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宋元明清
宋元明清的思维导图,北宋三次兴学分别是庆历(范仲淹)、熙宁(王安石)、崇宁(蔡京),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哟。
宋元明清的文教政策思维导图,宋朝:兴文教抑武事、明朝: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清朝:兴文教、崇经术、以开太平。
汉代的教育制度思维导图,教学类型有: 章句之学:汉朝经学多采用章句形式,即讲义; 师范:博士、经学大师的经说 家法:弟子对大师所言有所发展,形成一家之言,被承认便是家法 经学会议。
西周官学教育制度思维导图,教育制度是学在官府(重要特征),奴隶主基于管理需要,制定法纪规章,文字记录,汇集成书,当官者保管。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宋元明清
教育制度
北宋三次兴学
庆历(范仲淹)
普遍设立学校
改科举,先策,次论,次诗赋,罢帖经、墨义
创办太学,采用胡瑗的分斋教学法
熙宁(王安石)
改革太学,三舍法
恢复发展州县的地方学校
恢复创设武学、医学、律学
编撰《三经新义(诗书礼)统一教材》
崇宁(蔡京)
全国设立普遍的学校
县州太学三级相互联系的学制系统
建辟雍,发展太学
恢复设立医学,创算学、书学、画学
官学
宋朝
三舍法
外舍生
初入太学
一月一考试,一年一升级,第一第二参酌日常表现升入内舍
内舍生
两年一次升级考试,优、平两等升入上舍
上舍生
两年一考试
考试方式和科举考试相同
三等
上等
平时行艺皆上等
免殿试,直接授官
中等
一优一平
免礼部试,参加殿试
下等
全平,一优一否
免贡士,参加礼部试
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太学教学质量
苏湖教法(胡瑗)分斋教学法
分斋
经义斋
儒家经义
高级统治人才
治事斋
治兵治民水利算数
专长的技术人才
主修和副修
意义
开创分科教学和主修辅修的先河
明朝
监生历事
实习内容
除去中央政府各部门,也会分配到各州、县清理粮田、督修水利
实习时间
三月、半年、一年乃至更长
实习考核
授官
不拘品级,随才任用
回监读书
评价
弥补明初官员不足
监生通过历练可以广泛接触实际,积累从政经验
古代中国大学教学实习制度
后期监生日益增多,弊端丛生,徒具形式
积分法
六堂三级
初级
正义
崇志
广业
中级
修道
诚心
高级
率性
升级方式
按程度入堂学习,逐级升级
仅通四书而未通经者
学习一年半,文理条畅
经史皆通,文理俱优
积分法,积八分合格可毕业
社学
性质
设在城镇和乡村,民间子弟教学的地方官学
招生对象及教师
强制性,8—15岁
教师称社师,地方有学行的长者
教学内容及活动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经史吏算
《御制大诰》、明律令
对元朝社学的发展,更普遍数量更多
目的是为了从小培养安分守己的善良之民
清朝
六等黜陟法
特征
对生员实行动态管理,生员等级随成绩升降
内容
一等补廪膳生二等补增广生三等无奖无惩四等责罚五等降级六等除名
等级与学业成绩挂钩,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私学
私塾的发展与种类
小学、冬学、乡校、家塾、私塾、蒙馆
贵胄小学、庶民小学
蒙学教材的发展、种类和特点
分类
识字类
三百千
伦理道德类
童蒙训
少仪外传
性理字训
历史教学
十七史蒙求
历代蒙求
叙古千文
史学提要
左氏蒙求
诗歌教学
训蒙诗
小学诗礼
名物制度和自然常识
名物蒙求
特点
分类按照专题编写,内容形式多样化
名著由朱熹等人亲自编写,提高了质量
结合儿童心理特点,文字简练,通俗易懂
将识字教育、基本知识教育、伦理道德教育有机集合
宋元蒙学成功的经验
对儿童严格要求,打好基础
重视《须知》、《学则》培养儿童行为习惯
根据儿童心里特点,因势利导,激发兴趣