“用正确的方法做事的能力”
适度原理
业务活动范围:适中
管理幅度:适中
权利的分配:适中
管理活动的时代背景
全球化
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活动
信息化
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促成对象或领域发生转变的过程
市场化
在开放的市场中,用市场机制而非行政命令方式实现资源配置
市场机制
价格机制
供求机制
竞争机制
绪论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逻辑上:任何形式的人类组织都可能成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个体活动与群体活动
个体:资源、时间等的管理
群体:
目的:保证群体从可支配的资源利用中获得最大满足
研究人的努力的整合
研究资源利用
一般组织与企业组织
历史的演进选择了工厂制度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企业
管理学的研究体系
由管理活动的特点决定
管理活动: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管理思考-管理思想-管理理论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顺道无为思想:“道法自然”,预成功须顺道而行,不可逆道而上
道家
重人求和思想:“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儒家
预谋慎战思想:“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孙子
依法治法思想:“国无常经,民力必竭。”
韩非子
西方工厂制度早期的管理思想
罗伯特•欧文(英)
现代人事管理的创始人
亚当•斯密(英)
劳动是国民财富的重要源泉之一
人劳动的熟练程度,劳动技巧和判断力的高低
从事有用劳动的居民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
查尔斯•巴贝奇(英)
劳动分工可以带来好处
现代管理学的萌芽与发展
泰勒——《科学管理原理》
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韦伯——“组织理论之父”(科层组织)
梅奥——启动了管理中关于人的思考
管理学的学习意义与方法
意义(目的)
了解管理的一般规律
形成理性分析能力
指导我们的管理实践,提升管理水平
方法
指导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科学思维
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
基本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古典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研究
只关注工作效率
泰勒:科学管理之父
改进工作方法,并根据工作的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
改进操作方法,提高功效,合理利用工时
作业环境与作业条件标准化
改进分配方式
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
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
计划职能的工作
研究调查:收集整理工人的操作经验,进行作业研究和时间研究,作为确定工时定额的依据
根据调查的结果,制定有科学依据的作业方法、时间、定额和工资标准
制定计划:向工人发布命令和指示
把实际执行情况与确定的标准进行比较,以便进行控制
实行职能工长制
进行例外管理
一般管理研究
法约尔:管理过程之父
经营和管理
管理是经营的一部分
管理的原则:劳动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 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人员的报酬、集中
管理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科层组织研究
理想的科层组织体系
按行政方式控制的机构的目标所要求的日常活动是作为正式职责来分配的
执行这种职责所需要的权利是按一种稳定方式授予的
对于正常而继续的履行职责来行使相应的权利的方法有所规定
权利的类型
传统型权利:建立在对于习惯和古老传统的神圣不可侵犯性要求之上
个人魅力型权利:建立在对某个英雄人物或某个具有神赋天授品质的人的个人崇拜基础之上
法理型:建立在对标准,规则,模式的合法化的信念
韦伯认为—只有法理行权力,才能成为科层组织的基础
理由
为管理的连续性奠定了基础
合理性
领导人可以借助法律手段来保障权力的行使
所有权利都有明确规定
现代管理流派
管理思维的系统与权变研究
管理思维的系统观
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
管理人员应该意识到
职工既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个体,又是在特定组织中扮演有限角色的组织成员
管理人员的权威取决于指挥下属的命令是否为下属所接受
个人具有自由意志,但他的行为又受遗传,社会等各种力量影响
协作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
协作的意愿
共同的目标
信息的沟通
经理人员的职能
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系统
从不同的组织成员那里获得必要的服务
规定组织的共同目标,并用各部门的具体目标加以阐明
管理思维的权变观
组织的性质不同,使命不同,活动特点不同,所处环境不同,在管理活动中选择的技术与方法也不同
超Y理论
费德勒的权变领导模型
管理本质的决策与协调研究
管理本质的决策研究
西蒙—“决策理论”
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
决策过程
情报活动
设计活动
抉择活动
审查活动
决策的准则:“最优”or“绝对的理性”
不可实现性故而有了
“令人满意的”
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例行活动:重复出现
非例行活动:没有一成不变的处理方法和程序
管理本质的协调研究
亨利•明茨伯格
组织的协调机制
相互调试
直接监督
工作程序标准化
成果标准化或产出标准化
技术及知识标准化
规范标准化
组织的基本构成部分
组织结构的基本形态
创业型组织
机械型组织
多角化组织
专业型组织
创新型组织
使命型组织
政治性组织
管理分析的技术与方法研究
当代管理理论
制度角度:组织趋同理论
技术角度:企业再造理论(哈默和钱皮)
业务流程再造的原则
围绕结果而不是任务进行组织
让使用流程最终产品的人参与流程的进行
将信息加工工作合并到真正产生信息的工作中去
对地理上分散的资源,按照集中在一起的情况来看待和处理
在工作未完成的地方进行决策,将控制融入流程中
在信息源及时掌握信息
业务流程再造过程
1.观念再造
2.流程再造
3.组织再造
4.试点和切换
5.实现愿景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